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 第99节
“对,你也听说过我三叔的名字?”赵如月有些意外,她知道三叔医术挺厉害,但真没想到那么厉害,竟然已经传到沪市那边去了?
张彦君说道:“我看过的一个医生说他跟在赵任老先生身边学过一段时间,还建议我来云山县的话,可以找老先生看一看。”
他找人查过赵如月和宁绍明最近遇到的事,也了解过他们的家人,只是也就查到他们父母和兄弟姐妹这一层。
更远的因为觉得没必要就没让人查,要不然老一辈有那么多兄弟姐妹,又都生了好几个孩子,需要查的也太多了。
“那我先去给我三叔家打个电话说一声,吃完饭就能直接过去。”赵如月觉得他应该不是很喜欢榕溪镇,尽量能不来这里勾起不好的回忆,最好就不要来。
今天带他去,也省得人家再跑一趟。
要是张彦君让她三叔看过之后,觉得有用,就把三叔的联系方式给他。
这样以后不管是需要复诊,还是调整用药,他都能自己约三叔去县城帮他看。
她三叔也不是成天窝在家里不出门的,有些病人不方便来,他也会去县城或者市里给人家看病。
听说她三叔也计划着,准备在县城开一家医馆了。
赵如月给三叔家打了电话,约好时间后,只负责到点把人带过去,接下来的事她就不管了。
张彦君进了三叔的医馆,她就在外面等着,顺便跟忙起来有一段时间没见的三婶和堂弟弟妹们聊天。
聊着聊着还在她们口中,听说了一些娘家人没跟她说的事。
三婶问她:“你爸妈说你让他们先别买电视?”
赵如月:“对,之前觉得电视会降价,就让他们先别买,现在电视的价格果然比他们说要买的那时候降了不少,我觉得还会继续降。”
其实是她儿子觉得还会降。
“其实现在买也差不多了,你不知道,你爸妈家隔壁那小孩有多厉害,你侄子光伟去他家看电视,被他见着就骂光伟是乞丐,让光伟滚出他家,不许去他家看电视。
本来光伟都不去了,后来那小子又假装重新跟光伟和好,哄着光伟去了他家,他又翻脸赶光伟出来,说光伟不要脸!也不知道他家大人是怎么教的!”
赵如月皱眉:“我记得隔壁家以前跟我娘家人处得挺好,几十年的邻居了,他家人怎么变成这样了?”
三婶说:“你还记不记得你家后面那一块地?”
“记得,那是我爸妈开山搬石头整理出来的地,准备开荒之前还问过隔壁家,他们说那种石山地,开出来也没用,我家乐意干就自己干。”
她三婶继续说:“没错没错,我记得也是这样的,他们家现在几个儿子要分家,宅基地不够分,问你爸妈能不能把后面那块地卖一半给他们家,但是只愿意给一千块钱!
就那一千块钱,还想买镇上那么大一块地?他们还以为是十几年前呢?!
你爸妈觉得价格不合适,不乐意卖给他们家,他们就恼了,我觉得八成就是为了这事,就教唆他家孩子欺负光伟,要不小孩子哪会这些?
