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她 第49节
她笑脸盈盈,不知不觉间,在他面前,她早已放肆轻快得多,没有最开始相对时那般的小心翼翼,拘束紧绷,甚至有时她都快忘了自己丫鬟的身份,而当自己是公子的同伴。
宁玦自然不怪,乐意见她自在,还自我安慰道:“行,心里的骂不算骂。”
白婳又道:“公子今日慧眼识药,可是准备做毒物收藏?不然这害人的腌臜物,公子留它做什么?”
宁玦:“毒药也作利器,留着自有用时。”
白婳点点头,没有多问,只当公子未雨绸缪。
两人继续闲逛,待逛到一个卖琉璃灯的档口时,白婳的目光被一盏彩绘着出海鲛女的灯笼吸引。灯身华丽,彩绘技艺高超,金黄发丝与蓝色闪光鳞片皆被雕琢得栩栩逼真,色彩晕景鲜妍,点缀不落俗套。
白婳上前询问价格,心动立刻少了些。
这些闽商们是个个打定主意要到大燕境内大捞一笔横财吧,只一盏琉璃彩灯,不算罕物,只是灯身图样精致些,便张口就要十两银子,实在令人咋舌。
宁玦本在留意旁边的玉石摊位,看着一个小小玉哨觉得生动有趣,正想打听价格,就听白婳在身后开始不熟练地讲价还价。
他注意力被吸引,回过头,颇有兴致地看她如何自由发挥。
白婳原地鼓起气势,将看中的那盏灯笼还给闽商,随后摆出一副将将就就的平淡模样。
她:“你看这灯身,瑕疵这么明显,最多只值七八两。”
闽商:“十五两。”
她:“还有这手柄,打磨得也不光滑,多拿一会儿就要磨手了,你便宜点,就七八两。”
闽商:“十五两。”
她:“这盏琉璃灯你存货时间不短了吧?上面灰尘都没擦干净,反正放着也是放着,不如今日卖给我,让你开开张?就当讨个收钱的好彩头。”
闽商:“十五两。”
居然油盐不进!
白婳既无奈又挫败,不管在季陵集市上,还是邺城的贸易区,她都没能证明自己有讨价还价的天赋,只能白白的被人宰。
难不成是对方看出来,她对这盏琉璃灯是真的心仪?
所以才有恃无恐。
宁玦走近过来,开口问她:“喜欢这彩灯?”
白婳闷闷道:“他不肯还价,要十五两银子,快抵上我一年的例银工钱了。”
宁玦笑了笑,看向那闽商,开口叽里咕噜说了几句,而那闽商居然眼前一亮,顺便也回了几句叽里咕噜。
两人奇怪地交流了一番。
宁玦转头告知白婳:“这人只会讲地方话,口音重,与你沟通有碍,他身边能沟通的同伴不巧如厕去了,所以暂时只他一人盯着。因为摊位上的货物都是十五两一个,所以无论你问什么,他都只会回你一句十五两。方才我与他讲价,他最后同意十两银子成交。”
闻言,白婳顿时没那么泄气了。
原来不是她没有讲价的能力,而是刚刚鸡同鸭讲,对牛弹琴了。
不过,公子远比她想象的还要见闻广,居然连南域拗口方言都知一二,可见经历之丰。
她没有冒然打听宁玦的过去经历,只在他支付钱银时,小声言道了句:“心疼,不是一年的例银,但也是大半年的……怪我自己经不住诱惑。”
宁玦接过琉璃灯,递给白婳拿着玩。
听她这话,便顺势接了下去:“是啊,又要再卖给我大半年,怎么办才好呢?”
