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 第175节
要不是宁时春打来电话,赵如月都没想起来宁绍贤的这一劫。
不过赵如月和宁绍明只是不怎么跟宁绍贤来往,并没有像是跟宁绍德一样断了亲。
作为关系比较近的亲戚,还有看在宁时春和宁丹萍兄妹俩的面子上,宁绍贤生病住院,他们不管怎么说,也得抽空去探望一下。
他们俩带着东西去省城的医院探望宁绍贤的时候,走到病房门口,就听到里面闹哄哄的。
打开病房隔绝喧嚣声的门,里面传来更清晰的嘈杂声。
宁时春在给赵如月和宁绍明说宁绍贤病情的时候,完全没有隐瞒他们,所以他们以为,宁绍贤现在应该是比较虚弱的状态。
谁知道一打开门,就听到他在大声嚎叫:“我不要做化疗!那玩意儿谁爱做谁做,反正我不做了!再继续做这个,我还没病死就得被折磨死!”
第151章
在知道自己得癌症的时候,宁绍贤满心想的是以后的好日子,不管怎么样都要把自己的病治好。
可是他完全不了解治病的过程中自己需要经受怎样的折磨,化疗有多痛苦。
即使医生跟他说过,他也没往心里去,觉得之前腿疼成那样,他都经历过了,再难受还能比那种骨头缝里钻出来的痛那么难受?
事实证明,还真有,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宁绍贤看到赵如玉和宁绍明来了,不知道想起什么,眼睛一亮,直直地往他们的方向扑。
宁绍明看宁绍贤扑的方向更偏向赵如月,忙往前一步,把赵如月护在身后拦住他:“大哥,你这是做什么?”
宁绍贤紧紧地攥住宁绍明的胳膊:“老三,你帮帮我吧!我实在受不住了,老三媳妇儿她三叔不是特别厉害的老中医么,我不在医院治了,回老家让他给我治,我宁愿喝苦药,也不要在医院遭那些罪!你不知道,在这里治又难受又吓人,还不如让我死了算了!”
宁绍贤只做过一次化疗就受不了了,一心只想回家。
他担心家人不答应,所以才闹了起来,想着闹得厉害点,医院受不了自己,家人也受不了,自己才能回去。
在场所有人听了他的话,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宁绍明是不太想给媳妇儿三叔找事的,更何况他哥这病已经是癌症晚期,想治好简直除非有奇迹出现。
别到时候他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到处跟人说媳妇儿三叔坏话,坏了老人家的名声。
宁绍明对自己大哥的人品不敢信任。
他不敢满口答应下来,只含糊地说:“我媳妇儿她三叔没治过这种病,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治,我回去只能先帮你问问,要是他不会的话,再给你找别的中医。”
宁时春看他爸闹得不像样子,跟宁丹萍一起上来把他拉开:“爸,你先别这么激动。”
“我能不激动嘛!难受的又不是你们,你们倒是能站在这里说风凉话!”宁绍贤赤红着眼睛瞪向他们几个,“我要回家!听到没,我要回家!”
