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动 第28节
苏甄儿只是一个公府小姐,没有那个资格坐上代步的东西,因此,她跟着那宫娥一路行走,穿过布满奇花异草的御花园,进入两边竖着高墙的宫道,窄小而幽长,带着一股自上而下的压迫感,让她忍不住连呼吸都压抑了起来。
苏甄儿喜欢穿软底的鞋子,她也不喜欢走太多的路。
鞋子太软,脚底磨得生疼,等到咸福宫,她身上还出了汗。
九月的天,温度依旧不低。
苏甄儿抬头看到咸福宫的匾额,殿内宫娥垂首忙碌,没有一个人多看她一眼。
那领路的宫娥去了,换了一个人来给苏甄儿领路。
看穿着,应当是个地位不低的。
苏甄儿有心想询问一下太后召见她是为了什么事,还没开口,已至正殿明间门口,殿内传来女子的声音。
苏甄儿听出来了,是荣安县主的声音。
“她怎么还没来!”
这不是来了嘛。
领路姑姑示意苏甄儿站在殿门口,她自己先进了明间,随后,里头荣安县主的声音一瞬安静下来。
那姑姑复又出来,将苏甄儿请进去。
苏甄儿低着头,一路跟在那姑姑身后,进了明间,亦保持着规矩没有抬头,她看到擦得能照出她容貌的砖块地面上什么都没放。
苏甄儿提裙,跪在冷硬的地面上,给太后请安。
“抬起头来,让哀家瞧瞧。”
苏甄儿缓慢抬头,眼睛依旧保持着下垂的弧度。
“容貌倒是出色。”
“蒲柳之姿,太后谬赞。”苏甄儿礼仪齐全,谦虚娴雅。
“坐吧。”
她终于得以起身,有宫娥搬了一个绣墩过来。
苏甄儿小心翼翼地坐下,动作之时眼尾轻动,看到太后一身华服坐在红木嵌螺钿实心椅上,那位荣安县主就站在太后身边,正昂着脑袋看她,脸上带着笑,像是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
苏甄儿的第六感告诉她,这件让荣安县主高兴的事对于她来说一定不是什么好事。
她乖巧坐在那里,手中捏着檀香小扇,侧颜干净柔软。
太后跟苏甄儿也不熟,叙旧不到几句就直接入了正题,大概也是觉得像她这样的落魄公府之女根本就连敷衍都不用,亲自唤她过来见面,已经算是极大的福气。
“哀家想给你做个媒,你觉得如何?”
苏甄儿颤了颤眼睫,没有说话。
太后的视线落在她身上,面对苏甄儿无用的沉默对抗,脸上隐隐闪过一丝不悦。
高位者向来不容低位者的拒绝。
太后嘴上是在询问她的意见,实际上更像是在通知她。
“哀家有个远房侄儿,虽无官职在身,但怀瑾握瑜,是个良人。”
整个金陵城都知道,太后干政,连带着一众外戚也加入了朝廷斗争占据大部分重要岗位并十分趾高气昂,细数下来,就没有哪个外戚有什么好名声。
苏甄儿依旧低着头,她静等太后说完,才开口,“前些日子,臣女不甚落水,幸被北辰王所救,臣女知道,臣女与北辰王乃云泥之别,不敢肖想,可前些日子,北辰王突然给臣女送了一柄扇子。”
“臣女猜测,这其中恐有深意。”
太后还没开口,荣安县主就跳起来了,“一柄扇子能有什么意思?”
“这大概,就要问问王爷了,臣女,臣女怎么知道呢……”苏甄儿脸上显出羞涩之意。
那边,太后的神色变得复杂起来,“落水?什么落水?”
荣安县主变了面色,支支吾吾起来。
苏甄儿看一眼荣安县主,然后才回复太后道:“七夕那日,我与荣安县主不甚一同落了水,北辰王将臣女救了起来。”
太后看向荣安县主。
荣安县主咬着唇瞪向苏甄儿。
太后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桩简单的,满足自家孙女小愿望的小事,没想到这苏甄儿跟北辰王竟还有这样一段事。
今日荣安县主寻到太后,说最近认识一位公府之女,十分纠缠那位北辰王,让太后帮忙赐婚,远远嫁出去。
太后一向是站荣安县主和北辰王这对cp的,也乐于看到他们成功,不仅是为了孙女的幸福,更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因此,她并没有怀疑荣安县主的话,之前也有几个“纠缠”北辰王的,被太后指了婚,远远嫁出去。
可今天这个,似乎跟从前那些人不太一样。
“北辰王不可能会喜欢你,外面都是乱传的,他连我都看不上眼,怎么可能看得上你!”荣安县主早已沉不住气,“槿红!去把北辰王找来,快把他找来!”
