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第54节
  三娘,“人多不就是热闹些,添些筷子的事情吗?”三娘继续解释,“没啥事,只是在我看来,你的想法实现不了。”
  李耀祖不服气呀,“怎么就实现不了了,我愿意接我闺女回家住两天还不行了呀?”
  三娘,“怎么说着说着话还着急了呢?”
  李耀祖不承认,“我才没着急,只是说话声大了些而已。”
  三娘接着讲,“你看呀,元月家的瑞瑞今年启蒙了,你不是不知道的?咱亲家两口子可是很重视的,人家能让他孙子耽误启蒙,来外祖家单纯的玩一段时间?”
  李耀祖一听,觉得三娘说的还挺有道理的,“确实瑞瑞来不了,那瑞宁来呗,瑞宁那小家伙,还没断奶,可以和元月一起来的?”
  三娘,“是,他没断奶能来,也叫元月来住一段时间才好,可是,元月放心瑞瑞吗?就是元月放心瑞瑞,元月换帮着私塾里做些事,元月来了,私塾里伶俐;零零碎碎的事可不少”
  李耀祖不以为意地说,“这有什么不放心的,瑞瑞跟着他爷爷奶奶,元月肯定放心,这样好了,等我休差的时候,我亲自去接元月回来,亲家公肯定不会拦着的,元月没嫁过去的时候,他家的私塾不也正常开着吗?怎么我闺女嫁过去,我闺女休息几天,私塾就开不下去了?”
  三娘心想,你又不是没听说这几年私塾招的学生多了,也新建屋舍了,更有不少十二三岁的孩子们住那,伙食费,采买什么的都是元月负责的。你愿意去接就去接吧,就是接不来,或者是接过来,元月住两天就走,你别不高兴。
  三娘又说,“尔月家的合团和合圆呢?”
  李耀祖,“我肯定接来呀,这还用说吗?”
  三娘,“人家爷爷奶奶放吗?”
  李耀祖,“这有啥放不放的?”
  三
  娘,“合团爷爷奶奶,因为合团爹小时候丢了,大了才找回来,恨不得将所有缺少的东西,都补在两孩子身上,我觉得他俩即使来了,住一俩天肯定会接回去。”
  李耀祖,“你说的是,你看,他合团爷爷找到儿子,我算是帮忙了,然后结成亲家,我闺女还给他家开枝散叶,到头来,我想我接我外孙子住一段时间,他还可能不同意,我咋觉得我咋这么憋气呢?”
  三娘劝李耀祖,“你有啥好憋气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尔月她总要嫁人的,现在挺好的,嫁到其他人家,不也这样吗?”
  李耀祖,“哎,也是。”
  李耀祖又对三娘讲,“感觉生闺女挺憋屈的,养大了,闺女成人家的了,明明是回家一趟,多简单的事,结果根本就不简单,你说,啥时候闺女回娘家,可以随时想回就回呢?”
  三娘,“谁知道呢,反正我觉得你和我是看不到了。”
  三娘停顿了片刻,“你有没有发现,你现在越来越喜欢孩子了,感情还更细腻了,之前可是很少想孩子们的,有时候休差愿意在外面喝酒吃饭,不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
  李耀祖自己也发现了,“对啊,我自己也感觉到了。对孩子们比之前也有耐心了,感觉自己的脾气都变了。”
  三娘和李耀祖两人继续说些有的没的,天变深了。三娘和耀祖准备睡了,听见敲门的声音,“睡了吗?”
  三娘听着是李母的声音,“娘,您进来吧,我俩没睡,是有什么事了吗?”三娘从炕上下来,准备去开屋门。
  毕竟天已经晚了,如果没什么事情,李母是不会来敲门的。
  三娘还没走到屋门的位置,李母就推开门,进来,“没什么事情,我就是来拿件陆月的衣裳,今天陆月的衣裳已经脏的不成样子了,明天是没法穿了。”
  三娘早已将陆月穿的衣服准备好了,结果和李耀祖说话的时间一长就忘了,也没送到李母那屋去,准备睡了,才想起来,还寻思着明早一早拿到李母屋子里去,“娘,我准备明早给拿过的。”。
  三娘将陆月换洗的衣服递给李母,“娘,陆月睡着了吗?”
