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BOSS们 第110节
片子还是保守了些。短片上的基本已经是最顺利的情况了,可以说是毫无波折。
实际上他们是做完了都可能会被打回到第一步去:重新想创意。
而执行时也不断会有各种各样的幺蛾子。
先开出来了几个奖项,张斩真的都很喜欢。
比如,微软公司想给他们的office字体做推广,便为某一个并无文字的南美洲古老部落发明了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文字。那个部落有语言,却无文字,许多文化无法记载,更无法传承,于是,为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公司根据他们的语言制造了文字,也帮助他们给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了记录[注]。
再比如……
每公布出一个奖项全场就会起立、鼓掌、欢呼、庆祝。
获奖者则跃上台子,高高地举起奖杯——
许许多多的奖项都是代理商以及客户一块儿上去领取的。他们双方勾着肩膀、搭着后背,之前的一切冲突、一切龃龉好像全都消失殆尽了,只有这共同的成就会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张斩印象比较深的还包括圣马可奖(终身成就奖),今年给了一个张斩一直喜欢着的广告人,他今年都95岁了。
老爷子仍精神矍铄,跳上台子,说:“我还在想故事,我还在年轻着!”
全场立即爆出掌声。
老爷子又将自己的人生智慧传给他/她们:“你们今天来到这里,希望你们停下事情思考一下:你们为何来到这里?这辈子你们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想要过上怎样的生活?思考一下,please,不要等到我这个年纪。”
大家又是笑起来,同时也真的思考起来。
的确,年轻人总荒废时光,等真开始思考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时,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他全都都说完之后,掌声竟然长达两分钟。
而“最佳代理”,则给了一家美国的独立创意公司,非传统的代理商,好像也在宣告4a的没落。
一个个的奖项过去,张斩开始紧张起来。
奇怪,她想:人真的是好奇怪。
几天下来她本来都不太在意什么奖项、什么名头了,一直都在享受“交流”,甚至认为让其他人评判作品这个事情有点奇怪。
“对某作品喜欢与否”这个东西是主观的。广告战略成功与否市场已经给出答案,那为什么仍然需要一群“大佬”来点评呢?很多时候参奖的都是一些个飞机稿,根本无法投放市场,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尤其是评审们基本全都来自西方,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了解中国的创意,快节奏的评审过程让评审们也无暇了解,那自然就“喜欢”不了。每一年的获奖作品好像都在重复过去。
而且,不论比赛姿态多高,它的本质都挺俗气的,人们渴望名头、争取奖项,其实不是纯粹的东西。
可在这样一个氛围里,她好像又在矛盾地渴望承认、渴望成就。
想被行业有思想的、触动过人的那些人接纳自己的才能。
可能人生在世上,就是想被看到的吧。不论是被大众,还是被所谓的“大咖”。
她又希望先别到影视类,又希望早点到影视类,矛盾极了。
每回公布下个奖项时她心里都“咯噔”一下。
可无论如何,时间总在流逝,岁月总在流转,不论张斩希望它早点到,或者不希望,它都按部就班地到来了。
终于,轮到公布“影视狮”了。
入围作品一百多件,分别来自49个国家。
张斩呼吸都急促起来,她极力地保持平静。
经过几天,张斩已经摸清楚了给奖的规律:金奖以及全场大奖不可以有任何“缺陷”,不可以有任何拉胯。
概念、故事、推进、开头、中间、结尾、画面、文字、音乐……哪怕只有一点遗憾,它也最多是个银奖。
张斩开始回顾自己民俗街的那支片子。
他们哪里敷衍了吗?
没有吧?应该没有吧。
他们一直那样认真。
可跟“飞机稿”相比起来,他们这种真真正正投放到了市场上的,总归不是那么特别。
以往好多获奖作品都是专门儿做来参赛的。
所以,他们能行吗?
