第42章
“是,韵儿一定将娘娘的意思带到。”周韵儿看见堂妹手中的金钗扑闪扑闪着光芒,嘴角翘得压都压不住。
而天真不知世事的周岚儿还在把玩华贵的蝴蝶钗,对堂姐与上座娘娘议论之事毫不理解。
施停月只管对席上美食用心,至于周家的闲事她没有兴趣,因此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生辰宴后,慧妃将周家姐妹留下来单独叙话。
施停月踩着青色宫砖准备回家,却在出慧妃宫殿的转角处,遇到了淑妃娘娘。
淑妃身边只有一名心腹宫女,见了施停月,远远便露出和蔼笑意。
“给淑妃娘娘请安。”淑妃主动对她示好,她没法再视而不见。而且看淑妃选的这个位置,似乎是在专门等她?
“郡主不必多礼”,淑妃捏着手中锦帕,有意来搭施停月的手,“郡主可有空陪本宫走一走?”
果真,淑妃是在等她。
“能陪伴娘娘左右,是停月之幸。”来京城已有些时日,她在鹿竹教导之下,也学会了这些场面上的客套话。三言两句就能博人好感的轻巧事,何乐而不为。
淑妃亲昵地拉着施停月的手,似乎两人相识已久,鹿竹和云黛以及淑妃的宫女,都自觉地跟在她们身后,刻意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好为主子们留有说话的空间。
和皇后不同,施停月几乎没有与淑妃打过交道,也没有从旁人口中听到太多关于淑妃的介绍,因此对于淑妃的突然示好心存犹疑。
她没有主动说话,倒是温润如玉的淑妃先开了口:“方才席上一幕你也看见了,慧妃娘娘有意与周家结亲,对太子殿下而言并非好事,当然,对你也一样。”
“娘娘何出此言?”
淑妃莞尔浅笑:“你秉性纯良,不识得前朝后宫的算计,这不怪你。慧妃的青序虽然年幼,却也是皇子,若刻意与朝臣结亲,无意为皇子加固了权势,日后岂不是很容易就能与太子势均力敌?”
“那按娘娘的意思……”
“你必须尽快将此事告知太子,让他早做打算。”
施停月并未从沈青砚那听闻他与淑妃亲厚,禁不起好奇:“多谢娘娘提醒,我一定尽快写信给殿下。恕停月多嘴问一句,娘娘为何待太子殿下如此?”
淑妃用锦帕掩唇细言:“本宫是无儿无女的宫妃,将来谁登基为帝对本宫来说都一样。”她顿了顿,抬起一双温柔凤眸看向施停月,“本宫不是为太子,是为了你。”
施停月哑然无言,面上渐渐浮起不解的神情,呆滞几息才回过神来。“为了我?”
淑妃微微颔首,默默凝视施停月,才轻柔说道:“你很像你的母亲。”
“当年我是陛下军中的一名武婢,因护卫皇后险些丧命,是你母亲费了三天三夜将我救活……”
“后来我虽然留了条性命,却成了武功尽废的废人,留在军中已是不可能。也是你母亲,向帝后求情,让我常伴君侧,这才有了一处容身之地。”
淑妃眼中包着一圈泪
,滴滴皆是隐忍。
“那样人命如草芥的乱世,谁会在乎一个婢子的死活?偏偏你的母亲,不眠不休都要救下我……”
第54章
母亲身为医者,施恩于太多人,她应当从未想过要求什么报答。施停月没想到,淑妃娘娘竟然和帝后一样,对母亲的施救一直铭感于心。
也因为有了母亲的前缘,她现在看淑妃娘娘心头忽的生出了几分好感。
只是她没想到,人前人后都冷冷淡淡的淑妃,却是如此念旧之人。
她本想出言宽慰几句,淑妃依旧沉于往事:“也正因为那次伤情,致使我此生无法生育,在这宫里,也就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
淑妃面上不见愁绪,有的是如往常一般的淡漠从容。
或许时光悠长,早已冲淡了她心间的不平。
施停月主动搀起淑妃的肘部,拉近二人间的关系:“娘娘不必耽于往事,如今您能好好地宫里生活着,就是我母亲最想看到的。她老人家若在天有灵,定会佑护娘娘康健无疾,喜乐一生。”
淑妃闻言浅笑,倒不是被这番好话逗笑,而是深感宽慰而笑:“怪不得太子和帝后都那么喜欢你,在没见到你之前,我还猜想过,杜若的女儿会是什么模样。现在看来,你很好。”
话音未落,淑妃就轻轻抬起手指,在额前抚了抚,贴身宫女便立刻上前来询问:“娘娘您又不舒服了?”