  李母,“还没?”
  三娘,“娘,要不还是让陆月回来睡吧,他睡觉不老实,经常踢被子,你晚上起夜给他盖被子,你也休息不好。”
  李母才不在乎呢,“正好我年纪大了,觉少了,给他盖被子顺手的事儿,一点儿也不耽误我睡觉。回来睡干嘛,让你两口子大晚上的再训他一顿,还要不要他好好睡个安稳觉了?在我屋里睡就行。”
  三娘没再说话。
  反而是李耀祖,“娘,我这次休差,去把元月家的孩子和二月家的孩子接过来住几天。”
  李母拿着衣服正往外走,听见李耀祖的话停下来,有些惊喜,说“别光叫她们,也叫叫元月和二月也回来住几天吧。”她们是指的元月和尔月家的孩子。
  元月,尔月,珊月,思月都是李母一手带大的孩子,元月和尔月出嫁了。一方面出嫁女回娘家,总要顾忌人家公公婆婆的意见,另一方面,成家了,有自己的事情,再就是之前孩子小,带着孩子回来,不方便。现在她俩的孩子大了,从过了年,元月和尔月几乎没在家过夜。李母挺想她俩的。李耀祖不说还好,一说李母是真想元月和尔月回家待几天。
  李母现在很少向李耀祖和三娘提要求,李母这样一说,李耀祖就说,“行,我肯定把尔月和元月都接回家住几天。”
  李母听到李耀祖这样说,反而有些犹豫了,“要是她们忙就算了。”
  李耀祖,“我休差的时候,农忙就忙过了,过了这阵子了,我就去接他们回来,她俩肯定也愿意回来,娘,我亲自去接她俩,你就安心的在家等着就行。”
  李母很高兴了,她觉得李耀祖去的越早越好,就问“你哪天休差呀?”
  李母也不等李耀祖回答,“去的时候,多带床被子,瑞宁还小,怕颠的。”
  三娘回答李母,“那天我给铺上层厚厚的被子,娘,你放心,肯定不颠簸到小瑞宁。”
  第二天清早,珊月和思月俩人听李母讲了,过两天大姐和三姐还有小外甥们要来,别提多兴奋了。早上,在饭桌上,珊月就问三娘,“娘,我奶奶说,大姐和二姐要回来住几天,是真的吗?”
  第164章
  这天天气晴朗,恰好李耀祖也不用去上差,按照计划就去接元月、尔月和她们的孩子。临出门的时候,李耀祖就去李母的屋子里,告诉李母,“娘,我今天中午应该不回来了,我去接尔月、元月还有孩子们,我中午可能会留在元月家里吃饭。”
  李母挺高兴的,好长时间没有见到元月和尔月了,元月和尔月是自己一手看大的孩子,虽说有武月和陆月他们在自己跟前,但是最近精神短了,特别想起之前的事情,有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元月她们几个孩子们小时候的事情。
  李母笑呵呵地说,“去吧,不过,你中午可要少喝一点儿酒。”
  李耀祖笑着说,“知道了,娘,我又不是没有分寸的人,我傍晚得带着元月、尔月和孩子们一起回来,不可能喝多的,你放心就是了,我多大了,娘,你可以不把我当孩子一样嘱咐了。”
  李母,“你长到八十,在我面前也是孩子。”
  李耀祖就出门了。
  李母寻思着孩子们傍晚才回来,是势必要在家里住下的,心里也有些埋怨元月的丈夫和尔月的丈夫,你说忙的时间都已经过来了,也不知道带着元月她们回来,也有些埋怨自己的孙女也不知道自己回来看看自己,还需要李耀祖去接她们。
  李母这时候已经有些不讲道理了,讲真的,元月和尔月真的准备这两天就回来的,这不是还没来得及吗??