“听到了听到了,我们先去找医生商量一下。”宁时春无奈,本来留在医院治只是有可能延长他的生命,还不知道到底能延长他的生命多久,这个连医院的医生专家也不敢保证的。
既然他觉得那么痛苦,那想回去就回去吧,至少最后的日子里能少遭点罪。
但越到后面,病情越严重,这种病临终前想一点不遭罪是不可能的,医生说到后期止痛药都不一定有用了。
宁时春说是先去找医生商量,其实只是他和宁丹萍、王海燕一起出去商量,是不是要带他回去,回去后又该怎么办。
毕竟给他办出院,把人带回去,就相当于是放弃治疗,回去等死了,他们作为家属,必须得先好好商量。
商量好之后,再去找医生提出要出院的想法,再让医生开药,买了药后,办理了出院手续就带着宁绍贤回去了。
刚好宁绍明和赵如月是开车来的,直接一车拉回镇上了。
带去探望宁绍贤的东西也一起拉到他家,放下东西后,他们跟宁绍贤也没什么好聊的,把探望亲戚要包的钱给了宁时春,他们就离开,去了隔壁再看看宁达和黄秀华。
黄秀华还是老样子,不过比起当初干农活又累又晒,面黄干瘦的样子,现在的她每天活动量比较少,吃得也好,整个人倒是看起来比以前白胖很多。
有时候她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屎尿,但宁达照顾得还算仔细,也搬得动她,有时候宁美婷也会来给她洗澡,她身上倒是没什么异味,也穿得很整洁,没长褥疮之类的。
只是她人都糊涂了,过得好不好,她自己也不知道。
偶尔他们回来探望她和宁达,她似乎也有清醒的时候,看着宁绍明,知道叫儿子,只是不知道叫的哪个儿子。
反正宁绍明自己是不太对她抱有期待的,毕竟是亲妈,人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可宁绍明这个小儿子没得到过偏爱。
甚至得到的母爱都不是兄弟姐妹几个平分的,而是先给他二哥,剩下的一点他妈才施舍一点给他,以前很多时候他都要让出自己的利益。
亲生的母子,宁绍明这个当儿子的也是她养大,他不可能一点不在乎。
他私下也有点酸地跟赵如月说:“我妈每次叫的八成是我二哥。”
可惜她二儿子一年到头也没怎么回来看望过她,一年能见上两三次都算多了,有时候就过年来一次。
而宁绍明会那么想,是因为宁时秋回来看望两个老人的时候,他妈处于看似有点清醒的那个状态,就知道小秋小秋地叫,可见有时候并不一定认不出谁是谁。
她见到宁时秋就兜想给宁时秋找糖吃,不过她兜里什么都没有。
宁达怕一个没注意,她自己吃糖噎住嗓子,什么都不让她往兜里放。
她还知道冲着宁时夏瞪眼。
宁绍明听他爸说,老太太没病之前,宁时夏每次被她逮住念叨,就爱找她薅零花钱。
她每次都骂,但是又每次都给。
宁绍明没跟宁达说宁绍贤的病有多严重,他爸也上了年纪,孩子走在自己前面,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事他不一定受得住。
宁达也只以为是良性的肿瘤,老一辈迷信中医,他听宁绍贤说医院里治病多难受,多可怕,还很赞同宁绍贤回家的做法。
宁达跟宁绍明说:“你帮你大哥问问你媳妇儿她三叔,每个大夫擅长治的病不一样,我知道他不擅长这个,但是他们当大夫的,总认识几个同行,保不齐就认识擅长治这个病的大夫。”
宁绍明应下:“好,我等会儿就去问问。”
宁达又叮嘱道:“记得带点东西,别因为是亲戚就空着手去,你也别自己出钱,让小春出,你大哥现在这个样子,小春也该担起他们家的事来了。”
说完顿了顿,觉得自己后面那句就是白说一句,小春早就把那个家担起来了。
自从镇上整体改建旅游小镇后,不少人没法建楼房,就把钱拿到县城,给家里孩子买商品房,孩子结婚也是当父母的出钱操持。
小春对象是自己找,结婚是自己出钱、买房的钱他借老三的,也是自己还。
这些事老大就出了个人,一分钱没出,还找事惹孩子生气,你说你帮不上孩子,那就老实待着不给孩子扯后腿行不行?
宁达真是骂他都骂倦了,现在看到他都觉得心累。
宁绍明说:“放心,到时候小春跟我一起去。”
“那就好,这些人情世故,你也带带他,你大哥我是不指望他,他别再闹出什么事情来就行。”
宁绍明和赵如月开车回去的时候捎带上了宁时春,中途先绕到自己家,拿了些礼品,还有赵如月托别人帮她三叔搜罗的药材,才又绕路去了赵如月三叔家。
宁时春怪不好意思,本来他爷爷说让他出钱买礼品,可他临时买的肯定不如三叔家的东西好。
给钱又显得太见外了,三叔三婶肯定不收。
宁时春只好先跟他三叔三婶道谢,然后把这事记在心里,等回去后问问自己媳妇儿,该怎么还比较好。
三个人带着宁绍贤的病历本就去了,让老人家先看看病历,问问他这种情况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一下他的病症,治是不指望能治了。
顺便也跟他说说宁绍贤的情况,以后宁绍贤要是来看病,请他老人家帮忙瞒一下,毕竟现在宁绍贤还不知道他自己的病情,还以为真是良性的肿瘤。
赵如月她三叔看完宁绍贤的病历,问宁时春:“你们在医院开了药吧?”