先公布的是铜奖。
张斩又希望能有自己——铜奖已经非常好了,又希望没有自己——那还可以竞争银与金。
在这样的矛盾之中5个铜奖全部揭晓,并无东星。
“……”amelie看看张斩,张斩则拍拍她手。
铜奖没有颁奖嘉宾,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铜奖的获奖名单。
某个团队上台之时尤其兴奋,甚至癫狂,他们甚至每个人都拿了一面小国旗在拼命地挥舞着。而台下的人也长时间地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时间甚至已经超过之前那个“终身成就奖”——要知道那个老人可一直是业内传奇。
“???”amelie问,“不至于吧?咋了咋了?”
“……”ronald跟身边人打听了下,又转回来,告诉他们,“这一次是他们这个非洲小国第一次入围戛纳。喏,他们现在还拿到奖项了。”
张斩说:“啊……”
这些年中国已经是常客了,可事实上,中国首次入围戛纳其实也就在20几年前,此前都是毫无关系的。又几年后第一次获得铜狮,又几年后第一次获得金狮,又几年后第一次拿全场大奖,又几年后第一次拿到钛狮。
是一步步的,有些节点张斩还有一些印象,当时也是行业震动。
从眼前的非洲小国,她似乎能看到遥远的20几年前。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奖项”似乎又有了意义。
而后公布的是银奖。
3个银奖,依然没有东星公司。
“……”东星的人心里开始不自觉地想:“完了。”
金奖以及全场大奖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完了吗?完了吧。
张斩甚至想到别处去了:即使没有他们东星,也千万不要有jet。
不要有那个垃圾。
随后,在东星的团队周围,不自觉地压抑起来的氛围中,挺突然地,张斩他们就看见、听见了他们自己的名字!!
传统文化一条街,金!
而且是唯一的金!
大屏幕上用英文以及法文打出字幕:
【金狮奖
篇名:薪火相传。
客户:京和文旅。
代理:东星/中国,北京。
地区:中国大陆。】
“哇!”周围的人惊喜叫道,“哇!!!”
他们整队上去领奖。
再一次,台下的人站起来,鼓掌、庆祝。
金奖并无发言的资格,但影片会被播放出来。
于是在戛纳的昏暗当中,他们再次看了一遍这条片子,在大屏幕上。
而这一回,难得地,不是挑剔的姿态,而是欣赏的姿态。
之前真的没有想到能在这里看到它。
毕竟,铜奖、银奖都没资格在这地方被播出来,只有金奖与全场大奖可以得到这个殊荣。
奖杯被发到了张斩手上,她的脑子麻麻的,眼前也花花的,只机械地提着嘴角,举起奖杯,给台下的各国同行看自己的“高光时刻”。
因为实在有点儿晕,张斩其实只能瞧见一排一个印度姑娘美丽的蓝色纱丽,像这里的海。
这是真的吗?张斩想:她真的拿到金奖了?
从此,她也算是“有奖项”“有荣誉”“有头脸”“有名声”的人物了……?
她也变成所谓的“大咖”了?
做采访、做演讲、当评委、写著作?
