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第4节
她接一句:“嗯,要不要和咱娘也说一声?”
“不用。”他摆摆左手,觉得三娘没给自己捧场,又喝了一口薄荷茶。“你就不问问我,这托人办事,办的什么事情?”将茶杯递给三娘。
三娘看李耀祖现在的表现,完全看不出刚刚还在生气!她就没见过比他更阴晴不定的人了,既然他想说那她就捧场呗,“当家的,我当然想知道,可我这不是怕你说了,我也不懂吗?人们不常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吗?要是你能说给我听,我可是巴不得呢!”
三娘接过杯子,问他:“还喝吗?”
“再来一杯吧!伏天就得多喝水,你和娘,还有孩子们平时也多喝水。”他嘱咐一句,话一落,他自己也觉得惊讶,这不像他平时自己能说的话,怎么出门一趟对家里更上心了呢?他暗暗安慰自己,自己这是笼络人心,平时他对自己手下也有这样的时候。他是狱头,手下还有几个人的,平时有好处,他也忘不了这几个人,在生活上,也忘不了多照顾照顾这几个人。
“我今天办了件大事,你猜是什么?”他有些嘚瑟,眼睛直盯着三娘。
三娘将重新倒满水的杯子递给李耀祖,顺势坐在炕上,摇摇头,“我这可猜不着,你和我说说吧!”
他由坐在炕上,变成趴在炕上,爬到到窗户边,仔细听听动静,确定家里只有他两个人,小声说:“我给把你的户籍落下了,良籍。”
三娘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听见的话,可是又把每一个字听得清清楚楚的,“什么?”声音陡然高了八度,不敢置信。然后惊觉自己的声音过大了,然后压低声音重复后两个字,“良籍”。
“真是一点儿见识也没有,这么大声干嘛?这是生怕邻居们听不见啊?”他从窗户边又爬回来,语气中有些嫌弃。
她捂住嘴,放松下来,小声解释:“我这不是太激动了,真是感谢你,你对我真是太好了,搁在之前,我落成良籍的事情,我做梦的时候都不敢想的。”这件事对她的冲击很大,竟然有些语无伦次,“你当真是我的再生父母。”
“啥?我是你再生父母?”
他俩这关系,这话实在是不妥,连忙解释,“不是、不是!我这不是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吗?”
“这戏词中不是常说吗?公子大恩无以为报,奴家愿一身相许吗?”说着就去抓三娘的手。
三娘这才从兴奋中稍微回过一点神儿,“晚上,这天没完全黑呢?要是娘和孩子回来了可不好?”
“没事。回不来!”
三娘暗暗在心里翻白眼儿,那刚才说那番话的时候,是谁去窗户边,听听动静,看有没有人回来的?
第12章
早上趁着天还凉快,李耀祖一家子将饭桌子搬到院子里。
差不多吃到五分饱的时候,李母问李耀祖:“你又娶媳妇,虽然说这次咱们商量不办大了,但是该叫到一起吃顿饭的人,咱也得叫,特别是元月她们的姥姥家,咱不能断了来往。”李母本来不打算请的,后来还是被李耀祖说服了。
李耀祖将饭全部咽下,“我想今天去买些礼品,明天带着元月她们去。”
李母担心三娘不知道这里风俗,对李耀祖讲了句“你心里有章程就好。”之后,李母和三娘解释说:“我们这里娶新媳妇,如果原配去世,两家不想断了关系,这是娶新媳妇需要原配家里同意的,当然了,其实对于绝大数的人家都是走个过场。”
“嗯,我知道的,需要我去吗?”三娘问道。
李母一边看顾着思月吃饭,一边说:“你别去了,她们见了你,容易想起元月她们的娘,忆起伤心事。我看这次他们几家也不一定过来吃饭。娶思月娘的时候的,元月姥姥家和尔月姥姥就没来人,只带了礼金过来。”
李母说到这里又嘱咐李耀祖,“你去的时候也带上元月她们,她们很长时间没去她们姥姥家里,就是思月还小,就别带思月去了。”
李耀祖吃饭速度很快,虽然他的饭量是最大的,但是他却是最早吃饱的。他对元月讲,“行!今天元月帮着尔月和珊月好好收拾收拾,明天带着你们走亲戚去!”
