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站在他身后的皇帝顺着他视线望去,只看到一片碧蓝,她忽然反应过来,刚刚那强烈的晕眩感、被这方天地排斥的恶心感,都已经散去了。
令人绝望的危机再次化解,但这一次,她却连出手之人是谁都不知道。
她收拢起手掌,只抓住一团空气,喃喃自语道:“把握当下吗……”
太.祖回过头,恢复了笑嘻嘻的样子:“不想把握可以把皇位让给我,我帮你把握。”
一直没说话的裴尚宫立刻抬起头,对他怒目而视。
哪怕是大周太.祖,也不能对她的陛下说此等大不敬之语。
皇帝没好气地瞪了太.祖一眼,心中郁气到底一扫而空,不再纠结人生有无意义。
她转身回到御座,正要开始处理灾后抚恤百姓的事宜,忽然一愣。
夺天宗主拿走了天尊锻造的假岁剑,会不会是为了再造真正的诛神之剑?
不管夺天宗与至高神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等到真正的岁剑出世,众神都将隐退,人的时代就要来了。
顿时,皇帝眼中异彩连连,心中更加坚定了这个念头:既然为人,那就只争当下。
李府中,用灵气冲刷了半天,终于把黑斑刷没了的婴儿·李昼呈大字形往后躺倒,舒了一口气。
差点以为自己要结黑丹而不是金丹了,吓死她了。
教室里,李昼用海绵裹好鸡蛋,在老师的帮助下,把鸡蛋放进了针织钩的蛋兜里,挂在了胸口。
老师第一百次叮嘱道:“昼儿一定会保护好鸡蛋的,对不对?”
李昼点头说:“我等着孵小鸡呢。”
第143章 这是她的女儿,却又不是她的女儿。
皇帝戴着墨者为她量身定制的老花镜, 翻阅各地报上来的受灾情况。
因这波天神污染而疯癫、发狂、走失、自缢者,不知凡几。
其中却又夹杂着不少趁着天灾,公报私仇的, 地方官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再生事端。
还有些“疯子”四处放火, 祸害了粮仓、盐仓,甚至冲击衙署,私自放走了重刑犯。
以往那些不清不楚的账目,一下就一笔勾销了。
谁说天神不在乎凡人的,多少人在这场灾祸后, 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太.祖饶有兴致地看着皇帝一本本批阅, 惊讶地发现她竟然没有多少愠色。
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可不觉得自家曾曾……曾孙女看不穿这些地方官的花花肠子。
“倒是没想到,皇帝还是位仁君。”太.祖戏谑地说。
皇帝笑笑:“大家都是蝼蚁,能过一天算一天,何必再计较这些呢?”
太.祖挑了挑眉,这是要摆烂了,在有限的日子里醉生梦死?可要是那样,她还批什么折子呢?
瞥了眼一旁肃立的裴尚宫, 感受着紫宸殿里挥之不去的肃杀之气,太.祖了然地闭上了嘴,眼神却愈发戏谑了。
有乐子看咯。
沉香浮动, 殿内只有毛笔在纸张上滑过的轻微声响, 宫侍们屏气凝神, 无人敢发出声音, 不知过了多久,殿外传来一声通禀。
“韦先锋回来了。”
皇帝丢下笔, 墨汁在一封哭诉府衙账本被疯子抢走吃了的奏折上飞溅,浓黑的液体一瞬间竟犹如鲜血般,散发出森寒的铁锈味。
“良臣!”
身形犹如铁塔的年轻将军一走进大殿,就被匆匆走下御座的皇帝握住了双手。
韦良臣韦先锋本想先行礼,被这一握有些不知所措,却仍点头说道:“陛下,西南已经尽在昌宁公主掌握之中。”
早在犬夷求娶公主之时,皇帝就借口为公主送亲,把韦先锋派去了西南。
北方边境被皇长女打服后,到现在都还没缓过来,西南却是狼子野心,小动作不断。
在皇帝原本的计划里,韦先锋要借着这趟送亲,拿下犬夷,确保边境无忧后,她再腾出手整顿吏治。
夺天宗主的出现,让这个计划出现了一些偏差,好在,结果比预想得更好。
昌宁公主掌控住西南,韦先锋有了这份资历,也能顺理成章地升任骠骑将军。
皇帝在收到各地的“报损”奏折后,便一直在等她回京。
“有良臣在,朕便能放开手脚了。”皇帝拉着韦先锋的手,用力拍了拍她的手背。
韦先锋回京前还有些犹疑,皇帝要杀贪官,她自然一百个乐意,可文官不是妖魔,陛下真能狠下心吗?
