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纯粹的咨询可以治好轻度抑郁、焦躁,但是治不好幻觉和妄想症,而且你刚才说了来到咨询室最长的一句话,竟然是挑出我的问题。”
“李先生,现在患病的是你,抗拒接受治疗的也是你。如果你的态度这么不配合,你的噩梦和幻觉永远都治不好。”
话一出口,宋曦就后悔了。
脱口而出的话,下了无数肯定的定义,并且采用了十分强硬的命令语气。
这样很容易引发患者反感,轻则加重患者病症,重则患者跳脚要求退钱。
宋曦是不怕退钱的。
但是他怕付得起50分钟六千咨询费的李司净,背后是什么企业大佬、土豪大款,回去跟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乱说,那就非常影响他的生意了。
“我的意思是……”宋曦果断调整了情绪,“我希望治好你。”
咨询室近乎寂静,李司净那双眼睛仔细端详宋曦,专注得似乎可以看透他的灵魂,令他很不自在。
当他以为,这场对话就要到此结束的时候,李司净忽然说:
“宋医生,你治不好我。”
他逻辑清楚,语气带有攻击性极强的批判。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治好我并不是你的责任,你只能帮助我认清自己。但是,我发现你收费这么高,好像都没有认清过你自己。”
“咨询过程里,我看到你做了三次记录,至少对我进行了三次判断,最后给出的建议是让我去精神科吃药。”
“你相信我的幻觉只是一种精神病症,你认为自己判断就是绝对的权威,而你现在生气,是因为我拒绝服从你的权威,揭穿了你的把戏,并且否定了你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价值。”
“你在乎自己的价值,即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不应该过分看重自己的价值,可你显然很介意这个,更介意别人对你价值的评判。”
宋曦听得很难受,感受到强烈的冒犯。
可惜,李司净的冒犯还在加剧。
“宋医生,你掩饰不了自己的易怒,也改变不了自己居高临下的态度。”
他甚至为宋曦做出了诊断,“典型的自恋型人格,而且伴随着明显的躁狂状态,你说你想治好我,可你治好你自己了吗?”
宋曦那一刻,伪装的权威轰然碎裂,盯着李司净难以置信。
他差点就要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怒斥这家伙的无礼傲慢,却又离奇的在那双了然平静的眼睛里,感受到一阵荒诞的哀伤。
他说的对。
都对。
那双眼睛看透了宋曦,不像是病人看向医生。
而是医生审视病人。
第10章
这么直白的话,几乎让宋曦彻底陷入回忆漩涡,想到自己实习生涯的督导,那也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咨询师。
对方平静温和的告诉他:
“宋,你急于强调自己想要帮助别人,恰恰是你非常需要帮助的表现,你沉浸在自己的成就感里,看起来坚不可摧,又非常容易瓦解碎裂。”
“当你在躁狂期的时候,你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可以帮助到所有人,但是,当你处于抑郁期,你的脆弱可能会毁掉自己。”
“宋,你的状态并不适合做一个心理咨询师,也许你应该尝试重新开始。”
重新开始,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
代表着推翻一切过往,曾经全部的努力付之东流,重新再来。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推翻重来的代价。
对宋曦而言,“重新开始”意味着抹杀国内十二年的教育、出国三年本科的投入。然后花大笔资金、大量精力在即将解脱的研究生阶段,接受遥遥无期的心理治疗。
这太可怕了。
可怕到宋曦绝对不会愿意别人察觉到他的无助,每天每时每刻,都给自己施加暗示和鼓励。
最终也没有在督导的期许下,完成对自己的治疗。
他治不好自己。
但他治疗别人,不需要治好自己。
以前他是如此坚定的相信,享受着病人心满意足的感谢。
以至于他错误的以为——
自己的病好了,有资格居高临下的审视别人了。
其实没有。
至少现在没有。
他的病症就像隐藏在皮肤底层的细菌,一点点的潮湿就会发霉扩散,布满躯壳,直至无法掩盖。
然后被李司净这样敏锐的人发现。
宋曦在李司净平静凝视里,在咨询室诡异的寂静中,突然想起那场梦。
那场他忘记了很多很多年,以为再也不用想起来的梦——
血红的考场,空白的试卷,不会做的试题。
李司净此刻的神情,就像走到他身边注视他的监考老师,看不清面容却能感受到视线刺眼,沉默无声的平静分分秒秒都在质问他:
“治好自己”这么简单的题,你居然不会做吗?
