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5节
两个肉馒头油汪汪的,吃的她简直快哭出来,吃完肚子也饱了,人也有力气了。
回到针线房后,都静悄悄的,她们都在歇午觉,锦娘也睡了一个时辰。
却说那三姑娘也差不多眯了会儿,又让人把吕小娘喊过来,看她试衣裳,吕小娘知晓女儿容貌好,衣裳雅致中又有一股奢华,把女儿显得十分出挑。
她喜道:“看来这绣娘的手艺还不错。”
丹若见吕小娘和三姑娘心情都不错,也决定凑这个趣儿的夸起锦娘:“那孩子极是老实,说哪里不好她便改,就专门坐在外间等,我让她进来吃些茶点,她也不肯进来。”
吕小娘心里也有个盘算,近年老太太常说膝下空虚,否则姑太太也不会归宁,但姑太太总要回家的,若是女儿能去老太太那里,名声更好听不说,将来老太太还能把体己贴补些给女儿做妆奁。
看蒋氏为大姑娘二姑娘四处搜罗名贵的料子木材,库房都堆的满满当当了,她可不想将来女儿就只有公中的一千贯。
然而女儿要出挑,衣服钗环尤其重要。
她又教女儿:“你手底要大方些,大家才愿意为你办事,否则辛勤一遭,什么都没有,便是心朝着你的人,都会说你小气不体谅。”
于是,锦娘在傍晚就收到了三姑娘房里送的一碟烧鹅肉,两方汗巾子,还有一个黄铜的汤婆子。
彼时,江善姐也正在说她得的是一条衾被,锦娘她们正在摸呢,没想到三姑娘送了东西来,锦娘塞了个刚做好的荷包给晴雪:“多谢姐姐跑这一趟。”
晴雪见锦娘送的缎子荷包上绣着樱桃,煞是好看,也是欢喜的多说了几句:“都是三姑娘说你的衣裳做的好呢,她是个省事的人,你也不必改了,那样很好。”
锦娘连道:“这就好,这就好。”
送走晴雪,她把汗巾子放箱子里,又把汤婆子放床上,等会儿灌了热水,夜里睡觉肯定会更暖和的。
至于鹅肉,在用饭的时候,她自己留了一半,其余都分了,连四儿和小荷都分了几块。方巧莲今儿在二姑娘那里也得了爊肉和点心拿出来都放一起让大家用,江善姐又说起笑话,大家说的开心,只剩一个秦霜儿还在埋头刺绣,方才喊她过来吃,她也不过来。
她这么赶制出来的东西,当然并不好了,甚至大姑娘房里的春兰听说别的姑娘们的衣裳都有了,还专门过来针线房催,让秦霜儿越发是急的不行,衣裳赶制出来了,但也只能偷工减料了,别人都是对襟领抹绣成片的花,她只在坠角那儿绣几朵。
连陈娘子都不满意,帮着她绣了些,才算是应付过去。
然而听说见姑太太的时候,三姑娘被夸了几句玉雪可爱,陈娘子就吩咐让锦娘明年开春替大姑娘做针线,让秦霜儿下次替三姑娘做。
锦娘有点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至少她也算有点名姓的了,别人提起针线房都说有位叫锦娘的小娘子针线活出挑,这可不,蒋氏特地让她给客居的梅表姑娘做一身衣裳。
“恭喜你啊,锦娘,我听说姑太太家是有名的富户,想必你做成了,肯定也是有赏的。”秦霜儿却是头一个来恭贺的。
出师未捷,秦霜儿立马调整好了心态,现在她要重获陈娘子和上头的信任,必须压过锦娘才行。
只不过所谓的争,可不是打骂人家,或者逞口舌之快。
再怎么关系不好,面上也得顾着,况且她在大姑娘那里也风闻许多事情,大夫人同姑太太年轻的时候就有龃龉,以前姑太太还未出阁时,大夫人没少受气,头上还有个老太太拉偏架。
阎王打架,小鬼容易遭殃,也不知道她是福还是祸。
第8章
姑太太是个生的很明艳的妇人,打扮的眉飞入鬓,金光闪闪,看人先上下打量你,似乎任何事物都能被她挑剔。
然而她女儿梅表姑娘却是个纤弱的姑娘,生的倒是很面善,见锦娘过来,和她娘不同,还朝她笑了笑。
锦娘听那姑太太问道:“你可是家生子儿?”
