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所以,闻到父亲的臭味时,便已对臭味感到厌恶,感受到母亲的痛苦时,便理应帮助母亲。”
金光的面色,随着小海的回答变得有些古怪,她原以为,这位知行门的夫子定是不知道这些少年的真实身份,才会在授业过程中暴毙。
可如今听少年这番论述,她分明就是什么都知道。
既然如此,她又怎么会以为,自己能教化得了天神后裔?
这是自大,还是对天尊的位格认识不够?
李昼耐心地等着少年们念书、答题,她自己就很好学,怎么能打扰别人学习呢?
好学的李昼听到一半,头悄悄垂到了胸口。
夫子终于又讲到了最后一课,少年们哗地起身,又一阵风似的冲出了屋子。
李昼猛然惊醒,睡眼朦胧地望着眼前幽灵般跑动的黑影,须臾后回神,腾地起身,追了上去。
金光和婉娘连忙跟上,路上捡到几张少年们袖口撒落的小纸条。
【中午吃什么?】
【别给我传纸条了,娘让我跟着夫子好好念书。】
【我娘也这么说,可读书有什么用?书又不能吃。】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
两人读完纸条时,神裔少年们也跑到了一处海草遮掩的洞口,从怀里掏出了烤饼,趴在洞口喊道:“娘,吃饭了!”
两人吃惊地对视一眼,回想着刚才大片的空屋子,再看看面前低矮的洞穴,不禁思考是怎样的变故,才让这群神裔的娘放弃房屋,躲到地洞里。
能和天神结合,平安诞下后裔的女子,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在金光苦苦思索时,洞穴里响起了令人不安的摩擦声。
海草堆中,隐约露出了五六双眼睛,下一刻,一根根柔软手臂伸出,一把夺走少年们手中的烤饼。
狼吞虎咽声响起。
金光皱起眉,想要上前拨开海草,被婉娘拉住:“小心。”
“没事。”
金光摇了摇头,小心翼翼抓起一把海草,看向其后藏着的面孔。
婉娘紧张地注视着少年们,生怕他们暴起。
奇怪的是,少年们却只是温柔地注视着洞穴,完全不在意她们几个外人的举动。
当洞穴中的面孔暴露在太阳下时,吞咽声消失了,嘴巴塞得鼓鼓囊囊的女人们抬起眼睛,不知所措地看着陌生人。
金光退后一步,仔细端详后,肯定地说:“她们都只是凡人。”
凡人怎么可能平安诞下神裔?!
金光见过某些被献祭给天神的新娘,她们的身体会随着神胎发育而日渐消瘦,肚子比自己还大,神智越来越不清醒,最后完全丧失理智,甘愿被肚子里的神裔吃掉。
凡人一向只能充当神裔的食物,金光从未听说过如此“孝顺”的神裔,不但让母亲活了下来,还为她们寻找食物。
思及此,她忽然想起了夫子对少年们的教诲,怔了怔后,一把抓住一名想要缩回洞穴的女子,低声问道:“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女子尝试抽回手臂,却失败了,她求助地望向身旁人,那是一个相对年长些的妇人,她反问说:“你们是什么人?”
金光正要借用下修行者的身份,李昼凑上来,指了指自己头顶的海鲜头盔:“我们都是来参加聚会的。”至于有没有受到邀请,就不必问了!
妇人一看到李昼,脸上的神色便放松了,她小心地问道:“你们都是一起的吗?”
李昼点点头。
妇人:“那看来你们都是好人。”
李昼又点点头。
金光:“……”
金光:“???”
她不就是脸红了点,嘴巴像鸟嘴,哪里不像好人了。
婉娘似是看出她心中所想,委婉地说:“你看起来甚至不像个人。”
金光:“……”
除了金光以外,大家气氛都很和谐。
在妇人的邀请下,李昼和婉娘跟着她们一起钻进了地洞。
金光生了一会儿气,没人哄她,她又不想一个人待在一群天尊后裔中,只好自己哄好自己,跟着钻进了洞里。
地洞中只有勉强能容纳五人居住的空间,却在角角落落都塞满了书,所有书都是手抄本,笔迹相同,显然出自同一个人。
“都是夫子给我们写的,她是个好人。”
“到底发生了什么?”金光拿起一本书,看到扉页写着四个字,“卢祈年留。”
“她叫卢祈年,是个好人。”妇人跟着说道。
金光眉心一跳,忽然意识到,这群女子看似能正常交流,实则恐怕有些精神问题。
她看着妇人的眼睛,又问了遍:“这座岛上发生了什么,卢祈年是什么时候来到岛上的?”