淑妃慵懒地告诉施停月:“我向来有头疾之症,今日在冷风里站得久了,不巧又发了……”
“那娘娘赶紧回宫吧,切不可再冻着。”虽然淑妃看上去一副病美人模样,但施停月没想到会柔弱至此。
淑妃面色愈来愈苍白,螓首蛾眉也失了颜色,她微微颔首,不及再言语,便由宫女扶着往自己寝宫走去。
好在淑妃寝宫离此处并不远,即使不乘轿撵也能很快到达。因此施停月才能放心而去。
回到施家后,她一刻都不曾耽搁,按照淑妃所言,给沈青砚写了书信。
不消三日,京城传遍了丞相府与青序小殿下定娃娃亲一事。
大理寺卿苏广儒府,苏沁才得了一盒上好的鹿茸,正用食盒装好,准备送往施家。
偏巧遇到刚下朝的苏广儒。
苏广儒蓄长须,面周正,着一身墨紫色官服,上面还绣着昂首展翅的三品孔雀。
见女儿如此情形,苏广儒立即猜到了几分:“又是要去施家?”
苏沁知道父亲在外为官铁面峻严,但是在自己面前,却总是一副慈爱心肠,因此并不畏惧。像普通闺阁女孩一般,她娇娇柔柔地向着父亲撒娇:“爹爹明知故问。”
苏广儒发妻早逝,没有姬妾,也没有再续弦,膝下只有这一个独生女儿,自然是捧珠宝似的捧在心窝里。
女儿救了施远潮一事他也知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无可厚非。可是救着救着,怎得还把家中的好东西都往人家那搬?
按说施敬的人品官品他都看得上,打心眼里也没有门户之见,孩子愿与施家来往,此前他并无异议。不过今日却不同了。
圣上允了周丞相侄女与青序殿下定亲之事,朝中的风向突然变得诡异难辨。
苏广儒是纯臣,不站党争,不站派别。
但是苏沁若再与施家走得近,难免会令有心人猜忌,苏家是否站太子一派?
他沉默半晌,才吐露一点:“为父从前不与你多说朝政,是希望你心思单纯,无忧无愁。但是现在,必须要跟你说一说了。”
苏沁伸手捋平老父亲的愁眉,直至父亲眉头渐舒,少女才恢复笑颜如花:“爹爹当真以为你不同我说朝政,我就真成笼中雀鸟,不闻世事啦?不瞒您,这大靖天下,朝廷内外,边疆京城,无我不晓之事。”
苏广儒神色诧异:“哦?”
显然他对女儿的神通一无所知。
“单说此刻您心中所虑,定是太子与小殿下对不对?”
被女儿说中,苏广儒沉色不语。
“慧妃娘娘与丞相大人要做亲家,青序殿下将来便有和太子相争之势,您怕我与施家,尤其是那位岁安郡主走得太近,日后与太子一党牵扯上,平白惹来麻烦。是与不是?”
苏沁自幼饱读诗书,甚至达到无师自通之境,历来史书翻遍,帝王策读尽,自然诸事了然于心。再加上她好出游,广结良友,上至达官勋贵,下至市井之徒,皆一视同仁,因此甚得人心。
不过身为大理寺卿的父亲忙于公务,对她的言行做不到时时关注,自然也就无从知晓。
苏广儒:“为父也是今日上朝才听说这门亲事,你是何时知道的?”
“两位殿下生辰宴那天便有消息从宫里传出,我随便找位贵女打听便知。”
“看来为父真是小瞧你了。”苏广儒对女儿宽厚,一心怜爱,“既如此,你该明白爹的意思,往后就别再去施家了。”
“那不行,这事不能听爹的。”苏沁当即拒绝,没有丝毫商量余地。
苏广儒以为女儿看中了施远潮,暗叹真是女大不中留,一时不知该如何相劝才好。
苏沁却撒娇地晃着他的胳膊,一双清澈圆目尽显小女儿天真情态:“爹爹,女儿有自己的打算。咱们家里的藏书我都阅尽了,虽不能说通晓天文地理,但再读皆是平平无奇。”苏沁眼里泛起精光,“我听说施家有医仙杜若留下来的医书,那才真是世间瑰宝,若能阅览,实在是我的福分。”
“以前我们与施家并不相熟,不好贸然造访,但现在既然有机缘,我为何不能抓住,好为我所用?”
苏广儒半信半疑:“当真只是为了医书?”