咨询室响起一声嗤笑。
宋曦丢开了手上装模作样的记录表。
“确实,我没有治好自己。”
宋曦曾经不敢对督导袒露的自我,最终袒露在了李司净面前。
他哑然失笑,从愤怒到震惊到悲伤,甚至有些想哭。
他三十多岁了,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前前后后做了八年,帮助过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却治不好十三岁的自己。
哈哈,还被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看出来了。
真丢人。
宋曦觉得自己丢人,但他前所未有的畅快,他笑出了声。
“不好意思李先生,让你看到这么傲慢自大的我,实在是对不起。今天的咨询我不收费,也许你觉得我一点也不专业,但是——”
但是他看向李司净,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我是真的想要帮助你,就算我治不好你,也希望你能再来我的咨询室。”
李司净皱了眉,“你没义务帮我。”
“对,但这是我的爱好。”宋曦直言不讳。
说着,他点开了自己的微信,亮出了极少让人去扫的二维码。
“我们加个好友吧,无论你是不开心,还是做了噩梦想找人聊聊,都可以发消息给我。”
“要是你有空,随时欢迎你过来,和我聊天。”
李司净很给面子,扫了他的微信,加上了好友。
却头也不抬的抱怨道:“和你聊天太贵了。”
宋曦哈哈大笑,“你来,我不收你费,除非你真真正正的感觉好多了,我再按市场最低价,收你一百块一次,怎么样?”
“为什么?”李司净并没有爽快的接受他的好意,“毕竟我只要说我还是感觉不好,你一分钱都得不到,还要陪我聊天。”
宋曦也说不上什么。
他做过很多心理咨询,多少有钱人表示感谢,随手送给他的一个领夹、一对袖扣,都成千上万。
但是金钱已经填不满他空虚的优越感了。
他似乎也需要好好的治一治自己的病了。
“因为和你聊天很开心。”
就算是尴尬的开心,也是开心。
宋曦看着李司净,这样的年轻人,足够聪明。
可能看过很多书,说不定仔仔细细研究过自己的症状,却和他一样没能走出过去的阴影,惨烈的活在幻觉里。
可能吃过各式各样副作用极大的药,说不定也想过死了算了,却和他似的最终原地踱步,兜兜转转如同困兽。
宋曦轻而易举的回忆起自己最为害怕的那场梦,发自内心的羡慕。
“你应该是一个不会对考试感到恐惧的学生,我很羡慕你。”
羡慕李司净对权威没有半点畏惧,让他虚伪的权威变成了一张空白的试卷,又回到了那一年,看到了差点倒在人生价值唯一评判标准之下的自己。
他有过后悔。
也许他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声誉,毕竟李司净以后就是电影圈的导演,拍摄的作品还小有名气。
也许他是不服输的脾气,总不能他出海六年,从业八年,归来连一个病患都拿捏不住吧!
不过更多时候,宋曦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
毕竟李司净说“谢谢你宋医生,今天我也感觉好多了”的时候——
钱到账,他心情到账。
情绪价值是他应该提供给患者的价值。
但李司净反倒给足了宋曦情绪价值。
收到一百块的时候,宋曦都会想:应该挑个时间请李司净吃顿饭,表示感谢。
或者干脆免费聊天,以后都不收他钱算了?