妇人认真地说:“卢祈年是知行门的夫子,是个大学问家。”
答非所问。
金光伸出食指,点在妇人眉心,探了探她的灵台。
灵台蒙尘,晦暗无光,显然受过超出承受能力的强烈刺激。
但一段段圣人真言,保护了她最后一点灵性,令她不至于疯癫发狂,只是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流畅思考。
这些充斥着“知”与“行”的圣人之语,显然是卢祈年留下的。
其大意是说,只要你心中有做人的道理,行动保持人的理性,便不会堕落为怪物。
金光收回食指,沉吟道:“要想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只能继续寻找新的线索……”
她话还没说完,就见李昼随手拿起一本书,一打开,便有一段历史虚影投影在面前,一名女子身着儒衫,手握书卷,看起来正是卢祈年。
金光目瞪口呆,却见谢相师满脸习以为常,仿佛拿起一件旧物,便能看到主人的过去,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时间在她手里,竟好似随意拨弄的玩具。
金光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是低估了夺天宗的强大,随便一个宗门长老,随手施展的法术,便有如此强悍的威能。
但她很快就顾不上惊叹了,因为卢祈年的经历,吸引了她全部注意力。
为教化偏远地区的野蛮土著,卢祈年告别门主,一人一舟,渡海而来。
她原本只是路过此地,登岛也只是惯例查探,却不想,刚踏上乱石滩,就看到了这群被献祭给牝神的新娘。
在这座充斥着邪神怪灵的恐怖岛屿上,牝神算得上最强大的一尊,周围的岛民便经常供奉祂。
卢祈年把奄奄一息的新娘们藏进了这处洞穴,想等她们身体好转,就把人分批运走。
谁知,她们的肚子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鼓了起来,肚子里传出了胎儿的心跳声,把众多游荡的怪物都吓跑了。
卢祈年见状,连忙去了趟新娘的岛屿,偷来了牝神神像,运用移花接木之术,将神胎转移到了神像体内。
按理说,神胎是神灵力量的分.身,把胎儿送回神灵自己身上,二者会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
可问题在于,这尊神像是偷来的,盗窃的行为引来了天尊的关注,移花接木的结果便出现了一点偏差。
神胎确实回到了神灵体内,却不是牝神体内,而是天尊。
天尊的神力足以抹除牝神的痕迹,但祂怎么可能允许别的神嗣活跃在自己的身体里。
天尊迅速排出了这些本该是牝神后裔的子嗣,并和牝神大打出手。
卢祈年无法在神战中保全新娘们,便将主意打到了神裔上,她用知行门的知识反向“污染”了神裔,不停地洗脑他们,让他们拥有做“人”的“良知”。
在被天尊力量污染的最后关头,卢祈年用仪式将自己固定在了“学堂”中,继续重复着她的课程。
第133章 一道由混沌狂乱之物组成的巨人身影踏上了祭坛。
卢祈年留下的书很多, 除了知行门奉行的经典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农学类书籍。
她本来是要把先进的农业知识带到海岛上的,仓廪实而知礼节, 想让土人懂得礼义廉耻,先得帮他们填饱肚子。
她还带着新娘们种了几样草药, 有清心镇痛之效。
这位知识渊博的夫子,脑中应该构想过桃李满天下的宏伟蓝图吧。
但到最后,她也只来得及做这些事。
洞穴外传来了神裔少年们的喊叫声,那些声音仿佛杂乱无章的音节胡乱拼凑而成,婉娘与金光面面相觑, 不管是鬼怪还是神灵都未曾使用过这类语言。
新娘们却能听懂, 最年长的妇人对李昼说道:“孩子们要去拜见他们的父亲了。”
父亲等于天神,天神等于……
李昼脑中浮现出章鱼触手在铁板上滋滋冒油的场景,义正辞严地说:“我们身为客人,也应该一起去拜访下,不然岂不是太过无礼。”
她说着就要钻出洞穴,跟神裔少年们一同离开。
她就是这样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
“大人且慢。”妇人却喊住她,这个神智被天神力量侵蚀,逻辑颠三倒四的女人, 在这一刻却条理清晰地说,“神战发生在岛屿中央的牝神祭坛上,神裔的膜拜与祈祷将祂们的战斗余波控制在了祭坛范围内, 卢夫子留下了一件遗物, 叮嘱我等交给后来的行道者。”
金光的面色,随着小海的回答变得有些古怪,她原以为,这位知行门的夫子定是不知道这些少年的真实身份,才会在授业过程中暴毙。
可如今听少年这番论述,她分明就是什么都知道。
既然如此,她又怎么会以为,自己能教化得了天神后裔?