元月姐妹三人都很高兴,都已经好久没去姥姥家了,珊月这个小豆丁高兴地直接问:“我可以在姥姥家待几天啊?奶奶。”
李母逗珊月,故意板着脸;“这小没良心的,只惦记着在你姥姥家住几天,怎么不想着当天回来啊,一下子住上几天,你不想奶奶啊?”
三娘、李耀祖、元月看的出这是在逗孩子呢,也不插话,都笑眯眯地看着珊月,想看看这小家伙儿会怎么回答。
但是尔月护着珊月啊,还没等珊月回答,尔月特别有姐姐范儿地给珊月解围,“我们当然想奶奶,我们一天都不住,直接回来,是不是啊,珊月?”她问珊月的时候,还冲着珊月偷偷眨眼。当然这偷偷地是她自己认为的,桌子上的人都看见她使劲儿眨眼了。她心里偷偷地想着要是姥爷非将她俩留下住几天,她也没办法拒绝嘛!之前不都是这样吗?
珊月才五周岁多,还小,即使平时很机灵,也将李母和尔月的话当真了,分辨不出这是在逗自己。她的眼眶里立即就充满了泪水,稍微一眨眼,眼泪就顺着脸蛋流了下来,“我也想奶奶,我也想姥姥,我不住了。”说完抽搭抽搭的,仿佛做了一个很痛苦的决定,牺牲太大了。
三娘哪能看着珊月哭,用手帕给珊月擦擦泪,安慰说,“奶奶都是骗你的,和你闹着玩儿的,不信你问问你奶奶。”
珊月的泪立即止住了,紧瞅着李母,盼着李母给个肯定的答复,奶声奶气地问“奶奶,你是不是骗我的?”
李母见珊月哭了,“骗你的,别哭了,让你住六天,然后去接你。”
珊月立刻笑了,伸出肉呼呼地小手,数数,可是她才会数到五,她一个手掌上手指头也就五个,又不高兴了,撅着小嘴,“奶奶骗我,哪有六,最多就是五了。”
除了思月全被逗乐了。三娘笑着对被笑懵了的珊月讲:“珊月,我告诉你啊,这五之后就是六了,比你说的最多还要多。”又放下筷子伸出,举起来双手,将手指头依次伸出来六个来,“这样数的一、二、三、四、五、六。”
“嗯,五、六。珊月记住了。”
李耀祖站起来,“我去买点儿礼品,中午不回来吃了,你们不用等我,下午我去跟咱一个本家人说声,几天后,来咱家吃饭。”
李耀祖说着去屋里拿碎银子,当牵着小毛驴出门的时候,又对李母说:“娘,你回绝了大柱子娘吧!他说的那家太乱了。”
元月之前就猜测大柱子娘是来给自己提亲的,她虽然不知道谁拜托媒人过来的,但是作为一个小少女还是比较憧憬的,特别是自己和小姐妹们说悄悄话的时候,也害羞地提起过彼此嫁人的事情。
村里的孩子嫁人早,有十五六就成亲的,元月今年十三周岁了,也到了说人家的时候,现在说了人家,等出了孝,嫁人正是时候。听见李耀祖说回绝了,元月心里也没太大的波动,只是简单地觉得这次提亲的对象不行。她知道爹肯定是对自己好的,就不知道依着爹的意思,会给自己找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李母表示知道了,吃过饭,留几个孩子在家,嘱咐元月看好思月,准备带着三娘先去认认和自己这房关系比较近的本家人。
第13章
李耀祖出门去采买礼品,李母和徐三娘也出门了,家里只剩下四个孩子,尤其是尔月和珊月相差的年龄小,虽然尔月常常护着珊月,但是那是在有大人批评珊月或者是有外人欺负珊月的时候,她俩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尔月也时不时的小小地欺负珊月一下,不过她这种欺负是善意的玩笑,用尔月的话讲就是锻炼锻炼珊月。
元月自己陪着思月,见尔月和珊月两人还在玩耍,催促她俩:“你俩赶紧去收拾行李,不是明天要去姥姥家吗?”
尔月和珊月点头,俩人很有姐妹爱,一只小手牵着一只更小的手去收拾行李,其实她俩只需要将自己穿的两件衣裳装在包袱就行。然后听见尔月吼珊月的声音,“珊月,你不能带这些东西去!”