锦娘摇头:“奴婢不是,是外头雇进来的。”
很微妙,锦娘觉得她在说了这句话之后,姑太太对她的态度轻慢了不少,还咄咄的问道:“我们家里用的针线上的人,都是积年的老手艺,你这个年纪也太小了些。”
这就是有些挑剔了,俗话说客随主便,况且难为下人又是个什么意思?锦娘心底里不喜欢这位姑太太,但面上还是笑道:“您放心,奴婢肯定会尽力的。”
姑太太抬了抬下巴,“你若做的好,我到时候赏你。”
大雪天走了一趟,还别说赏钱,就是热水都没喝上一口。要知道姑太太住在三房后头的小院子里,这离大房最少也要走一炷香的功夫。
冷风灌进衣袖里,锦娘一鼓作气抖到屋里的,里边的江善姐喊道:“门关上,快些把门关上,免得风雪进来。”
锦娘进门就故意揉着屁股道:“今儿算是倒霉了,被姑太太挑刺儿不说,一口热茶没喝上,反倒是摔了一跤,还好我生的胖,要不然是你们这些瘦弱,恐怕得摔的骨折了。”
她知道她的月钱本身比她们多,得的东西也不少,如今还比她们更得陈娘子看重,若不开始抱怨,她们肯定心中不平衡。
“嘶……可真疼啊……”
秦霜儿看她这样,不由打趣:“你这也是能者多劳。”
“那你这套衣裳可不是白做了?”方巧莲也道。
锦娘点头:“还好只裁一身的衣裳,要是多几身我肯定是做不了的,再有陈娘子让我们做的荷包、扇套这些还有呢。”
她赶紧脱下鞋子,放火盆边烤着,心中也暗道都说姑太太家是富户,她又是大家小姐,可分明是手紧的很,快过年了,还回娘家来,不知怎么个光景儿。
很快就证实了她的想法,中午吃罢饭,去隔壁茶房串门,听兰雪捏着耳朵进来:“我去姑太太那儿送完点心,外头的天可真冷,我都差点滑倒。”
“你是差点滑倒,我是老老实实的摔了一跤,而且是一口热茶都没吃到,回来冷的不行,手都僵了。”锦娘摇摇头。
兰雪撇嘴:“赏了我两个骆驼蹄儿。”
这骆驼蹄是一种形似马蹄的水煎包,就锦娘早上去的时候,姑太太和表姑娘饭桌上就有这么一碟。她不由笑道:“你这还不如市井的闲汉了。”
这“闲汉”可不是说的那些无事可干的人,恰巧相反,时下说“闲汉”多半说的是送外卖的人。而兰雪她们是家生子儿,几乎是没有月钱的,这和锦娘她们不同,只一年到头过年的时候上头赏些银子手帕,平日全是靠赏赐过活。就像她们针线房拨过来的四儿小荷,也是没有月钱。
兰雪听了这话,也是冷哼一声。
如此,锦娘也差不多心里有数了,这位姑奶奶挑剔和所谓的大声量,很有可能是掩饰其不足。她若在姑太太那里受了委屈,相反和姑太太不和的蒋氏还会对她好,索性权衡一番,把大房的物件儿做精致些,至于姑太太那里就做些挑不出实际错,又昂贵的衣裳,照着以前的样子做一套便行。
除夕之前,秦霜儿见锦娘荷包交了上去,梅姑娘的衣裳也做好了,倒是说不出话来了,因为方巧莲认了二管事的娘子匡妈妈做干娘的事情更是吸引了她的注意。
这些日子暗自观望,她发现锦娘终究不怎么会交际,和别人的关系也不会维护,才干虽然有,可成不了大气候。况且,她打量了锦娘一眼,见她头上仅仅用青色的头巾缠住,从不打扮,她真是傻了,这样的人便是和她一起去大姑娘那里,和自己也争不了什么。
甚至她这些日子常常听魏锦娘惦记她爹娘,说等年后托陈娘子带信和东西回去江陵,她有家人疼爱,怎么还愿意常常做奴婢?