要是皇帝只是想摆个姿态,只有她当了真,文官的笔可比妖魔更狠,她可招架不住。
现在看到皇帝如此亲近的表现,韦先锋忐忑的心也安定下来。
“这些人不就是仗着水搅浑了,人太多了,朕不敢杀,也不能杀吗?”皇帝吩咐裴尚宫,把奏折交到韦先锋手中,“朕便要他们知道,法到底能不能责众。”
韦先锋虽是武将,草草看过奏折,也大概明白了这些官员的心思。
无非是老一套,火龙烧仓、阴兵借粮、浑水摸鱼,一笔糊涂账。
韦先锋沉声说:“陛下要杀谁?”
“不急。”皇帝说,“朕没想让良臣一个人去。”
说话间,又有内侍通禀,说万年县令、义勇侯顾盛在殿外等候。
皇帝微微一笑,看向韦先锋说:“朕等的第二个人,已经来了。”
韦先锋听这名字耳熟,略一回忆:“莫非是那位登人梯、斩邪.神的顾大人?”
“是她。”
韦先锋心中一定。
乐户出身、进士及第、一战成名,还有谁能比这位顾大人更适合去审判那些借着天灾平账的蠹虫呢?
来京城的路上,她就时不时听人说起这位大人的奇事,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见面了。
皇帝很快宣顾盛进殿,比起韦先锋,这位出身寒微的文官显得更为谨慎。
皇帝还没来得及握住她的手,她就已经俯身拜倒。
“顾侯快起。”皇帝强势地拉起她,回到龙椅上,将要她和韦先锋去做的事,仔细讲了一遍。
以西南为起点,代天子巡视四方,若有官员借天灾行不法之事,不分品级,就地法办。
之所以先去西南,自然是因为夺天宗主就在那,昌宁公主又镇守着犬夷,有她们在,西南乱不起来。
顾盛被惊得半晌说不出话,听皇帝的意思,不杀个人头滚滚,她和韦将军都没脸回来。
韦先锋笑着说:“臣之前还以为,只有臣会狐假虎威,没想到陛下也是如此。”
裴尚宫余光瞥了眼点头的皇帝,陛下先前还对夺天宗主多有忌惮呢,现在竟是毫无负担地认下了这个词,承认人家宗主才是那头虎。
顾盛不像韦先锋这样头脑简单的武将,脑子里只有杀贪官这三个字,略一思量,已经明白,皇帝表面上是要整顿吏治,实际上是在清除宗族势力反扑的隐患。
什么样的手段能彻底消灭世家宗族?
当然是杀人。
科举改革,提拔寒门,让出嫁女回家争继承权,把大家族分成小家族……诸如此类的办法,固然能瓦解地方大族的势力,可太温和,太容易反弹了。
尽管现在,宗族的概念已经消亡,但只要人还在,不出三五年,必定死灰复燃。
只有让组成宗族的核心人物从这个世界消失,才能真正塑造新的社会形态。
所以皇帝才要分别派出一文一武,武将还是出征过西南的将军……这配置,可不是为了巡查不法,这根本就是冲着平叛去的。
皇帝已经做好了地方上煽动叛乱的准备!
顾盛深吸一口气,看向皇帝沉静的双眼,俯身拜道:“臣定不辱命。”
文武两位钦差领命而去,太.祖从屏风后走出,望向低头喝茶的皇帝:“这就是你说的不计较?”
皇帝瞥了他一眼:“你会跟死人计较吗?”
太.祖哈哈大笑,随即却又沉下脸,淡淡道:“你现在杀得痛快了,只怕将来,这皇位也坐不稳了。”
皇家,终究是最大的世家。
皇帝如此大刀阔斧,和自掘坟墓又有什么区别?
皇帝挑了挑眉,吩咐裴尚宫,给太.祖看两张图纸,分别是改良织机与火器。
太.祖虽然不懂技术,却也能看出,这两样东西会给平民百姓带来怎样的变化。
他还看到,皇帝御案上,正放着墨者推广织机、训练神机营的进展。
“……你疯了。”太.祖沉默了许久,才摇头说道。
他都要怀疑自己这曾曾……曾孙女,是活腻了,想要早死早超生了。
这些东西固然于国有利,可不该在消灭世家宗族时同步进行。
人人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可实际上,皇权的基本盘在世家宗族,和屁民没什么关系。
皇帝一面消灭基本盘,一面增强平民的实力,一个手持火器的农夫,便能抵得上苦修多年的世家子。
那谁还甘心老老实实种地、交税,受朝廷盘剥呢?
