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董钰为此闷闷不乐了许久,后来干脆告病在家,不上朝了。
  如此几日,董镜湖请假回了家。
  她一进门就看见对外称病的爷爷正在屋里悠哉悠哉地喝着茶,一边喝茶还一边看着山野游记,精神矍铄的样子,哪里像生了病。
  董镜湖松了口气,想起临出宫前,陛下说过的话。
  当时陛下说,你爷爷啊,就没生病,就算有病也是心病。
  现在看来,陛下果然料事如神。
  董镜湖还是比较了解爷爷的,知道他大抵是因为没被升官而不痛快,她搬来绣墩坐在董钰身边,边给他捶腿边道:“爷爷,您这是何苦呢?”
  董钰冷笑:“我可一点都不苦,我悠闲着呢,高兴着呢。”
  董镜湖:“您要是真想颐养天年,便跟陛下辞官,这样又算什么?”
  董钰:“我辞官?我凭什么辞官?扳倒梁素和太后,咱们家的功劳不比他宋灵毓小,凭什么他是首辅,他今年都不到而立,就这样压我一头?”
  董镜湖:“那我问您,您当初是甘心追随陛下的吗?”
  董钰:“.....不是。”
  “当年您有意投靠梁素,跟了陛下之后,还是陛下几番敲打才将钱财献出,如今陛下不仅不追究您的责任,还把咱们家的家产全还了回来,除此外,还额外赐了您金银珠宝,这不就是天大的恩赐吗?”
  董钰哪里不明白这些,但他就是不平衡,不服皇帝一点面子都不给他,所有人都升官了,就他没升。
  以他的资历,首辅就该是他的,如果皇帝更信任宋灵毓,那让他董钰当个名誉首辅做做样子也行啊,现在这样宋灵毓统领内阁,他反而为宋灵毓做事,这不就是在生生打他的脸吗。
  董钰思及不甘处,也顾不上别的,一五一十地都跟董镜湖说了。
  董镜湖却道:“可是爷爷,陛下给我升官了,不就相当于给您升官了吗?”
  董钰:“?你怎么升官了?不还是那个什么秘书局的局长吗?”
  “陛下给我封了伯呢!”董镜湖道。
  董钰听这话的第一反应是荒谬,女子怎可封爵位?
  董镜湖看出董钰不信,道:“是真的,城东正在动工的宅子,就是陛下赐给我的!”
  这事董钰倒是知晓,听闻是皇帝赐给哪个大臣的,董钰最近心里不爽,就没细打听,谁知竟是皇帝赐给自家孙女的。
  董钰不由信了几分,问道:“那封号是什么啊?”
  “乐阳伯。”
  董钰:“不错。”
  董镜湖:“那当然,是我自己起的。”
  没办法,陛下一搞这些文绉绉的事就头疼,只得由她自己想自己的封号了。
  “陛下就是想让我做着普天之下第一,爷爷你看,这面子还不够大吗?”
  董钰望着孙女笑意盈盈的样子,冷哼了一声,没说话,但眼角已经有了松动。
  第一位女伯爵啊,这名头,确实响亮。
  董镜湖见状,继续乘胜追击,撒娇道:“诶呀爷爷,给我面子不就是给您面子吗?您和陛下都是我亲的人,您这样,让孙女好难做嘛。”
  董钰瞪大眼睛:“??!陛下什么时候成了你最亲的人了?”
  董镜湖开始滔滔不绝地细数芊芊的优点,越说董钰脸越黑。
  他是看出来了,自家的孙女是完全被皇帝拿捏住了啊。
  “反正接下来陛下还要处理南部藩王和北部鞑靼的事,这么重要的节骨眼,爷爷你可别给陛下添乱,要不相干了就辞官,在家颐养天年,想干就去上朝,好好为陛下尽力。”
  董镜湖说完这就一叉腰,俨然一副你不听我的我就不理你了的样子。
  “你!”董钰气得只拿手指头点董镜湖的头,道:“好啊,你这胳膊肘往外拐的!”
  “爷爷,您别生气了,陛下是贤明之君,您要是想要首辅之位,就要凭自己去争取,不要总想着资历之类的,陛下的眼睛亮着呢,谁怎么回事她都知道。”
  “你看,静媛比我资历长,但是她也没我升得快啊。”
  董钰长叹一声,靠在椅背上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孙女。
  “况且,孙女还有许多不会的,还等着您来教呢。”董镜湖亲昵挽住董钰的手腕。
  说实话,董钰心中还是很不舒服,但她知道,董镜湖说的有道理。
  当初董镜湖被投入死牢,董钰做梦也没想到,她如今能和他侃侃而谈,对朝局的见解,对人对事,能看得如此透彻。
  她现在成了皇帝身边的一等女官、做了秘书局局长,还被封了爵位。
  整个人都闪耀着活力和自信的光芒。
  算了,还争个什么劲儿呢。
  况且,他这么大年纪,还能输给小孩不成?