珊月转头向元月告状:“二姐姐不让我收拾东西,她不听话。”
尔月一边瞪珊月,一边向元月告状:“大姐,你看看她收拾的东西,一堆杏核好干草。”
珊月不服气,仰着脖子辩解,“才不是干草呢?那是草蚂蚱,我要拿去和表哥、表姐她们玩。”
尔月继续瞪珊月,然后对元月讲:“大姐,你和思月出去玩吧!你出去了她就听我的话了。”
元月抱起思月准备出们,嘱咐尔月,“别太欺负妹妹了。”
珊月抬头,眼巴巴地瞅着元月,“大姐姐,你真出去啊?”
尔月见珊月说完话,珊月也想跟着出去的样子,尔月一把拉住珊月的衣领,忽略珊月的小挣扎,“珊月,你可不能出去,咱还没收拾好行李呢?”
等元月走到院子的大门处,尔月才伸开手,“现在家里就咱俩了,可没人给你撑腰了,你得听我的,你去拿你两件上衣和两件裤子,把其他乱七八槽的东西都丢出去。”
珊月撅着小嘴,不情不愿地将杏核、草蚂蚱拿了出来,嘴里还对着杏核和草蚂蚱悄声说:“在家等我,等我回来,再和你们玩呀。”
尔月瞧着珊月的样子,冷哼一声,翻一个白眼儿,家里没人了,还不是最后听我的了。还有啊,这傻孩子,你对着这乱七八槽的东西说一堆话,它也听不懂啊。
尔月没理珊月的嘟囔声,用不符合她这个年龄段的利落劲儿,将珊月递过的衣裳和自己的衣裳放进包袱里,将包袱包好,打了两个结。“好了,珊月你把包袱放炕头上,咱明天拎着走。”
珊月费力地爬上炕,将包袱推到炕头上,抗议道,“怎么光指使我干啊,你自己怎么不把它放在炕头上啊?”
尔月故意气珊月,装模作样地拍拍手上的灰尘,“哎!谁让我是你姐呢?咱奶奶不是说了吗?妹妹要听姐姐的话。”
珊月从炕上溜下来,也不生气了,“是啊!我之后可以让思月听我的。我去找思月了,还是妹妹好。”捣腾小短腿走了,小大人似的叹口气,摇着小脑袋,嘴里还同情一下思月,“妹妹最惨了,没有人听她的。”
尔月见珊月要出门问道,“你去哪啊?你知道大姐抱着思月去哪里了?”
“不知道,我可以边玩边找。傻二姐姐。”最后这四个字说的声音很小,她担心尔月听见自己说她的坏话,之后收拾自己。
尔月见珊月跑到院子门口又返回了,问她“怎么回来了?”
“忘记拿杏核了,我今天要弹杏核玩。”回到屋里,珊月两只手各攥着三个杏核走了。
第14章
在路上,李母就和三娘细细的解释,“按照平时的习惯,没有新媳妇去各家各户认人的,都是成亲的晚上,各家的女人来新娘屋里,第二天新媳妇敬茶,人家给礼。可是咱这一次不是真正的举行婚礼,就是请亲近的人在一起吃顿饭。我知道这是你受委屈了,可是咱不得不这么办,你想啊,特别是元月的爹,这是第四次成亲了,这一举办婚礼,这有来往的人是随不随礼啊!咱就聚聚,别人愿意拿礼金就拿,不拿也可以。”
还有一句话李母没说出口,就是李耀祖直接把你领回家了,这没有的娘家在的婚礼,其实是没法举行的。“这次,咱娘俩一起去的就是去亲近的人家,比如你二堂叔家。”李母轻轻地拍拍三娘的肩膀。
“嗯。”
李母,“你也别紧张,都是好相处的人家。”
“嗯!”本来没紧张的三娘被李母这句话吓的有些忐忑。
确实如李母所言,这去的人家里都是好相处的,并且很有分寸。他们一听三娘的口音就是外地的,再加上三娘是李耀祖押解犯人领回来的,想到村里人们的猜测,没有人细问徐三娘的底细。其实他们如同村里的其他人想的一样,徐三娘就是李耀祖从外地买回来,这个时候问,不是不给李母面子吗?这个猜测是八九不离十的,三娘确实是买回来的。
在这些人家家里也没有多待,拜访很快结束了,李母和三娘一起回家,结果在路上的时候遇见大柱子娘了,“李大嫂子,耀祖家的,你们这是从哪儿回来啊?”很明显啊,这两人是向着家里的方向走的,肯定是回来,而不是出去,作为一个媒婆是有这眼力劲儿的。昨天大柱子娘来过李耀祖家里,所以她认识三娘了。
“去串了门儿!”李母笑呵呵地回答。
“婶子。”
“嗯,李大嫂子,我正好想要去你家了,在这碰见你,正好省的我跑一趟了,我昨天说的事情,你家考虑的怎么样啊?”大柱子娘悄声问道。现在四周是没有其他人的,但是她也担心万一有人恰好经过这里,不小心听见了只言片语,传出闲话对元月影响不好。
李母仍旧笑呵呵的,也是小声地说:“我和她(元月)爹说了,这件事,他爹不同意。虽然说我是她奶奶,可是这成亲自古以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爹不同意,我这做奶奶的同意也白搭啊!”
