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国子监虽是卫朝最高学府,却不算京师重地。王府尹最初听说发生命案,只打算让刘通判负责此事,后来得知燕王亲自出面,他不敢怠慢,亲自带人赶来。
屋里站满了围观的学子与老师,纷纷围着死者的尸体指指点点,现场嘈杂一片。
裘智忍不住看了王府尹几眼,心中暗道:这人不会保护现场吗。
王府尹一见朱永贤,立即上前行礼:“惊扰了王爷,还请赎罪。”
朱永贤不以为意,一把将裘智拉到身边,乐呵呵道:“我给你们找了个神探,破案全靠他了。”
王府尹和朱永贤不熟,总过没见过两次面,但他能稳坐府尹之位,一来是当今圣上政宁帝朱永鸿的亲信,二来为人颇有城府,对京城的王公贵族十分了解。
他看朱永贤一脸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儿,心知对方不过是寻乐子,根本不在意案情本身。燕王是皇上最宠爱的弟弟,自己得罪不起,唯有顺从行事。
王府尹面不改色,转向裘智,温言道:“请教神探高姓大名。”
“啊?”裘智怔住了,愣愣地看向朱永贤,满脸不解,对方的说辞似乎和刚才不太一样。朱永贤只说帮王仲先洗脱嫌疑,并未提议让自己破案。何况他是法医,只会验尸,不会破案。
朱永贤若无其事地笑道:“他叫裘智,是我朋友。”说罢,又不由分说把裘智拉到偏僻处,显然有话要说。
这次,朱永贤没有阻止黄承奉跟来,他便远远地跟着二人。王仲先见状,也不甘落后,和黄承奉一道偷偷关注。
裘智得知朱永贤的真实身份后,已不似先前那般拘谨。他静静盯着对方,不发一言。
朱永贤看过不少侦探剧,今天总算碰上真实的凶杀案,自然想过一把神探的瘾。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脑子不够用,想破案比太阳从东南西北四边一起出来还难,除非拉着学霸一起。
他和裘智认识不久,但看对方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就知若是提前商量,十有八九会被拒绝,只能先斩后奏了。
朱永贤多少有几分急智,他眼睛一亮,语带诱惑:“你想让王仲先彻底脱罪,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真正的凶手。”
裘智叹了口气,沉默不语。他心里明白,自己在科举上的天赋有限,能考上秀才已经谢天谢地,所以才想继续从事老本行。眼下这个案子,正好给他提供了接触尸体的机会,实在没有理由拒绝。
其实他并不气朱永贤让自己破案,无论是为了王仲先的清白,还是自己的职业发展,或是为死者昭雪,他都愿意接下这案子,让他不爽的是朱永贤没有提前打招呼。
朱永贤见裘智板着脸,心里发虚。他本就有几分愧疚,如今更是急得不行,扯着裘智的衣袖,低声哀求:“你别生气了,我现在就去和王府尹说,这案子咱们不管了。”他的语气软得能滴出水来。
若是旁人,他早拍桌子翻脸了,但裘智不一样。他来到这个陌生的朝代十几年,只遇上这么一个老乡,生怕对方因这事不理自己,瞬间不想再玩神探游戏了。
黄承奉远远看着这一幕,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花了。燕王性子他最清楚,平日里谁敢惹他不痛快,立刻就要闹翻天。今日对裘智这般低声下气,简直颠覆了他的认知。
王仲先之前也听过朱永贤的名声,知道对方不是仗势欺人之辈,但平日里说一不二。如今却对裘智如此和颜悦色,不由一愣,看向朱永贤的眼神渐渐变得深邃起来。
裘智看着朱永贤可怜兮兮的样子,心里一软,却仍正色道:“破案不是过家家,这案子恐怕没那么简单。”
朱永贤听他语气稍有缓和,立刻抓住机会,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语带央求:“你今天碰上这个案子,又遇上了我,这就是缘分!一定是老天派你来解决这案子的。”
裘智看着他湿漉漉的大眼睛,鬼使神差地点点头。等他回过神来,朱永贤已经欢呼雀跃地跳了起来,激动地搂住他的脖子不撒手。
裘智实在不习惯和别人太过亲密,抬手推了推朱永贤:“行了,快放开。”
朱永贤不敢得寸进尺,乖乖地放开了裘智。黄承奉在远处看得目瞪口呆,他家主子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一旁的王仲先看着朱永贤和裘智打打闹闹,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酸意。他向来喜欢裘智,却因对方性子冷清,总不敢太过热络,怕吓着了人。眼下看来,或许强势一点,裘智也未必会真的生气。
几人整理好情绪,前后脚回到了凶案现场。
朱永贤知道裘智的本职工作并非刑侦,担心万一裘智无法破案,回头王府尹找他麻烦,便抢在众人开口前,对裘智说道:“你放心,破不了案我给你兜着!”