槿红也就是刚才引导苏甄儿入明间的那位姑姑,她是太后身边最得力的人。
槿红看一眼太后,太后头疼地伸手捂住额头,然后朝她挥了挥手去请人。
显然,太后也觉得北辰王与苏甄儿是不可能的。就算落水事件是真的,凭借北辰王的身份,说不娶还不就是两个字的事。
请北辰王过来,只是为了哄荣安县主这个小祖宗。
槿红躬身退出去,亲自去请北辰王。
中秋宴会正酣,陆麟城并没有参加,他窝在周玄祈的御书房内,躺在榻上睡觉。
批奏折批得浑身不得劲的周玄祈看到在那里躺平休息的陆麟城,心里瞬间不平衡起来。
他站起来,正准备一脚把人踹起来,那边孙乾铭突然推门进来禀告,“陛下,太后身边的槿红姑姑来了,说太后有请,让北辰王去一趟咸福宫。”
陆麟城被吵醒,他侧躺在周玄祈的长榻上,身形舒展,侧歪着头,脸上面具被蹭歪一半,露出白皙骨感的下颌线,“不去。”
周玄祈趁机收回了腿。
孙乾铭躬身出去回话。
“槿红姑姑,北辰王与陛下正有要事相商,您看这……”御书房门口,孙乾铭露出为难表情。
槿红一笑,自然明白孙乾铭的言外之意,“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那位英国公府的姑娘偏要攀扯北辰王,荣安县主不高兴了,太后这才让奴婢来请一请。”
原来重点是想让北辰王去哄一哄那位荣安县主。
孙乾铭心想,看来太后也是想撮合这两位的。
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也不知道里头那位到底喜欢什么模样的姑娘。
“既然北辰王没空,那奴婢就先回去了。”
孙乾铭点头,躬身看着槿红转身离开。
那位荣安县主也真是一往情深呀。
孙乾铭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回到御书房。
周玄祈已经回到御案前,他单手托着下颚一边批改奏折,一边询问孙乾铭,“什么事?”
“听说是荣安县主不高兴了,想让北辰王过去瞧瞧。”
周玄祈笑了,“这老太婆还真是不死心。”
御书房一时安静下来。
孙乾铭想起英国公满门忠烈,又想到那位荣安县主的不依不饶,便多嘴又说一句,“奴才方才听槿红姑姑的语气,好似是那位英国公府嫡女得罪了荣安县主……”
孙乾铭话未说完,原本躺在那里闭着眼睛假寐的陆麟城瞬间睁眼,他单手撑着长榻起身,“她在太后那?”
孙乾铭一顿,“王爷说的是……荣安县主?”
“不是。”
那就是另外一位了。
“是。”
-
槿红回来了,说北辰王正在御书房内与新帝议事,暂时没有空过来。
苏甄儿猜到了,她要的就是他不过来。因为若是那位北辰王来了,她的谎言连戳都不用戳,直接就破了。
“北辰王怎么整日里都这么忙,本县主都看不到他人影。”荣安县主说着就从太后身边站了起来,提裙走到苏甄儿身上,然后突然一把夺过她手里的檀香小扇。
嘴上说着不可能,心里还是怀疑的。
“县主……”苏甄儿来不及阻止,檀香小扇易主。
荣安县主拿着她的小扇,抬着下颚看她,“苏甄儿,不要肖想北辰王,他是我的。”
北辰王知道这事吗?
苏甄儿站在那里,她的身量其实比荣安县主更高些。
她缓慢垂眸,看向面前的荣安县主,语气很轻,“县主,请把扇子还给臣女。”
“我看中这柄扇子了,它现在是我的了。”
“县主……”
“好了,荣安,先过来。”太后帮偏架。
苏甄儿将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荣安县主得意地拿着苏甄儿的扇子回到太后身边。
“苏甄儿是吧?北辰王身份尊贵,你便是与他在一处,也不过做个侧妃,被处处压一头,自然比不上做正头娘子来的好。”太后的语气突然和缓下来。
这是硬的不行来软的了。
比起好糊弄的荣安县主,很显然,太后并没有那么好糊弄。
她看穿了苏甄儿的那点小把戏,并早已在见到她之前,就把怎么吃她想的明明白白。
英国公府虽说落魄了,但从前也是鼎盛之家,家底丰厚,太后一党屡次被新帝开刀,一次取走户部大权,这一次又直接斩断了最值钱的茶马走私生意,太后手里一下拮据不少。
再者,英国公虽亡,但满门忠烈的名声尚在,这苏家也是有利用价值的,能作为太后巩固旧臣关系的桥梁。
一是吃钱财,二是吃名声人脉。
因此,今日太后是铁了心要给她做媒的。
苏甄儿喜欢穿软底的鞋子,她也不喜欢走太多的路。
鞋子太软,脚底磨得生疼,等到咸福宫,她身上还出了汗。
九月的天,温度依旧不低。
苏甄儿抬头看到咸福宫的匾额,殿内宫娥垂首忙碌,没有一个人多看她一眼。
那领路的宫娥去了,换了一个人来给苏甄儿领路。
看穿着,应当是个地位不低的。
苏甄儿有心想询问一下太后召见她是为了什么事,还没开口,已至正殿明间门口,殿内传来女子的声音。
苏甄儿听出来了,是荣安县主的声音。
“她怎么还没来!”
