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BOSS们 第115节
霍婷:“…………”
“她就疯了,上大门口拉横幅,说姜维清勾搭她,哎,之前事情闹挺大的,她好像还说姜维清喜欢美女,好多老总送小明星给姜维清拿贷款呢!她撞到过!如果能帮金主贷到款子,小明星是能拿抽成的!能从兴民贷出多少是小明星的本事。这些事儿你都知道吗?”
霍婷摇摇头:“我不知道。”
这里的水过于深了。
她觉得自己搞笑死了,曾经真的一度认为姜维清在认真地喜欢自己,还一度考虑等姜维清离婚之后“跟”了对方呢。
同事继续:“兴民之前给好几个有点问题的企业都贷了巨款嘛,外界一直有质疑声。姜行上周突然高调亮相了几个活动,其实就是释放信号——他,姜维清,在中国呢!没逃到国外!”
“……”霍婷简直惊呆了,“怪不得。我就感觉……也不是大活动啊,怎么宣传成那样。”
“哎。你在拉萨,天高地远的,都不知道这边地震了。”
霍婷说:“我确实是一点消息都没听到。”
“到了这步,”同事分析,“姜行应该待不久了。上面未必想动他,但现在丑闻传出去了,上头肯定想换人的。姜行……估计真要去国外吧,我先猜测一波。”
霍婷:“……”
霍婷认真回忆了下。
她回来之后见过姜维清,一切好像都很正常。
她的心情是复杂的。
严格来说,姜维清对她很好。她这一路升得很快,姜维清都能算“贵人”了。
可现在——
霍婷摇摇头。
个人都有个人的命。
她今后要做的事是笼络好下任行长。
而她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些。
回来之后去信贷部当个副总,跟大家都搞好关系,再继续升职吧。
至于曾经的姜维清,可能只有非常偶尔才又会被回忆起来:
对她挺好,她还一度想“跟了他”,最后败在“色”这件事上。
至于升她的职是因为她的能力,还是因为她的样貌?
那些都是姜维清的事儿,根本不是她的事儿。
都过去了。
她会继续走她的路。
第68章 北京(二)【二更】曹木青。……
曹木青离婚的事其实算是比较顺利。
杨清河不好,但也没那么坏。
在一开始,杨清河是极力想挽回的,可曹木青心意已决,说出“离婚”两个字后曹木青的整个人都有别样的解脱感。
后来,当杨清河发现“老婆”是认真的,他飞速地就答应了。
对“娶老婆”,他永远能权衡利弊。
既然曹木青心意已决,杨清河的本能就是“用最快的速度与最短的时间”摆脱现在这段婚姻,好抓紧时间找下一个。
他30多了,要娶老婆过一辈子,要生孩子在他以后老了之后照顾自己,绝不会继续浪费时间在曹木青的身上。
得赶紧moveon,找下一个。
他立即就不再怀念曹木青了。
离婚自然是曹木青提出来的,可非常莫名奇妙地,曹木青竟再一次有了一种“工具感”。
他多理性啊。
曹木青还是太善良。
这几年,加上她的投资收益,在收入上他们两个是差不多的,几乎一样。可结婚后的头几年,因为二人工作性质,杨清河要高出一点。
于是现在在分钱时,曹木青:“你多拿一些吧。你拿走你挣的,我拿走我挣的。”
曹木青看着他:“杨清河,在我们的这段婚姻中,我‘好女人’当到底了。”
杨清河不作声。
他很惊讶,因为在杨清河的思维中,在婚姻中,女人一定会从男人的身上“掏一些钱”,于是他很惊讶。