三娘也插话:“婶子,我知道你是对我家孩子好,这我家得谢谢您。你也知道我家那口子的脾气,他说不同意,我娘也没办法。婶子,你也是看着我家元月长大的,如果之后有合适,你也可别忘记我家孩子,拜托了。”她见过的场面也不少,虽说说亲这样的事情是第一次遇见,可是她知道,人家给你家孩子说媒,这是人家给你抬轿。自家拒绝了,总要说好话的,这媒婆得罪不得,她说句不好的,人言可畏,甚至可以影响元月的一辈子。
大柱子娘被三娘一口一个婶子叫着,心里很舒坦,没有一点儿被拒绝后没有挣到谢媒钱的惋惜,她说:“什么谢不谢的,我就是吃行饭的,你家觉得不行,我就去回绝了,你放心,肯定不走漏一点儿风声。有时间去我家玩儿啊,我儿媳妇和你差不多大,你们在一起有话说。”
大柱子娘越看三娘越是稀罕,想着自己家儿媳妇也这么会说话就好了,她想着不管是不是买来的小媳妇,叫她自己儿媳妇跟着学学这说活的利索劲儿,肯定错不了,说不定自己做不动了,还可以叫自己的儿媳妇接着干。
大柱子娘瞬间想好了,自己从明天说媒就带着自己家儿媳妇,并且等冬天农闲的时候,叫她俩多接触。至于为什么冬天,这是因为一时半刻的不知道三娘的出身,万一不是从正经地方出来的呢?
大柱子娘又对李母说:“李大嫂子,你真有福气,你看你这儿媳妇多好,我可真羡慕。”话锋一转又说:“我还有别的事,下次见面,咱俩再好好的唠唠嗑。”
李母见大柱子娘风风火火地走了,在后面喊道:“你也慢着点儿,岁数也不小了,走这么快干嘛?”
“这不是不服老吗?”大柱子娘说完,她自己还
哈哈的笑。
“咱回家。”李母对三娘讲。
第15章
李耀祖在出门的时候,就说了中午不回家吃饭。中午饭自然没有人会等他,可是太阳都落山一段时间了,家家户户几乎已经点上烛火了,他还是没有回家。
李母就对着三娘唠叨,大体意思就是,李耀祖都是这么大的人了,你晚上不回家吃饭,出去的时候,也不说声,不知道家里有人等着你啊?你这样干,是等着你吃饭啊?还是不等。再有就是家里孩子小,饿不得,之前不回家吃饭都是提前说一声的,今天只说中午在外面吃,看来晚上还是要回家吃饭的,再等等。
李母倒是不担心他会出事,在外面回不来了。他是狱头,认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虽说,在李母眼中,他的不少朋友都是狐朋狗友,但李母相信如果李耀祖出事,肯定会有人来通风报信的。
这和三娘想的又不一样,也不是说三娘悲观,遇事喜欢往坏处想,天色这么晚了,李耀祖还不会回来家,甚至晚上会不会也不回来了。三娘担心李耀祖去他相好的家里了,晚上就直接住下了!李耀祖在南边的时候就逛yao子,这些天他一直在家,今天李耀祖很可能去逛yao子了。她有心想说,咱先吃,不用等了。但是见李母明显不是这样想的,她也就没提,万一是路上有事耽搁了,她误会李耀祖了,提了就不好了,只是建议李母:“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咱先喂思月吧!我看思月饿了。”
随即又对元月她们说:“你们要是饿了,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不用。”他摆摆左手,觉得三娘没给自己捧场,又喝了一口薄荷茶。“你就不问问我,这托人办事,办的什么事情?”将茶杯递给三娘。
三娘看李耀祖现在的表现,完全看不出刚刚还在生气!她就没见过比他更阴晴不定的人了,既然他想说那她就捧场呗,“当家的,我当然想知道,可我这不是怕你说了,我也不懂吗?人们不常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吗?要是你能说给我听,我可是巴不得呢!”