这些眉角锦娘也不愿意知晓,她在绣完荷包后,又替梅姑娘做了一件大红色八达晕灯笼纹的锦缎袄儿配着娇绿的缎裙,绣花就没费功夫,只是在袖口领抹处印了满池娇,这是用的印金描彩的手艺,还是她上次跟陈娘子偷师的。
这衣裳做的很气派也很贵气,但是梅姑娘穿着却有些撑不起来,锦娘知道是得不到这位姑太太的赏钱的,她发现自己不是家生子之后,就根本上是区别对待了。且她和表姑娘二人,一看做主的就是她,那么这件衣裳满足姑太太的审美就好。
果然姑太太先是挑剔了一番:“如今这手艺做的稀疏了,和我们姑苏的手艺竟是完全不能比,你看看,这底下的褶子也打的不好,要在我们家穿出去,人家恐怕会笑话哩。”
锦娘跟没听到似的,立在一旁只低着头,那姑太太说完才肯放过她,锦娘则快步离开了,出来时皱了皱鼻子。
姑太太等锦娘走了,才教导女儿:“外头那些雇来的人,不必打赏,这些人不过是暂时来家做活,给了钱也是白给。”
梅姑娘却道:“可我去大姐姐那里,见她打赏人,直接抓了一把散钱给人。”
“那是你大舅舅身居要职,俸禄高,家里的钱财都被他们继承了,可不就富贵吗?以至于这些小丫头们都学了些坏风气。我没嫁个好人,你祖父母过世,你父亲做个破落小官儿,我是操持的殚精竭虑,他反倒找我的不自在,明里暗里说我不能生育,家里的两个妾,一个就五百贯,我的妆奁已经是用尽了。”姑太太生气。
梅姑娘心里清楚,父亲原本家境也还算不错,中了进士还被祖母家榜下捉婿,本以为这是发达的开始,然而,祖父母四处摆官家架子,嫁了姑母就把家当差点搬空,接着祖父母相继去世,爹还要讲排场,连最后祖田都卖光了。丁忧几年之后,好容易托舅父他们起复了,结果官场事故让一直胆小的爹直接辞官,母亲带着她来投奔娘家来了。
她知道娘这样乔张做致,也是怕人看出她们穷了,下人越发不用心。
其实这样的衣裳描金印彩,还用上等锦缎做的,她在家哪里穿过呢。
第9章
“你是说姑太太一文钱都没打赏?”蒋氏看向嫣红问道。
嫣红点头:“可不是,针线房的锦娘手艺是出了名的好,熬夜点灯赶着把衣裳做好送去,听说还在路上摔了一跤,被姑太太指着鼻子挑剔完就赶出来了。”
蒋氏竖起柳眉:“亏她还是大家子出身,竟然如此刻薄。你等会子悄悄去后罩房,给那孩子送两件袄儿过去,我记得旧年我有一件鹅黄绫袄子做大了,还有一件青杭绢女袄是底下人孝敬的,我还未上过身,都给了她吧。”
嫣红诧异道:“您倒看重她,两件袄儿就这么赏了。”
蒋氏笑道:“你还吃味呢,我这么做自有我的道理。”
有些话对嫣红都不能说,因为她身边的嫣红、绿缨若是出去,比寻常小官的千金都穿的好。姑太太挑刺她的人,她就愈发抬举,这就表示她知晓姑太太赏钱都不肯给的事情,她的人没问题,是姑太太有问题。
到时候,姑太太要做成什么事儿,下人们敷衍塞责,她的处境肯定不好。
而蒋氏恰巧也不愿意这姑太太回来,若她不回来,老太太的体己会贴到大房几个姑娘身上做嫁妆,否则,家下还要倒贴钱出去,她可不愿意。
所以,嫣红送了两件袄儿过来给锦娘后,又四处宣扬了一处,悄悄的露出姑太太不给赏钱的事情。
锦娘得了两件袄儿,很是欢喜,又庆幸方巧莲今日去她干娘家吃饭,秦霜儿和江善姐都不在房中,自个儿悄悄收着,倒是照旧穿她自己的袄儿。
