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将军解战袍 第155节
某人作死的发言和小动作,并没有让宗策停下自己的动作。
他现在不急着讨要回来,大手轻巧地把衣襟的扣子一颗颗扣上,待到将要扣到最顶上的那一颗时,殷祝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抓住他的手腕把人拉到床边,却险些被那滚烫的体温灼伤。
“陛下?”宗策单手撑着床铺,垂眸望着他,语调温和。
但当绯红床单上,红衣白肤的青年仰头望来时,他的眼神却微微变了。
想要把这件刚刚由自己亲手为对方穿上的喜服,一件件剥开脱下的欲望,开始变得无比强烈。
宗策定了定神,说:“陛下,还没喝合卺酒呢。”
殷祝呆呆地哦了一声,接过酒杯,乖乖地任由他干爹摆弄。
酒杯递到唇边,几秒钟后他才反应过来,学着他干爹的样子仰头一饮而尽。
酒水很淡,几乎尝不出来任何酒味。
但殷祝还是觉得喉咙深处泛起一阵刺痛的痒意,他强逼着自己咽下,直勾勾地盯着宗策,脸颊滚烫,一颗心呯呯直跳,
红烛遗泪,罗帐轻摇。
绯红的床单被打湿,牵红至始至终都被绑在两人的手腕上,被殷祝修长的十指颤抖着攥紧,又再度松开。
最后变成了礼物的绑带,被宗策珍惜而小心地扎在了这份天赐给自己的珍宝之上。
殷祝的脖颈高扬,后脑勺靠在他干爹的肩头,急促地喘着气,长发凌乱地披散在肩头胸前,浑身大汗淋漓,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突然他剧烈咳嗽起来,下意识捂住唇,但还是没能控制得住,一丝鲜红顺着指缝流淌而下,滴落在同样鲜红刺目的床单上。
宗策身体一僵,突然掰开他捂住自己嘴巴的手,不顾殷祝的逃避,强硬地吻了上去。
浓郁的血腥味弥漫在两人的唇舌之间,殷祝的睫羽轻颤,最后缓缓闭上双眼,坦然接受了这个带着极度不甘和恨意的粗暴亲吻。
“别恨自己,”殷祝低喘着对他说,冰凉的指尖抚摸上他干爹紧绷的脸颊,“朕只是……要回家了。”
宗策死死盯着他,嗓音嘶哑:“陛下就不能为了策,再多留一些日子吗?”
换做任何事情,只要宗策开口,殷祝都会毫不犹豫地同意。
唯有这一次,他没有回答。
于是宗策也不再多问。
男人滚烫的唇一遍又一遍地落在怀中因为过度吸气而痉挛抽搐的瘦削身躯之上,带着近乎绝望的虔诚,动作的幅度之大,让殷祝几乎压抑不住喉咙里的尖叫。
他崩溃地咬着他干爹手掌上粗大的骨节,却被那带着薄茧的手指撑开,宗策喘着粗气,俯身在他耳畔问道:“陛下,还记得和策初见的那天吗?”
“记……记得……”
“那天,您在策的手上狠咬了一口,留下的牙印,就在这个位置。”
宗策将殷祝翻过身来,注视着躺在身下红衣凌乱的青年,他单手撑在殷祝的身侧,胸膛因为气喘上下起伏,漆黑的眼眸深处燃着疯魔般的火光。
“策别无所求……”
他一点点掰开殷祝痉挛的五指,将自己的手送到对方的掌心,低声笑道:“只求陛下,再赏策一次疼吧。”
殷祝被他干爹弄得都有些痴了。
好半天,才从那阵疯狂中回神,慢慢把他干爹的手递到唇边——
轻舔了一下。
“怎么办,守正,”他靠在枕上,疲惫又眷恋地冲他干爹笑了一下,垂下的手臂砸在了凌乱的喜床上,“朕还是舍不得让你疼。”
宗策定定地与他对视。
许久之后,缓缓将自己的头颅埋在了殷祝颈侧,颤抖着抱紧了他。
那天之后,所有人都觉得,陛下变了。
变得喜怒无常,手段狠厉,甚至是有些阴晴不定,仿佛又一夜之间回到了曾经北伐之前的模样。
唯一的区别,就是陛下处理政务的时候还没有失去理智,暂时还没发展到黑白不分的程度。
大臣们每日上朝都上得惊心胆战,面对威压愈盛的陛下,稍有一言不慎,就会给自己惹来牢狱之灾,只能更加小心,更加谨言慎行,防止平白无故招来祸患。
但要是实在倒霉被牵连,也不是没有办法。
陛下发怒的时候,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唯有宗策出面求情,他才会适当考虑网开一面。
大臣们见此势头,纷纷上门拜会宗策,尽管宗策再三说过自己不收任何贵礼,但这些人仍千方百计地想要讨好他,借此来给自己换取一张保命符。
唐颂本以为,陛下是想要借扶植宗策来打压自己。
可眼看着这势头越来越不对,仗都打完了,宗策不仅手握重兵,所到之处四面小国部落闻风而降,陛下甚至还有让他当辅政大臣的意思,他终于忍不住了,找了一日进宫面圣,质问陛下为何要亲手培养出一个心腹大患来。
“古往今来,从未有如此之权臣!”他怒斥道,“陛下就算瞧不惯老臣的做派,老臣大可以告老还乡,从此不问朝政!可万万不该放纵那幸臣,您这是在养虎为患呐陛下!”
