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而且——”
姜颂拉起沈美娘的手,他细密的眼睫垂下,投下一片阴影:“我知道你会是个好皇帝。”
“你永远不用担心我会忌惮你。”
沈美娘感觉自己的手被姜颂紧紧握住。
他道:“我爱的,就是有野心的,上进的,像草木般昂扬,又如山茶牡丹般艳美的你。”
“我就是爱这样的你,很爱,很爱。”
姜颂抬眼,与沈美娘四目相对。
沈美娘在他的瞳孔里,看清了自己。
她从未如此清晰地看清自己的面孔,就连在铜镜里都没有过。
第83章
谢阁老还在太后所居的寿康宫,紫宸殿这边的情况,他还不清楚。
不到半个时辰,谢阁老的人就来找宁王。
宁王已经换了身衣裳,看不出身上的伤。
来传话的是兵部尚书元轩,他看到紫宸殿一片祥和,姜颂和沈美娘都还没死,眼里闪过一丝异样。
谢阁老不是说宁王一定会动手吗?
他想了想,觉得可能是宁王懦弱胆小、不敢动手,又压下了心底的疑惑。
元尚书厉喝:“来人,将此叛贼拿下!”
宁王没想到谢党人会如此待他,连忙质问元尚书这是要做什么。
元尚书置之不理,跪在寝殿前请罪:“陛下,微臣救驾来迟!”
沈美娘陪姜颂从殿中出来,瞥了眼元尚书,和他带来的士兵。
元尚书又道:“宁王联合逆臣郑愔、卢述二人谋反,宁王已被臣拿下,郑卢叛军定也能不日被拿下。”
原来谢阁老从一开始就是在利用宁王,至于郑卢二人——沈美娘也说不准谢阁老是早有舍弃之心,还是见二人半个月了都还没攻下两座城,才心生抛弃之意。
但不论是这两者哪个原因,沈美娘
都还越来越佩服这个谢阁老。
卖队友卖得如此熟稔,还真不是一般的心狠。
也不怕以后没人愿意和他一起做事了。
姜颂随口夸赞了元尚书几句。
他和沈美娘一样,都想看这个谢阁老究竟要做什么。
元尚书又道:“陛下病危,膝下无子,欲册立幼弟为皇太弟。谢阁老承陛下旨意,已召朝中重臣进宫,还请陛下移驾宣政殿。”
姜颂反问:“幼弟?”
元尚书脸不红心不跳继续道:“谢太后当年所生幼子,并非早逝,而是与陛下命格相冲,被送往宫外祈福……如今陛下方想接回幼弟,托之重任。”
沈美娘听到这话,悄悄捏了捏姜颂的手。
看她多厉害,猜的可以说是八九不离十。
姜颂任沈美娘捏他的手,面上看着元尚书,轻声反问:“是吗?”
他的语气很淡,再加上他身子一日比一日差,本是该没什么威胁的一句话。
但元尚书也不知为何,总觉姜颂的眼神像是已经将他看透。
这种不怒自威的神态,让他不得不回忆起从前先帝在时的岁月。
但箭在弦上,如今已经做了,那他也必须做绝了。
元尚书硬着头皮道:“陛下,您昨日派亲信宦官去谢阁老府上送的密诏,难道您忘记呢?”
他扬了扬手,他带来的兵都露出了刀刃。
“谢阁老已经去请谢太后了,太后年老乏力,正在往宣政殿去。再说——”元尚书看向姜颂身边的沈美娘,“卢郑联军和宁王打出‘诛妖妃,清君侧’的旗号,但谢阁老已经为娘娘安排好了去处。”
姜颂对这件事似乎更在意:“什么去处?”
“新帝当继续尊立谢太后为太后,至于贵妃娘娘不论是留在宫内,还是移居行宫,谢阁老和谢太后都会多加照顾。”郑尚书道。
谢阁老也算是退一步了。
姜颂听到这话有些嘲讽地笑了笑:“你们倒是思虑周全。”
“那就如你们所愿,去宣政殿罢。”姜颂道。
沈美娘听到姜颂这话,悄声问:“你还能撑住吗?”