除夕夜,房里冷冷清清的,锦娘倒是自在的很,先去茶房提了水来,沐浴洗头,头发烤到半干的时候,方巧莲先回来了,竟然还给锦娘带了热栗子回来。
“多谢多谢。”锦娘笑道。
方巧莲笑道:“谢什么啊,你还不如跟我一样,认个干娘,将来留下算了。”
没想到方巧莲的打算同她说了,锦娘摇头:“我与你不同,我母亲原本都不同意我上京来,我若还留在府里,将来她们怕是要找上门来的。你如今认的这个干娘会不会克扣你的钱?你自个儿可要留心些。”
方巧莲道:“她倒是想拿我的钱,我便不给,总不给一个月给百来钱,让她帮忙置办些不便宜的东西,平日有这层身份也好交个朋友。”
“嗯,这样极好。不说这些了,明日听兰雪她们说惯例是有例赏的,也不知道咱们有没有?”她来周家可不是来交朋友的,都是来赚钱的。
然而周家倒是真的厚道,她们这些才来个把月的丫头们也有例赏,也就是年终奖。嫣红、绿缨这样的大丫头一年十两,兰雪她们这样正经有手艺的,一年五两,还有帕子汗巾尺头这些,连锦娘她们这些外头雇来的也有二两。
回到针线房,陈娘子给她们四个一人赏了二百文,锦娘等人又给小四荷儿两个一人送了一对荷包,荷包里各放了十文钱。
人人都喜气洋洋的。
年节下,针线房算是清闲下来了,锦娘她们老老实实睡了几日。
等兰雪拿着衣裳请她过去缝补的时候,倒是说了不少话:“都说二房的大少爷身子骨不行了,二房都在预备棺材,准备冲冲喜。但你说巧不巧,二夫人有身孕了。”
“真的啊?”锦娘用顶针顶了一下针头,有些诧异。
上回她去姑太太那里的时候,远远见过二太太吴氏一次,吴氏应该也是三十二三的妇人了。
兰雪正用扇子扇小泥炉,这是给蒋氏熬的小吊梨汤,旁边还备着摆的好看的鲜果干果几碟,她拿了一块雪梨塞锦娘嘴里,又道:“那还有假,我妹妹就在二房当差,她比我多得了一倍的赏钱呢。本来二老爷就很有钱,平日她得的赏钱就比我多,如今倒好,二夫人若是生了,又要得赏钱了。”
“那可真是大喜事。”锦娘尝了一口这梨子,水汪汪的倒是真好吃,横竖二房的事情与她们倒是无甚关系。
兰雪的袄儿被火燎了个洞,锦娘选了颜色相近的先把洞补上,又随意绣了一朵小花儿,兰雪看了欢喜,还额外给了她两个梨,两个柑子。
见锦娘推辞,兰雪道:“且收下吧,我也没好的给你。”
大户人家的丫头们,能混到一定地位的,真真是人情世故极其通的很。上次托了嫣红的福,锦娘得了两身袄儿,她正想着送什么呢,兰雪倒是给了她提醒,去厨房让人准备点心那些嫣红未必看得上,与其如此还不如送她拿手的。
因而转身去了前头的东耳房,见着嫣红先福了一身:“前些日子多亏姐姐在夫人面前替我说委屈,夫人才赏了两身袄儿,只是我身无长物,也不送姐姐什么,就耽搁下来了。”
嫣红笑道:“我说那个也不是为了你,你们来府里做事也不容易。”
“姐姐自然是侠义心肠,可若知恩不图报,我又成了什么人了。恰好上回裁衣裳的尺头还剩些珍珠白的缎子,就想拿姐姐的鞋样子,在上头绣三醉芙蓉的花儿,就是不知道姐姐要平头鞋还是别的?”锦娘有的只是些零碎布头,这些陈娘子是不收上去的,她唯一一张稍微大一块的便是这珍珠白的缎子。
听锦娘说什么“三醉芙蓉”,她有些心动:“就做平头鞋吧,我们做丫头的,总在外边走的多。”
回到针线房后,都静悄悄的,她们都在歇午觉,锦娘也睡了一个时辰。
却说那三姑娘也差不多眯了会儿,又让人把吕小娘喊过来,看她试衣裳,吕小娘知晓女儿容貌好,衣裳雅致中又有一股奢华,把女儿显得十分出挑。