这是自大,还是对天尊的位格认识不够?
李昼耐心地等着少年们念书、答题,她自己就很好学,怎么能打扰别人学习呢?
好学的李昼听到一半,头悄悄垂到了胸口。
夫子终于又讲到了最后一课,少年们哗地起身,又一阵风似的冲出了屋子。
李昼猛然惊醒,睡眼朦胧地望着眼前幽灵般跑动的黑影,须臾后回神,腾地起身,追了上去。
金光和婉娘连忙跟上,路上捡到几张少年们袖口撒落的小纸条。
【中午吃什么?】
【别给我传纸条了,娘让我跟着夫子好好念书。】
【我娘也这么说,可读书有什么用?书又不能吃。】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
两人读完纸条时,神裔少年们也跑到了一处海草遮掩的洞口,从怀里掏出了烤饼,趴在洞口喊道:“娘,吃饭了!”
两人吃惊地对视一眼,回想着刚才大片的空屋子,再看看面前低矮的洞穴,不禁思考是怎样的变故,才让这群神裔的娘放弃房屋,躲到地洞里。
能和天神结合,平安诞下后裔的女子,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在金光苦苦思索时,洞穴里响起了令人不安的摩擦声。
海草堆中,隐约露出了五六双眼睛,下一刻,一根根柔软手臂伸出,一把夺走少年们手中的烤饼。
狼吞虎咽声响起。
金光皱起眉,想要上前拨开海草,被婉娘拉住:“小心。”
“没事。”
金光摇了摇头,小心翼翼抓起一把海草,看向其后藏着的面孔。
婉娘紧张地注视着少年们,生怕他们暴起。
奇怪的是,少年们却只是温柔地注视着洞穴,完全不在意她们几个外人的举动。
当洞穴中的面孔暴露在太阳下时,吞咽声消失了,嘴巴塞得鼓鼓囊囊的女人们抬起眼睛,不知所措地看着陌生人。
金光退后一步,仔细端详后,肯定地说:“她们都只是凡人。”
凡人怎么可能平安诞下神裔?!
金光见过某些被献祭给天神的新娘,她们的身体会随着神胎发育而日渐消瘦,肚子比自己还大,神智越来越不清醒,最后完全丧失理智,甘愿被肚子里的神裔吃掉。
凡人一向只能充当神裔的食物,金光从未听说过如此“孝顺”的神裔,不但让母亲活了下来,还为她们寻找食物。
思及此,她忽然想起了夫子对少年们的教诲,怔了怔后,一把抓住一名想要缩回洞穴的女子,低声问道:“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女子尝试抽回手臂,却失败了,她求助地望向身旁人,那是一个相对年长些的妇人,她反问说:“你们是什么人?”
金光正要借用下修行者的身份,李昼凑上来,指了指自己头顶的海鲜头盔:“我们都是来参加聚会的。”至于有没有受到邀请,就不必问了!
妇人一看到李昼,脸上的神色便放松了,她小心地问道:“你们都是一起的吗?”
李昼点点头。
妇人:“那看来你们都是好人。”
李昼又点点头。
金光:“……”
金光:“???”
她不就是脸红了点,嘴巴像鸟嘴,哪里不像好人了。
婉娘似是看出她心中所想,委婉地说:“你看起来甚至不像个人。”
金光:“……”
除了金光以外,大家气氛都很和谐。
在妇人的邀请下,李昼和婉娘跟着她们一起钻进了地洞。
金光生了一会儿气,没人哄她,她又不想一个人待在一群天尊后裔中,只好自己哄好自己,跟着钻进了洞里。
地洞中只有勉强能容纳五人居住的空间,却在角角落落都塞满了书,所有书都是手抄本,笔迹相同,显然出自同一个人。
“都是夫子给我们写的,她是个好人。”
“到底发生了什么?”金光拿起一本书,看到扉页写着四个字,“卢祈年留。”
“她叫卢祈年,是个好人。”妇人跟着说道。
金光眉心一跳,忽然意识到,这群女子看似能正常交流,实则恐怕有些精神问题。
她看着妇人的眼睛,又问了遍:“这座岛上发生了什么,卢祈年是什么时候来到岛上的?”