  李母的埋怨归埋怨,但是疼孩子们的心思可是一点儿不少,先是准备把被子晒好,她们晚上回来盖刚刚晒好的被子会更加舒服。然后午饭过后,再做点儿孩子们爱吃的馓子。
  三娘和李母忙活了一下午,做好了馓子,准备了好些好吃的,李耀祖才带着元月她们回来。
  元月和尔月她俩,都准备近期回娘家,准备的也差不多,两个人带着各自的孩子,换洗衣裳和给李母等人带的礼品可以算是大包小包的了。
  武月和陆月也在家里,好嘛,这一大家子人家可是真的很热闹,大外甥、小舅都是差不多的年龄,闹哄哄的。
  吃完晚饭,这大外甥和小舅的非得要一起睡,行,那就一起睡。不过这几个皮小子在一起睡觉,睡前肯定是不老实的,三娘也担心他们闹到太晚不睡觉,于是嘱咐武月,“你是舅舅,年纪也是最大的,你管好你弟弟和你外甥他们,不能太晚睡觉,对身体不好。”
  不等武月说话,陆月先说了,“娘,我知道了,我肯定听哥哥的话,你去睡觉吧,娘你也忙一天了。”
  三娘,虚拍了陆月一下,“这孩子。”
  元月和尔月好长时间娘家一次,就想多陪陪李母,元月和尔月就和李母在一间屋子里睡,珊月和四月也不在本来的房间睡了,也要陪着李母一起睡。李母心里就更加高兴了。五个人说到很晚才睡觉,即使这样,也觉得还有好多话没说完。
  李母和元月她们讲,“你们小时候担心你们母亲没的早,现在元月和尔月都出嫁自己当母亲了,日子过的也红火,都有自己的孩子了,元月和尔月我不操心。你爹现在有你娘照顾,我也不操心。现在家里有武月和陆月,我到了那边见到你爷爷,也能告诉他,咱家没绝后,就是珊月我也不担心,珊月有主意,在哪儿都能过的好。就是思月,性子软软的,可有手艺在手,也是不错的。我就是现在走了,也行。”
  元月赶紧拉住话茬,“奶奶,你说什么呢,你得长命百岁才行。”
  夜更深了,都睡着了,说
  话的声音渐渐没了。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都是勤快的人,元月她们就起床了,元月姐几个见李母还闭着眼睛,以为昨天李母累着了,今天醒的晚,准备静静地穿上衣服。结果思月发现李母的脸色不对。
  思月的医术谈不上高明,但是简单的也能看得出不对劲儿。
  思月见过病人的生死,但是搁自己亲人身上不一样,思月深呼吸一口,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喊,“奶奶。”
  一开始,元月她们还没主意,见到思月这样子,再仔细一看李母的样子,也明白了,李母这是走了。
  元月不敢置信,昨晚还好好的,怎么这么急就走了。元月去拉李母的手,发现李母的手还有点儿温度。元月也着急,“思月,你看咱奶奶的手还热着呢?”
  思月赶紧到李母前面,将手指搭在李母的手腕上,明显已经没有脉搏跳动了。
  思月摇摇头,大声哭,“奶奶走了。”元月她们也哭了,跪在李母的身边,哭的撕心裂肺的。
  李耀祖和三娘在院子里,听到元月她们的哭喊声,也意识到不对劲了。她俩赶紧到李母屋子,见元月她们跪在李母身边,也知道什么情况了。
  三娘上前看看李母的面容,意识到李母是真正走了,三娘恍恍惚惚地觉得,好像李母带着自己去看病,才过去没多久,怎么李母就走了呢?三娘也哭了,“娘。”
  武月也听见这边的动静了,他顾不得喊陆月他们,自己先来到李母的房间,见屋子里已经哭成一团了。
  武月挤到李母身边,“奶奶。”眼泪也流了出来。
  李耀祖是家里的顶梁柱,李母既然走了,也要安排李母的身后事,叫族里帮忙。他对武月讲,“去你叔爷爷家里,告诉他你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