她虽对谢阁老的计划好奇,但也很担心姜颂的身体。
今日先是宁王来闹了一通,等会儿姜颂还要去前朝听谢阁老那个老不死的说话。
姜颂摇头:“没事的,我没美娘你想的那般脆弱。”
沈美娘不信姜颂的话,在他耳边小声道:“你等会儿,要是不舒服,就捏捏我的手。”
姜颂应了一声。
沈美娘一路上还是有些忧心忡忡。
等今日的事情解决,姜颂也最多就一两个月时间了。
沈美娘从前都是得过且过,珍惜眼前,可因为姜颂的病,她却不得不担心两月以后的事。
她的眼底难得有怅然、忧伤,和……几不可见的恐惧。
等到宣政殿,沈美娘作为女子,本不该踏进这里,可是姜颂还是坚决地拉着她的手。
这是沈美娘第一次踏足这座用来接见朝臣、商议国家大事的宫殿。
殿中站满手执笏板的大臣,几乎全都是紫衣、绯衣的大臣,中间自然有沈美娘认识的,但更多的都是沈美娘并不认识的人。
沈美娘在陌生的大殿有片刻失神,旋即回神过来——
谢阁老将这般多的重臣召进宫,既是逼姜颂立皇太弟,何尝不也是逼这些大臣站队。
在谢阁老如今眼里,整个皇宫都被他控制,这些重臣也被他诓骗进宫。
等会儿探讨册立皇太弟之事,就算有大臣不同意,他也直接可以下杀手,直到无人敢反对为止。
大不了宫城门一关,把中书省和门下省再屠一遍……
被史书骂一万年,也比功亏一篑,全家遭殃好。
沈美娘默默看了眼几位“得意”的谢党人。
不过这些文人想来是不会那么狠的。
可惜政斗这种事,不够狠,那就没什么好下场了。
沈美娘扫视一圈,却发现谢阁老迟迟未来。
她虽没有直接和谢太后说过关于这次政变的事,但是借苏云卿和她的手下,沈美娘已经让人暗示过谢太后此事了。
沈美娘也叫人传达了她的意思——
她要谢太后今日直接到殿上来,揭穿谢阁老混淆皇室血脉、政变逼宫等一系列真相。
可如今谢太后和谢阁老都没来,沈美娘心里不免有些担心。
她知道姜翩翩是谢太后的女儿,但她没有拿这件事威胁谢太后。
沈美娘不喜欢用孩子威胁人,之前对谢明安母女也是利诱,而非威逼——那还是在她认为谢明安母女,也亏欠陈盈一家的情况下。
沈美娘策反谢太后的理由很简单。
如果谢太后愿意站出来做这个揭穿谢阁老的人,并由她太后的名义,大义灭亲赐死谢阁老,沈美娘承诺她不会诛谢家九族。
对于谢家而言,这已经是最可以保全谢家,保全谢太后自己命的方法了。
沈美娘也早就吩咐伺候谢太后的宫人,让她在谢阁老进宫后,知道这一局都是姜颂做的戏。
谢太后肯定会知道该怎么选的
姜颂做这场戏是为了让沈美娘的路顺遂,沈美娘的目标也很简单——
杀舅舅和辅政大臣这种事不太光彩,所以沈美娘得找个人来杀谢阁老。
她不允许任何一点污水泼到她身上,更不准泼到姜颂身上。
沈美娘摩挲着小指的旧疤,心里不免焦急。
但显然有人比沈美娘更急。
一位大臣站出来,道:“陛下,既然您已有传位于皇弟之意,不如早些命人拟诏,也好叫天下人安心。”
沈美娘不认识这位大臣,但她看这人一身紫,就知道他定然不会是什么低职。
“崔缄!什么皇弟,一个流落在外十一年的乞丐,一朝认回,如何能证明便是天子血脉?陛下,臣以为立此人为皇弟,动摇国本,万万不可啊!”另一位大臣立刻反驳。
沈美娘认得他,这是上次负责看管告发她杀过人的沈家人的官——好像是刑部侍郎,姓言来着。
当然沈美娘也不觉得这个言侍郎有多忠心。
就算之前半个月,京城气氛微妙,如今到了大殿上的人也都该明白,这是谢党和叶党的你死我活时刻了。
尤其是对叶党来说。
一旦皇太弟册立,谢党占了拥立之功,那叶党可就惨了。
叶党人不管是为了所谓忠心,还是为了自己的脑袋和仕途,此刻都得和谢党人针尖对麦芒。
崔缄被人反驳,正欲让禁军将言侍郎拿下,就听到一声尖利的声音——
“太后娘娘到。”
众臣和沈美娘对姗姗来迟的谢太后行礼。
可来人只有一个谢太后,不见谢阁老。
沈美娘在谢太后免了众人的礼后,抬眼向这个女人看过去。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谢太后。
不是从前清冷出尘、不问世事的仙子模样,此刻的谢太后眼神无比坚毅。
从眼角余光众人的神情来看,沈美娘能确定,这些做了很多年官、比她认识谢太后更久的人,可能也没见过这样的谢太后。
姜颂拉起沈美娘的手,他细密的眼睫垂下,投下一片阴影:“我知道你会是个好皇帝。”
“你永远不用担心我会忌惮你。”
沈美娘感觉自己的手被姜颂紧紧握住。
他道:“我爱的,就是有野心的,上进的,像草木般昂扬,又如山茶牡丹般艳美的你。”
“我就是爱这样的你,很爱,很爱。”
姜颂抬眼,与沈美娘四目相对。
沈美娘在他的瞳孔里,看清了自己。
她从未如此清晰地看清自己的面孔,就连在铜镜里都没有过。
第83章
谢阁老还在太后所居的寿康宫,紫宸殿这边的情况,他还不清楚。
不到半个时辰,谢阁老的人就来找宁王。
宁王已经换了身衣裳,看不出身上的伤。
来传话的是兵部尚书元轩,他看到紫宸殿一片祥和,姜颂和沈美娘都还没死,眼里闪过一丝异样。
谢阁老不是说宁王一定会动手吗?