宋曦在医者道德和私人感情之间摇摆不定,更加关注李司净的病情。
幻觉、噩梦、自我中心、负罪感,都是精神分裂、人格障碍、妄想症的常见症状。
可是李司净反反复复提到的那个男人,实在是……格外的不同。
很少会有梦境逻辑清楚,富有连续性。
鉴于李司净是一个导演,导演最擅长讲述故事,所以宋曦把那个男人的梦境当成了一个故事——
“李先生,现在患病的是你,抗拒接受治疗的也是你。如果你的态度这么不配合,你的噩梦和幻觉永远都治不好。”
话一出口,宋曦就后悔了。
脱口而出的话,下了无数肯定的定义,并且采用了十分强硬的命令语气。
这样很容易引发患者反感,轻则加重患者病症,重则患者跳脚要求退钱。
宋曦是不怕退钱的。
但是他怕付得起50分钟六千咨询费的李司净,背后是什么企业大佬、土豪大款,回去跟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乱说,那就非常影响他的生意了。
“我的意思是……”宋曦果断调整了情绪,“我希望治好你。”
咨询室近乎寂静,李司净那双眼睛仔细端详宋曦,专注得似乎可以看透他的灵魂,令他很不自在。
当他以为,这场对话就要到此结束的时候,李司净忽然说:
“宋医生,你治不好我。”
他逻辑清楚,语气带有攻击性极强的批判。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治好我并不是你的责任,你只能帮助我认清自己。但是,我发现你收费这么高,好像都没有认清过你自己。”
“咨询过程里,我看到你做了三次记录,至少对我进行了三次判断,最后给出的建议是让我去精神科吃药。”
“你相信我的幻觉只是一种精神病症,你认为自己判断就是绝对的权威,而你现在生气,是因为我拒绝服从你的权威,揭穿了你的把戏,并且否定了你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价值。”
“你在乎自己的价值,即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不应该过分看重自己的价值,可你显然很介意这个,更介意别人对你价值的评判。”
宋曦听得很难受,感受到强烈的冒犯。
可惜,李司净的冒犯还在加剧。
“宋医生,你掩饰不了自己的易怒,也改变不了自己居高临下的态度。”
他甚至为宋曦做出了诊断,“典型的自恋型人格,而且伴随着明显的躁狂状态,你说你想治好我,可你治好你自己了吗?”
宋曦那一刻,伪装的权威轰然碎裂,盯着李司净难以置信。
他差点就要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怒斥这家伙的无礼傲慢,却又离奇的在那双了然平静的眼睛里,感受到一阵荒诞的哀伤。
他说的对。
都对。
那双眼睛看透了宋曦,不像是病人看向医生。
而是医生审视病人。
第10章
这么直白的话,几乎让宋曦彻底陷入回忆漩涡,想到自己实习生涯的督导,那也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咨询师。
对方平静温和的告诉他:
“宋,你急于强调自己想要帮助别人,恰恰是你非常需要帮助的表现,你沉浸在自己的成就感里,看起来坚不可摧,又非常容易瓦解碎裂。”
“当你在躁狂期的时候,你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可以帮助到所有人,但是,当你处于抑郁期,你的脆弱可能会毁掉自己。”
“宋,你的状态并不适合做一个心理咨询师,也许你应该尝试重新开始。”
重新开始,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
代表着推翻一切过往,曾经全部的努力付之东流,重新再来。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推翻重来的代价。
对宋曦而言,“重新开始”意味着抹杀国内十二年的教育、出国三年本科的投入。然后花大笔资金、大量精力在即将解脱的研究生阶段,接受遥遥无期的心理治疗。
这太可怕了。
可怕到宋曦绝对不会愿意别人察觉到他的无助,每天每时每刻,都给自己施加暗示和鼓励。
最终也没有在督导的期许下,完成对自己的治疗。
他治不好自己。
但他治疗别人,不需要治好自己。
以前他是如此坚定的相信,享受着病人心满意足的感谢。
以至于他错误的以为——
自己的病好了,有资格居高临下的审视别人了。
其实没有。
至少现在没有。
他的病症就像隐藏在皮肤底层的细菌,一点点的潮湿就会发霉扩散,布满躯壳,直至无法掩盖。
然后被李司净这样敏锐的人发现。
宋曦在李司净平静凝视里,在咨询室诡异的寂静中,突然想起那场梦。
那场他忘记了很多很多年,以为再也不用想起来的梦——
血红的考场,空白的试卷,不会做的试题。
李司净此刻的神情,就像走到他身边注视他的监考老师,看不清面容却能感受到视线刺眼,沉默无声的平静分分秒秒都在质问他:
“治好自己”这么简单的题,你居然不会做吗?