可光伟也太老实,被骗一次还不长记性,有可能也是太喜欢看电视了,昨天又被骗一次,所以我就想跟你说一下,这电视能省钱很好,但是该买也就买了吧,孩子爱看电视,不如让他在家看。”
赵如月听完气得想冲娘家把隔壁家全揍一顿,飞快在心里念了句:打架不好,打赢坐牢,打输住院。
才稍稍平息了怒火,对三婶说道:“我知道了三婶,改天抽空就去帮我爸妈把电视买回去。”
半个多小时后,张彦君从医馆出来,脸上的表情比进去时轻松许多。
他还手上提着几包药,看来对她三叔的医术还是挺满意的。
赵如月带着张彦君回到店里,郑秀已经到了,宁绍明正在往她面包车后备箱里放椅子。
看到他们回来,对赵如月说道:“摆摊东西已经全都搬上去了,去把你的书包拿出来,我们随时都能出发。”
张彦君的司机已经把他车子的车门打开,让宁时夏和宁时秋上车玩了。
她好奇地在里面这里摸摸那里看看。
赵如月上车后,车子开出去一会儿,她正想问问闺女感觉怎么样。
一转头,就看到孩子已经睡着了,看来这车坐起来确实很舒服。
宁时夏一觉睡醒,发现自己躺在夜市街,她爸把三张椅子组合在一起,成了一张简易的床让她躺着睡。
她哥借了隔壁的折叠椅,坐在简易床没有椅背那一面的中间,防止她往下滚。
摊子的生意跟以前一样好,有好几个人正在选钵仔糕。
宁时夏拽了拽她哥短袖帽衫后面的帽子:“哥,我醒了。”她在车上睡着太快,还没能跟家里人讨论张叔叔的车坐起来怎么样。
现在一睡醒,就有一肚子的话想找人说。
“知道了,醒了我们就去给爸爸帮忙。”宁时秋站起来,把折叠椅还给隔壁。
宁时夏穿好鞋子,倒出一点自己小水壶里的水沾湿自己的小手绢,擦了擦脸,跑到爸爸身边。
一边帮忙小嘴巴一边在那里叭叭地说,从车子里的座椅到味道、窗户到地垫叽叽咕咕说了半天。
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张叔叔的车比较好。”
接着熟练地给爸爸妈妈画大饼:“我以后就给你们买那样的车好了,不过要是你们喜欢面包车,买面包车也行,就是我觉得,买张叔叔那样的车比较划算。”
她以为车按照大小来卖,就觉得拉甘蔗那种大卡车是最贵的车。
张彦君这个车子小,所以觉得这个车子应该会比面包车便宜。
宁绍明就算没认真了解过车子的价格,多少也知道,车头是‘人’字标的车子很贵。
不过他也没打击女儿的孝心,高兴地说:“好,爸爸等着咱们小夏给爸爸买车,等二十几年后,你长大了,就给我们买跟你张叔叔的车一模一样的车子。”
二十几年后,孩子不一定还记得自己说过什么,但现在孩子那么小就这么有孝心,他光是听着心里就很熨帖了,买不买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就算以后她还记得小时候说过的话,真要给他和媳妇儿买,那个车肯定也没现在那么贵了。
今天忙碌了一天,晚上回到家盘账的时候,赵如月和宁绍明才算是有了自己的时间。
边算今天挣了多少钱,边商量今天赵如玉打电话回来说的事。
赵如月问宁绍明:“这件事你怎么想的?买还是不买?”
宁绍明的心情经过半天沉淀,现在想起下午捡起的那张地图时,已经不会特别兴奋了。
“张先生让我看到那张地图,应该是想暗示我们去要拆迁的地方买房,但是我看那张地图上工业区的分部,那四间房,虽然不在拆迁范围内,也在前往工业区的必经之路上,又那么贴近工业区,在那里开店,生意应该不会差。”
宁绍明现在有点纠结,如果不找拆迁范围内的房子买,那就白费了张彦君的一番好意。
可是不买那四间房,宁绍明也觉得很可惜。
一个是意外得来的巨款,一个是可以下蛋的金鸡。
实在让人很难抉择。
赵如月听他长吁短叹半天,也没得出个结果,无语地放下笔,觉得这事最后还是得自己来决定。
“你不是说有一个要拆迁的地方,几乎没人想过那地方会拆?那位置应该比较偏,房子估计也比较老旧,房价肯定不贵。
我们把不在拆迁区域那四间房价格压到八万,剩下五万去那里买房,能买到什么样的就买什么样的,买不到或者买得少了也别觉得遗憾,不再惦记这个事,你觉得这样行吗?”