可他多理性啊,跟曹木青客气了下,当然也就同意了。
曹木青不想跟前夫有任何可能的“后续”,比如金钱纠纷。
其实曹木青并不认为如果自己坚持分钱,杨清河会跟许多的“前夫”一样针对她,比如在朋友圈泼她脏水,甚至是用暴力对待她。
杨清河应该只会超级心痛、超级自怜。她很了解杨清河,杨清河确实不是会“整”前妻的那种人。
两个人走协议离婚,一切那样有条不紊,只是在等冷静期过去。
她的心情是复杂的。
因为其实她也知道,很多时候杨清河不是故意的,很多时候他并没有想伤害她。或者甚至说,在他自己的感觉当中,他的确是爱她的。
吵架的时候杨清河会有意地说恶心话,但曹木青确实知道,大多日子里,他并没有想伤害她。她长相不错、工作体面、性格认真、做事严谨,未来一定是“好妈妈”,而且“升上教授就能顾家了”,所以,杨清河是想要一起把这辈子过下去的。
可结婚之后,过完七年,曹木青才愈发发现,他们不是一类人,也无法成为一类人。
最近几年好像只有各类博主那些极端煽动情绪的视频才可以让他有点感觉,他关心的全是“大事”,世界局势、国家斗争。他会在网上点外国人夸奖中国的视频,说“a城市是这样的啊”“b城市是那样的啊”,但当曹木青邀请对方去看一下、去旅旅游时,杨清河却并无兴趣——少了那些煽动的话,他根本就起不了情绪。
因此,杨清河对身边的事好像就是毫无感觉,不光对她,还有对别人。他们根本对不上频。
可曹木青不是这样的。她可以因一顿美食而感到开心,可以因一束鲜花而感到开心,可以因一片美景而感到开心,可以因一件装饰而感到开心,也可以因一本小说而开心……因此,当做这些事给杨清河但却无法得到反馈时,以及当杨清河完全不想为家里人做这些事时,她很绝望。
她的心思是细腻的,可他好冷漠。天生冷漠。
其实,细细想来,婚前,杨清河虽对她很好,可偶尔,他还是会显露出来一些些蛛丝马迹。比如一次经过午夜的酒吧街,两个好像2米以上的黑人醉醺醺地走出来,杨清河第一时间就自个儿躲到一边。那两个黑人见这情况,嘲讽似的问她一句:“有钱吗?”曹木青懵了,杨清河则站在远处指挥着她,喊:“别给!别给!”好像,他的安全,大于他的“尊严”,再大于她的安全。那天,当曹木青摸出钱包时,那两个人大声儿地笑了两下,走了。
另外一次,他们两个出去旅行。曹木青来了月经,不大舒服,先坐进了网约车里,而杨清河则看着司机往后备箱放行李。最后行李还是丢了一样,当他们俩在派出所看当时的监控录像时,曹木青发现,当看着司机放好自己的行李后,杨清河就本能一般、机械似的上了副驾,将剩下的留给司机了,好像完全没意识到要“帮”女友盯着行李。事后杨清河道了歉,说犯了蠢,可后来想来,那其实是潜意识,他心里没她。
可7年前,曹木青似乎认为:人本来就不太可能把其他人摆第一位啊。
或者说,现在想来,她太自卑了。
她的父母非常爱她,她也非常爱她的父母,但她的父母对独生女寄予太多的期望了——这一点从他们精心为曹木青取的名字就可以窥见出来,那个年代,做小生意的父母并没那么懂“教育子女”,这些东西反应下来,就是他们总对曹木青的成绩满意不了,会批评她,也会贬低来来刺激她。于是成长下来,曹木青不像毕姗姗以及张斩她们,她的性格带着自卑。
当时的她总是认为:杨清河的那些做法可能也是正常的吧,她哪里值其他人把自己看那么重呢?