三娘接过杯子,问他:“还喝吗?”
“再来一杯吧!伏天就得多喝水,你和娘,还有孩子们平时也多喝水。”他嘱咐一句,话一落,他自己也觉得惊讶,这不像他平时自己能说的话,怎么出门一趟对家里更上心了呢?他暗暗安慰自己,自己这是笼络人心,平时他对自己手下也有这样的时候。他是狱头,手下还有几个人的,平时有好处,他也忘不了这几个人,在生活上,也忘不了多照顾照顾这几个人。
“我今天办了件大事,你猜是什么?”他有些嘚瑟,眼睛直盯着三娘。
三娘将重新倒满水的杯子递给李耀祖,顺势坐在炕上,摇摇头,“我这可猜不着,你和我说说吧!”
他由坐在炕上,变成趴在炕上,爬到到窗户边,仔细听听动静,确定家里只有他两个人,小声说:“我给把你的户籍落下了,良籍。”
三娘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听见的话,可是又把每一个字听得清清楚楚的,“什么?”声音陡然高了八度,不敢置信。然后惊觉自己的声音过大了,然后压低声音重复后两个字,“良籍”。
“真是一点儿见识也没有,这么大声干嘛?这是生怕邻居们听不见啊?”他从窗户边又爬回来,语气中有些嫌弃。
她捂住嘴,放松下来,小声解释:“我这不是太激动了,真是感谢你,你对我真是太好了,搁在之前,我落成良籍的事情,我做梦的时候都不敢想的。”这件事对她的冲击很大,竟然有些语无伦次,“你当真是我的再生父母。”
“啥?我是你再生父母?”
他俩这关系,这话实在是不妥,连忙解释,“不是、不是!我这不是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吗?”
“这戏词中不是常说吗?公子大恩无以为报,奴家愿一身相许吗?”说着就去抓三娘的手。
三娘这才从兴奋中稍微回过一点神儿,“晚上,这天没完全黑呢?要是娘和孩子回来了可不好?”
“没事。回不来!”
三娘暗暗在心里翻白眼儿,那刚才说那番话的时候,是谁去窗户边,听听动静,看有没有人回来的?
第12章
早上趁着天还凉快,李耀祖一家子将饭桌子搬到院子里。
差不多吃到五分饱的时候,李母问李耀祖:“你又娶媳妇,虽然说这次咱们商量不办大了,但是该叫到一起吃顿饭的人,咱也得叫,特别是元月她们的姥姥家,咱不能断了来往。”李母本来不打算请的,后来还是被李耀祖说服了。
李耀祖将饭全部咽下,“我想今天去买些礼品,明天带着元月她们去。”
李母担心三娘不知道这里风俗,对李耀祖讲了句“你心里有章程就好。”之后,李母和三娘解释说:“我们这里娶新媳妇,如果原配去世,两家不想断了关系,这是娶新媳妇需要原配家里同意的,当然了,其实对于绝大数的人家都是走个过场。”
“嗯,我知道的,需要我去吗?”三娘问道。
李母一边看顾着思月吃饭,一边说:“你别去了,她们见了你,容易想起元月她们的娘,忆起伤心事。我看这次他们几家也不一定过来吃饭。娶思月娘的时候的,元月姥姥家和尔月姥姥就没来人,只带了礼金过来。”
李母说到这里又嘱咐李耀祖,“你去的时候也带上元月她们,她们很长时间没去她们姥姥家里,就是思月还小,就别带思月去了。”
李耀祖吃饭速度很快,虽然他的饭量是最大的,但是他却是最早吃饱的。他对元月讲,“行!今天元月帮着尔月和珊月好好收拾收拾,明天带着你们走亲戚去!”