她喜道:“看来这绣娘的手艺还不错。”
丹若见吕小娘和三姑娘心情都不错,也决定凑这个趣儿的夸起锦娘:“那孩子极是老实,说哪里不好她便改,就专门坐在外间等,我让她进来吃些茶点,她也不肯进来。”
吕小娘心里也有个盘算,近年老太太常说膝下空虚,否则姑太太也不会归宁,但姑太太总要回家的,若是女儿能去老太太那里,名声更好听不说,将来老太太还能把体己贴补些给女儿做妆奁。
看蒋氏为大姑娘二姑娘四处搜罗名贵的料子木材,库房都堆的满满当当了,她可不想将来女儿就只有公中的一千贯。
然而女儿要出挑,衣服钗环尤其重要。
她又教女儿:“你手底要大方些,大家才愿意为你办事,否则辛勤一遭,什么都没有,便是心朝着你的人,都会说你小气不体谅。”
于是,锦娘在傍晚就收到了三姑娘房里送的一碟烧鹅肉,两方汗巾子,还有一个黄铜的汤婆子。
彼时,江善姐也正在说她得的是一条衾被,锦娘她们正在摸呢,没想到三姑娘送了东西来,锦娘塞了个刚做好的荷包给晴雪:“多谢姐姐跑这一趟。”
晴雪见锦娘送的缎子荷包上绣着樱桃,煞是好看,也是欢喜的多说了几句:“都是三姑娘说你的衣裳做的好呢,她是个省事的人,你也不必改了,那样很好。”
锦娘连道:“这就好,这就好。”
送走晴雪,她把汗巾子放箱子里,又把汤婆子放床上,等会儿灌了热水,夜里睡觉肯定会更暖和的。
至于鹅肉,在用饭的时候,她自己留了一半,其余都分了,连四儿和小荷都分了几块。方巧莲今儿在二姑娘那里也得了爊肉和点心拿出来都放一起让大家用,江善姐又说起笑话,大家说的开心,只剩一个秦霜儿还在埋头刺绣,方才喊她过来吃,她也不过来。
她这么赶制出来的东西,当然并不好了,甚至大姑娘房里的春兰听说别的姑娘们的衣裳都有了,还专门过来针线房催,让秦霜儿越发是急的不行,衣裳赶制出来了,但也只能偷工减料了,别人都是对襟领抹绣成片的花,她只在坠角那儿绣几朵。
连陈娘子都不满意,帮着她绣了些,才算是应付过去。
然而听说见姑太太的时候,三姑娘被夸了几句玉雪可爱,陈娘子就吩咐让锦娘明年开春替大姑娘做针线,让秦霜儿下次替三姑娘做。
锦娘有点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至少她也算有点名姓的了,别人提起针线房都说有位叫锦娘的小娘子针线活出挑,这可不,蒋氏特地让她给客居的梅表姑娘做一身衣裳。
“恭喜你啊,锦娘,我听说姑太太家是有名的富户,想必你做成了,肯定也是有赏的。”秦霜儿却是头一个来恭贺的。
出师未捷,秦霜儿立马调整好了心态,现在她要重获陈娘子和上头的信任,必须压过锦娘才行。
只不过所谓的争,可不是打骂人家,或者逞口舌之快。
再怎么关系不好,面上也得顾着,况且她在大姑娘那里也风闻许多事情,大夫人同姑太太年轻的时候就有龃龉,以前姑太太还未出阁时,大夫人没少受气,头上还有个老太太拉偏架。
阎王打架,小鬼容易遭殃,也不知道她是福还是祸。
第8章
姑太太是个生的很明艳的妇人,打扮的眉飞入鬓,金光闪闪,看人先上下打量你,似乎任何事物都能被她挑剔。
然而她女儿梅表姑娘却是个纤弱的姑娘,生的倒是很面善,见锦娘过来,和她娘不同,还朝她笑了笑。
锦娘听那姑太太问道:“你可是家生子儿?”