他会叫醒她、会送礼物、会弄约会,会……已经可以了,何况他还有学历有收入,会做饭、会打扫。
也许,对于他的这些冷漠,她当时是接受了的。
七年之前她并没有能将情绪整理清楚,这些都是她后来才一点点地想出来的,可能仍然不太
清楚,却已足够。
所以,说不定,大概率,她从“接受他心里没她”到“不接受”的这七年,是她自己渐渐地接纳自己、自己渐渐地喜欢自己的七年。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她的三个室友们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很奇怪,杨清河对其他事都很难能起来情绪,可“愤怒”却时时出场。
他自己大概也不想,但就是控制不了。
她很温和地提出什么,杨清河都瞬间应激、暴躁如雷。她的语气已经很像一个幼儿园老师了,杨清河却仍然那样。
连随口问他一句“我的手机找不着了,杨清河你看见了吗”,杨清河都会跳起来道:“我怎么知道你的手机在哪里?!”
杨清河说:他就是控制不了。
一个学姐告诉过她:“其实啊,他们心里95%以上吧,是‘权力’。你听过那句话嘛,男频的永恒主题:莫欺少年穷,然后把其他人踩在脚下。后来又有莫欺中年穷、莫欺老年穷。他的敏感是因为你挑战到了权力关系,这点可能他自己都没意识到。”
他们两个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全然不同。
而这其中,最让曹木青忍受不了的,恐怕就是杨清河的性别观了。
他对男对女两套标准。
她始终都不太明白:为什么杨清河这样一个高学历、高收入的人,说到“女人”时就会一瞬间失去智商。
其实这同样是一贯以来的,可曹木青七年以前也同样是没意识到。
他们相识是在学校,那年他们是毕业生,她研二,他研三,她跟着他们几个同学去卧佛寺求好工作。她那时已成功保博,是陪他们去拜佛的。
在大殿前他们一行遇到一个大美女,好漂亮。那个女生很虔诚地跪在垫上祈求保佑,几个男生突然之间就嘻嘻地笑起来,杨清河也凑到曹木青的身边,说:“她在求子。刚子耳朵灵,听到了。”
当时曹木青很不舒服,反问道:“听到什么了?这么远,15米以上,你真相信他能听到?”
当时杨清河是非常惊讶的,而曹木青则真的以为他就只是容易上当而已。
后来这几年,曹木青常常指出杨清河这种“掉线”,可杨清河却毫无改变——那简直是根深蒂固刻在杨清河骨子里的。
她到现在也分辨不了了:他是真的傻,还是在装作傻。
他会高深地教育别人:“根本没有性别问题,全都是阶级问题。首富女儿哪里会有这些遭遇?”
曹木青很不可思议:“杨清河,你拿顶层女比底层男?非洲顶层也肯定比欧美底层生活得好,所以呢?不公平就不存在了?”
他还会一本正经地气愤道:“为什么中国女人总认为上床就吃什么亏了?就想要补偿?”
曹木青则平静地答:“因为男人羞辱她们啊。什么‘二手房’‘黑木耳’‘公交车’……生理风险、心理风险加上各种社会风险是她们在承受着的。又辱骂她们‘失了清白’,又禁止她们感觉吃亏,男人究竟想怎么样呢?这些要求合理吗?”
杨清河还会一本正经地气愤说:“现在女的拜金死了,总是想花男人的钱”以及“现在女的肤浅死了,那个xx,脸长得帅就能红起来!”
曹木青也搞不懂了,又问:“女的不能喜欢钱,也不能喜欢脸,男人究竟想怎么样呢?这些要求合理吗?喜欢灵魂?什么灵魂?自私自利那种灵魂吗?另外,‘女人只能靠男的’‘有钱什么娶不到’,难道不是男人在喊吗?究竟是希望女人拜金,还是不希望女人拜金呢?”
杨清河更会一本正经:“企业不招年轻女性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企业都是想赚钱的”“迷惑,女的总喊生育补偿……这又不是男人的错。”
曹木青又搞不懂了:“又说企业不招年轻女性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提高女性生育成本,在职场上占尽女性生育子女的便宜,又不允许她们在家庭中要求丈夫分担这成本。还是,男人究竟想怎么样呢?这些要求合理吗?”