“骗你有何益。”
苏广儒目光移至已装好的鹿茸食盒,嘀咕起来:“那这医书的代价未免太大了,上次是千年人参,这次又是鹿茸……我这点子家底,可禁不住掏。”
而天真不知世事的周岚儿还在把玩华贵的蝴蝶钗,对堂姐与上座娘娘议论之事毫不理解。
施停月只管对席上美食用心,至于周家的闲事她没有兴趣,因此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生辰宴后,慧妃将周家姐妹留下来单独叙话。
施停月踩着青色宫砖准备回家,却在出慧妃宫殿的转角处,遇到了淑妃娘娘。
淑妃身边只有一名心腹宫女,见了施停月,远远便露出和蔼笑意。
“给淑妃娘娘请安。”淑妃主动对她示好,她没法再视而不见。而且看淑妃选的这个位置,似乎是在专门等她?
“郡主不必多礼”,淑妃捏着手中锦帕,有意来搭施停月的手,“郡主可有空陪本宫走一走?”
果真,淑妃是在等她。
“能陪伴娘娘左右,是停月之幸。”来京城已有些时日,她在鹿竹教导之下,也学会了这些场面上的客套话。三言两句就能博人好感的轻巧事,何乐而不为。
淑妃亲昵地拉着施停月的手,似乎两人相识已久,鹿竹和云黛以及淑妃的宫女,都自觉地跟在她们身后,刻意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好为主子们留有说话的空间。
和皇后不同,施停月几乎没有与淑妃打过交道,也没有从旁人口中听到太多关于淑妃的介绍,因此对于淑妃的突然示好心存犹疑。
她没有主动说话,倒是温润如玉的淑妃先开了口:“方才席上一幕你也看见了,慧妃娘娘有意与周家结亲,对太子殿下而言并非好事,当然,对你也一样。”
“娘娘何出此言?”
淑妃莞尔浅笑:“你秉性纯良,不识得前朝后宫的算计,这不怪你。慧妃的青序虽然年幼,却也是皇子,若刻意与朝臣结亲,无意为皇子加固了权势,日后岂不是很容易就能与太子势均力敌?”
“那按娘娘的意思……”
“你必须尽快将此事告知太子,让他早做打算。”
施停月并未从沈青砚那听闻他与淑妃亲厚,禁不起好奇:“多谢娘娘提醒,我一定尽快写信给殿下。恕停月多嘴问一句,娘娘为何待太子殿下如此?”
淑妃用锦帕掩唇细言:“本宫是无儿无女的宫妃,将来谁登基为帝对本宫来说都一样。”她顿了顿,抬起一双温柔凤眸看向施停月,“本宫不是为太子,是为了你。”
施停月哑然无言,面上渐渐浮起不解的神情,呆滞几息才回过神来。“为了我?”
淑妃微微颔首,默默凝视施停月,才轻柔说道:“你很像你的母亲。”
“当年我是陛下军中的一名武婢,因护卫皇后险些丧命,是你母亲费了三天三夜将我救活……”
“后来我虽然留了条性命,却成了武功尽废的废人,留在军中已是不可能。也是你母亲,向帝后求情,让我常伴君侧,这才有了一处容身之地。”
淑妃眼中包着一圈泪
,滴滴皆是隐忍。
“那样人命如草芥的乱世,谁会在乎一个婢子的死活?偏偏你的母亲,不眠不休都要救下我……”
第54章
母亲身为医者,施恩于太多人,她应当从未想过要求什么报答。施停月没想到,淑妃娘娘竟然和帝后一样,对母亲的施救一直铭感于心。
也因为有了母亲的前缘,她现在看淑妃娘娘心头忽的生出了几分好感。
只是她没想到,人前人后都冷冷淡淡的淑妃,却是如此念旧之人。
她本想出言宽慰几句,淑妃依旧沉于往事:“也正因为那次伤情,致使我此生无法生育,在这宫里,也就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
淑妃面上不见愁绪,有的是如往常一般的淡漠从容。
或许时光悠长,早已冲淡了她心间的不平。
施停月主动搀起淑妃的肘部,拉近二人间的关系:“娘娘不必耽于往事,如今您能好好地宫里生活着,就是我母亲最想看到的。她老人家若在天有灵,定会佑护娘娘康健无疾,喜乐一生。”
淑妃闻言浅笑,倒不是被这番好话逗笑,而是深感宽慰而笑:“怪不得太子和帝后都那么喜欢你,在没见到你之前,我还猜想过,杜若的女儿会是什么模样。现在看来,你很好。”
话音未落,淑妃就轻轻抬起手指,在额前抚了抚,贴身宫女便立刻上前来询问:“娘娘您又不舒服了?”