他语气轻轻飘飘,不带来任何压覆,却……格外撩搔人的心头痒。
白婳不太良心地对他道:“公子不可再纵我,要在钱银上加之约束,不然真要无法抵债了。”
宁玦看着她,琉璃灯的折光正映在她脸上与眸间,那么漂亮。
他回说:“抵不了,才好。”
第35章 公子做主
傍晚时刻,日落西斜,天幕渐沉。
有黯淡光影衬着,琉璃盏的光晕格外炫彩照人,白婳垂头敛目,借着灯影茫茫,遮掩脸上不受控制浮显的赧红团晕。
她无法应对公子这话。
若是抵不了,就长久留在他身边……如果她只是寻常丫鬟的身份,有幸追随一个好主子,那奉此一生陪伴,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可奈何,她心怀贰心,终究不配得公子这份信任。
两人没有再搭话,提灯继续往里逛,没走几步路,身后突然追来一人,一身闽商打扮。
原来是方才的玉石摊摊主。
他想与宁玦做成生意,见他们支付完琉璃盏的钱银后换了方向去逛,便着急追来,试图招揽。
见宁玦停步,他立刻摘下帽子躬身致礼,而后伸手递来一个精致盒子。
“公子刚刚在我的玉石摊位上看了半晌,对这枚玉骨哨十分感兴趣的样子,若公子诚心想要,我便给个实在价。实话讲,这物件在我南域也是甚稀罕的,不然也不会得公子一眼青睐,我在匠工那里取货都要三
十五两,这趟只赚个辛苦钱,一口价四十两出给公子,如何?”
宁玦将玉骨哨把玩在手里,注意着哨身尺寸与寻常玉骨哨相比,似乎更粗长一些。
他询问:“玉质如何?骨质如何?”
闽商回答:“外层包裹的是上等羊脂白玉,质地温润,光泽柔和;内里嵌着盔犀鸟骨,外红内黄,极为珍贵。不管里外,皆是珍品稀物,公子大可放心,四十两买下绝对物超所值。”
宁玦:“我不与你讲价,只想先试试音,若哨声能达我的标准,便一口价成交。”
闻言,闽商一副自信神情,胸有成竹回应说:“公子但试无妨,想必公子也注意到,这枚玉骨哨尺寸略偏粗长,管径更深,兼顾得了醇厚与清冽两种乐音,不然也不能算作稀罕物。”
宁玦单手执起,吹响一试,耳边两种乐音交混响彻,有轻有厚,他满意挑了挑眉。
确不是俗物。
宁玦将玉骨哨放置掌心,递到白婳面前,含笑问道:“是个有趣的玩意,能不能买?”
白婳怔然一愣,虽然在她看来,价值四十两银子的玉哨实在贵得夸张,可钱银都是公子的,若他当真喜欢,买不买何必问她意愿。
白婳回应说:“公子自行做主就是。”
宁玦目光下移,看向她别在腰间的钱袋子,眼神戏谑,口吻打趣道:“哪能自己做主,银子不是都由你收着,你管我的钱。”
白婳被宁玦盯得不自在,红着脸,闷头给他付上。
方才买下琉璃灯盏时,公子顺手把钱袋子交给她,之后也没有收回去,一直暂放在她这里,眼下要用钱时又出言逗弄她,白婳实在应对不及的窘迫。
他那样的口吻,好像郎君自愿将自己的银钱上交给娘子收管,好像两人的关系有多不一般似的。
幸好此刻她身着男装,旁人见了才不会多想误会什么。
闽商高高兴兴收了钱,目送两位客人离开。
他一边看着两人背影渐远,一边于心底感慨:
谁说大燕民风淳朴,条条框框规矩多的?这不光天化日之下,还有两个断袖一起逛街,拉拉扯扯举止暧昧,简直没眼看啊。
……
去见段刈当日,宁玦心事颇重。
临出门前,白婳看出他心思深深,迟疑了下,关询问道:“公子今日所见之人,当真是昔日友人吗?”