这不是来了嘛。
领路姑姑示意苏甄儿站在殿门口,她自己先进了明间,随后,里头荣安县主的声音一瞬安静下来。
那姑姑复又出来,将苏甄儿请进去。
苏甄儿低着头,一路跟在那姑姑身后,进了明间,亦保持着规矩没有抬头,她看到擦得能照出她容貌的砖块地面上什么都没放。
苏甄儿提裙,跪在冷硬的地面上,给太后请安。
“抬起头来,让哀家瞧瞧。”
苏甄儿缓慢抬头,眼睛依旧保持着下垂的弧度。
“容貌倒是出色。”
“蒲柳之姿,太后谬赞。”苏甄儿礼仪齐全,谦虚娴雅。
“坐吧。”
她终于得以起身,有宫娥搬了一个绣墩过来。
苏甄儿小心翼翼地坐下,动作之时眼尾轻动,看到太后一身华服坐在红木嵌螺钿实心椅上,那位荣安县主就站在太后身边,正昂着脑袋看她,脸上带着笑,像是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
苏甄儿的第六感告诉她,这件让荣安县主高兴的事对于她来说一定不是什么好事。
她乖巧坐在那里,手中捏着檀香小扇,侧颜干净柔软。
太后跟苏甄儿也不熟,叙旧不到几句就直接入了正题,大概也是觉得像她这样的落魄公府之女根本就连敷衍都不用,亲自唤她过来见面,已经算是极大的福气。
“哀家想给你做个媒,你觉得如何?”
苏甄儿颤了颤眼睫,没有说话。
太后的视线落在她身上,面对苏甄儿无用的沉默对抗,脸上隐隐闪过一丝不悦。
高位者向来不容低位者的拒绝。
太后嘴上是在询问她的意见,实际上更像是在通知她。
“哀家有个远房侄儿,虽无官职在身,但怀瑾握瑜,是个良人。”
整个金陵城都知道,太后干政,连带着一众外戚也加入了朝廷斗争占据大部分重要岗位并十分趾高气昂,细数下来,就没有哪个外戚有什么好名声。
苏甄儿依旧低着头,她静等太后说完,才开口,“前些日子,臣女不甚落水,幸被北辰王所救,臣女知道,臣女与北辰王乃云泥之别,不敢肖想,可前些日子,北辰王突然给臣女送了一柄扇子。”
“臣女猜测,这其中恐有深意。”
太后还没开口,荣安县主就跳起来了,“一柄扇子能有什么意思?”
“这大概,就要问问王爷了,臣女,臣女怎么知道呢……”苏甄儿脸上显出羞涩之意。
那边,太后的神色变得复杂起来,“落水?什么落水?”
荣安县主变了面色,支支吾吾起来。
苏甄儿看一眼荣安县主,然后才回复太后道:“七夕那日,我与荣安县主不甚一同落了水,北辰王将臣女救了起来。”
太后看向荣安县主。
荣安县主咬着唇瞪向苏甄儿。
太后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桩简单的,满足自家孙女小愿望的小事,没想到这苏甄儿跟北辰王竟还有这样一段事。
今日荣安县主寻到太后,说最近认识一位公府之女,十分纠缠那位北辰王,让太后帮忙赐婚,远远嫁出去。
太后一向是站荣安县主和北辰王这对cp的,也乐于看到他们成功,不仅是为了孙女的幸福,更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因此,她并没有怀疑荣安县主的话,之前也有几个“纠缠”北辰王的,被太后指了婚,远远嫁出去。
可今天这个,似乎跟从前那些人不太一样。
“北辰王不可能会喜欢你,外面都是乱传的,他连我都看不上眼,怎么可能看得上你!”荣安县主早已沉不住气,“槿红!去把北辰王找来,快把他找来!”