裘智还没来得及反应,王府尹已然眉开眼笑。有了燕王这话,案子破不了也不会挨罚。
朱永贤兴致勃勃地凑到裘智身边问:“你说咱们从哪儿开始?”
裘智只是法医,对于搜查根本没有任何头绪,不过没吃过猪肉,好歹上辈子天天见猪跑。他稍作思索,道:“先找凶器吧。”
“对!没错!”朱永贤一拍巴掌,大声附和。
王府尹不知裘智的来历,但既然燕王发话要找凶器,他也不敢怠慢,立刻吩咐众人四下搜寻。
众人闻言,开始在教室里翻箱倒柜,搜遍每一个角落,始终未见凶器的踪影。
朱永贤看向裘智,挠了挠头,问:“你说凶手是不是把凶器带走了?”
裘智皱着眉,并不说话。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一时难以理清思路。
就在此时,“咣”的一声脆响打破了沉寂。裘智转头,只见一只青花梅瓶从桌上倒下,正在向桌边滚去。他眼疾手快,赶在梅瓶掉落前一把接住。
梅瓶入手沉甸甸的,每个教室里都摆放着一只,并无奇特之处。
裘智下意识地晃了晃瓶身,顿时听到清脆的撞击声从瓶中传出。
刘通判年逾五十,并非进士出身,做过司狱,在提刑按察使司任职多年,一级级熬上来的,刑名上素有见地。听到声音,他眉头一皱,低声道:“是铁器的声音,难道凶器在里面?”
第4章
裘智将瓶口朝下,借着光亮细细察看,但瓶口狭窄,根本看不清里面的物件。他又试着轻轻摇晃,清脆的“叮咚”声再度响起,可无论如何,瓶中之物始终无法倒出。
他抬起头,扫视了一圈人群,沉声问道:“刚才是谁推的这只瓶子?”
瓶子不会无缘无故跌落,显然是凶手浑水摸鱼,故意推倒。
众人一愣,随即面面相觑,纷纷摇头。一名学子怯生生地开口:“屋里太乱了,大家都在找东西,谁也没注意到。”
裘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刘通判性子急,直接伸手去抢梅瓶:“别管是谁推的,砸开看看。”
裘智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将梅瓶牢牢护在怀中,不肯给刘通判。
朱永贤见裘智如此宝贝这个瓶子,疑惑地问道:“怎么了?这个瓶子有什么问题吗?”
裘智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这个瓶子不能砸,砸碎了恐怕正中凶手下怀。”
朱永贤一脸不解地看着他,催促道:“快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裘智理了理思绪,开始分析:“凶手作案后,通常会有两种选择:一是迅速离开现场;二是留下来布置现场,伪造或销毁证据,以掩盖罪行。”
“啪啪啪。”不等裘智说完,朱永贤竟拍起掌来:“说得太对了。”
裘智被他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一怔,脸色微红,稍作停顿才接着道:“从现场来看,凶手作案后并未急于逃离,而是留下来故布疑阵。这种破坏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个是‘加法’,另一个是‘减法’。”
“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朱永贤听得有些发懵,凶杀案怎么还跟数学有关?