这是公子先前告知给她的说辞。
可当下看他神色,眉宇间不带任何与旧友重逢的喜悦,反而郁色很深,像是即将触碰到一段并不愉快的回忆,他本能的排斥,可又不得不选择直面。
白婳当然知晓自己多嘴打听会惹嫌疑,可她此刻询问,并非出自探秘心理,而是真的忧心他。公子向来能将情绪掩饰得极好,而像眼下这般,直接将心事写在脸上的情况,并不多见。
她不知公子正面对着什么样的困难,应对的又是何人,无法施以援助之手,惴惴不安,实在为他担心。
“暂时是友。”宁玦这样回答她。
白婳听不明白,却也不好过多打听了。
两人出发,前往约定好的会面地点——仙姑酒楼。
邺城当地的海味酒楼开设得最多,但对于那些自小到大都生活在海边的人来说,海味不稀奇。所以,能吃上一口正宗内陆风味的菜肴,对临海民众而言算得一桩美事,而对于长久漂泊在外的旅人而言,在异乡寻得一口熟悉的家乡味,也是不可多得的宽慰。
因此,不沾海味,专做内陆风味肴馔的仙姑酒楼,在邺城同样将生意做得红火。
段刈定的包厢在二楼,其手下防备甚深,见两人拿着邀贴前来,却只放宁玦一人上楼。
白婳被拦在大堂内,面带忧色。
宁玦安抚她开口:“若是饿了就在大堂点菜,安心等我下楼,谁叫你都不要离开。”
白婳点点头,又叮嘱:“公子一人过去,行事定要小心。”
宁玦应声,转身跟着领道那人上了二楼。
……
上次见段刈,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昔日风光无限的直隶东宫管辖的绣衣卫总掌事段刈,如今装扮成一副平常商贾的模样,哪还见得半分曾经贵臣的影子。
宁玦不与他客气,进门不打招呼,直接落座。
段刈见怪不怪,早习以为常,笑叹道:“这么多年你还是一点儿未变,一样的我行我素,不拘管束,先前我对你看不惯,如今物是人非,心底倒只余艳羡。”
宁玦坐在主位上,自顾自喝下段刈酒壶里的一杯酒,嗤嘲出声:“皇权交替,多事之秋,多少人一夜之间神不知鬼不觉地身首相离,段掌事身处朝堂漩涡之内,今日还能安然无恙地站我面前说一句‘物是人非’,不知是真的有置身事外的好本领,还是踩着别人的尸身为自己谋了生路。”
闻言,段刈脸色一变,怅然若失不再,眼底只余沉肃。
他坐在宁玦正对面,回道:“你果然还是疑心,你师父的死与我有关。”
“是。”宁玦目光紧紧盯锁着他,如隼如炬,似要将人看穿,“我师父信你,视你作挚友,又跟随于你。你们身处同一阵营,东宫既倒,为何他死,你生?”
段刈眼睛沉沉一闭,良久后,很深地叹出一口气:“昔日大将军王宴请,酒酣之时,你师父与鞭魔谢坦起身切磋比武,两人皆在江湖四大高手之列,此局比试,万众瞩目。我当时也喝得醉,只看他们两人交手畅快,身影变幻无穷,待最后一招使出,你师父原地未动,谢坦后退数十步,我们起身喝彩,只当剑圣战胜了鞭魔,可是未等喝彩声止,你师父直直向后倒下去,当场咽气……我当时急如无头苍蝇,只差问天问地!为何天妒英才!”
他越说越激动,原本想尽力保持平静,可话到中途,还是没有忍住眼圈发红,肩头微颤。
“那可是剑圣司徒空……他的死,在京掀起巨大波澜。所有人都在传,剑圣被鞭魔鞭上剧毒害死,毒发身亡,但高手比试,过手前都要签生死状,无论谁输谁赢,或生或死,家人门生都不可追究。可我难以接受,寻常人怕那鞭毒,剑圣怎会忌惮?我本欲将此事彻查到底,可几日后,太子因外戚势力干扰朝局被废,不久,圣上病逝,瑛王被左相迎进皇城,拥戴成新君,连绣衣卫都被解散……我查不下去,被上面褫夺了权利。”
段刈看一眼宁玦,手心攥得很紧:“你怀疑司徒空的死与我有关,怎知我心头想追究真相之切,丝毫不低于你。”
宁玦并不客气道:“新皇登位,段掌事立刻高调辞官,归乡后又携一家老小很快匿了踪影,如今化名换了身份,转眼成了邺城经营茶叶买卖的商贾。你在怕什么?又在躲什么?”