总觉得好虚好虚。
而后她把那奖杯递给ronald,小伙伴们传下去。
晕晕乎乎地坐回座位,接下来便轮到了“影视类”的全场大奖。
今年全场大奖并未空缺,而是给到了一支足球的宣传片[注]。
张斩刚刚获得金奖,此时难免变得挑剔。
一边仍然有不真实感,一边却又迅速地抬高了自己、进入了角色。
好矛盾。
可张斩实在瞧不明白这支tvc的“与众不同”。
画面只是一群男人在生猛地踢着足球。
好吧,他们的确厉害,也的确悦目。
快速奔袭长达60米,接连过掉七八个人。
踩单车、耍花活儿,把三四个人一块儿晃倒在地、叠出几层。
十个人的完美配合,每次足球都能快速地以及精确地被传送到下一个人的脚下,对手防线被彻底撕裂。
大力地凌空抽射,足球被轰进球门,好一记重炮。
几乎0角度的射门动作,足球划出圆月弯弓,轨迹快到看不清楚,皮球兜过全部防守球员绕进球门的一个死角。
实际上他们是做完了都可能会被打回到第一步去:重新想创意。
而执行时也不断会有各种各样的幺蛾子。
先开出来了几个奖项,张斩真的都很喜欢。
比如,微软公司想给他们的office字体做推广,便为某一个并无文字的南美洲古老部落发明了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文字。那个部落有语言,却无文字,许多文化无法记载,更无法传承,于是,为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公司根据他们的语言制造了文字,也帮助他们给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了记录[注]。
再比如……
每公布出一个奖项全场就会起立、鼓掌、欢呼、庆祝。
获奖者则跃上台子,高高地举起奖杯——
许许多多的奖项都是代理商以及客户一块儿上去领取的。他们双方勾着肩膀、搭着后背,之前的一切冲突、一切龃龉好像全都消失殆尽了,只有这共同的成就会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张斩印象比较深的还包括圣马可奖(终身成就奖),今年给了一个张斩一直喜欢着的广告人,他今年都95岁了。
老爷子仍精神矍铄,跳上台子,说:“我还在想故事,我还在年轻着!”
全场立即爆出掌声。
老爷子又将自己的人生智慧传给他/她们:“你们今天来到这里,希望你们停下事情思考一下:你们为何来到这里?这辈子你们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想要过上怎样的生活?思考一下,please,不要等到我这个年纪。”
大家又是笑起来,同时也真的思考起来。
的确,年轻人总荒废时光,等真开始思考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时,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他全都都说完之后,掌声竟然长达两分钟。
而“最佳代理”,则给了一家美国的独立创意公司,非传统的代理商,好像也在宣告4a的没落。
一个个的奖项过去,张斩开始紧张起来。
奇怪,她想:人真的是好奇怪。
几天下来她本来都不太在意什么奖项、什么名头了,一直都在享受“交流”,甚至认为让其他人评判作品这个事情有点奇怪。
“对某作品喜欢与否”这个东西是主观的。广告战略成功与否市场已经给出答案,那为什么仍然需要一群“大佬”来点评呢?很多时候参奖的都是一些个飞机稿,根本无法投放市场,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尤其是评审们基本全都来自西方,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了解中国的创意,快节奏的评审过程让评审们也无暇了解,那自然就“喜欢”不了。每一年的获奖作品好像都在重复过去。
而且,不论比赛姿态多高,它的本质都挺俗气的,人们渴望名头、争取奖项,其实不是纯粹的东西。
可在这样一个氛围里,她好像又在矛盾地渴望承认、渴望成就。
想被行业有思想的、触动过人的那些人接纳自己的才能。
可能人生在世上,就是想被看到的吧。不论是被大众,还是被所谓的“大咖”。
她又希望先别到影视类,又希望早点到影视类,矛盾极了。
每回公布下个奖项时她心里都“咯噔”一下。
可无论如何,时间总在流逝,岁月总在流转,不论张斩希望它早点到,或者不希望,它都按部就班地到来了。
终于,轮到公布“影视狮”了。
入围作品一百多件,分别来自49个国家。
张斩呼吸都急促起来,她极力地保持平静。
经过几天,张斩已经摸清楚了给奖的规律:金奖以及全场大奖不可以有任何“缺陷”,不可以有任何拉胯。
概念、故事、推进、开头、中间、结尾、画面、文字、音乐……哪怕只有一点遗憾,它也最多是个银奖。
张斩开始回顾自己民俗街的那支片子。
他们哪里敷衍了吗?
没有吧?应该没有吧。
他们一直那样认真。
可跟“飞机稿”相比起来,他们这种真真正正投放到了市场上的,总归不是那么特别。
以往好多获奖作品都是专门儿做来参赛的。
所以,他们能行吗?