咨询室响起一声嗤笑。
宋曦丢开了手上装模作样的记录表。
“确实,我没有治好自己。”
宋曦曾经不敢对督导袒露的自我,最终袒露在了李司净面前。
他哑然失笑,从愤怒到震惊到悲伤,甚至有些想哭。
他三十多岁了,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前前后后做了八年,帮助过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却治不好十三岁的自己。
哈哈,还被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看出来了。
真丢人。
宋曦觉得自己丢人,但他前所未有的畅快,他笑出了声。
“不好意思李先生,让你看到这么傲慢自大的我,实在是对不起。今天的咨询我不收费,也许你觉得我一点也不专业,但是——”
但是他看向李司净,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我是真的想要帮助你,就算我治不好你,也希望你能再来我的咨询室。”
李司净皱了眉,“你没义务帮我。”
“对,但这是我的爱好。”宋曦直言不讳。
说着,他点开了自己的微信,亮出了极少让人去扫的二维码。
“我们加个好友吧,无论你是不开心,还是做了噩梦想找人聊聊,都可以发消息给我。”
“要是你有空,随时欢迎你过来,和我聊天。”
李司净很给面子,扫了他的微信,加上了好友。
却头也不抬的抱怨道:“和你聊天太贵了。”
宋曦哈哈大笑,“你来,我不收你费,除非你真真正正的感觉好多了,我再按市场最低价,收你一百块一次,怎么样?”
“为什么?”李司净并没有爽快的接受他的好意,“毕竟我只要说我还是感觉不好,你一分钱都得不到,还要陪我聊天。”
宋曦也说不上什么。
他做过很多心理咨询,多少有钱人表示感谢,随手送给他的一个领夹、一对袖扣,都成千上万。
但是金钱已经填不满他空虚的优越感了。
他似乎也需要好好的治一治自己的病了。
“因为和你聊天很开心。”
就算是尴尬的开心,也是开心。
宋曦看着李司净,这样的年轻人,足够聪明。
可能看过很多书,说不定仔仔细细研究过自己的症状,却和他一样没能走出过去的阴影,惨烈的活在幻觉里。
可能吃过各式各样副作用极大的药,说不定也想过死了算了,却和他似的最终原地踱步,兜兜转转如同困兽。
宋曦轻而易举的回忆起自己最为害怕的那场梦,发自内心的羡慕。
“你应该是一个不会对考试感到恐惧的学生,我很羡慕你。”
羡慕李司净对权威没有半点畏惧,让他虚伪的权威变成了一张空白的试卷,又回到了那一年,看到了差点倒在人生价值唯一评判标准之下的自己。
他有过后悔。
也许他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声誉,毕竟李司净以后就是电影圈的导演,拍摄的作品还小有名气。
也许他是不服输的脾气,总不能他出海六年,从业八年,归来连一个病患都拿捏不住吧!
不过更多时候,宋曦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
毕竟李司净说“谢谢你宋医生,今天我也感觉好多了”的时候——
钱到账,他心情到账。
情绪价值是他应该提供给患者的价值。
但李司净反倒给足了宋曦情绪价值。
收到一百块的时候,宋曦都会想:应该挑个时间请李司净吃顿饭,表示感谢。
或者干脆免费聊天,以后都不收他钱算了?
宋曦在医者道德和私人感情之间摇摆不定,更加关注李司净的病情。
幻觉、噩梦、自我中心、负罪感,都是精神分裂、人格障碍、妄想症的常见症状。
可是李司净反反复复提到的那个男人,实在是……格外的不同。
很少会有梦境逻辑清楚,富有连续性。
鉴于李司净是一个导演,导演最擅长讲述故事,所以宋曦把那个男人的梦境当成了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