宁时春点头:“开了,但是我爸不太愿意吃医院开的药,总觉得医院的东西都不好,会害他。”
他出钱给他爸住院、看病、卖药没觉得心疼,但是应付起他爸这些问题是真头疼。
当初喊着要去省城治病的是他,不相信医院、不相信医生、不遵医嘱的也是他!
作为行医多年的老大夫,赵如月她三叔早见惯了这种事:“你回去跟他说,把医院的药吃完后去复查,复查后再来我这里,要不然,我不给他看。”
宁时春听到他的话就知道他答应帮忙了,急忙应下。
有这位老大夫的话,回去后他爸应该会消停点。
回去后,宁时春把老大夫那些话跟宁绍贤一说,宁绍贤果然老实了些。
他似乎也知道自己现在要倚仗别人的照顾,对王海燕也不敢跟以前一样那么嚣张了。
王海燕一朝翻身,又在家成了那个说一不二的人,当然前提是家里只有他们夫妻两个。
宁时春没继续在镇上多待,他现在压力挺大的,明天还想开店挣钱,当天晚上就跟着赵如月和宁绍明赶回了县城。
回到县城的家时,已经是晚上,孙佳佳已经做好了饭,在家里等着他回来。
宁时春洗了手和脸,边吃饭边跟她说今天发生的事。
说完问孙佳佳:“你觉得我们给三叔三婶送什么比较好?三叔三婶好像什么都不缺,我能想到的东西送着好像都不太合适。”
孙佳佳道:“你也说了,三叔三婶什么都不缺,我们送他们东西,他们还担心我们太破费,不如给小秋和小夏买点东西,给他们买就好买多了,我们对小秋小夏好,三叔三婶只会更高兴。”
“对啊,不过买什么?现在流行的学习机他们成绩好,也用不上,要不名牌的衣服或者鞋子?我看现在好多小孩和年轻人都讲究穿牌子货。”
孙佳佳无奈地看他:“你觉得三叔三婶家是讲究这些的?花那买名牌衣服鞋子的钱,还不如直接买个小金条,或者按照他们的生肖,打个小金饰送他们实在,金子还能升值呢,以前你给我买的那些,现在用以前的价格可买不到了,翻倍地涨!”
“翻倍涨!?”宁时春震惊了。
他们结婚前,孙佳佳怕自己的工资被她父母抢走,发了工资都给他拿着,他每次都添点直接给她买成小金条或者金首饰放着。
后来跟他一起开店,孙佳佳就不要工资了。
那时候,她爸妈默认她算是已经嫁给了宁时春,虽然还没结婚,也算宁家的儿媳妇。
孙佳佳有了靠山,对他们的态度又比较强硬,他们就不敢再肖想她的钱。
店里和家里管钱的人,就从宁时春变成了孙佳佳,从那时候起,宁时春就没再买过金饰,当然就不怎么关注金价了。
要不是这次他爸生病需要钱,他估计都不知道自己家的家底有多少。
他甚至以为自己家当初借三叔的钱都没还呢。
其实早还完了,也攒下来不少存款。
如果没发生他爸的事,孙佳佳已经打算让他去学车,然后也给他买一辆面包车方便出行和拉货用了。
“是的,翻倍涨了,我跟三婶都买了不少,你可别说出去,让人知道可不好。”
“我明白,那就等小秋和小夏生日的时候给他们买那个。”
另一边,宁绍明和赵如月回到家,孩子们在房间里玩游戏,他们坐在客厅,只开了小灯,疲惫地坐在沙发上,谁也没说话。
他们也不是身体累,只要不是忙得昏天黑地,他们的身体就不容易累,现在是心累。
宁绍明想想自己家这边,兄弟姐妹四个,一个快病死了,一个差点变成他妈那样,只剩他跟他姐现在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不过赵如月和宁绍明只是不怎么跟宁绍贤来往,并没有像是跟宁绍德一样断了亲。
作为关系比较近的亲戚,还有看在宁时春和宁丹萍兄妹俩的面子上,宁绍贤生病住院,他们不管怎么说,也得抽空去探望一下。
他们俩带着东西去省城的医院探望宁绍贤的时候,走到病房门口,就听到里面闹哄哄的。
打开病房隔绝喧嚣声的门,里面传来更清晰的嘈杂声。
宁时春在给赵如月和宁绍明说宁绍贤病情的时候,完全没有隐瞒他们,所以他们以为,宁绍贤现在应该是比较虚弱的状态。
谁知道一打开门,就听到他在大声嚎叫:“我不要做化疗!那玩意儿谁爱做谁做,反正我不做了!再继续做这个,我还没病死就得被折磨死!”