槿红也就是刚才引导苏甄儿入明间的那位姑姑,她是太后身边最得力的人。
槿红看一眼太后,太后头疼地伸手捂住额头,然后朝她挥了挥手去请人。
显然,太后也觉得北辰王与苏甄儿是不可能的。就算落水事件是真的,凭借北辰王的身份,说不娶还不就是两个字的事。
请北辰王过来,只是为了哄荣安县主这个小祖宗。
槿红躬身退出去,亲自去请北辰王。
中秋宴会正酣,陆麟城并没有参加,他窝在周玄祈的御书房内,躺在榻上睡觉。
批奏折批得浑身不得劲的周玄祈看到在那里躺平休息的陆麟城,心里瞬间不平衡起来。
他站起来,正准备一脚把人踹起来,那边孙乾铭突然推门进来禀告,“陛下,太后身边的槿红姑姑来了,说太后有请,让北辰王去一趟咸福宫。”
陆麟城被吵醒,他侧躺在周玄祈的长榻上,身形舒展,侧歪着头,脸上面具被蹭歪一半,露出白皙骨感的下颌线,“不去。”
周玄祈趁机收回了腿。
孙乾铭躬身出去回话。
“槿红姑姑,北辰王与陛下正有要事相商,您看这……”御书房门口,孙乾铭露出为难表情。
槿红一笑,自然明白孙乾铭的言外之意,“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那位英国公府的姑娘偏要攀扯北辰王,荣安县主不高兴了,太后这才让奴婢来请一请。”
原来重点是想让北辰王去哄一哄那位荣安县主。
孙乾铭心想,看来太后也是想撮合这两位的。
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也不知道里头那位到底喜欢什么模样的姑娘。
“既然北辰王没空,那奴婢就先回去了。”
孙乾铭点头,躬身看着槿红转身离开。
那位荣安县主也真是一往情深呀。
孙乾铭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回到御书房。
周玄祈已经回到御案前,他单手托着下颚一边批改奏折,一边询问孙乾铭,“什么事?”
“听说是荣安县主不高兴了,想让北辰王过去瞧瞧。”
周玄祈笑了,“这老太婆还真是不死心。”
御书房一时安静下来。
孙乾铭想起英国公满门忠烈,又想到那位荣安县主的不依不饶,便多嘴又说一句,“奴才方才听槿红姑姑的语气,好似是那位英国公府嫡女得罪了荣安县主……”
孙乾铭话未说完,原本躺在那里闭着眼睛假寐的陆麟城瞬间睁眼,他单手撑着长榻起身,“她在太后那?”
孙乾铭一顿,“王爷说的是……荣安县主?”
“不是。”
那就是另外一位了。
“是。”
-
槿红回来了,说北辰王正在御书房内与新帝议事,暂时没有空过来。
苏甄儿猜到了,她要的就是他不过来。因为若是那位北辰王来了,她的谎言连戳都不用戳,直接就破了。
“北辰王怎么整日里都这么忙,本县主都看不到他人影。”荣安县主说着就从太后身边站了起来,提裙走到苏甄儿身上,然后突然一把夺过她手里的檀香小扇。
嘴上说着不可能,心里还是怀疑的。
“县主……”苏甄儿来不及阻止,檀香小扇易主。
荣安县主拿着她的小扇,抬着下颚看她,“苏甄儿,不要肖想北辰王,他是我的。”
北辰王知道这事吗?
苏甄儿站在那里,她的身量其实比荣安县主更高些。
她缓慢垂眸,看向面前的荣安县主,语气很轻,“县主,请把扇子还给臣女。”
“我看中这柄扇子了,它现在是我的了。”
“县主……”
“好了,荣安,先过来。”太后帮偏架。
苏甄儿将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荣安县主得意地拿着苏甄儿的扇子回到太后身边。
“苏甄儿是吧?北辰王身份尊贵,你便是与他在一处,也不过做个侧妃,被处处压一头,自然比不上做正头娘子来的好。”太后的语气突然和缓下来。
这是硬的不行来软的了。
比起好糊弄的荣安县主,很显然,太后并没有那么好糊弄。
她看穿了苏甄儿的那点小把戏,并早已在见到她之前,就把怎么吃她想的明明白白。
英国公府虽说落魄了,但从前也是鼎盛之家,家底丰厚,太后一党屡次被新帝开刀,一次取走户部大权,这一次又直接斩断了最值钱的茶马走私生意,太后手里一下拮据不少。
再者,英国公虽亡,但满门忠烈的名声尚在,这苏家也是有利用价值的,能作为太后巩固旧臣关系的桥梁。
一是吃钱财,二是吃名声人脉。
因此,今日太后是铁了心要给她做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