元月姐妹三人都很高兴,都已经好久没去姥姥家了,珊月这个小豆丁高兴地直接问:“我可以在姥姥家待几天啊?奶奶。”
李母逗珊月,故意板着脸;“这小没良心的,只惦记着在你姥姥家住几天,怎么不想着当天回来啊,一下子住上几天,你不想奶奶啊?”
三娘、李耀祖、元月看的出这是在逗孩子呢,也不插话,都笑眯眯地看着珊月,想看看这小家伙儿会怎么回答。
但是尔月护着珊月啊,还没等珊月回答,尔月特别有姐姐范儿地给珊月解围,“我们当然想奶奶,我们一天都不住,直接回来,是不是啊,珊月?”她问珊月的时候,还冲着珊月偷偷眨眼。当然这偷偷地是她自己认为的,桌子上的人都看见她使劲儿眨眼了。她心里偷偷地想着要是姥爷非将她俩留下住几天,她也没办法拒绝嘛!之前不都是这样吗?
珊月才五周岁多,还小,即使平时很机灵,也将李母和尔月的话当真了,分辨不出这是在逗自己。她的眼眶里立即就充满了泪水,稍微一眨眼,眼泪就顺着脸蛋流了下来,“我也想奶奶,我也想姥姥,我不住了。”说完抽搭抽搭的,仿佛做了一个很痛苦的决定,牺牲太大了。
三娘哪能看着珊月哭,用手帕给珊月擦擦泪,安慰说,“奶奶都是骗你的,和你闹着玩儿的,不信你问问你奶奶。”
珊月的泪立即止住了,紧瞅着李母,盼着李母给个肯定的答复,奶声奶气地问“奶奶,你是不是骗我的?”
李母见珊月哭了,“骗你的,别哭了,让你住六天,然后去接你。”
珊月立刻笑了,伸出肉呼呼地小手,数数,可是她才会数到五,她一个手掌上手指头也就五个,又不高兴了,撅着小嘴,“奶奶骗我,哪有六,最多就是五了。”
除了思月全被逗乐了。三娘笑着对被笑懵了的珊月讲:“珊月,我告诉你啊,这五之后就是六了,比你说的最多还要多。”又放下筷子伸出,举起来双手,将手指头依次伸出来六个来,“这样数的一、二、三、四、五、六。”
“嗯,五、六。珊月记住了。”
李耀祖站起来,“我去买点儿礼品,中午不回来吃了,你们不用等我,下午我去跟咱一个本家人说声,几天后,来咱家吃饭。”
李耀祖说着去屋里拿碎银子,当牵着小毛驴出门的时候,又对李母说:“娘,你回绝了大柱子娘吧!他说的那家太乱了。”
元月之前就猜测大柱子娘是来给自己提亲的,她虽然不知道谁拜托媒人过来的,但是作为一个小少女还是比较憧憬的,特别是自己和小姐妹们说悄悄话的时候,也害羞地提起过彼此嫁人的事情。
村里的孩子嫁人早,有十五六就成亲的,元月今年十三周岁了,也到了说人家的时候,现在说了人家,等出了孝,嫁人正是时候。听见李耀祖说回绝了,元月心里也没太大的波动,只是简单地觉得这次提亲的对象不行。她知道爹肯定是对自己好的,就不知道依着爹的意思,会给自己找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李母表示知道了,吃过饭,留几个孩子在家,嘱咐元月看好思月,准备带着三娘先去认认和自己这房关系比较近的本家人。
第13章
李耀祖出门去采买礼品,李母和徐三娘也出门了,家里只剩下四个孩子,尤其是尔月和珊月相差的年龄小,虽然尔月常常护着珊月,但是那是在有大人批评珊月或者是有外人欺负珊月的时候,她俩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尔月也时不时的小小地欺负珊月一下,不过她这种欺负是善意的玩笑,用尔月的话讲就是锻炼锻炼珊月。
元月自己陪着思月,见尔月和珊月两人还在玩耍,催促她俩:“你俩赶紧去收拾行李,不是明天要去姥姥家吗?”
尔月和珊月点头,俩人很有姐妹爱,一只小手牵着一只更小的手去收拾行李,其实她俩只需要将自己穿的两件衣裳装在包袱就行。然后听见尔月吼珊月的声音,“珊月,你不能带这些东西去!”
