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寥寥四句十六字,言辞质朴,却实乃百战之精华,即使是不通兵事之人,也能以此指挥一军。”赵匡胤断言道,“此人知兵,且极擅兵!”
果然,后面的剧情发展印证了赵匡胤的判断,那人的每一次指挥都仿佛一场军事上的艺术,让赵匡胤屡屡拊掌,深深引以为知己。
“来人,上酒!朕要遥遥敬这千年后的知己一杯!”
至于他主张什么无皇帝论,赵匡胤决定暂时就不去想了。
。
宋仁宗时空。
狄青很是憋闷,他看着那些不懂国情民情的“专家”瞎指挥,将一片大好形势葬送不说,还用战士们的性命去保护那些无用的东西,而真正知兵懂兵的领袖却被排挤。
“听甚么外族人的?他们懂什么华夏?”素来谨慎小心的狄青憋了又憋,还是忍不住这口气,指着屏幕很是输出了一番行伍之中的脏话。
——很难说狄青是不是借此机会指桑骂槐。
福宁殿。
看着屏幕里后卫部队为了掩护主力突围,与十几倍于己方的敌人殊死激战,几乎打光了编制,赵祯的眼眶也不由变得通红。
“你们撤啊!撤啊!”
即使身为天子,赵祯也从未想过有兵卒做到如此地步,即使曾在云青青的讲述下了解诸如钓鱼城之战、崖山之战,但耳闻远不及目睹,鲜血淋漓的场景给了他莫大的刺激。
而在看到师长受伤被俘之后,趁敌不备解开腹部的绷带硬生生地把肠子拉出来,直到肠断身亡[1],赵祯更是顾不上去思考什么帝王心术、收拢民心,他只觉鼻尖一酸,几颗滚烫的泪珠就从眼眶里跌到了手背上。
“纵为败军之将,将军何至如此?”
赵祯眼眶通红哽咽道,这片刻的动容令他想起了如今还在边关为大宋的江山社稷浴血的将士们,更觉既是内疚又是感动。”将士浴血守边,朕深觉感动,如今天气转凉,朕欲赐粮衣于边军……“赵祯顿了顿,显然是想起了他并不富裕的内帑,犹豫了片刻,还是咬牙道,“朕一人,日食不过一日三,夜卧不过七尺之地,再削减一番朕的吃穿用度吧。”
赵祯下定了决心,明日就要召集朝堂诸公商议,尽快筹措粮草与冬衣送往边疆。
同时,赵祯想起了心中酝酿已久的那个念头——
“边军血勇,死国者子女当有一人可蒙荫入当地县学、州学,其吃穿用度、笔墨纸砚均由官府供给。”
政策倒是一个好政策,但是要落实下去必然会有种种问题,赵祯深思熟虑,上至官员贪腐、下至顶替名额均由一番见解,只待明日与诸公商议。
。
唐僖宗时空。
黄巢如痴如醉地看着二万五千里长路上那一场场精妙绝伦的指挥与战斗,不时为此拍案叫好。
尤其是赤水河畔那如有神助的四次来回,更是令他呼吸加速、面皮涨红。
“青壮老弱三万入川、黔,官军四十万竟不能挡!妙极!妙极!”
自起兵反唐之后,黄巢率军辗转各地,他如今再看我军在敌方大势下竭力求生,心中又是亲切又是激动,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天幕,脑中却在飞快地推演行军路线、猜测行军意图,想要将这背后的深意剥皮拆骨吞入腹中。
。
唐太宗时空。
在黄巢疯狂抄作业的时候,大唐未来的继承人也一路追剧追到了新的篇目。
【东方出了个顶红顶红的太阳,太阳里站着个顶高顶高的菩萨,他什么都看得见。他看见了这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有人在受着最深最深的苦……】[2]
李承乾的耳畔响起的是兰尕深情的话语,眼前却仿佛闪过了那在他听来无比荒谬的、数不清的苛捐杂税——
地税、牧税、山税、过路税、牛粪税就不说了,那里的人甚至要交人头税为自己获得人身自由、交长耳朵税免除被割下耳朵,出生要交出生税、死亡要交收尸税……
即使身为世间第一等的剥削阶级,李承乾也忍不住在心中疑惑:“如此苛政,何不反之?”
这话一说出口,他就已经有了答案。
“不知如今的吐蕃,是否也是此等情状?如此,大唐能做些什么呢?”