曹木青曾经试图寻找他们的逻辑,找不到。
杨清河是说不过她的。因为一旦开始真正喜欢自己,她本来就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学者,她最擅长理清因果。
“她就疯了,上大门口拉横幅,说姜维清勾搭她,哎,之前事情闹挺大的,她好像还说姜维清喜欢美女,好多老总送小明星给姜维清拿贷款呢!她撞到过!如果能帮金主贷到款子,小明星是能拿抽成的!能从兴民贷出多少是小明星的本事。这些事儿你都知道吗?”
霍婷摇摇头:“我不知道。”
这里的水过于深了。
她觉得自己搞笑死了,曾经真的一度认为姜维清在认真地喜欢自己,还一度考虑等姜维清离婚之后“跟”了对方呢。
同事继续:“兴民之前给好几个有点问题的企业都贷了巨款嘛,外界一直有质疑声。姜行上周突然高调亮相了几个活动,其实就是释放信号——他,姜维清,在中国呢!没逃到国外!”
“……”霍婷简直惊呆了,“怪不得。我就感觉……也不是大活动啊,怎么宣传成那样。”
“哎。你在拉萨,天高地远的,都不知道这边地震了。”
霍婷说:“我确实是一点消息都没听到。”
“到了这步,”同事分析,“姜行应该待不久了。上面未必想动他,但现在丑闻传出去了,上头肯定想换人的。姜行……估计真要去国外吧,我先猜测一波。”
霍婷:“……”
霍婷认真回忆了下。
她回来之后见过姜维清,一切好像都很正常。
她的心情是复杂的。
严格来说,姜维清对她很好。她这一路升得很快,姜维清都能算“贵人”了。
可现在——
霍婷摇摇头。
个人都有个人的命。
她今后要做的事是笼络好下任行长。
而她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些。
回来之后去信贷部当个副总,跟大家都搞好关系,再继续升职吧。
至于曾经的姜维清,可能只有非常偶尔才又会被回忆起来:
对她挺好,她还一度想“跟了他”,最后败在“色”这件事上。
至于升她的职是因为她的能力,还是因为她的样貌?
那些都是姜维清的事儿,根本不是她的事儿。
都过去了。
她会继续走她的路。
第68章 北京(二)【二更】曹木青。……
曹木青离婚的事其实算是比较顺利。
杨清河不好,但也没那么坏。
在一开始,杨清河是极力想挽回的,可曹木青心意已决,说出“离婚”两个字后曹木青的整个人都有别样的解脱感。
后来,当杨清河发现“老婆”是认真的,他飞速地就答应了。
对“娶老婆”,他永远能权衡利弊。
既然曹木青心意已决,杨清河的本能就是“用最快的速度与最短的时间”摆脱现在这段婚姻,好抓紧时间找下一个。
他30多了,要娶老婆过一辈子,要生孩子在他以后老了之后照顾自己,绝不会继续浪费时间在曹木青的身上。
得赶紧moveon,找下一个。
他立即就不再怀念曹木青了。
离婚自然是曹木青提出来的,可非常莫名奇妙地,曹木青竟再一次有了一种“工具感”。
他多理性啊。
曹木青还是太善良。
这几年,加上她的投资收益,在收入上他们两个是差不多的,几乎一样。可结婚后的头几年,因为二人工作性质,杨清河要高出一点。
于是现在在分钱时,曹木青:“你多拿一些吧。你拿走你挣的,我拿走我挣的。”
曹木青看着他:“杨清河,在我们的这段婚姻中,我‘好女人’当到底了。”
杨清河不作声。
他很惊讶,因为在杨清河的思维中,在婚姻中,女人一定会从男人的身上“掏一些钱”,于是他很惊讶。
可他多理性啊,跟曹木青客气了下,当然也就同意了。
曹木青不想跟前夫有任何可能的“后续”,比如金钱纠纷。
其实曹木青并不认为如果自己坚持分钱,杨清河会跟许多的“前夫”一样针对她,比如在朋友圈泼她脏水,甚至是用暴力对待她。
杨清河应该只会超级心痛、超级自怜。她很了解杨清河,杨清河确实不是会“整”前妻的那种人。
两个人走协议离婚,一切那样有条不紊,只是在等冷静期过去。
她的心情是复杂的。