珊月转头向元月告状:“二姐姐不让我收拾东西,她不听话。”
尔月一边瞪珊月,一边向元月告状:“大姐,你看看她收拾的东西,一堆杏核好干草。”
珊月不服气,仰着脖子辩解,“才不是干草呢?那是草蚂蚱,我要拿去和表哥、表姐她们玩。”
尔月继续瞪珊月,然后对元月讲:“大姐,你和思月出去玩吧!你出去了她就听我的话了。”
元月抱起思月准备出们,嘱咐尔月,“别太欺负妹妹了。”
珊月抬头,眼巴巴地瞅着元月,“大姐姐,你真出去啊?”
尔月见珊月说完话,珊月也想跟着出去的样子,尔月一把拉住珊月的衣领,忽略珊月的小挣扎,“珊月,你可不能出去,咱还没收拾好行李呢?”
等元月走到院子的大门处,尔月才伸开手,“现在家里就咱俩了,可没人给你撑腰了,你得听我的,你去拿你两件上衣和两件裤子,把其他乱七八槽的东西都丢出去。”
珊月撅着小嘴,不情不愿地将杏核、草蚂蚱拿了出来,嘴里还对着杏核和草蚂蚱悄声说:“在家等我,等我回来,再和你们玩呀。”
尔月瞧着珊月的样子,冷哼一声,翻一个白眼儿,家里没人了,还不是最后听我的了。还有啊,这傻孩子,你对着这乱七八槽的东西说一堆话,它也听不懂啊。
尔月没理珊月的嘟囔声,用不符合她这个年龄段的利落劲儿,将珊月递过的衣裳和自己的衣裳放进包袱里,将包袱包好,打了两个结。“好了,珊月你把包袱放炕头上,咱明天拎着走。”
珊月费力地爬上炕,将包袱推到炕头上,抗议道,“怎么光指使我干啊,你自己怎么不把它放在炕头上啊?”
尔月故意气珊月,装模作样地拍拍手上的灰尘,“哎!谁让我是你姐呢?咱奶奶不是说了吗?妹妹要听姐姐的话。”
珊月从炕上溜下来,也不生气了,“是啊!我之后可以让思月听我的。我去找思月了,还是妹妹好。”捣腾小短腿走了,小大人似的叹口气,摇着小脑袋,嘴里还同情一下思月,“妹妹最惨了,没有人听她的。”
尔月见珊月要出门问道,“你去哪啊?你知道大姐抱着思月去哪里了?”
“不知道,我可以边玩边找。傻二姐姐。”最后这四个字说的声音很小,她担心尔月听见自己说她的坏话,之后收拾自己。
尔月见珊月跑到院子门口又返回了,问她“怎么回来了?”
“忘记拿杏核了,我今天要弹杏核玩。”回到屋里,珊月两只手各攥着三个杏核走了。
第14章
在路上,李母就和三娘细细的解释,“按照平时的习惯,没有新媳妇去各家各户认人的,都是成亲的晚上,各家的女人来新娘屋里,第二天新媳妇敬茶,人家给礼。可是咱这一次不是真正的举行婚礼,就是请亲近的人在一起吃顿饭。我知道这是你受委屈了,可是咱不得不这么办,你想啊,特别是元月的爹,这是第四次成亲了,这一举办婚礼,这有来往的人是随不随礼啊!咱就聚聚,别人愿意拿礼金就拿,不拿也可以。”
还有一句话李母没说出口,就是李耀祖直接把你领回家了,这没有的娘家在的婚礼,其实是没法举行的。“这次,咱娘俩一起去的就是去亲近的人家,比如你二堂叔家。”李母轻轻地拍拍三娘的肩膀。
“嗯。”
李母,“你也别紧张,都是好相处的人家。”
“嗯!”本来没紧张的三娘被李母这句话吓的有些忐忑。
确实如李母所言,这去的人家里都是好相处的,并且很有分寸。他们一听三娘的口音就是外地的,再加上三娘是李耀祖押解犯人领回来的,想到村里人们的猜测,没有人细问徐三娘的底细。其实他们如同村里的其他人想的一样,徐三娘就是李耀祖从外地买回来,这个时候问,不是不给李母面子吗?这个猜测是八九不离十的,三娘确实是买回来的。
在这些人家家里也没有多待,拜访很快结束了,李母和三娘一起回家,结果在路上的时候遇见大柱子娘了,“李大嫂子,耀祖家的,你们这是从哪儿回来啊?”很明显啊,这两人是向着家里的方向走的,肯定是回来,而不是出去,作为一个媒婆是有这眼力劲儿的。昨天大柱子娘来过李耀祖家里,所以她认识三娘了。
“去串了门儿!”李母笑呵呵地回答。
“婶子。”
“嗯,李大嫂子,我正好想要去你家了,在这碰见你,正好省的我跑一趟了,我昨天说的事情,你家考虑的怎么样啊?”大柱子娘悄声问道。现在四周是没有其他人的,但是她也担心万一有人恰好经过这里,不小心听见了只言片语,传出闲话对元月影响不好。
李母仍旧笑呵呵的,也是小声地说:“我和她(元月)爹说了,这件事,他爹不同意。虽然说我是她奶奶,可是这成亲自古以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爹不同意,我这做奶奶的同意也白搭啊!”