妇人认真地说:“卢祈年是知行门的夫子,是个大学问家。”
答非所问。
金光伸出食指,点在妇人眉心,探了探她的灵台。
灵台蒙尘,晦暗无光,显然受过超出承受能力的强烈刺激。
但一段段圣人真言,保护了她最后一点灵性,令她不至于疯癫发狂,只是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流畅思考。
这些充斥着“知”与“行”的圣人之语,显然是卢祈年留下的。
其大意是说,只要你心中有做人的道理,行动保持人的理性,便不会堕落为怪物。
金光收回食指,沉吟道:“要想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只能继续寻找新的线索……”
她话还没说完,就见李昼随手拿起一本书,一打开,便有一段历史虚影投影在面前,一名女子身着儒衫,手握书卷,看起来正是卢祈年。
金光目瞪口呆,却见谢相师满脸习以为常,仿佛拿起一件旧物,便能看到主人的过去,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时间在她手里,竟好似随意拨弄的玩具。
金光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是低估了夺天宗的强大,随便一个宗门长老,随手施展的法术,便有如此强悍的威能。
但她很快就顾不上惊叹了,因为卢祈年的经历,吸引了她全部注意力。
为教化偏远地区的野蛮土著,卢祈年告别门主,一人一舟,渡海而来。
她原本只是路过此地,登岛也只是惯例查探,却不想,刚踏上乱石滩,就看到了这群被献祭给牝神的新娘。
在这座充斥着邪神怪灵的恐怖岛屿上,牝神算得上最强大的一尊,周围的岛民便经常供奉祂。
卢祈年把奄奄一息的新娘们藏进了这处洞穴,想等她们身体好转,就把人分批运走。
谁知,她们的肚子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鼓了起来,肚子里传出了胎儿的心跳声,把众多游荡的怪物都吓跑了。
卢祈年见状,连忙去了趟新娘的岛屿,偷来了牝神神像,运用移花接木之术,将神胎转移到了神像体内。
按理说,神胎是神灵力量的分.身,把胎儿送回神灵自己身上,二者会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
可问题在于,这尊神像是偷来的,盗窃的行为引来了天尊的关注,移花接木的结果便出现了一点偏差。
神胎确实回到了神灵体内,却不是牝神体内,而是天尊。
天尊的神力足以抹除牝神的痕迹,但祂怎么可能允许别的神嗣活跃在自己的身体里。
天尊迅速排出了这些本该是牝神后裔的子嗣,并和牝神大打出手。
卢祈年无法在神战中保全新娘们,便将主意打到了神裔上,她用知行门的知识反向“污染”了神裔,不停地洗脑他们,让他们拥有做“人”的“良知”。
在被天尊力量污染的最后关头,卢祈年用仪式将自己固定在了“学堂”中,继续重复着她的课程。
第133章 一道由混沌狂乱之物组成的巨人身影踏上了祭坛。
卢祈年留下的书很多, 除了知行门奉行的经典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农学类书籍。
她本来是要把先进的农业知识带到海岛上的,仓廪实而知礼节, 想让土人懂得礼义廉耻,先得帮他们填饱肚子。
她还带着新娘们种了几样草药, 有清心镇痛之效。
这位知识渊博的夫子,脑中应该构想过桃李满天下的宏伟蓝图吧。
但到最后,她也只来得及做这些事。
洞穴外传来了神裔少年们的喊叫声,那些声音仿佛杂乱无章的音节胡乱拼凑而成,婉娘与金光面面相觑, 不管是鬼怪还是神灵都未曾使用过这类语言。
新娘们却能听懂, 最年长的妇人对李昼说道:“孩子们要去拜见他们的父亲了。”
父亲等于天神,天神等于……
李昼脑中浮现出章鱼触手在铁板上滋滋冒油的场景,义正辞严地说:“我们身为客人,也应该一起去拜访下,不然岂不是太过无礼。”
她说着就要钻出洞穴,跟神裔少年们一同离开。
她就是这样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
“大人且慢。”妇人却喊住她,这个神智被天神力量侵蚀,逻辑颠三倒四的女人, 在这一刻却条理清晰地说,“神战发生在岛屿中央的牝神祭坛上,神裔的膜拜与祈祷将祂们的战斗余波控制在了祭坛范围内, 卢夫子留下了一件遗物, 叮嘱我等交给后来的行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