殷祝靠在椅背上,脸色冷淡地看着他。
唐颂发现,陛下似乎穿得比自己一个老人家还要多,心头正一丝疑虑划过,就听他淡淡道:
“怎么,宗策干的不好吗?”
“陛下,宗策是能臣不错,这点就算老臣也不得不承认,”唐颂狠狠皱眉,“可是他是武将!手握重兵,还得到朝中过半大臣支持,您有想过自己如何自处吗?”
殷祝:“朕觉得挺好的,守正对朕忠心耿耿,大小事务都不需朕操心。”
“那您也该为太子想想!”唐颂拔高声音,“您压得住宗策,将来太子能压住吗?宗策效忠您,不代表他会效忠于太子!殿下本就对宗策颇有微词,万一宗策将来振臂一呼……”
殷祝忽然一笑,叫唐颂愣在了当场。
“能把这种话都说出口,”他说,“看来,唐阁老是真的没招了。”
唐颂一开始针对他干爹,只是把他干爹当做是朝中一支新兴的、不顺从于他的绊脚石,以为自己靠着太子的势力,就可以重归朝堂中心。
只要等科举一开,他又会恢复到朝野上下皆门生的旧日辉煌之中。
但殷祝现在用行动告诉他,你大错特错了。
在他的扶持下,如今神机工坊在大夏境内已经遍地开花,其中民用的占据了总体数量的三分之二,水利纺纱机、织布机、还有那支已经配备上汽船的庞大船队……殷祝在用这些,一点点瓦解掉小农经济和世家的根基。
眼看着家族从土地上收的租子日渐减少,为了与时俱进,唐颂也有接触过这些新鲜事物。
据殷祝所知,他收购了江南的两家纺织厂,还有旧都这边的几家工坊。
但一来这方面的总负责人是宗略,不可能去帮自己哥哥的死对头;二来在他的宣传下,人人都知道唐阁老和宗家是死对头,那群挤破头都想进入飞鸟坊的工匠们根本没人愿意给唐家干活,一听顶上的负责人姓唐,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
留下的那些,都是滥竽充数的歪瓜裂枣,制造出的玩意儿过时质量又差,都快和当初祁王谋逆时用的那批残次品有的一拼了。
唐颂脸色铁青地瞪着殷祝。
他也顾不上什么冒犯不冒犯了,直截了当地问道:“陛下,您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殷祝以拳掩唇,轻咳一声。
“这话,朕还要问你呢,”他轻描淡写道,“朕听闻,太子最近在宫中找人打听朕在喝什么药?你是他老师,同他关系不错,回去后替朕告诉他,朕的确得了重病,需要一味仙药,唯有西方海上有。”
他将一张纸推给唐颂:“仙药的名字,朕已经写在这上面了。”
“身为朕唯一的儿子,朕打算派太子出海去寻药,什么时候寻着,就什么时候回来继承朕的位置吧。”
唐颂瞪大双眼,后退半步。
“陛下,您疯了吗?”他颤声道,“那宗策到底给您下了什么蛊!?尹英殿下可是您的亲生儿子啊!”
殷祝静静地看着他。
“唐阁老年纪大了,作为老臣,朕也想给您一个体面,”他的声音轻缓,似乎有些中气不足的样子,“尹英的事情,就不需要阁老再操心了,大婚那日,朕同他说过,无论他去到何处,都是大夏的太子殿下。”
唐颂跌跌撞撞地离开了。
怀中还揣着那张纸条。
当晚,在反复挣扎之后,他于深夜敲开了太子府的大门。
“殿下,”他说,“陛下已经被那宗策迷了心窍,听不进去任何话了。”
尹英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如水。
唐颂紧盯着他,缓声道:“事到如今,为成大业,唯有清君侧一条路可走!”