锦娘摇头:“奴婢不是,是外头雇进来的。”
很微妙,锦娘觉得她在说了这句话之后,姑太太对她的态度轻慢了不少,还咄咄的问道:“我们家里用的针线上的人,都是积年的老手艺,你这个年纪也太小了些。”
这就是有些挑剔了,俗话说客随主便,况且难为下人又是个什么意思?锦娘心底里不喜欢这位姑太太,但面上还是笑道:“您放心,奴婢肯定会尽力的。”
姑太太抬了抬下巴,“你若做的好,我到时候赏你。”
大雪天走了一趟,还别说赏钱,就是热水都没喝上一口。要知道姑太太住在三房后头的小院子里,这离大房最少也要走一炷香的功夫。
冷风灌进衣袖里,锦娘一鼓作气抖到屋里的,里边的江善姐喊道:“门关上,快些把门关上,免得风雪进来。”
锦娘进门就故意揉着屁股道:“今儿算是倒霉了,被姑太太挑刺儿不说,一口热茶没喝上,反倒是摔了一跤,还好我生的胖,要不然是你们这些瘦弱,恐怕得摔的骨折了。”
她知道她的月钱本身比她们多,得的东西也不少,如今还比她们更得陈娘子看重,若不开始抱怨,她们肯定心中不平衡。
“嘶……可真疼啊……”
秦霜儿看她这样,不由打趣:“你这也是能者多劳。”
“那你这套衣裳可不是白做了?”方巧莲也道。
锦娘点头:“还好只裁一身的衣裳,要是多几身我肯定是做不了的,再有陈娘子让我们做的荷包、扇套这些还有呢。”
她赶紧脱下鞋子,放火盆边烤着,心中也暗道都说姑太太家是富户,她又是大家小姐,可分明是手紧的很,快过年了,还回娘家来,不知怎么个光景儿。
很快就证实了她的想法,中午吃罢饭,去隔壁茶房串门,听兰雪捏着耳朵进来:“我去姑太太那儿送完点心,外头的天可真冷,我都差点滑倒。”
“你是差点滑倒,我是老老实实的摔了一跤,而且是一口热茶都没吃到,回来冷的不行,手都僵了。”锦娘摇摇头。
兰雪撇嘴:“赏了我两个骆驼蹄儿。”
这骆驼蹄是一种形似马蹄的水煎包,就锦娘早上去的时候,姑太太和表姑娘饭桌上就有这么一碟。她不由笑道:“你这还不如市井的闲汉了。”
这“闲汉”可不是说的那些无事可干的人,恰巧相反,时下说“闲汉”多半说的是送外卖的人。而兰雪她们是家生子儿,几乎是没有月钱的,这和锦娘她们不同,只一年到头过年的时候上头赏些银子手帕,平日全是靠赏赐过活。就像她们针线房拨过来的四儿小荷,也是没有月钱。
兰雪听了这话,也是冷哼一声。
如此,锦娘也差不多心里有数了,这位姑奶奶挑剔和所谓的大声量,很有可能是掩饰其不足。她若在姑太太那里受了委屈,相反和姑太太不和的蒋氏还会对她好,索性权衡一番,把大房的物件儿做精致些,至于姑太太那里就做些挑不出实际错,又昂贵的衣裳,照着以前的样子做一套便行。
除夕之前,秦霜儿见锦娘荷包交了上去,梅姑娘的衣裳也做好了,倒是说不出话来了,因为方巧莲认了二管事的娘子匡妈妈做干娘的事情更是吸引了她的注意。
这些日子暗自观望,她发现锦娘终究不怎么会交际,和别人的关系也不会维护,才干虽然有,可成不了大气候。况且,她打量了锦娘一眼,见她头上仅仅用青色的头巾缠住,从不打扮,她真是傻了,这样的人便是和她一起去大姑娘那里,和自己也争不了什么。
甚至她这些日子常常听魏锦娘惦记她爹娘,说等年后托陈娘子带信和东西回去江陵,她有家人疼爱,怎么还愿意常常做奴婢?