淑妃慵懒地告诉施停月:“我向来有头疾之症,今日在冷风里站得久了,不巧又发了……”
“那娘娘赶紧回宫吧,切不可再冻着。”虽然淑妃看上去一副病美人模样,但施停月没想到会柔弱至此。
淑妃面色愈来愈苍白,螓首蛾眉也失了颜色,她微微颔首,不及再言语,便由宫女扶着往自己寝宫走去。
好在淑妃寝宫离此处并不远,即使不乘轿撵也能很快到达。因此施停月才能放心而去。
回到施家后,她一刻都不曾耽搁,按照淑妃所言,给沈青砚写了书信。
不消三日,京城传遍了丞相府与青序小殿下定娃娃亲一事。
大理寺卿苏广儒府,苏沁才得了一盒上好的鹿茸,正用食盒装好,准备送往施家。
偏巧遇到刚下朝的苏广儒。
苏广儒蓄长须,面周正,着一身墨紫色官服,上面还绣着昂首展翅的三品孔雀。
见女儿如此情形,苏广儒立即猜到了几分:“又是要去施家?”
苏沁知道父亲在外为官铁面峻严,但是在自己面前,却总是一副慈爱心肠,因此并不畏惧。像普通闺阁女孩一般,她娇娇柔柔地向着父亲撒娇:“爹爹明知故问。”
苏广儒发妻早逝,没有姬妾,也没有再续弦,膝下只有这一个独生女儿,自然是捧珠宝似的捧在心窝里。
女儿救了施远潮一事他也知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无可厚非。可是救着救着,怎得还把家中的好东西都往人家那搬?
按说施敬的人品官品他都看得上,打心眼里也没有门户之见,孩子愿与施家来往,此前他并无异议。不过今日却不同了。
圣上允了周丞相侄女与青序殿下定亲之事,朝中的风向突然变得诡异难辨。
苏广儒是纯臣,不站党争,不站派别。
但是苏沁若再与施家走得近,难免会令有心人猜忌,苏家是否站太子一派?
他沉默半晌,才吐露一点:“为父从前不与你多说朝政,是希望你心思单纯,无忧无愁。但是现在,必须要跟你说一说了。”
苏沁伸手捋平老父亲的愁眉,直至父亲眉头渐舒,少女才恢复笑颜如花:“爹爹当真以为你不同我说朝政,我就真成笼中雀鸟,不闻世事啦?不瞒您,这大靖天下,朝廷内外,边疆京城,无我不晓之事。”
苏广儒神色诧异:“哦?”
显然他对女儿的神通一无所知。
“单说此刻您心中所虑,定是太子与小殿下对不对?”
被女儿说中,苏广儒沉色不语。
“慧妃娘娘与丞相大人要做亲家,青序殿下将来便有和太子相争之势,您怕我与施家,尤其是那位岁安郡主走得太近,日后与太子一党牵扯上,平白惹来麻烦。是与不是?”
苏沁自幼饱读诗书,甚至达到无师自通之境,历来史书翻遍,帝王策读尽,自然诸事了然于心。再加上她好出游,广结良友,上至达官勋贵,下至市井之徒,皆一视同仁,因此甚得人心。
不过身为大理寺卿的父亲忙于公务,对她的言行做不到时时关注,自然也就无从知晓。
苏广儒:“为父也是今日上朝才听说这门亲事,你是何时知道的?”
“两位殿下生辰宴那天便有消息从宫里传出,我随便找位贵女打听便知。”
“看来为父真是小瞧你了。”苏广儒对女儿宽厚,一心怜爱,“既如此,你该明白爹的意思,往后就别再去施家了。”
“那不行,这事不能听爹的。”苏沁当即拒绝,没有丝毫商量余地。
苏广儒以为女儿看中了施远潮,暗叹真是女大不中留,一时不知该如何相劝才好。
苏沁却撒娇地晃着他的胳膊,一双清澈圆目尽显小女儿天真情态:“爹爹,女儿有自己的打算。咱们家里的藏书我都阅尽了,虽不能说通晓天文地理,但再读皆是平平无奇。”苏沁眼里泛起精光,“我听说施家有医仙杜若留下来的医书,那才真是世间瑰宝,若能阅览,实在是我的福分。”
“以前我们与施家并不相熟,不好贸然造访,但现在既然有机缘,我为何不能抓住,好为我所用?”
苏广儒半信半疑:“当真只是为了医书?”
“骗你有何益。”
苏广儒目光移至已装好的鹿茸食盒,嘀咕起来:“那这医书的代价未免太大了,上次是千年人参,这次又是鹿茸……我这点子家底,可禁不住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