这是赵如月能想到的比较两全其美的方法了。
宁绍明一拍脑袋:“还是你聪明,我这个脑子,有时候总转不过弯来。”
他本来认为自己在面对这件事时,内心已经可以很平静了,但事实告诉他,没有,他这几天估计都没办法彻底平静下来。
“这段时间你可得好好看着我,我怕我得意忘形,在外面露出马脚来。”这种事能低调还是要低调,要不以后肯定有数不清的麻烦找上门来。
“你不怕我也得意忘形?”
“你能这么说,说明你比我淡定多了,我媳妇儿一向有大将风范,是这个!”宁绍明给她比了个大拇指。
赵如月忍俊不禁道:“少贫了,明天还要早起,你快抓紧时间休息吧,我明天去县城再给如玉回电话。”
宁绍明问:“怎么不在小卖部打?”
“这么重要的事,我可不敢再在小卖部说了,要不我前脚挂了电话走出小卖部,后脚我说的话就能传遍整条街!”赵如月对镇上人的八卦能力真是心有余悸了,“你说,要不我们也在家里装个固定电话?”
“你不是说太贵了,不划算?”
赵如月现在已经改变了想法:“如果能保护自家隐私的话,这些钱花出去也值。”
宁绍明点头说:“那我明天不忙的时候去营业厅问问,现在安装电话初装费是多少钱,听说现在没有以前那么贵了。”
至于老宅那个电话,相当于是肉包子打狗,他们出的钱,肯定是不好拿也拿不回来了。
只能当是花钱买个教训,吃一堑长一智,让他们自此对于跟别人合买东西这个事敬谢不敏。
赵如月说:“你带点钱去,要是价格合适,你就让人尽快来装,镇上装固定电话的人不多,应该不用预约排队。”
两人说着说着就睡着了。
赵如月次日到县城,给赵如玉打电话,听她说今天下午可以休息,就约了她出来一起吃个饭。
吃饭的时候,赵如月顺便把他们还是对那四间房挺有兴趣的事说了。
“不过这次可不能随他们说多少钱,我们就给多少钱了,我们最多给八万,他们能卖就卖,不卖就算,我们手上有钱,还怕买不到房子?”
赵如月说着想起那兄弟俩毁约时说的话,把他们不想赔偿还话里话外威胁自己和宁绍明的事也跟赵如玉说了。
赵如玉一听,要不是还在饭店里,她气得简直想拍桌:“他们俩竟然还敢威胁你们!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在我公公和我老公他大哥面前,装得跟什么贤良好人似的,没想到背地里竟然是这么一副面孔!
姐,你放心,这次我让我老公他大哥帮忙转告你们的意思,就八万,多一分也没得谈,他们不接受就拉到,大不了我以后再给你们找更好的房子!
要是他们接受,什么时候交付房款你跟我说,到时候我和我老公陪你们一起去。”
有堂妹这话赵如月就放心了。
吃完饭,赵如玉回单位上班,赵如月看着她离开后,想着堂妹帮自己这么多忙,她总不能一顿饭就把人家打发了。
自己好像也没什么能帮得上堂妹或者她家人的事,要不买点东西送她?