对于这个堪称与大唐有着生死纠葛的邻居,李承乾还是不介意搅一搅这摊子浑水的。
而在大唐的大江南北,许多高僧开始整理经书、收拾行李。
他们决意西行,前往那最高也最深的地狱,无惧粉身碎骨,只为弘扬佛法、普度苍生。
“欲改其命,必先易其志,我等西行,正是为易民志而去。”
等到大唐的高僧讲完了出世的道理,自有大唐的将军来为他们讲一讲入世的物理。
第207章 番外八
【对于云青青来说,“养孩子”这个课题是她这辈子遇上的最难攻克的项目。
在遇到云霄之前,云青青仅有的带孩经验来自于她的表兄弟姐妹的儿女,但那每次不超过四个小时的、非独处的、仅做娱乐的经历,根本不足以支撑她承担起一个母亲的重任。
——尤其是云霄还是一个身体不好但是活泼过头的孩子。
在云霄还不记事的最开始那几年里,云青青时常整夜整夜睡不着,一会儿幻想云霄长大后的模样,一会儿又焦虑自己能否养育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还经常为了没影子的“孩子长歪了怎么办”、“孩子早恋怎么办”、“孩子被欺负怎么办”……等等一系列问题生气或是郁闷,然后她就躲在被子里打开直播跟观众们一遍遍地唠嗑,絮絮叨叨、不厌其烦,搞得许多深夜借天幕学习的观众很受打扰,恨不得飞过去捂住她的嘴。
虽然她没有经历生育的痛楚,但云青青过得并不舒坦,在云霄同学从襁褓到开始学着抬头、翻身、坐起、站立、走路、说话的过程中,不论白天黑夜隔几个小时喂奶和换尿布、孩子不分日夜地哭闹、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双重折磨、和老一辈不同的育儿观念导致的分歧和争吵……这些作为母亲要遭受的困难她都一一经历了一遍,用云青青自己的话说:
“什么养儿防老?养儿一岁,我起码要老三岁。”】
。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一手小心翼翼地抱着较原历史迟来了几年的二女儿,另一只手揽着长孙皇后,偏头絮语:“原来养一个孩子如此劳心劳力!观音婢,着实辛苦你了。”
长孙皇后靠在李世民肩上,满眼温柔地看着在襁褓里吐泡泡的女儿,温声道:“不论秦王妃还是皇后,从我怀胎开始就有侍女婆子无微不至地照料,生产之后孩子又有奶娘喂养、侍女看顾,无需如云娘子一般事事亲力亲为,已算得上轻松了。”
“哪能这么算呢?”李世民轻轻摇头,露出不赞同的神色:“怀胎十月的辛苦尚且不论,孩子出生以后,你既要哺育儿女,又要操持王府、后宫诸多事宜,其中耗费的心血又岂是几个嬷嬷宫女能够替代的?”
尤其是头几个孩子陆陆续续降生的那几年,正是他与隐太子一系的争斗愈演愈烈的时期,身为秦王妃又要打理后宅、教养孩子,还要操心前朝的示事宜,担忧若是夫君落败,偌大一个王府诸多人的去处……
当时种种,如今一一想来,李世民心中更为动容。
“我读史书,看两汉之时,皇子皇女皆可从母之姓,诸汉文之女馆陶公主刘嫖称‘窦太主’、汉景长子刘荣称‘栗太子’、汉武太子刘据称‘卫太子’、汉宣太子刘奭称‘许太子’……”李世民顿了顿,垂眸看向怀中的女儿,声音不自觉地变夹,“自后世而言汉唐并称,朕也有朕的长孙公主呀。”
长孙皇后先是不由自主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待反应过来李世民话中深意之后,连忙坐正了身子,神情严肃地看向李世民:“陛下此言何意?长孙一族身为后族,已深受君恩,若再……”
“诶,观音婢,你先听我说完。”
长孙皇后的话还没有说完,李世民就安抚性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长孙皇后便静静听他继续说,却见李世民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一丝羞赧。
“朕的后宫既有杨妃这般前朝宗室女,又有阴妃这般与我有血仇的女子。”不知为何,竟感觉背后升起一丝凉意,李世民顿了顿,将这份错觉抛诸脑后,“虽说如今国朝安定、天下太平,但仍有宵小于暗地里意欲搅风弄雨,妄图祸乱我朝纲纪。
若允许皇嗣从母之姓,以半子之身复母族祭祀,想来那些遗臣旧部要么感念朕恩,从此作罢,要么贼心不死,勾连上下;无论如何,只要他们有所动作,朕就能顺藤摸瓜,揪出这些贼子!”
不论是有什么目的,只要有人想要竖起旧主的旗帜用以招揽残部,他们难道还能绕过这些在血缘上更近、在法理上更名正言顺、还更有可能问鼎至尊之位的皇子们吗?