第151章
在知道自己得癌症的时候,宁绍贤满心想的是以后的好日子,不管怎么样都要把自己的病治好。
可是他完全不了解治病的过程中自己需要经受怎样的折磨,化疗有多痛苦。
即使医生跟他说过,他也没往心里去,觉得之前腿疼成那样,他都经历过了,再难受还能比那种骨头缝里钻出来的痛那么难受?
事实证明,还真有,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宁绍贤看到赵如玉和宁绍明来了,不知道想起什么,眼睛一亮,直直地往他们的方向扑。
宁绍明看宁绍贤扑的方向更偏向赵如月,忙往前一步,把赵如月护在身后拦住他:“大哥,你这是做什么?”
宁绍贤紧紧地攥住宁绍明的胳膊:“老三,你帮帮我吧!我实在受不住了,老三媳妇儿她三叔不是特别厉害的老中医么,我不在医院治了,回老家让他给我治,我宁愿喝苦药,也不要在医院遭那些罪!你不知道,在这里治又难受又吓人,还不如让我死了算了!”
宁绍贤只做过一次化疗就受不了了,一心只想回家。
他担心家人不答应,所以才闹了起来,想着闹得厉害点,医院受不了自己,家人也受不了,自己才能回去。
在场所有人听了他的话,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宁绍明是不太想给媳妇儿三叔找事的,更何况他哥这病已经是癌症晚期,想治好简直除非有奇迹出现。
别到时候他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到处跟人说媳妇儿三叔坏话,坏了老人家的名声。
宁绍明对自己大哥的人品不敢信任。
他不敢满口答应下来,只含糊地说:“我媳妇儿她三叔没治过这种病,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治,我回去只能先帮你问问,要是他不会的话,再给你找别的中医。”
宁时春看他爸闹得不像样子,跟宁丹萍一起上来把他拉开:“爸,你先别这么激动。”
“我能不激动嘛!难受的又不是你们,你们倒是能站在这里说风凉话!”宁绍贤赤红着眼睛瞪向他们几个,“我要回家!听到没,我要回家!”