他想了想,觉得可能是宁王懦弱胆小、不敢动手,又压下了心底的疑惑。
元尚书厉喝:“来人,将此叛贼拿下!”
宁王没想到谢党人会如此待他,连忙质问元尚书这是要做什么。
元尚书置之不理,跪在寝殿前请罪:“陛下,微臣救驾来迟!”
沈美娘陪姜颂从殿中出来,瞥了眼元尚书,和他带来的士兵。
元尚书又道:“宁王联合逆臣郑愔、卢述二人谋反,宁王已被臣拿下,郑卢叛军定也能不日被拿下。”
原来谢阁老从一开始就是在利用宁王,至于郑卢二人——沈美娘也说不准谢阁老是早有舍弃之心,还是见二人半个月了都还没攻下两座城,才心生抛弃之意。
但不论是这两者哪个原因,沈美娘
都还越来越佩服这个谢阁老。
卖队友卖得如此熟稔,还真不是一般的心狠。
也不怕以后没人愿意和他一起做事了。
姜颂随口夸赞了元尚书几句。
他和沈美娘一样,都想看这个谢阁老究竟要做什么。
元尚书又道:“陛下病危,膝下无子,欲册立幼弟为皇太弟。谢阁老承陛下旨意,已召朝中重臣进宫,还请陛下移驾宣政殿。”
姜颂反问:“幼弟?”
元尚书脸不红心不跳继续道:“谢太后当年所生幼子,并非早逝,而是与陛下命格相冲,被送往宫外祈福……如今陛下方想接回幼弟,托之重任。”
沈美娘听到这话,悄悄捏了捏姜颂的手。
看她多厉害,猜的可以说是八九不离十。
姜颂任沈美娘捏他的手,面上看着元尚书,轻声反问:“是吗?”
他的语气很淡,再加上他身子一日比一日差,本是该没什么威胁的一句话。
但元尚书也不知为何,总觉姜颂的眼神像是已经将他看透。
这种不怒自威的神态,让他不得不回忆起从前先帝在时的岁月。
但箭在弦上,如今已经做了,那他也必须做绝了。
元尚书硬着头皮道:“陛下,您昨日派亲信宦官去谢阁老府上送的密诏,难道您忘记呢?”
他扬了扬手,他带来的兵都露出了刀刃。
“谢阁老已经去请谢太后了,太后年老乏力,正在往宣政殿去。再说——”元尚书看向姜颂身边的沈美娘,“卢郑联军和宁王打出‘诛妖妃,清君侧’的旗号,但谢阁老已经为娘娘安排好了去处。”
姜颂对这件事似乎更在意:“什么去处?”
“新帝当继续尊立谢太后为太后,至于贵妃娘娘不论是留在宫内,还是移居行宫,谢阁老和谢太后都会多加照顾。”郑尚书道。
谢阁老也算是退一步了。
姜颂听到这话有些嘲讽地笑了笑:“你们倒是思虑周全。”
“那就如你们所愿,去宣政殿罢。”姜颂道。
沈美娘听到姜颂这话,悄声问:“你还能撑住吗?”