先公布的是铜奖。
张斩又希望能有自己——铜奖已经非常好了,又希望没有自己——那还可以竞争银与金。
在这样的矛盾之中5个铜奖全部揭晓,并无东星。
“……”amelie看看张斩,张斩则拍拍她手。
铜奖没有颁奖嘉宾,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铜奖的获奖名单。
某个团队上台之时尤其兴奋,甚至癫狂,他们甚至每个人都拿了一面小国旗在拼命地挥舞着。而台下的人也长时间地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时间甚至已经超过之前那个“终身成就奖”——要知道那个老人可一直是业内传奇。
“???”amelie问,“不至于吧?咋了咋了?”
“……”ronald跟身边人打听了下,又转回来,告诉他们,“这一次是他们这个非洲小国第一次入围戛纳。喏,他们现在还拿到奖项了。”
张斩说:“啊……”
这些年中国已经是常客了,可事实上,中国首次入围戛纳其实也就在20几年前,此前都是毫无关系的。又几年后第一次获得铜狮,又几年后第一次获得金狮,又几年后第一次拿全场大奖,又几年后第一次拿到钛狮。
是一步步的,有些节点张斩还有一些印象,当时也是行业震动。
从眼前的非洲小国,她似乎能看到遥远的20几年前。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奖项”似乎又有了意义。
而后公布的是银奖。
3个银奖,依然没有东星公司。
“……”东星的人心里开始不自觉地想:“完了。”
金奖以及全场大奖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完了吗?完了吧。
张斩甚至想到别处去了:即使没有他们东星,也千万不要有jet。
不要有那个垃圾。
随后,在东星的团队周围,不自觉地压抑起来的氛围中,挺突然地,张斩他们就看见、听见了他们自己的名字!!
传统文化一条街,金!
而且是唯一的金!
大屏幕上用英文以及法文打出字幕:
【金狮奖
篇名:薪火相传。
客户:京和文旅。
代理:东星/中国,北京。
地区:中国大陆。】
“哇!”周围的人惊喜叫道,“哇!!!”
他们整队上去领奖。
再一次,台下的人站起来,鼓掌、庆祝。
金奖并无发言的资格,但影片会被播放出来。
于是在戛纳的昏暗当中,他们再次看了一遍这条片子,在大屏幕上。
而这一回,难得地,不是挑剔的姿态,而是欣赏的姿态。
之前真的没有想到能在这里看到它。
毕竟,铜奖、银奖都没资格在这地方被播出来,只有金奖与全场大奖可以得到这个殊荣。
奖杯被发到了张斩手上,她的脑子麻麻的,眼前也花花的,只机械地提着嘴角,举起奖杯,给台下的各国同行看自己的“高光时刻”。
因为实在有点儿晕,张斩其实只能瞧见一排一个印度姑娘美丽的蓝色纱丽,像这里的海。
这是真的吗?张斩想:她真的拿到金奖了?
从此,她也算是“有奖项”“有荣誉”“有头脸”“有名声”的人物了……?
她也变成所谓的“大咖”了?
做采访、做演讲、当评委、写著作?
总觉得好虚好虚。
而后她把那奖杯递给ronald,小伙伴们传下去。
晕晕乎乎地坐回座位,接下来便轮到了“影视类”的全场大奖。
今年全场大奖并未空缺,而是给到了一支足球的宣传片[注]。
张斩刚刚获得金奖,此时难免变得挑剔。
一边仍然有不真实感,一边却又迅速地抬高了自己、进入了角色。
好矛盾。
可张斩实在瞧不明白这支tvc的“与众不同”。
画面只是一群男人在生猛地踢着足球。
好吧,他们的确厉害,也的确悦目。
快速奔袭长达60米,接连过掉七八个人。
踩单车、耍花活儿,把三四个人一块儿晃倒在地、叠出几层。
十个人的完美配合,每次足球都能快速地以及精确地被传送到下一个人的脚下,对手防线被彻底撕裂。
大力地凌空抽射,足球被轰进球门,好一记重炮。
几乎0角度的射门动作,足球划出圆月弯弓,轨迹快到看不清楚,皮球兜过全部防守球员绕进球门的一个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