因为其实她也知道,很多时候杨清河不是故意的,很多时候他并没有想伤害她。或者甚至说,在他自己的感觉当中,他的确是爱她的。
吵架的时候杨清河会有意地说恶心话,但曹木青确实知道,大多日子里,他并没有想伤害她。她长相不错、工作体面、性格认真、做事严谨,未来一定是“好妈妈”,而且“升上教授就能顾家了”,所以,杨清河是想要一起把这辈子过下去的。
可结婚之后,过完七年,曹木青才愈发发现,他们不是一类人,也无法成为一类人。
最近几年好像只有各类博主那些极端煽动情绪的视频才可以让他有点感觉,他关心的全是“大事”,世界局势、国家斗争。他会在网上点外国人夸奖中国的视频,说“a城市是这样的啊”“b城市是那样的啊”,但当曹木青邀请对方去看一下、去旅旅游时,杨清河却并无兴趣——少了那些煽动的话,他根本就起不了情绪。
因此,杨清河对身边的事好像就是毫无感觉,不光对她,还有对别人。他们根本对不上频。
可曹木青不是这样的。她可以因一顿美食而感到开心,可以因一束鲜花而感到开心,可以因一片美景而感到开心,可以因一件装饰而感到开心,也可以因一本小说而开心……因此,当做这些事给杨清河但却无法得到反馈时,以及当杨清河完全不想为家里人做这些事时,她很绝望。
她的心思是细腻的,可他好冷漠。天生冷漠。
其实,细细想来,婚前,杨清河虽对她很好,可偶尔,他还是会显露出来一些些蛛丝马迹。比如一次经过午夜的酒吧街,两个好像2米以上的黑人醉醺醺地走出来,杨清河第一时间就自个儿躲到一边。那两个黑人见这情况,嘲讽似的问她一句:“有钱吗?”曹木青懵了,杨清河则站在远处指挥着她,喊:“别给!别给!”好像,他的安全,大于他的“尊严”,再大于她的安全。那天,当曹木青摸出钱包时,那两个人大声儿地笑了两下,走了。
另外一次,他们两个出去旅行。曹木青来了月经,不大舒服,先坐进了网约车里,而杨清河则看着司机往后备箱放行李。最后行李还是丢了一样,当他们俩在派出所看当时的监控录像时,曹木青发现,当看着司机放好自己的行李后,杨清河就本能一般、机械似的上了副驾,将剩下的留给司机了,好像完全没意识到要“帮”女友盯着行李。事后杨清河道了歉,说犯了蠢,可后来想来,那其实是潜意识,他心里没她。
可7年前,曹木青似乎认为:人本来就不太可能把其他人摆第一位啊。
或者说,现在想来,她太自卑了。
她的父母非常爱她,她也非常爱她的父母,但她的父母对独生女寄予太多的期望了——这一点从他们精心为曹木青取的名字就可以窥见出来,那个年代,做小生意的父母并没那么懂“教育子女”,这些东西反应下来,就是他们总对曹木青的成绩满意不了,会批评她,也会贬低来来刺激她。于是成长下来,曹木青不像毕姗姗以及张斩她们,她的性格带着自卑。
当时的她总是认为:杨清河的那些做法可能也是正常的吧,她哪里值其他人把自己看那么重呢?
他会叫醒她、会送礼物、会弄约会,会……已经可以了,何况他还有学历有收入,会做饭、会打扫。
也许,对于他的这些冷漠,她当时是接受了的。
七年之前她并没有能将情绪整理清楚,这些都是她后来才一点点地想出来的,可能仍然不太
清楚,却已足够。
所以,说不定,大概率,她从“接受他心里没她”到“不接受”的这七年,是她自己渐渐地接纳自己、自己渐渐地喜欢自己的七年。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她的三个室友们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很奇怪,杨清河对其他事都很难能起来情绪,可“愤怒”却时时出场。
他自己大概也不想,但就是控制不了。
她很温和地提出什么,杨清河都瞬间应激、暴躁如雷。她的语气已经很像一个幼儿园老师了,杨清河却仍然那样。
连随口问他一句“我的手机找不着了,杨清河你看见了吗”,杨清河都会跳起来道:“我怎么知道你的手机在哪里?!”