“听到了听到了,我们先去找医生商量一下。”宁时春无奈,本来留在医院治只是有可能延长他的生命,还不知道到底能延长他的生命多久,这个连医院的医生专家也不敢保证的。
既然他觉得那么痛苦,那想回去就回去吧,至少最后的日子里能少遭点罪。
但越到后面,病情越严重,这种病临终前想一点不遭罪是不可能的,医生说到后期止痛药都不一定有用了。
宁时春说是先去找医生商量,其实只是他和宁丹萍、王海燕一起出去商量,是不是要带他回去,回去后又该怎么办。
毕竟给他办出院,把人带回去,就相当于是放弃治疗,回去等死了,他们作为家属,必须得先好好商量。
商量好之后,再去找医生提出要出院的想法,再让医生开药,买了药后,办理了出院手续就带着宁绍贤回去了。
刚好宁绍明和赵如月是开车来的,直接一车拉回镇上了。
带去探望宁绍贤的东西也一起拉到他家,放下东西后,他们跟宁绍贤也没什么好聊的,把探望亲戚要包的钱给了宁时春,他们就离开,去了隔壁再看看宁达和黄秀华。
黄秀华还是老样子,不过比起当初干农活又累又晒,面黄干瘦的样子,现在的她每天活动量比较少,吃得也好,整个人倒是看起来比以前白胖很多。
有时候她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屎尿,但宁达照顾得还算仔细,也搬得动她,有时候宁美婷也会来给她洗澡,她身上倒是没什么异味,也穿得很整洁,没长褥疮之类的。
只是她人都糊涂了,过得好不好,她自己也不知道。
偶尔他们回来探望她和宁达,她似乎也有清醒的时候,看着宁绍明,知道叫儿子,只是不知道叫的哪个儿子。
反正宁绍明自己是不太对她抱有期待的,毕竟是亲妈,人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可宁绍明这个小儿子没得到过偏爱。
甚至得到的母爱都不是兄弟姐妹几个平分的,而是先给他二哥,剩下的一点他妈才施舍一点给他,以前很多时候他都要让出自己的利益。
亲生的母子,宁绍明这个当儿子的也是她养大,他不可能一点不在乎。
他私下也有点酸地跟赵如月说:“我妈每次叫的八成是我二哥。”
可惜她二儿子一年到头也没怎么回来看望过她,一年能见上两三次都算多了,有时候就过年来一次。
而宁绍明会那么想,是因为宁时秋回来看望两个老人的时候,他妈处于看似有点清醒的那个状态,就知道小秋小秋地叫,可见有时候并不一定认不出谁是谁。
她见到宁时秋就兜想给宁时秋找糖吃,不过她兜里什么都没有。
宁达怕一个没注意,她自己吃糖噎住嗓子,什么都不让她往兜里放。
她还知道冲着宁时夏瞪眼。
宁绍明听他爸说,老太太没病之前,宁时夏每次被她逮住念叨,就爱找她薅零花钱。
她每次都骂,但是又每次都给。
宁绍明没跟宁达说宁绍贤的病有多严重,他爸也上了年纪,孩子走在自己前面,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事他不一定受得住。
宁达也只以为是良性的肿瘤,老一辈迷信中医,他听宁绍贤说医院里治病多难受,多可怕,还很赞同宁绍贤回家的做法。
宁达跟宁绍明说:“你帮你大哥问问你媳妇儿她三叔,每个大夫擅长治的病不一样,我知道他不擅长这个,但是他们当大夫的,总认识几个同行,保不齐就认识擅长治这个病的大夫。”
宁绍明应下:“好,我等会儿就去问问。”
宁达又叮嘱道:“记得带点东西,别因为是亲戚就空着手去,你也别自己出钱,让小春出,你大哥现在这个样子,小春也该担起他们家的事来了。”
说完顿了顿,觉得自己后面那句就是白说一句,小春早就把那个家担起来了。
自从镇上整体改建旅游小镇后,不少人没法建楼房,就把钱拿到县城,给家里孩子买商品房,孩子结婚也是当父母的出钱操持。
小春对象是自己找,结婚是自己出钱、买房的钱他借老三的,也是自己还。
这些事老大就出了个人,一分钱没出,还找事惹孩子生气,你说你帮不上孩子,那就老实待着不给孩子扯后腿行不行?
宁达真是骂他都骂倦了,现在看到他都觉得心累。
宁绍明说:“放心,到时候小春跟我一起去。”
“那就好,这些人情世故,你也带带他,你大哥我是不指望他,他别再闹出什么事情来就行。”
宁绍明和赵如月开车回去的时候捎带上了宁时春,中途先绕到自己家,拿了些礼品,还有赵如月托别人帮她三叔搜罗的药材,才又绕路去了赵如月三叔家。
宁时春怪不好意思,本来他爷爷说让他出钱买礼品,可他临时买的肯定不如三叔家的东西好。
给钱又显得太见外了,三叔三婶肯定不收。
宁时春只好先跟他三叔三婶道谢,然后把这事记在心里,等回去后问问自己媳妇儿,该怎么还比较好。
三个人带着宁绍贤的病历本就去了,让老人家先看看病历,问问他这种情况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一下他的病症,治是不指望能治了。
顺便也跟他说说宁绍贤的情况,以后宁绍贤要是来看病,请他老人家帮忙瞒一下,毕竟现在宁绍贤还不知道他自己的病情,还以为真是良性的肿瘤。
赵如月她三叔看完宁绍贤的病历,问宁时春:“你们在医院开了药吧?”