宁玦自然不怪,乐意见她自在,还自我安慰道:“行,心里的骂不算骂。”
白婳又道:“公子今日慧眼识药,可是准备做毒物收藏?不然这害人的腌臜物,公子留它做什么?”
宁玦:“毒药也作利器,留着自有用时。”
白婳点点头,没有多问,只当公子未雨绸缪。
两人继续闲逛,待逛到一个卖琉璃灯的档口时,白婳的目光被一盏彩绘着出海鲛女的灯笼吸引。灯身华丽,彩绘技艺高超,金黄发丝与蓝色闪光鳞片皆被雕琢得栩栩逼真,色彩晕景鲜妍,点缀不落俗套。
白婳上前询问价格,心动立刻少了些。
这些闽商们是个个打定主意要到大燕境内大捞一笔横财吧,只一盏琉璃彩灯,不算罕物,只是灯身图样精致些,便张口就要十两银子,实在令人咋舌。
宁玦本在留意旁边的玉石摊位,看着一个小小玉哨觉得生动有趣,正想打听价格,就听白婳在身后开始不熟练地讲价还价。
他注意力被吸引,回过头,颇有兴致地看她如何自由发挥。
白婳原地鼓起气势,将看中的那盏灯笼还给闽商,随后摆出一副将将就就的平淡模样。
她:“你看这灯身,瑕疵这么明显,最多只值七八两。”
闽商:“十五两。”
她:“还有这手柄,打磨得也不光滑,多拿一会儿就要磨手了,你便宜点,就七八两。”
闽商:“十五两。”
她:“这盏琉璃灯你存货时间不短了吧?上面灰尘都没擦干净,反正放着也是放着,不如今日卖给我,让你开开张?就当讨个收钱的好彩头。”
闽商:“十五两。”
居然油盐不进!
白婳既无奈又挫败,不管在季陵集市上,还是邺城的贸易区,她都没能证明自己有讨价还价的天赋,只能白白的被人宰。
难不成是对方看出来,她对这盏琉璃灯是真的心仪?
所以才有恃无恐。
宁玦走近过来,开口问她:“喜欢这彩灯?”
白婳闷闷道:“他不肯还价,要十五两银子,快抵上我一年的例银工钱了。”
宁玦笑了笑,看向那闽商,开口叽里咕噜说了几句,而那闽商居然眼前一亮,顺便也回了几句叽里咕噜。
两人奇怪地交流了一番。
宁玦转头告知白婳:“这人只会讲地方话,口音重,与你沟通有碍,他身边能沟通的同伴不巧如厕去了,所以暂时只他一人盯着。因为摊位上的货物都是十五两一个,所以无论你问什么,他都只会回你一句十五两。方才我与他讲价,他最后同意十两银子成交。”
闻言,白婳顿时没那么泄气了。
原来不是她没有讲价的能力,而是刚刚鸡同鸭讲,对牛弹琴了。
不过,公子远比她想象的还要见闻广,居然连南域拗口方言都知一二,可见经历之丰。
她没有冒然打听宁玦的过去经历,只在他支付钱银时,小声言道了句:“心疼,不是一年的例银,但也是大半年的……怪我自己经不住诱惑。”
宁玦接过琉璃灯,递给白婳拿着玩。
听她这话,便顺势接了下去:“是啊,又要再卖给我大半年,怎么办才好呢?”