第120章 【一更】
清君侧。
这三个字,狠狠刺激到了尹英关于过往的记忆。
那日祁王仓促之下谋反,率军打进宫门,吓坏了的嬷嬷要抱着他跳井,但尹英不想死,发狠一口咬在她手上,拼命跑掉了。
没跑多远,苏成德的干儿子就找到了他,给他换上了小太监的衣服,抱着他藏在了偏殿的水缸里。
尹英说他要去找两个妹妹,但对方只是摇头,说来不及了,又安慰他说公主那边或许已经另找到了避难地,等陛下回来,一定能将这些歹人彻底消灭干净。
尹英对他这番话深信不疑。
在他心中,父皇是这天底下最无所不能之人。
但后来消灭这些歹人的,不是父皇,而是宗策。
对于宗策,尹英的感情十分复杂,起初他是从殷祝口中听说了对方的事迹,他无比尊崇的父皇却对另一个男人推崇备至,这让尹英心里有些小别扭,因为父皇从没这么夸赞过自己。
所以在猎场第一次见到宗策本人时,在身边同龄人的簇拥下,他脑袋一热,就干出了那件让他此后后悔数年的事情。
宗策跪了,但也没跪。
因为父皇不仅喝止了对方,还把他痛骂一顿。
尹英从没听过父皇用那么严厉冷酷的语气教训自己。
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有错。
宗策是大夏的臣子,他是大夏未来的君主,宗策跪他,难道不是天经地义?
不过是仗着父皇的宠爱肆无忌惮罢了!
最可恨的是,这人打了败仗,还要父皇御驾亲征为他收拾残局,尹英一想到这件事,就觉得宗策简直是废物中的废物,连最基本的做臣子的本分都做不到。
但唐颂在教导他时,反倒劝他对此事要想开些。
“陛下不御驾亲征,太子何年何月才能等来监国的机会?”他说,“还有,尽管那宗策靠媚上惑主博取陛下宠爱,可他毕竟是个男人,生不了孩子,更没法动摇殿下您的地位。”
他意有所指道:“殿下要是瞧不惯宗策这副行径做派,等您手握权柄后,做主替陛下清一清君侧便是了。”
尹英觉得老师这番话说得有理。
他现在不急着讨要回来,大手轻巧地把衣襟的扣子一颗颗扣上,待到将要扣到最顶上的那一颗时,殷祝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抓住他的手腕把人拉到床边,却险些被那滚烫的体温灼伤。
“陛下?”宗策单手撑着床铺,垂眸望着他,语调温和。
但当绯红床单上,红衣白肤的青年仰头望来时,他的眼神却微微变了。
想要把这件刚刚由自己亲手为对方穿上的喜服,一件件剥开脱下的欲望,开始变得无比强烈。
宗策定了定神,说:“陛下,还没喝合卺酒呢。”
殷祝呆呆地哦了一声,接过酒杯,乖乖地任由他干爹摆弄。
酒杯递到唇边,几秒钟后他才反应过来,学着他干爹的样子仰头一饮而尽。
酒水很淡,几乎尝不出来任何酒味。
但殷祝还是觉得喉咙深处泛起一阵刺痛的痒意,他强逼着自己咽下,直勾勾地盯着宗策,脸颊滚烫,一颗心呯呯直跳,
红烛遗泪,罗帐轻摇。
绯红的床单被打湿,牵红至始至终都被绑在两人的手腕上,被殷祝修长的十指颤抖着攥紧,又再度松开。
最后变成了礼物的绑带,被宗策珍惜而小心地扎在了这份天赐给自己的珍宝之上。
殷祝的脖颈高扬,后脑勺靠在他干爹的肩头,急促地喘着气,长发凌乱地披散在肩头胸前,浑身大汗淋漓,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突然他剧烈咳嗽起来,下意识捂住唇,但还是没能控制得住,一丝鲜红顺着指缝流淌而下,滴落在同样鲜红刺目的床单上。
宗策身体一僵,突然掰开他捂住自己嘴巴的手,不顾殷祝的逃避,强硬地吻了上去。
浓郁的血腥味弥漫在两人的唇舌之间,殷祝的睫羽轻颤,最后缓缓闭上双眼,坦然接受了这个带着极度不甘和恨意的粗暴亲吻。
“别恨自己,”殷祝低喘着对他说,冰凉的指尖抚摸上他干爹紧绷的脸颊,“朕只是……要回家了。”
宗策死死盯着他,嗓音嘶哑:“陛下就不能为了策,再多留一些日子吗?”