令人绝望的危机再次化解,但这一次,她却连出手之人是谁都不知道。
她收拢起手掌,只抓住一团空气,喃喃自语道:“把握当下吗……”
太.祖回过头,恢复了笑嘻嘻的样子:“不想把握可以把皇位让给我,我帮你把握。”
一直没说话的裴尚宫立刻抬起头,对他怒目而视。
哪怕是大周太.祖,也不能对她的陛下说此等大不敬之语。
皇帝没好气地瞪了太.祖一眼,心中郁气到底一扫而空,不再纠结人生有无意义。
她转身回到御座,正要开始处理灾后抚恤百姓的事宜,忽然一愣。
夺天宗主拿走了天尊锻造的假岁剑,会不会是为了再造真正的诛神之剑?
不管夺天宗与至高神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等到真正的岁剑出世,众神都将隐退,人的时代就要来了。
顿时,皇帝眼中异彩连连,心中更加坚定了这个念头:既然为人,那就只争当下。
李府中,用灵气冲刷了半天,终于把黑斑刷没了的婴儿·李昼呈大字形往后躺倒,舒了一口气。
差点以为自己要结黑丹而不是金丹了,吓死她了。
教室里,李昼用海绵裹好鸡蛋,在老师的帮助下,把鸡蛋放进了针织钩的蛋兜里,挂在了胸口。
老师第一百次叮嘱道:“昼儿一定会保护好鸡蛋的,对不对?”
李昼点头说:“我等着孵小鸡呢。”
第143章 这是她的女儿,却又不是她的女儿。
皇帝戴着墨者为她量身定制的老花镜, 翻阅各地报上来的受灾情况。
因这波天神污染而疯癫、发狂、走失、自缢者,不知凡几。
其中却又夹杂着不少趁着天灾,公报私仇的, 地方官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再生事端。
还有些“疯子”四处放火, 祸害了粮仓、盐仓,甚至冲击衙署,私自放走了重刑犯。
以往那些不清不楚的账目,一下就一笔勾销了。
谁说天神不在乎凡人的,多少人在这场灾祸后, 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太.祖饶有兴致地看着皇帝一本本批阅, 惊讶地发现她竟然没有多少愠色。
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可不觉得自家曾曾……曾孙女看不穿这些地方官的花花肠子。
“倒是没想到,皇帝还是位仁君。”太.祖戏谑地说。
皇帝笑笑:“大家都是蝼蚁,能过一天算一天,何必再计较这些呢?”
太.祖挑了挑眉,这是要摆烂了,在有限的日子里醉生梦死?可要是那样,她还批什么折子呢?
瞥了眼一旁肃立的裴尚宫, 感受着紫宸殿里挥之不去的肃杀之气,太.祖了然地闭上了嘴,眼神却愈发戏谑了。
有乐子看咯。
沉香浮动, 殿内只有毛笔在纸张上滑过的轻微声响, 宫侍们屏气凝神, 无人敢发出声音, 不知过了多久,殿外传来一声通禀。
“韦先锋回来了。”
皇帝丢下笔, 墨汁在一封哭诉府衙账本被疯子抢走吃了的奏折上飞溅,浓黑的液体一瞬间竟犹如鲜血般,散发出森寒的铁锈味。
“良臣!”
身形犹如铁塔的年轻将军一走进大殿,就被匆匆走下御座的皇帝握住了双手。
韦良臣韦先锋本想先行礼,被这一握有些不知所措,却仍点头说道:“陛下,西南已经尽在昌宁公主掌握之中。”
早在犬夷求娶公主之时,皇帝就借口为公主送亲,把韦先锋派去了西南。
北方边境被皇长女打服后,到现在都还没缓过来,西南却是狼子野心,小动作不断。
在皇帝原本的计划里,韦先锋要借着这趟送亲,拿下犬夷,确保边境无忧后,她再腾出手整顿吏治。
夺天宗主的出现,让这个计划出现了一些偏差,好在,结果比预想得更好。
昌宁公主掌控住西南,韦先锋有了这份资历,也能顺理成章地升任骠骑将军。
皇帝在收到各地的“报损”奏折后,便一直在等她回京。
“有良臣在,朕便能放开手脚了。”皇帝拉着韦先锋的手,用力拍了拍她的手背。
韦先锋回京前还有些犹疑,皇帝要杀贪官,她自然一百个乐意,可文官不是妖魔,陛下真能狠下心吗?