这些眉角锦娘也不愿意知晓,她在绣完荷包后,又替梅姑娘做了一件大红色八达晕灯笼纹的锦缎袄儿配着娇绿的缎裙,绣花就没费功夫,只是在袖口领抹处印了满池娇,这是用的印金描彩的手艺,还是她上次跟陈娘子偷师的。
这衣裳做的很气派也很贵气,但是梅姑娘穿着却有些撑不起来,锦娘知道是得不到这位姑太太的赏钱的,她发现自己不是家生子之后,就根本上是区别对待了。且她和表姑娘二人,一看做主的就是她,那么这件衣裳满足姑太太的审美就好。
果然姑太太先是挑剔了一番:“如今这手艺做的稀疏了,和我们姑苏的手艺竟是完全不能比,你看看,这底下的褶子也打的不好,要在我们家穿出去,人家恐怕会笑话哩。”
锦娘跟没听到似的,立在一旁只低着头,那姑太太说完才肯放过她,锦娘则快步离开了,出来时皱了皱鼻子。
姑太太等锦娘走了,才教导女儿:“外头那些雇来的人,不必打赏,这些人不过是暂时来家做活,给了钱也是白给。”
梅姑娘却道:“可我去大姐姐那里,见她打赏人,直接抓了一把散钱给人。”
“那是你大舅舅身居要职,俸禄高,家里的钱财都被他们继承了,可不就富贵吗?以至于这些小丫头们都学了些坏风气。我没嫁个好人,你祖父母过世,你父亲做个破落小官儿,我是操持的殚精竭虑,他反倒找我的不自在,明里暗里说我不能生育,家里的两个妾,一个就五百贯,我的妆奁已经是用尽了。”姑太太生气。
梅姑娘心里清楚,父亲原本家境也还算不错,中了进士还被祖母家榜下捉婿,本以为这是发达的开始,然而,祖父母四处摆官家架子,嫁了姑母就把家当差点搬空,接着祖父母相继去世,爹还要讲排场,连最后祖田都卖光了。丁忧几年之后,好容易托舅父他们起复了,结果官场事故让一直胆小的爹直接辞官,母亲带着她来投奔娘家来了。
她知道娘这样乔张做致,也是怕人看出她们穷了,下人越发不用心。
其实这样的衣裳描金印彩,还用上等锦缎做的,她在家哪里穿过呢。
第9章
“你是说姑太太一文钱都没打赏?”蒋氏看向嫣红问道。
嫣红点头:“可不是,针线房的锦娘手艺是出了名的好,熬夜点灯赶着把衣裳做好送去,听说还在路上摔了一跤,被姑太太指着鼻子挑剔完就赶出来了。”
蒋氏竖起柳眉:“亏她还是大家子出身,竟然如此刻薄。你等会子悄悄去后罩房,给那孩子送两件袄儿过去,我记得旧年我有一件鹅黄绫袄子做大了,还有一件青杭绢女袄是底下人孝敬的,我还未上过身,都给了她吧。”
嫣红诧异道:“您倒看重她,两件袄儿就这么赏了。”
蒋氏笑道:“你还吃味呢,我这么做自有我的道理。”
有些话对嫣红都不能说,因为她身边的嫣红、绿缨若是出去,比寻常小官的千金都穿的好。姑太太挑刺她的人,她就愈发抬举,这就表示她知晓姑太太赏钱都不肯给的事情,她的人没问题,是姑太太有问题。
到时候,姑太太要做成什么事儿,下人们敷衍塞责,她的处境肯定不好。
而蒋氏恰巧也不愿意这姑太太回来,若她不回来,老太太的体己会贴到大房几个姑娘身上做嫁妆,否则,家下还要倒贴钱出去,她可不愿意。
所以,嫣红送了两件袄儿过来给锦娘后,又四处宣扬了一处,悄悄的露出姑太太不给赏钱的事情。
锦娘得了两件袄儿,很是欢喜,又庆幸方巧莲今日去她干娘家吃饭,秦霜儿和江善姐都不在房中,自个儿悄悄收着,倒是照旧穿她自己的袄儿。