杨清河说:他就是控制不了。
一个学姐告诉过她:“其实啊,他们心里95%以上吧,是‘权力’。你听过那句话嘛,男频的永恒主题:莫欺少年穷,然后把其他人踩在脚下。后来又有莫欺中年穷、莫欺老年穷。他的敏感是因为你挑战到了权力关系,这点可能他自己都没意识到。”
他们两个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全然不同。
而这其中,最让曹木青忍受不了的,恐怕就是杨清河的性别观了。
他对男对女两套标准。
她始终都不太明白:为什么杨清河这样一个高学历、高收入的人,说到“女人”时就会一瞬间失去智商。
其实这同样是一贯以来的,可曹木青七年以前也同样是没意识到。
他们相识是在学校,那年他们是毕业生,她研二,他研三,她跟着他们几个同学去卧佛寺求好工作。她那时已成功保博,是陪他们去拜佛的。
在大殿前他们一行遇到一个大美女,好漂亮。那个女生很虔诚地跪在垫上祈求保佑,几个男生突然之间就嘻嘻地笑起来,杨清河也凑到曹木青的身边,说:“她在求子。刚子耳朵灵,听到了。”
当时曹木青很不舒服,反问道:“听到什么了?这么远,15米以上,你真相信他能听到?”
当时杨清河是非常惊讶的,而曹木青则真的以为他就只是容易上当而已。
后来这几年,曹木青常常指出杨清河这种“掉线”,可杨清河却毫无改变——那简直是根深蒂固刻在杨清河骨子里的。
她到现在也分辨不了了:他是真的傻,还是在装作傻。
他会高深地教育别人:“根本没有性别问题,全都是阶级问题。首富女儿哪里会有这些遭遇?”
曹木青很不可思议:“杨清河,你拿顶层女比底层男?非洲顶层也肯定比欧美底层生活得好,所以呢?不公平就不存在了?”
他还会一本正经地气愤道:“为什么中国女人总认为上床就吃什么亏了?就想要补偿?”
曹木青则平静地答:“因为男人羞辱她们啊。什么‘二手房’‘黑木耳’‘公交车’……生理风险、心理风险加上各种社会风险是她们在承受着的。又辱骂她们‘失了清白’,又禁止她们感觉吃亏,男人究竟想怎么样呢?这些要求合理吗?”
杨清河还会一本正经地气愤说:“现在女的拜金死了,总是想花男人的钱”以及“现在女的肤浅死了,那个xx,脸长得帅就能红起来!”
曹木青也搞不懂了,又问:“女的不能喜欢钱,也不能喜欢脸,男人究竟想怎么样呢?这些要求合理吗?喜欢灵魂?什么灵魂?自私自利那种灵魂吗?另外,‘女人只能靠男的’‘有钱什么娶不到’,难道不是男人在喊吗?究竟是希望女人拜金,还是不希望女人拜金呢?”
杨清河更会一本正经:“企业不招年轻女性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企业都是想赚钱的”“迷惑,女的总喊生育补偿……这又不是男人的错。”
曹木青又搞不懂了:“又说企业不招年轻女性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提高女性生育成本,在职场上占尽女性生育子女的便宜,又不允许她们在家庭中要求丈夫分担这成本。还是,男人究竟想怎么样呢?这些要求合理吗?”
曹木青曾经试图寻找他们的逻辑,找不到。
杨清河是说不过她的。因为一旦开始真正喜欢自己,她本来就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学者,她最擅长理清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