裘智解释道:“‘加法’是故意制造多余线索掩盖真实有用的证据,‘减法’则是尽可能抹除证据。”
朱永贤听得连连点头,称赞不已:“不愧是学霸,分析的头头是道。就是这么回事,你太厉害了。”
朱永贤感觉自己把裘智诓过来陪自己,多少有些不厚道,化身捧场王,好话跟不要钱似的说了一大车。
赵推官看裘智年纪轻轻,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现在听了他的分析,不免高看了对方一眼。其实这个加法、减法理论他们这些管刑名的人都懂,但是寥寥数句总结得这么清楚的却是没有。
赵推官是科举出身,心中暗道:大家都是读书人,怎么他的脑子就这么好使。
朱永贤迫不及待问道:“这个凶手是做了加法还是减法?”
裘智微一思忖,迟疑道:“我更倾向于加法。凶手将教室设计成密室,特意装扮死者,又将凶器藏入梅瓶。这会儿趁乱推倒瓶子,应该是想搅乱我们的判断。”
屋里站满了围观的学子与老师,纷纷围着死者的尸体指指点点,现场嘈杂一片。
裘智忍不住看了王府尹几眼,心中暗道:这人不会保护现场吗。
王府尹一见朱永贤,立即上前行礼:“惊扰了王爷,还请赎罪。”
朱永贤不以为意,一把将裘智拉到身边,乐呵呵道:“我给你们找了个神探,破案全靠他了。”
王府尹和朱永贤不熟,总过没见过两次面,但他能稳坐府尹之位,一来是当今圣上政宁帝朱永鸿的亲信,二来为人颇有城府,对京城的王公贵族十分了解。
他看朱永贤一脸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儿,心知对方不过是寻乐子,根本不在意案情本身。燕王是皇上最宠爱的弟弟,自己得罪不起,唯有顺从行事。
王府尹面不改色,转向裘智,温言道:“请教神探高姓大名。”
“啊?”裘智怔住了,愣愣地看向朱永贤,满脸不解,对方的说辞似乎和刚才不太一样。朱永贤只说帮王仲先洗脱嫌疑,并未提议让自己破案。何况他是法医,只会验尸,不会破案。
朱永贤若无其事地笑道:“他叫裘智,是我朋友。”说罢,又不由分说把裘智拉到偏僻处,显然有话要说。
这次,朱永贤没有阻止黄承奉跟来,他便远远地跟着二人。王仲先见状,也不甘落后,和黄承奉一道偷偷关注。
裘智得知朱永贤的真实身份后,已不似先前那般拘谨。他静静盯着对方,不发一言。
朱永贤看过不少侦探剧,今天总算碰上真实的凶杀案,自然想过一把神探的瘾。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脑子不够用,想破案比太阳从东南西北四边一起出来还难,除非拉着学霸一起。
他和裘智认识不久,但看对方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就知若是提前商量,十有八九会被拒绝,只能先斩后奏了。
朱永贤多少有几分急智,他眼睛一亮,语带诱惑:“你想让王仲先彻底脱罪,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真正的凶手。”
裘智叹了口气,沉默不语。他心里明白,自己在科举上的天赋有限,能考上秀才已经谢天谢地,所以才想继续从事老本行。眼下这个案子,正好给他提供了接触尸体的机会,实在没有理由拒绝。
其实他并不气朱永贤让自己破案,无论是为了王仲先的清白,还是自己的职业发展,或是为死者昭雪,他都愿意接下这案子,让他不爽的是朱永贤没有提前打招呼。
朱永贤见裘智板着脸,心里发虚。他本就有几分愧疚,如今更是急得不行,扯着裘智的衣袖,低声哀求:“你别生气了,我现在就去和王府尹说,这案子咱们不管了。”他的语气软得能滴出水来。