李世民怕的不是他们有动作,而是怕他们在阴沟里蝇营狗苟,扰乱他富民强国、开疆拓土的大计!
果然,后面的剧情发展印证了赵匡胤的判断,那人的每一次指挥都仿佛一场军事上的艺术,让赵匡胤屡屡拊掌,深深引以为知己。
“来人,上酒!朕要遥遥敬这千年后的知己一杯!”
至于他主张什么无皇帝论,赵匡胤决定暂时就不去想了。
。
宋仁宗时空。
狄青很是憋闷,他看着那些不懂国情民情的“专家”瞎指挥,将一片大好形势葬送不说,还用战士们的性命去保护那些无用的东西,而真正知兵懂兵的领袖却被排挤。
“听甚么外族人的?他们懂什么华夏?”素来谨慎小心的狄青憋了又憋,还是忍不住这口气,指着屏幕很是输出了一番行伍之中的脏话。
——很难说狄青是不是借此机会指桑骂槐。
福宁殿。
看着屏幕里后卫部队为了掩护主力突围,与十几倍于己方的敌人殊死激战,几乎打光了编制,赵祯的眼眶也不由变得通红。
“你们撤啊!撤啊!”
即使身为天子,赵祯也从未想过有兵卒做到如此地步,即使曾在云青青的讲述下了解诸如钓鱼城之战、崖山之战,但耳闻远不及目睹,鲜血淋漓的场景给了他莫大的刺激。
而在看到师长受伤被俘之后,趁敌不备解开腹部的绷带硬生生地把肠子拉出来,直到肠断身亡[1],赵祯更是顾不上去思考什么帝王心术、收拢民心,他只觉鼻尖一酸,几颗滚烫的泪珠就从眼眶里跌到了手背上。
“纵为败军之将,将军何至如此?”
赵祯眼眶通红哽咽道,这片刻的动容令他想起了如今还在边关为大宋的江山社稷浴血的将士们,更觉既是内疚又是感动。”将士浴血守边,朕深觉感动,如今天气转凉,朕欲赐粮衣于边军……“赵祯顿了顿,显然是想起了他并不富裕的内帑,犹豫了片刻,还是咬牙道,“朕一人,日食不过一日三,夜卧不过七尺之地,再削减一番朕的吃穿用度吧。”
赵祯下定了决心,明日就要召集朝堂诸公商议,尽快筹措粮草与冬衣送往边疆。
同时,赵祯想起了心中酝酿已久的那个念头——
“边军血勇,死国者子女当有一人可蒙荫入当地县学、州学,其吃穿用度、笔墨纸砚均由官府供给。”
政策倒是一个好政策,但是要落实下去必然会有种种问题,赵祯深思熟虑,上至官员贪腐、下至顶替名额均由一番见解,只待明日与诸公商议。
。
唐僖宗时空。
黄巢如痴如醉地看着二万五千里长路上那一场场精妙绝伦的指挥与战斗,不时为此拍案叫好。
尤其是赤水河畔那如有神助的四次来回,更是令他呼吸加速、面皮涨红。
“青壮老弱三万入川、黔,官军四十万竟不能挡!妙极!妙极!”
自起兵反唐之后,黄巢率军辗转各地,他如今再看我军在敌方大势下竭力求生,心中又是亲切又是激动,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天幕,脑中却在飞快地推演行军路线、猜测行军意图,想要将这背后的深意剥皮拆骨吞入腹中。
。
唐太宗时空。
在黄巢疯狂抄作业的时候,大唐未来的继承人也一路追剧追到了新的篇目。
【东方出了个顶红顶红的太阳,太阳里站着个顶高顶高的菩萨,他什么都看得见。他看见了这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有人在受着最深最深的苦……】[2]
李承乾的耳畔响起的是兰尕深情的话语,眼前却仿佛闪过了那在他听来无比荒谬的、数不清的苛捐杂税——
地税、牧税、山税、过路税、牛粪税就不说了,那里的人甚至要交人头税为自己获得人身自由、交长耳朵税免除被割下耳朵,出生要交出生税、死亡要交收尸税……
即使身为世间第一等的剥削阶级,李承乾也忍不住在心中疑惑:“如此苛政,何不反之?”
这话一说出口,他就已经有了答案。
“不知如今的吐蕃,是否也是此等情状?如此,大唐能做些什么呢?”