他语气轻轻飘飘,不带来任何压覆,却……格外撩搔人的心头痒。
白婳不太良心地对他道:“公子不可再纵我,要在钱银上加之约束,不然真要无法抵债了。”
宁玦看着她,琉璃灯的折光正映在她脸上与眸间,那么漂亮。
他回说:“抵不了,才好。”
第35章 公子做主
傍晚时刻,日落西斜,天幕渐沉。
有黯淡光影衬着,琉璃盏的光晕格外炫彩照人,白婳垂头敛目,借着灯影茫茫,遮掩脸上不受控制浮显的赧红团晕。
她无法应对公子这话。
若是抵不了,就长久留在他身边……如果她只是寻常丫鬟的身份,有幸追随一个好主子,那奉此一生陪伴,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可奈何,她心怀贰心,终究不配得公子这份信任。
两人没有再搭话,提灯继续往里逛,没走几步路,身后突然追来一人,一身闽商打扮。
原来是方才的玉石摊摊主。
他想与宁玦做成生意,见他们支付完琉璃盏的钱银后换了方向去逛,便着急追来,试图招揽。
见宁玦停步,他立刻摘下帽子躬身致礼,而后伸手递来一个精致盒子。
“公子刚刚在我的玉石摊位上看了半晌,对这枚玉骨哨十分感兴趣的样子,若公子诚心想要,我便给个实在价。实话讲,这物件在我南域也是甚稀罕的,不然也不会得公子一眼青睐,我在匠工那里取货都要三
十五两,这趟只赚个辛苦钱,一口价四十两出给公子,如何?”
宁玦将玉骨哨把玩在手里,注意着哨身尺寸与寻常玉骨哨相比,似乎更粗长一些。
他询问:“玉质如何?骨质如何?”
闽商回答:“外层包裹的是上等羊脂白玉,质地温润,光泽柔和;内里嵌着盔犀鸟骨,外红内黄,极为珍贵。不管里外,皆是珍品稀物,公子大可放心,四十两买下绝对物超所值。”
宁玦:“我不与你讲价,只想先试试音,若哨声能达我的标准,便一口价成交。”
闻言,闽商一副自信神情,胸有成竹回应说:“公子但试无妨,想必公子也注意到,这枚玉骨哨尺寸略偏粗长,管径更深,兼顾得了醇厚与清冽两种乐音,不然也不能算作稀罕物。”
宁玦单手执起,吹响一试,耳边两种乐音交混响彻,有轻有厚,他满意挑了挑眉。
确不是俗物。
宁玦将玉骨哨放置掌心,递到白婳面前,含笑问道:“是个有趣的玩意,能不能买?”
白婳怔然一愣,虽然在她看来,价值四十两银子的玉哨实在贵得夸张,可钱银都是公子的,若他当真喜欢,买不买何必问她意愿。
白婳回应说:“公子自行做主就是。”
宁玦目光下移,看向她别在腰间的钱袋子,眼神戏谑,口吻打趣道:“哪能自己做主,银子不是都由你收着,你管我的钱。”
白婳被宁玦盯得不自在,红着脸,闷头给他付上。
方才买下琉璃灯盏时,公子顺手把钱袋子交给她,之后也没有收回去,一直暂放在她这里,眼下要用钱时又出言逗弄她,白婳实在应对不及的窘迫。
他那样的口吻,好像郎君自愿将自己的银钱上交给娘子收管,好像两人的关系有多不一般似的。
幸好此刻她身着男装,旁人见了才不会多想误会什么。
闽商高高兴兴收了钱,目送两位客人离开。
他一边看着两人背影渐远,一边于心底感慨:
谁说大燕民风淳朴,条条框框规矩多的?这不光天化日之下,还有两个断袖一起逛街,拉拉扯扯举止暧昧,简直没眼看啊。
……
去见段刈当日,宁玦心事颇重。
临出门前,白婳看出他心思深深,迟疑了下,关询问道:“公子今日所见之人,当真是昔日友人吗?”