想想又觉得不行,送的东西太贵了,显得太见外,而且人家不一定需要。
赵如月想着这个事,一路往学校走。
恰好这天上课时,老师的包里突然响起一阵轻音乐。
“不好意思,我的小灵通忘记调静音了。”老师急忙走过去,打开她的包。
拿出一个仅有半个巴掌大的小巧移动电话,原本她是想把电话摁掉继续讲课。
却在看到显示的来电人名字时愣了一下,接着抬起头又说了一句:“我有个紧急的电话要接一下,大家先自己看书,耽误大家的时间,我下课后补上。”
说着急忙往外走去,接起电话。
老师走后,大家也没有看出的心思,注意力全在刚刚她手上那个小电话上,纷纷开始议论,教室里说话声嗡嗡响。
班上没人不知道小灵通,但没一个有,发现老师竟然有,感觉还挺新奇。
“老师竟然有小灵通,以前怎么没见她用过。”
张彦君说道:“我看过的一个医生说他跟在赵任老先生身边学过一段时间,还建议我来云山县的话,可以找老先生看一看。”
他找人查过赵如月和宁绍明最近遇到的事,也了解过他们的家人,只是也就查到他们父母和兄弟姐妹这一层。
更远的因为觉得没必要就没让人查,要不然老一辈有那么多兄弟姐妹,又都生了好几个孩子,需要查的也太多了。
“那我先去给我三叔家打个电话说一声,吃完饭就能直接过去。”赵如月觉得他应该不是很喜欢榕溪镇,尽量能不来这里勾起不好的回忆,最好就不要来。
今天带他去,也省得人家再跑一趟。
要是张彦君让她三叔看过之后,觉得有用,就把三叔的联系方式给他。
这样以后不管是需要复诊,还是调整用药,他都能自己约三叔去县城帮他看。
她三叔也不是成天窝在家里不出门的,有些病人不方便来,他也会去县城或者市里给人家看病。
听说她三叔也计划着,准备在县城开一家医馆了。
赵如月给三叔家打了电话,约好时间后,只负责到点把人带过去,接下来的事她就不管了。
张彦君进了三叔的医馆,她就在外面等着,顺便跟忙起来有一段时间没见的三婶和堂弟弟妹们聊天。
聊着聊着还在她们口中,听说了一些娘家人没跟她说的事。
三婶问她:“你爸妈说你让他们先别买电视?”
赵如月:“对,之前觉得电视会降价,就让他们先别买,现在电视的价格果然比他们说要买的那时候降了不少,我觉得还会继续降。”
其实是她儿子觉得还会降。
“其实现在买也差不多了,你不知道,你爸妈家隔壁那小孩有多厉害,你侄子光伟去他家看电视,被他见着就骂光伟是乞丐,让光伟滚出他家,不许去他家看电视。
本来光伟都不去了,后来那小子又假装重新跟光伟和好,哄着光伟去了他家,他又翻脸赶光伟出来,说光伟不要脸!也不知道他家大人是怎么教的!”
赵如月皱眉:“我记得隔壁家以前跟我娘家人处得挺好,几十年的邻居了,他家人怎么变成这样了?”
三婶说:“你还记不记得你家后面那一块地?”
“记得,那是我爸妈开山搬石头整理出来的地,准备开荒之前还问过隔壁家,他们说那种石山地,开出来也没用,我家乐意干就自己干。”
她三婶继续说:“没错没错,我记得也是这样的,他们家现在几个儿子要分家,宅基地不够分,问你爸妈能不能把后面那块地卖一半给他们家,但是只愿意给一千块钱!
就那一千块钱,还想买镇上那么大一块地?他们还以为是十几年前呢?!
你爸妈觉得价格不合适,不乐意卖给他们家,他们就恼了,我觉得八成就是为了这事,就教唆他家孩子欺负光伟,要不小孩子哪会这些?