三娘也插话:“婶子,我知道你是对我家孩子好,这我家得谢谢您。你也知道我家那口子的脾气,他说不同意,我娘也没办法。婶子,你也是看着我家元月长大的,如果之后有合适,你也可别忘记我家孩子,拜托了。”她见过的场面也不少,虽说说亲这样的事情是第一次遇见,可是她知道,人家给你家孩子说媒,这是人家给你抬轿。自家拒绝了,总要说好话的,这媒婆得罪不得,她说句不好的,人言可畏,甚至可以影响元月的一辈子。
大柱子娘被三娘一口一个婶子叫着,心里很舒坦,没有一点儿被拒绝后没有挣到谢媒钱的惋惜,她说:“什么谢不谢的,我就是吃行饭的,你家觉得不行,我就去回绝了,你放心,肯定不走漏一点儿风声。有时间去我家玩儿啊,我儿媳妇和你差不多大,你们在一起有话说。”
大柱子娘越看三娘越是稀罕,想着自己家儿媳妇也这么会说话就好了,她想着不管是不是买来的小媳妇,叫她自己儿媳妇跟着学学这说活的利索劲儿,肯定错不了,说不定自己做不动了,还可以叫自己的儿媳妇接着干。
大柱子娘瞬间想好了,自己从明天说媒就带着自己家儿媳妇,并且等冬天农闲的时候,叫她俩多接触。至于为什么冬天,这是因为一时半刻的不知道三娘的出身,万一不是从正经地方出来的呢?
大柱子娘又对李母说:“李大嫂子,你真有福气,你看你这儿媳妇多好,我可真羡慕。”话锋一转又说:“我还有别的事,下次见面,咱俩再好好的唠唠嗑。”
李母见大柱子娘风风火火地走了,在后面喊道:“你也慢着点儿,岁数也不小了,走这么快干嘛?”
“这不是不服老吗?”大柱子娘说完,她自己还
哈哈的笑。
“咱回家。”李母对三娘讲。
第15章
李耀祖在出门的时候,就说了中午不回家吃饭。中午饭自然没有人会等他,可是太阳都落山一段时间了,家家户户几乎已经点上烛火了,他还是没有回家。
李母就对着三娘唠叨,大体意思就是,李耀祖都是这么大的人了,你晚上不回家吃饭,出去的时候,也不说声,不知道家里有人等着你啊?你这样干,是等着你吃饭啊?还是不等。再有就是家里孩子小,饿不得,之前不回家吃饭都是提前说一声的,今天只说中午在外面吃,看来晚上还是要回家吃饭的,再等等。
李母倒是不担心他会出事,在外面回不来了。他是狱头,认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虽说,在李母眼中,他的不少朋友都是狐朋狗友,但李母相信如果李耀祖出事,肯定会有人来通风报信的。
这和三娘想的又不一样,也不是说三娘悲观,遇事喜欢往坏处想,天色这么晚了,李耀祖还不会回来家,甚至晚上会不会也不回来了。三娘担心李耀祖去他相好的家里了,晚上就直接住下了!李耀祖在南边的时候就逛yao子,这些天他一直在家,今天李耀祖很可能去逛yao子了。她有心想说,咱先吃,不用等了。但是见李母明显不是这样想的,她也就没提,万一是路上有事耽搁了,她误会李耀祖了,提了就不好了,只是建议李母:“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咱先喂思月吧!我看思月饿了。”
随即又对元月她们说:“你们要是饿了,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