换做任何事情,只要宗策开口,殷祝都会毫不犹豫地同意。
唯有这一次,他没有回答。
于是宗策也不再多问。
男人滚烫的唇一遍又一遍地落在怀中因为过度吸气而痉挛抽搐的瘦削身躯之上,带着近乎绝望的虔诚,动作的幅度之大,让殷祝几乎压抑不住喉咙里的尖叫。
他崩溃地咬着他干爹手掌上粗大的骨节,却被那带着薄茧的手指撑开,宗策喘着粗气,俯身在他耳畔问道:“陛下,还记得和策初见的那天吗?”
“记……记得……”
“那天,您在策的手上狠咬了一口,留下的牙印,就在这个位置。”
宗策将殷祝翻过身来,注视着躺在身下红衣凌乱的青年,他单手撑在殷祝的身侧,胸膛因为气喘上下起伏,漆黑的眼眸深处燃着疯魔般的火光。
“策别无所求……”
他一点点掰开殷祝痉挛的五指,将自己的手送到对方的掌心,低声笑道:“只求陛下,再赏策一次疼吧。”
殷祝被他干爹弄得都有些痴了。
好半天,才从那阵疯狂中回神,慢慢把他干爹的手递到唇边——
轻舔了一下。
“怎么办,守正,”他靠在枕上,疲惫又眷恋地冲他干爹笑了一下,垂下的手臂砸在了凌乱的喜床上,“朕还是舍不得让你疼。”
宗策定定地与他对视。
许久之后,缓缓将自己的头颅埋在了殷祝颈侧,颤抖着抱紧了他。
那天之后,所有人都觉得,陛下变了。
变得喜怒无常,手段狠厉,甚至是有些阴晴不定,仿佛又一夜之间回到了曾经北伐之前的模样。
唯一的区别,就是陛下处理政务的时候还没有失去理智,暂时还没发展到黑白不分的程度。
大臣们每日上朝都上得惊心胆战,面对威压愈盛的陛下,稍有一言不慎,就会给自己惹来牢狱之灾,只能更加小心,更加谨言慎行,防止平白无故招来祸患。
但要是实在倒霉被牵连,也不是没有办法。
陛下发怒的时候,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唯有宗策出面求情,他才会适当考虑网开一面。
大臣们见此势头,纷纷上门拜会宗策,尽管宗策再三说过自己不收任何贵礼,但这些人仍千方百计地想要讨好他,借此来给自己换取一张保命符。
唐颂本以为,陛下是想要借扶植宗策来打压自己。
可眼看着这势头越来越不对,仗都打完了,宗策不仅手握重兵,所到之处四面小国部落闻风而降,陛下甚至还有让他当辅政大臣的意思,他终于忍不住了,找了一日进宫面圣,质问陛下为何要亲手培养出一个心腹大患来。
“古往今来,从未有如此之权臣!”他怒斥道,“陛下就算瞧不惯老臣的做派,老臣大可以告老还乡,从此不问朝政!可万万不该放纵那幸臣,您这是在养虎为患呐陛下!”
殷祝靠在椅背上,脸色冷淡地看着他。
唐颂发现,陛下似乎穿得比自己一个老人家还要多,心头正一丝疑虑划过,就听他淡淡道:
“怎么,宗策干的不好吗?”
“陛下,宗策是能臣不错,这点就算老臣也不得不承认,”唐颂狠狠皱眉,“可是他是武将!手握重兵,还得到朝中过半大臣支持,您有想过自己如何自处吗?”