可光伟也太老实,被骗一次还不长记性,有可能也是太喜欢看电视了,昨天又被骗一次,所以我就想跟你说一下,这电视能省钱很好,但是该买也就买了吧,孩子爱看电视,不如让他在家看。”
赵如月听完气得想冲娘家把隔壁家全揍一顿,飞快在心里念了句:打架不好,打赢坐牢,打输住院。
才稍稍平息了怒火,对三婶说道:“我知道了三婶,改天抽空就去帮我爸妈把电视买回去。”
半个多小时后,张彦君从医馆出来,脸上的表情比进去时轻松许多。
他还手上提着几包药,看来对她三叔的医术还是挺满意的。
赵如月带着张彦君回到店里,郑秀已经到了,宁绍明正在往她面包车后备箱里放椅子。
看到他们回来,对赵如月说道:“摆摊东西已经全都搬上去了,去把你的书包拿出来,我们随时都能出发。”
张彦君的司机已经把他车子的车门打开,让宁时夏和宁时秋上车玩了。
她好奇地在里面这里摸摸那里看看。
赵如月上车后,车子开出去一会儿,她正想问问闺女感觉怎么样。
一转头,就看到孩子已经睡着了,看来这车坐起来确实很舒服。
宁时夏一觉睡醒,发现自己躺在夜市街,她爸把三张椅子组合在一起,成了一张简易的床让她躺着睡。
她哥借了隔壁的折叠椅,坐在简易床没有椅背那一面的中间,防止她往下滚。
摊子的生意跟以前一样好,有好几个人正在选钵仔糕。
宁时夏拽了拽她哥短袖帽衫后面的帽子:“哥,我醒了。”她在车上睡着太快,还没能跟家里人讨论张叔叔的车坐起来怎么样。
现在一睡醒,就有一肚子的话想找人说。
“知道了,醒了我们就去给爸爸帮忙。”宁时秋站起来,把折叠椅还给隔壁。
宁时夏穿好鞋子,倒出一点自己小水壶里的水沾湿自己的小手绢,擦了擦脸,跑到爸爸身边。
一边帮忙小嘴巴一边在那里叭叭地说,从车子里的座椅到味道、窗户到地垫叽叽咕咕说了半天。
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张叔叔的车比较好。”
接着熟练地给爸爸妈妈画大饼:“我以后就给你们买那样的车好了,不过要是你们喜欢面包车,买面包车也行,就是我觉得,买张叔叔那样的车比较划算。”
她以为车按照大小来卖,就觉得拉甘蔗那种大卡车是最贵的车。
张彦君这个车子小,所以觉得这个车子应该会比面包车便宜。
宁绍明就算没认真了解过车子的价格,多少也知道,车头是‘人’字标的车子很贵。
不过他也没打击女儿的孝心,高兴地说:“好,爸爸等着咱们小夏给爸爸买车,等二十几年后,你长大了,就给我们买跟你张叔叔的车一模一样的车子。”
二十几年后,孩子不一定还记得自己说过什么,但现在孩子那么小就这么有孝心,他光是听着心里就很熨帖了,买不买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就算以后她还记得小时候说过的话,真要给他和媳妇儿买,那个车肯定也没现在那么贵了。
今天忙碌了一天,晚上回到家盘账的时候,赵如月和宁绍明才算是有了自己的时间。
边算今天挣了多少钱,边商量今天赵如玉打电话回来说的事。
赵如月问宁绍明:“这件事你怎么想的?买还是不买?”
宁绍明的心情经过半天沉淀,现在想起下午捡起的那张地图时,已经不会特别兴奋了。
“张先生让我看到那张地图,应该是想暗示我们去要拆迁的地方买房,但是我看那张地图上工业区的分部,那四间房,虽然不在拆迁范围内,也在前往工业区的必经之路上,又那么贴近工业区,在那里开店,生意应该不会差。”
宁绍明现在有点纠结,如果不找拆迁范围内的房子买,那就白费了张彦君的一番好意。
可是不买那四间房,宁绍明也觉得很可惜。
一个是意外得来的巨款,一个是可以下蛋的金鸡。
实在让人很难抉择。
赵如月听他长吁短叹半天,也没得出个结果,无语地放下笔,觉得这事最后还是得自己来决定。
“你不是说有一个要拆迁的地方,几乎没人想过那地方会拆?那位置应该比较偏,房子估计也比较老旧,房价肯定不贵。
我们把不在拆迁区域那四间房价格压到八万,剩下五万去那里买房,能买到什么样的就买什么样的,买不到或者买得少了也别觉得遗憾,不再惦记这个事,你觉得这样行吗?”