要是皇帝只是想摆个姿态,只有她当了真,文官的笔可比妖魔更狠,她可招架不住。
现在看到皇帝如此亲近的表现,韦先锋忐忑的心也安定下来。
“这些人不就是仗着水搅浑了,人太多了,朕不敢杀,也不能杀吗?”皇帝吩咐裴尚宫,把奏折交到韦先锋手中,“朕便要他们知道,法到底能不能责众。”
韦先锋虽是武将,草草看过奏折,也大概明白了这些官员的心思。
无非是老一套,火龙烧仓、阴兵借粮、浑水摸鱼,一笔糊涂账。
韦先锋沉声说:“陛下要杀谁?”
“不急。”皇帝说,“朕没想让良臣一个人去。”
说话间,又有内侍通禀,说万年县令、义勇侯顾盛在殿外等候。
皇帝微微一笑,看向韦先锋说:“朕等的第二个人,已经来了。”
韦先锋听这名字耳熟,略一回忆:“莫非是那位登人梯、斩邪.神的顾大人?”
“是她。”
韦先锋心中一定。
乐户出身、进士及第、一战成名,还有谁能比这位顾大人更适合去审判那些借着天灾平账的蠹虫呢?
来京城的路上,她就时不时听人说起这位大人的奇事,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见面了。
皇帝很快宣顾盛进殿,比起韦先锋,这位出身寒微的文官显得更为谨慎。
皇帝还没来得及握住她的手,她就已经俯身拜倒。
“顾侯快起。”皇帝强势地拉起她,回到龙椅上,将要她和韦先锋去做的事,仔细讲了一遍。
以西南为起点,代天子巡视四方,若有官员借天灾行不法之事,不分品级,就地法办。
之所以先去西南,自然是因为夺天宗主就在那,昌宁公主又镇守着犬夷,有她们在,西南乱不起来。
顾盛被惊得半晌说不出话,听皇帝的意思,不杀个人头滚滚,她和韦将军都没脸回来。
韦先锋笑着说:“臣之前还以为,只有臣会狐假虎威,没想到陛下也是如此。”
裴尚宫余光瞥了眼点头的皇帝,陛下先前还对夺天宗主多有忌惮呢,现在竟是毫无负担地认下了这个词,承认人家宗主才是那头虎。
顾盛不像韦先锋这样头脑简单的武将,脑子里只有杀贪官这三个字,略一思量,已经明白,皇帝表面上是要整顿吏治,实际上是在清除宗族势力反扑的隐患。
什么样的手段能彻底消灭世家宗族?
当然是杀人。
科举改革,提拔寒门,让出嫁女回家争继承权,把大家族分成小家族……诸如此类的办法,固然能瓦解地方大族的势力,可太温和,太容易反弹了。
尽管现在,宗族的概念已经消亡,但只要人还在,不出三五年,必定死灰复燃。
只有让组成宗族的核心人物从这个世界消失,才能真正塑造新的社会形态。
所以皇帝才要分别派出一文一武,武将还是出征过西南的将军……这配置,可不是为了巡查不法,这根本就是冲着平叛去的。
皇帝已经做好了地方上煽动叛乱的准备!
顾盛深吸一口气,看向皇帝沉静的双眼,俯身拜道:“臣定不辱命。”
文武两位钦差领命而去,太.祖从屏风后走出,望向低头喝茶的皇帝:“这就是你说的不计较?”
皇帝瞥了他一眼:“你会跟死人计较吗?”
太.祖哈哈大笑,随即却又沉下脸,淡淡道:“你现在杀得痛快了,只怕将来,这皇位也坐不稳了。”
皇家,终究是最大的世家。
皇帝如此大刀阔斧,和自掘坟墓又有什么区别?
皇帝挑了挑眉,吩咐裴尚宫,给太.祖看两张图纸,分别是改良织机与火器。
太.祖虽然不懂技术,却也能看出,这两样东西会给平民百姓带来怎样的变化。
他还看到,皇帝御案上,正放着墨者推广织机、训练神机营的进展。
“……你疯了。”太.祖沉默了许久,才摇头说道。
他都要怀疑自己这曾曾……曾孙女,是活腻了,想要早死早超生了。
这些东西固然于国有利,可不该在消灭世家宗族时同步进行。
人人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可实际上,皇权的基本盘在世家宗族,和屁民没什么关系。
皇帝一面消灭基本盘,一面增强平民的实力,一个手持火器的农夫,便能抵得上苦修多年的世家子。
那谁还甘心老老实实种地、交税,受朝廷盘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