除夕夜,房里冷冷清清的,锦娘倒是自在的很,先去茶房提了水来,沐浴洗头,头发烤到半干的时候,方巧莲先回来了,竟然还给锦娘带了热栗子回来。
“多谢多谢。”锦娘笑道。
方巧莲笑道:“谢什么啊,你还不如跟我一样,认个干娘,将来留下算了。”
没想到方巧莲的打算同她说了,锦娘摇头:“我与你不同,我母亲原本都不同意我上京来,我若还留在府里,将来她们怕是要找上门来的。你如今认的这个干娘会不会克扣你的钱?你自个儿可要留心些。”
方巧莲道:“她倒是想拿我的钱,我便不给,总不给一个月给百来钱,让她帮忙置办些不便宜的东西,平日有这层身份也好交个朋友。”
“嗯,这样极好。不说这些了,明日听兰雪她们说惯例是有例赏的,也不知道咱们有没有?”她来周家可不是来交朋友的,都是来赚钱的。
然而周家倒是真的厚道,她们这些才来个把月的丫头们也有例赏,也就是年终奖。嫣红、绿缨这样的大丫头一年十两,兰雪她们这样正经有手艺的,一年五两,还有帕子汗巾尺头这些,连锦娘她们这些外头雇来的也有二两。
回到针线房,陈娘子给她们四个一人赏了二百文,锦娘等人又给小四荷儿两个一人送了一对荷包,荷包里各放了十文钱。
人人都喜气洋洋的。
年节下,针线房算是清闲下来了,锦娘她们老老实实睡了几日。
等兰雪拿着衣裳请她过去缝补的时候,倒是说了不少话:“都说二房的大少爷身子骨不行了,二房都在预备棺材,准备冲冲喜。但你说巧不巧,二夫人有身孕了。”
“真的啊?”锦娘用顶针顶了一下针头,有些诧异。
上回她去姑太太那里的时候,远远见过二太太吴氏一次,吴氏应该也是三十二三的妇人了。
兰雪正用扇子扇小泥炉,这是给蒋氏熬的小吊梨汤,旁边还备着摆的好看的鲜果干果几碟,她拿了一块雪梨塞锦娘嘴里,又道:“那还有假,我妹妹就在二房当差,她比我多得了一倍的赏钱呢。本来二老爷就很有钱,平日她得的赏钱就比我多,如今倒好,二夫人若是生了,又要得赏钱了。”
“那可真是大喜事。”锦娘尝了一口这梨子,水汪汪的倒是真好吃,横竖二房的事情与她们倒是无甚关系。
兰雪的袄儿被火燎了个洞,锦娘选了颜色相近的先把洞补上,又随意绣了一朵小花儿,兰雪看了欢喜,还额外给了她两个梨,两个柑子。
见锦娘推辞,兰雪道:“且收下吧,我也没好的给你。”
大户人家的丫头们,能混到一定地位的,真真是人情世故极其通的很。上次托了嫣红的福,锦娘得了两身袄儿,她正想着送什么呢,兰雪倒是给了她提醒,去厨房让人准备点心那些嫣红未必看得上,与其如此还不如送她拿手的。
因而转身去了前头的东耳房,见着嫣红先福了一身:“前些日子多亏姐姐在夫人面前替我说委屈,夫人才赏了两身袄儿,只是我身无长物,也不送姐姐什么,就耽搁下来了。”
嫣红笑道:“我说那个也不是为了你,你们来府里做事也不容易。”
“姐姐自然是侠义心肠,可若知恩不图报,我又成了什么人了。恰好上回裁衣裳的尺头还剩些珍珠白的缎子,就想拿姐姐的鞋样子,在上头绣三醉芙蓉的花儿,就是不知道姐姐要平头鞋还是别的?”锦娘有的只是些零碎布头,这些陈娘子是不收上去的,她唯一一张稍微大一块的便是这珍珠白的缎子。
听锦娘说什么“三醉芙蓉”,她有些心动:“就做平头鞋吧,我们做丫头的,总在外边走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