这是公子先前告知给她的说辞。
可当下看他神色,眉宇间不带任何与旧友重逢的喜悦,反而郁色很深,像是即将触碰到一段并不愉快的回忆,他本能的排斥,可又不得不选择直面。
白婳当然知晓自己多嘴打听会惹嫌疑,可她此刻询问,并非出自探秘心理,而是真的忧心他。公子向来能将情绪掩饰得极好,而像眼下这般,直接将心事写在脸上的情况,并不多见。
她不知公子正面对着什么样的困难,应对的又是何人,无法施以援助之手,惴惴不安,实在为他担心。
“暂时是友。”宁玦这样回答她。
白婳听不明白,却也不好过多打听了。
两人出发,前往约定好的会面地点——仙姑酒楼。
邺城当地的海味酒楼开设得最多,但对于那些自小到大都生活在海边的人来说,海味不稀奇。所以,能吃上一口正宗内陆风味的菜肴,对临海民众而言算得一桩美事,而对于长久漂泊在外的旅人而言,在异乡寻得一口熟悉的家乡味,也是不可多得的宽慰。
因此,不沾海味,专做内陆风味肴馔的仙姑酒楼,在邺城同样将生意做得红火。
段刈定的包厢在二楼,其手下防备甚深,见两人拿着邀贴前来,却只放宁玦一人上楼。
白婳被拦在大堂内,面带忧色。
宁玦安抚她开口:“若是饿了就在大堂点菜,安心等我下楼,谁叫你都不要离开。”
白婳点点头,又叮嘱:“公子一人过去,行事定要小心。”
宁玦应声,转身跟着领道那人上了二楼。
……
上次见段刈,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昔日风光无限的直隶东宫管辖的绣衣卫总掌事段刈,如今装扮成一副平常商贾的模样,哪还见得半分曾经贵臣的影子。
宁玦不与他客气,进门不打招呼,直接落座。
段刈见怪不怪,早习以为常,笑叹道:“这么多年你还是一点儿未变,一样的我行我素,不拘管束,先前我对你看不惯,如今物是人非,心底倒只余艳羡。”
宁玦坐在主位上,自顾自喝下段刈酒壶里的一杯酒,嗤嘲出声:“皇权交替,多事之秋,多少人一夜之间神不知鬼不觉地身首相离,段掌事身处朝堂漩涡之内,今日还能安然无恙地站我面前说一句‘物是人非’,不知是真的有置身事外的好本领,还是踩着别人的尸身为自己谋了生路。”
闻言,段刈脸色一变,怅然若失不再,眼底只余沉肃。
他坐在宁玦正对面,回道:“你果然还是疑心,你师父的死与我有关。”
“是。”宁玦目光紧紧盯锁着他,如隼如炬,似要将人看穿,“我师父信你,视你作挚友,又跟随于你。你们身处同一阵营,东宫既倒,为何他死,你生?”
段刈眼睛沉沉一闭,良久后,很深地叹出一口气:“昔日大将军王宴请,酒酣之时,你师父与鞭魔谢坦起身切磋比武,两人皆在江湖四大高手之列,此局比试,万众瞩目。我当时也喝得醉,只看他们两人交手畅快,身影变幻无穷,待最后一招使出,你师父原地未动,谢坦后退数十步,我们起身喝彩,只当剑圣战胜了鞭魔,可是未等喝彩声止,你师父直直向后倒下去,当场咽气……我当时急如无头苍蝇,只差问天问地!为何天妒英才!”
他越说越激动,原本想尽力保持平静,可话到中途,还是没有忍住眼圈发红,肩头微颤。
“那可是剑圣司徒空……他的死,在京掀起巨大波澜。所有人都在传,剑圣被鞭魔鞭上剧毒害死,毒发身亡,但高手比试,过手前都要签生死状,无论谁输谁赢,或生或死,家人门生都不可追究。可我难以接受,寻常人怕那鞭毒,剑圣怎会忌惮?我本欲将此事彻查到底,可几日后,太子因外戚势力干扰朝局被废,不久,圣上病逝,瑛王被左相迎进皇城,拥戴成新君,连绣衣卫都被解散……我查不下去,被上面褫夺了权利。”
段刈看一眼宁玦,手心攥得很紧:“你怀疑司徒空的死与我有关,怎知我心头想追究真相之切,丝毫不低于你。”
宁玦并不客气道:“新皇登位,段掌事立刻高调辞官,归乡后又携一家老小很快匿了踪影,如今化名换了身份,转眼成了邺城经营茶叶买卖的商贾。你在怕什么?又在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