这是赵如月能想到的比较两全其美的方法了。
宁绍明一拍脑袋:“还是你聪明,我这个脑子,有时候总转不过弯来。”
他本来认为自己在面对这件事时,内心已经可以很平静了,但事实告诉他,没有,他这几天估计都没办法彻底平静下来。
“这段时间你可得好好看着我,我怕我得意忘形,在外面露出马脚来。”这种事能低调还是要低调,要不以后肯定有数不清的麻烦找上门来。
“你不怕我也得意忘形?”
“你能这么说,说明你比我淡定多了,我媳妇儿一向有大将风范,是这个!”宁绍明给她比了个大拇指。
赵如月忍俊不禁道:“少贫了,明天还要早起,你快抓紧时间休息吧,我明天去县城再给如玉回电话。”
宁绍明问:“怎么不在小卖部打?”
“这么重要的事,我可不敢再在小卖部说了,要不我前脚挂了电话走出小卖部,后脚我说的话就能传遍整条街!”赵如月对镇上人的八卦能力真是心有余悸了,“你说,要不我们也在家里装个固定电话?”
“你不是说太贵了,不划算?”
赵如月现在已经改变了想法:“如果能保护自家隐私的话,这些钱花出去也值。”
宁绍明点头说:“那我明天不忙的时候去营业厅问问,现在安装电话初装费是多少钱,听说现在没有以前那么贵了。”
至于老宅那个电话,相当于是肉包子打狗,他们出的钱,肯定是不好拿也拿不回来了。
只能当是花钱买个教训,吃一堑长一智,让他们自此对于跟别人合买东西这个事敬谢不敏。
赵如月说:“你带点钱去,要是价格合适,你就让人尽快来装,镇上装固定电话的人不多,应该不用预约排队。”
两人说着说着就睡着了。
赵如月次日到县城,给赵如玉打电话,听她说今天下午可以休息,就约了她出来一起吃个饭。
吃饭的时候,赵如月顺便把他们还是对那四间房挺有兴趣的事说了。
“不过这次可不能随他们说多少钱,我们就给多少钱了,我们最多给八万,他们能卖就卖,不卖就算,我们手上有钱,还怕买不到房子?”
赵如月说着想起那兄弟俩毁约时说的话,把他们不想赔偿还话里话外威胁自己和宁绍明的事也跟赵如玉说了。
赵如玉一听,要不是还在饭店里,她气得简直想拍桌:“他们俩竟然还敢威胁你们!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在我公公和我老公他大哥面前,装得跟什么贤良好人似的,没想到背地里竟然是这么一副面孔!
姐,你放心,这次我让我老公他大哥帮忙转告你们的意思,就八万,多一分也没得谈,他们不接受就拉到,大不了我以后再给你们找更好的房子!
要是他们接受,什么时候交付房款你跟我说,到时候我和我老公陪你们一起去。”
有堂妹这话赵如月就放心了。
吃完饭,赵如玉回单位上班,赵如月看着她离开后,想着堂妹帮自己这么多忙,她总不能一顿饭就把人家打发了。
自己好像也没什么能帮得上堂妹或者她家人的事,要不买点东西送她?
想想又觉得不行,送的东西太贵了,显得太见外,而且人家不一定需要。
赵如月想着这个事,一路往学校走。
恰好这天上课时,老师的包里突然响起一阵轻音乐。
“不好意思,我的小灵通忘记调静音了。”老师急忙走过去,打开她的包。
拿出一个仅有半个巴掌大的小巧移动电话,原本她是想把电话摁掉继续讲课。
却在看到显示的来电人名字时愣了一下,接着抬起头又说了一句:“我有个紧急的电话要接一下,大家先自己看书,耽误大家的时间,我下课后补上。”
说着急忙往外走去,接起电话。
老师走后,大家也没有看出的心思,注意力全在刚刚她手上那个小电话上,纷纷开始议论,教室里说话声嗡嗡响。
班上没人不知道小灵通,但没一个有,发现老师竟然有,感觉还挺新奇。
“老师竟然有小灵通,以前怎么没见她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