  他瞪了董镜湖一眼,别过脸去:“真是怕了你了,爷爷明天就去上朝,行了吧!”
  董镜湖扑到爷爷怀里,大笑道:“就知道爷爷最好了!”
  第44章 绝境出英雄
  除工部外的五部常年被太后和梁素侵蚀, 其中超过半数都是两党党羽,这段时间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 导致两部人手极为不足。
  太后和梁素伏诛后, 掌管六部的权利全部回到了芊芊手里, 但这交接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饶是宋灵毓向来一个顶三个, 此时也难免捉襟见肘。
  好在董钰及时回归了。
  董钰也不愧是三朝老臣, 办事效率极高, 和宋灵毓强强联手, 一个月后, 便将六部捋顺了, 国家机器得以重新运转。
  与以往不同的事,董钰也不去争什么首辅的名头了, 在六部理事的时候经常把董镜湖带着, 似乎有意培养孙女当自己的接班人。
  若是以往, 大家肯定觉着可笑,女子怎可入阁为相?
  但如今董镜湖不仅是秘书局的局长, 还被皇帝封为伯,就算以后真的入了内阁,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事情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芊芊本也是心情舒畅,可当宋灵毓把户部整理好的税收账目呈上来的时候, 她就高兴不起来了。
  以前户部是太后的地盘, 她想看真账也看不着,现在看着真账了, 她脑子都大了。
  江南明明是富庶之地,每年交上来的税收总计竟然只有一千万两白银, 而税粮竟也统共也只有五百万石。
  这是什么概念,也就和娄敬之抄家抄出来的财产差不多。
  江南经济那么发达,州府那么多,统共税收就这么点银子。
  芊芊顿时脸就黑了,把账目往旁边一甩。
  宋灵毓道:“南部藩王多年来屯兵自重,每年收上来的税银大部分私扣,小部分通过户部贿赂太后,余下的一星半点才上交朝廷,税粮也是如此。”
  芊芊揉了揉眉心。
  和历史上许多朝代相同,大胤也有藩王分封这个养虎为患的传统。
  封建王朝十分看中血缘,只要有皇室血脉就可以不同程度上的受国家供养,这项政策本身就对对国家财政压力很大,况且大胤还允许藩王屯兵。
  这个屯兵的初衷,其实是允许藩王有一定自己的府兵,以保卫自己的安全,但是对数目是有要求的,不可以过多。
  奈何大胤发展至原主老爹开始,社稷便动荡不安,原主老爹和原主还是个昏聩的主,是故但凡有点能力,别管是权臣还是藩王,都开始打歪主意了。
  仗着天高皇帝远,而且这皇帝还不管事,南部最有实力的三位藩王,淮南王华延锋、楚阴王华延辰和南宣王华延峥,便把府兵发展成了威震一方的军事实力。
  为防止南部藩王趁火打劫,芊芊这几天一直让宋灵毓注意查看动静,但目前看来,藩王们还在按兵不动。
  对此,宋灵毓的解释是,三位藩王似乎意见不统一。
  淮南王是三位藩王里最有野心的一位,他是主张趁此机会挥师北上的,楚阴王同他关系好,唯他马首是瞻,然而宣南王却主张划江而治,割据一方。
  皇帝几乎以空手套白狼的手腕把梁素和太后拿下了,现在坊间将皇帝传得神乎其神,是故就算此时明知朝廷元气大伤,淮南王也不敢孤军奋战。
  如此一来,好消息是南方还会太平一小阵,芊芊能趁着这段时间猥琐发育。。
  坏消息是,宋灵毓对藩王的军事实力预估也出来了,保守估计,至少六十万。
  好家伙,养府兵都养出六十万来了。
  她手里的正经军队现在还不过五万人呢。
  屋漏偏逢连夜雨,芊芊正为藩王的事发愁,兵部忽来八百里急报——北境边关发生兵变。
  辽东的广宁卫、庆州卫和义州卫三个卫城被鞑靼九皇子纳齐哈带兵袭击,原本梁素的铁骑有一部分在辽东镇守,因为要造反,梁素把这些铁骑全撤走了,导致边关兵力严重不足,驿卒说,急报从辽东发出时,指挥使已经阵亡了,是副将在顶。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芊芊立刻派部队增援,然而她手中并无骑兵,步兵在一马平川的辽东对上鞑靼铁骑,无异于给人当活靶子,这暂且不提,现在出兵增援,等到了辽东,几个卫城估计已经沦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