她虽对谢阁老的计划好奇,但也很担心姜颂的身体。
今日先是宁王来闹了一通,等会儿姜颂还要去前朝听谢阁老那个老不死的说话。
姜颂摇头:“没事的,我没美娘你想的那般脆弱。”
沈美娘不信姜颂的话,在他耳边小声道:“你等会儿,要是不舒服,就捏捏我的手。”
姜颂应了一声。
沈美娘一路上还是有些忧心忡忡。
等今日的事情解决,姜颂也最多就一两个月时间了。
沈美娘从前都是得过且过,珍惜眼前,可因为姜颂的病,她却不得不担心两月以后的事。
她的眼底难得有怅然、忧伤,和……几不可见的恐惧。
等到宣政殿,沈美娘作为女子,本不该踏进这里,可是姜颂还是坚决地拉着她的手。
这是沈美娘第一次踏足这座用来接见朝臣、商议国家大事的宫殿。
殿中站满手执笏板的大臣,几乎全都是紫衣、绯衣的大臣,中间自然有沈美娘认识的,但更多的都是沈美娘并不认识的人。
沈美娘在陌生的大殿有片刻失神,旋即回神过来——
谢阁老将这般多的重臣召进宫,既是逼姜颂立皇太弟,何尝不也是逼这些大臣站队。
在谢阁老如今眼里,整个皇宫都被他控制,这些重臣也被他诓骗进宫。
等会儿探讨册立皇太弟之事,就算有大臣不同意,他也直接可以下杀手,直到无人敢反对为止。
大不了宫城门一关,把中书省和门下省再屠一遍……
被史书骂一万年,也比功亏一篑,全家遭殃好。
沈美娘默默看了眼几位“得意”的谢党人。
不过这些文人想来是不会那么狠的。
可惜政斗这种事,不够狠,那就没什么好下场了。
沈美娘扫视一圈,却发现谢阁老迟迟未来。
她虽没有直接和谢太后说过关于这次政变的事,但是借苏云卿和她的手下,沈美娘已经让人暗示过谢太后此事了。
沈美娘也叫人传达了她的意思——
她要谢太后今日直接到殿上来,揭穿谢阁老混淆皇室血脉、政变逼宫等一系列真相。
可如今谢太后和谢阁老都没来,沈美娘心里不免有些担心。
她知道姜翩翩是谢太后的女儿,但她没有拿这件事威胁谢太后。
沈美娘不喜欢用孩子威胁人,之前对谢明安母女也是利诱,而非威逼——那还是在她认为谢明安母女,也亏欠陈盈一家的情况下。
沈美娘策反谢太后的理由很简单。
如果谢太后愿意站出来做这个揭穿谢阁老的人,并由她太后的名义,大义灭亲赐死谢阁老,沈美娘承诺她不会诛谢家九族。
对于谢家而言,这已经是最可以保全谢家,保全谢太后自己命的方法了。
沈美娘也早就吩咐伺候谢太后的宫人,让她在谢阁老进宫后,知道这一局都是姜颂做的戏。
谢太后肯定会知道该怎么选的
姜颂做这场戏是为了让沈美娘的路顺遂,沈美娘的目标也很简单——
杀舅舅和辅政大臣这种事不太光彩,所以沈美娘得找个人来杀谢阁老。
她不允许任何一点污水泼到她身上,更不准泼到姜颂身上。
沈美娘摩挲着小指的旧疤,心里不免焦急。
但显然有人比沈美娘更急。
一位大臣站出来,道:“陛下,既然您已有传位于皇弟之意,不如早些命人拟诏,也好叫天下人安心。”
沈美娘不认识这位大臣,但她看这人一身紫,就知道他定然不会是什么低职。
“崔缄!什么皇弟,一个流落在外十一年的乞丐,一朝认回,如何能证明便是天子血脉?陛下,臣以为立此人为皇弟,动摇国本,万万不可啊!”另一位大臣立刻反驳。
沈美娘认得他,这是上次负责看管告发她杀过人的沈家人的官——好像是刑部侍郎,姓言来着。
当然沈美娘也不觉得这个言侍郎有多忠心。
就算之前半个月,京城气氛微妙,如今到了大殿上的人也都该明白,这是谢党和叶党的你死我活时刻了。
尤其是对叶党来说。
一旦皇太弟册立,谢党占了拥立之功,那叶党可就惨了。
叶党人不管是为了所谓忠心,还是为了自己的脑袋和仕途,此刻都得和谢党人针尖对麦芒。
崔缄被人反驳,正欲让禁军将言侍郎拿下,就听到一声尖利的声音——
“太后娘娘到。”
众臣和沈美娘对姗姗来迟的谢太后行礼。
可来人只有一个谢太后,不见谢阁老。
沈美娘在谢太后免了众人的礼后,抬眼向这个女人看过去。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谢太后。
不是从前清冷出尘、不问世事的仙子模样,此刻的谢太后眼神无比坚毅。
从眼角余光众人的神情来看,沈美娘能确定,这些做了很多年官、比她认识谢太后更久的人,可能也没见过这样的谢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