对于这个堪称与大唐有着生死纠葛的邻居,李承乾还是不介意搅一搅这摊子浑水的。
而在大唐的大江南北,许多高僧开始整理经书、收拾行李。
他们决意西行,前往那最高也最深的地狱,无惧粉身碎骨,只为弘扬佛法、普度苍生。
“欲改其命,必先易其志,我等西行,正是为易民志而去。”
等到大唐的高僧讲完了出世的道理,自有大唐的将军来为他们讲一讲入世的物理。
第207章 番外八
【对于云青青来说,“养孩子”这个课题是她这辈子遇上的最难攻克的项目。
在遇到云霄之前,云青青仅有的带孩经验来自于她的表兄弟姐妹的儿女,但那每次不超过四个小时的、非独处的、仅做娱乐的经历,根本不足以支撑她承担起一个母亲的重任。
——尤其是云霄还是一个身体不好但是活泼过头的孩子。
在云霄还不记事的最开始那几年里,云青青时常整夜整夜睡不着,一会儿幻想云霄长大后的模样,一会儿又焦虑自己能否养育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还经常为了没影子的“孩子长歪了怎么办”、“孩子早恋怎么办”、“孩子被欺负怎么办”……等等一系列问题生气或是郁闷,然后她就躲在被子里打开直播跟观众们一遍遍地唠嗑,絮絮叨叨、不厌其烦,搞得许多深夜借天幕学习的观众很受打扰,恨不得飞过去捂住她的嘴。
虽然她没有经历生育的痛楚,但云青青过得并不舒坦,在云霄同学从襁褓到开始学着抬头、翻身、坐起、站立、走路、说话的过程中,不论白天黑夜隔几个小时喂奶和换尿布、孩子不分日夜地哭闹、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双重折磨、和老一辈不同的育儿观念导致的分歧和争吵……这些作为母亲要遭受的困难她都一一经历了一遍,用云青青自己的话说:
“什么养儿防老?养儿一岁,我起码要老三岁。”】
。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一手小心翼翼地抱着较原历史迟来了几年的二女儿,另一只手揽着长孙皇后,偏头絮语:“原来养一个孩子如此劳心劳力!观音婢,着实辛苦你了。”
长孙皇后靠在李世民肩上,满眼温柔地看着在襁褓里吐泡泡的女儿,温声道:“不论秦王妃还是皇后,从我怀胎开始就有侍女婆子无微不至地照料,生产之后孩子又有奶娘喂养、侍女看顾,无需如云娘子一般事事亲力亲为,已算得上轻松了。”
“哪能这么算呢?”李世民轻轻摇头,露出不赞同的神色:“怀胎十月的辛苦尚且不论,孩子出生以后,你既要哺育儿女,又要操持王府、后宫诸多事宜,其中耗费的心血又岂是几个嬷嬷宫女能够替代的?”
尤其是头几个孩子陆陆续续降生的那几年,正是他与隐太子一系的争斗愈演愈烈的时期,身为秦王妃又要打理后宅、教养孩子,还要操心前朝的示事宜,担忧若是夫君落败,偌大一个王府诸多人的去处……
当时种种,如今一一想来,李世民心中更为动容。
“我读史书,看两汉之时,皇子皇女皆可从母之姓,诸汉文之女馆陶公主刘嫖称‘窦太主’、汉景长子刘荣称‘栗太子’、汉武太子刘据称‘卫太子’、汉宣太子刘奭称‘许太子’……”李世民顿了顿,垂眸看向怀中的女儿,声音不自觉地变夹,“自后世而言汉唐并称,朕也有朕的长孙公主呀。”
长孙皇后先是不由自主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待反应过来李世民话中深意之后,连忙坐正了身子,神情严肃地看向李世民:“陛下此言何意?长孙一族身为后族,已深受君恩,若再……”
“诶,观音婢,你先听我说完。”
长孙皇后的话还没有说完,李世民就安抚性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长孙皇后便静静听他继续说,却见李世民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一丝羞赧。
“朕的后宫既有杨妃这般前朝宗室女,又有阴妃这般与我有血仇的女子。”不知为何,竟感觉背后升起一丝凉意,李世民顿了顿,将这份错觉抛诸脑后,“虽说如今国朝安定、天下太平,但仍有宵小于暗地里意欲搅风弄雨,妄图祸乱我朝纲纪。
若允许皇嗣从母之姓,以半子之身复母族祭祀,想来那些遗臣旧部要么感念朕恩,从此作罢,要么贼心不死,勾连上下;无论如何,只要他们有所动作,朕就能顺藤摸瓜,揪出这些贼子!”
不论是有什么目的,只要有人想要竖起旧主的旗帜用以招揽残部,他们难道还能绕过这些在血缘上更近、在法理上更名正言顺、还更有可能问鼎至尊之位的皇子们吗?
李世民怕的不是他们有动作,而是怕他们在阴沟里蝇营狗苟,扰乱他富民强国、开疆拓土的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