殷祝:“朕觉得挺好的,守正对朕忠心耿耿,大小事务都不需朕操心。”
“那您也该为太子想想!”唐颂拔高声音,“您压得住宗策,将来太子能压住吗?宗策效忠您,不代表他会效忠于太子!殿下本就对宗策颇有微词,万一宗策将来振臂一呼……”
殷祝忽然一笑,叫唐颂愣在了当场。
“能把这种话都说出口,”他说,“看来,唐阁老是真的没招了。”
唐颂一开始针对他干爹,只是把他干爹当做是朝中一支新兴的、不顺从于他的绊脚石,以为自己靠着太子的势力,就可以重归朝堂中心。
只要等科举一开,他又会恢复到朝野上下皆门生的旧日辉煌之中。
但殷祝现在用行动告诉他,你大错特错了。
在他的扶持下,如今神机工坊在大夏境内已经遍地开花,其中民用的占据了总体数量的三分之二,水利纺纱机、织布机、还有那支已经配备上汽船的庞大船队……殷祝在用这些,一点点瓦解掉小农经济和世家的根基。
眼看着家族从土地上收的租子日渐减少,为了与时俱进,唐颂也有接触过这些新鲜事物。
据殷祝所知,他收购了江南的两家纺织厂,还有旧都这边的几家工坊。
但一来这方面的总负责人是宗略,不可能去帮自己哥哥的死对头;二来在他的宣传下,人人都知道唐阁老和宗家是死对头,那群挤破头都想进入飞鸟坊的工匠们根本没人愿意给唐家干活,一听顶上的负责人姓唐,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
留下的那些,都是滥竽充数的歪瓜裂枣,制造出的玩意儿过时质量又差,都快和当初祁王谋逆时用的那批残次品有的一拼了。
唐颂脸色铁青地瞪着殷祝。
他也顾不上什么冒犯不冒犯了,直截了当地问道:“陛下,您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殷祝以拳掩唇,轻咳一声。
“这话,朕还要问你呢,”他轻描淡写道,“朕听闻,太子最近在宫中找人打听朕在喝什么药?你是他老师,同他关系不错,回去后替朕告诉他,朕的确得了重病,需要一味仙药,唯有西方海上有。”
他将一张纸推给唐颂:“仙药的名字,朕已经写在这上面了。”
“身为朕唯一的儿子,朕打算派太子出海去寻药,什么时候寻着,就什么时候回来继承朕的位置吧。”
唐颂瞪大双眼,后退半步。
“陛下,您疯了吗?”他颤声道,“那宗策到底给您下了什么蛊!?尹英殿下可是您的亲生儿子啊!”
殷祝静静地看着他。
“唐阁老年纪大了,作为老臣,朕也想给您一个体面,”他的声音轻缓,似乎有些中气不足的样子,“尹英的事情,就不需要阁老再操心了,大婚那日,朕同他说过,无论他去到何处,都是大夏的太子殿下。”
唐颂跌跌撞撞地离开了。
怀中还揣着那张纸条。
当晚,在反复挣扎之后,他于深夜敲开了太子府的大门。
“殿下,”他说,“陛下已经被那宗策迷了心窍,听不进去任何话了。”
尹英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如水。
唐颂紧盯着他,缓声道:“事到如今,为成大业,唯有清君侧一条路可走!”
第120章 【一更】
清君侧。
这三个字,狠狠刺激到了尹英关于过往的记忆。
那日祁王仓促之下谋反,率军打进宫门,吓坏了的嬷嬷要抱着他跳井,但尹英不想死,发狠一口咬在她手上,拼命跑掉了。
没跑多远,苏成德的干儿子就找到了他,给他换上了小太监的衣服,抱着他藏在了偏殿的水缸里。
尹英说他要去找两个妹妹,但对方只是摇头,说来不及了,又安慰他说公主那边或许已经另找到了避难地,等陛下回来,一定能将这些歹人彻底消灭干净。
尹英对他这番话深信不疑。
在他心中,父皇是这天底下最无所不能之人。
但后来消灭这些歹人的,不是父皇,而是宗策。
对于宗策,尹英的感情十分复杂,起初他是从殷祝口中听说了对方的事迹,他无比尊崇的父皇却对另一个男人推崇备至,这让尹英心里有些小别扭,因为父皇从没这么夸赞过自己。
所以在猎场第一次见到宗策本人时,在身边同龄人的簇拥下,他脑袋一热,就干出了那件让他此后后悔数年的事情。
宗策跪了,但也没跪。
因为父皇不仅喝止了对方,还把他痛骂一顿。
尹英从没听过父皇用那么严厉冷酷的语气教训自己。
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有错。
宗策是大夏的臣子,他是大夏未来的君主,宗策跪他,难道不是天经地义?
不过是仗着父皇的宠爱肆无忌惮罢了!
最可恨的是,这人打了败仗,还要父皇御驾亲征为他收拾残局,尹英一想到这件事,就觉得宗策简直是废物中的废物,连最基本的做臣子的本分都做不到。
但唐颂在教导他时,反倒劝他对此事要想开些。
“陛下不御驾亲征,太子何年何月才能等来监国的机会?”他说,“还有,尽管那宗策靠媚上惑主博取陛下宠爱,可他毕竟是个男人,生不了孩子,更没法动摇殿下您的地位。”
他意有所指道:“殿下要是瞧不惯宗策这副行径做派,等您手握权柄后,做主替陛下清一清君侧便是了。”
尹英觉得老师这番话说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