宁时春点头:“开了,但是我爸不太愿意吃医院开的药,总觉得医院的东西都不好,会害他。”
他出钱给他爸住院、看病、卖药没觉得心疼,但是应付起他爸这些问题是真头疼。
当初喊着要去省城治病的是他,不相信医院、不相信医生、不遵医嘱的也是他!
作为行医多年的老大夫,赵如月她三叔早见惯了这种事:“你回去跟他说,把医院的药吃完后去复查,复查后再来我这里,要不然,我不给他看。”
宁时春听到他的话就知道他答应帮忙了,急忙应下。
有这位老大夫的话,回去后他爸应该会消停点。
回去后,宁时春把老大夫那些话跟宁绍贤一说,宁绍贤果然老实了些。
他似乎也知道自己现在要倚仗别人的照顾,对王海燕也不敢跟以前一样那么嚣张了。
王海燕一朝翻身,又在家成了那个说一不二的人,当然前提是家里只有他们夫妻两个。
宁时春没继续在镇上多待,他现在压力挺大的,明天还想开店挣钱,当天晚上就跟着赵如月和宁绍明赶回了县城。
回到县城的家时,已经是晚上,孙佳佳已经做好了饭,在家里等着他回来。
宁时春洗了手和脸,边吃饭边跟她说今天发生的事。
说完问孙佳佳:“你觉得我们给三叔三婶送什么比较好?三叔三婶好像什么都不缺,我能想到的东西送着好像都不太合适。”
孙佳佳道:“你也说了,三叔三婶什么都不缺,我们送他们东西,他们还担心我们太破费,不如给小秋和小夏买点东西,给他们买就好买多了,我们对小秋小夏好,三叔三婶只会更高兴。”
“对啊,不过买什么?现在流行的学习机他们成绩好,也用不上,要不名牌的衣服或者鞋子?我看现在好多小孩和年轻人都讲究穿牌子货。”
孙佳佳无奈地看他:“你觉得三叔三婶家是讲究这些的?花那买名牌衣服鞋子的钱,还不如直接买个小金条,或者按照他们的生肖,打个小金饰送他们实在,金子还能升值呢,以前你给我买的那些,现在用以前的价格可买不到了,翻倍地涨!”
“翻倍涨!?”宁时春震惊了。
他们结婚前,孙佳佳怕自己的工资被她父母抢走,发了工资都给他拿着,他每次都添点直接给她买成小金条或者金首饰放着。
后来跟他一起开店,孙佳佳就不要工资了。
那时候,她爸妈默认她算是已经嫁给了宁时春,虽然还没结婚,也算宁家的儿媳妇。
孙佳佳有了靠山,对他们的态度又比较强硬,他们就不敢再肖想她的钱。
店里和家里管钱的人,就从宁时春变成了孙佳佳,从那时候起,宁时春就没再买过金饰,当然就不怎么关注金价了。
要不是这次他爸生病需要钱,他估计都不知道自己家的家底有多少。
他甚至以为自己家当初借三叔的钱都没还呢。
其实早还完了,也攒下来不少存款。
如果没发生他爸的事,孙佳佳已经打算让他去学车,然后也给他买一辆面包车方便出行和拉货用了。
“是的,翻倍涨了,我跟三婶都买了不少,你可别说出去,让人知道可不好。”
“我明白,那就等小秋和小夏生日的时候给他们买那个。”
另一边,宁绍明和赵如月回到家,孩子们在房间里玩游戏,他们坐在客厅,只开了小灯,疲惫地坐在沙发上,谁也没说话。
他们也不是身体累,只要不是忙得昏天黑地,他们的身体就不容易累,现在是心累。
宁绍明想想自己家这边,兄弟姐妹四个,一个快病死了,一个差点变成他妈那样,只剩他跟他姐现在看起来没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