若是旁人,他早拍桌子翻脸了,但裘智不一样。他来到这个陌生的朝代十几年,只遇上这么一个老乡,生怕对方因这事不理自己,瞬间不想再玩神探游戏了。
黄承奉远远看着这一幕,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花了。燕王性子他最清楚,平日里谁敢惹他不痛快,立刻就要闹翻天。今日对裘智这般低声下气,简直颠覆了他的认知。
王仲先之前也听过朱永贤的名声,知道对方不是仗势欺人之辈,但平日里说一不二。如今却对裘智如此和颜悦色,不由一愣,看向朱永贤的眼神渐渐变得深邃起来。
裘智看着朱永贤可怜兮兮的样子,心里一软,却仍正色道:“破案不是过家家,这案子恐怕没那么简单。”
朱永贤听他语气稍有缓和,立刻抓住机会,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语带央求:“你今天碰上这个案子,又遇上了我,这就是缘分!一定是老天派你来解决这案子的。”
裘智看着他湿漉漉的大眼睛,鬼使神差地点点头。等他回过神来,朱永贤已经欢呼雀跃地跳了起来,激动地搂住他的脖子不撒手。
裘智实在不习惯和别人太过亲密,抬手推了推朱永贤:“行了,快放开。”
朱永贤不敢得寸进尺,乖乖地放开了裘智。黄承奉在远处看得目瞪口呆,他家主子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一旁的王仲先看着朱永贤和裘智打打闹闹,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酸意。他向来喜欢裘智,却因对方性子冷清,总不敢太过热络,怕吓着了人。眼下看来,或许强势一点,裘智也未必会真的生气。
几人整理好情绪,前后脚回到了凶案现场。
朱永贤知道裘智的本职工作并非刑侦,担心万一裘智无法破案,回头王府尹找他麻烦,便抢在众人开口前,对裘智说道:“你放心,破不了案我给你兜着!”
裘智还没来得及反应,王府尹已然眉开眼笑。有了燕王这话,案子破不了也不会挨罚。
朱永贤兴致勃勃地凑到裘智身边问:“你说咱们从哪儿开始?”
裘智只是法医,对于搜查根本没有任何头绪,不过没吃过猪肉,好歹上辈子天天见猪跑。他稍作思索,道:“先找凶器吧。”
“对!没错!”朱永贤一拍巴掌,大声附和。
王府尹不知裘智的来历,但既然燕王发话要找凶器,他也不敢怠慢,立刻吩咐众人四下搜寻。
众人闻言,开始在教室里翻箱倒柜,搜遍每一个角落,始终未见凶器的踪影。
朱永贤看向裘智,挠了挠头,问:“你说凶手是不是把凶器带走了?”
裘智皱着眉,并不说话。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一时难以理清思路。
就在此时,“咣”的一声脆响打破了沉寂。裘智转头,只见一只青花梅瓶从桌上倒下,正在向桌边滚去。他眼疾手快,赶在梅瓶掉落前一把接住。
梅瓶入手沉甸甸的,每个教室里都摆放着一只,并无奇特之处。
裘智下意识地晃了晃瓶身,顿时听到清脆的撞击声从瓶中传出。
刘通判年逾五十,并非进士出身,做过司狱,在提刑按察使司任职多年,一级级熬上来的,刑名上素有见地。听到声音,他眉头一皱,低声道:“是铁器的声音,难道凶器在里面?”
第4章
裘智将瓶口朝下,借着光亮细细察看,但瓶口狭窄,根本看不清里面的物件。他又试着轻轻摇晃,清脆的“叮咚”声再度响起,可无论如何,瓶中之物始终无法倒出。
他抬起头,扫视了一圈人群,沉声问道:“刚才是谁推的这只瓶子?”
瓶子不会无缘无故跌落,显然是凶手浑水摸鱼,故意推倒。
众人一愣,随即面面相觑,纷纷摇头。一名学子怯生生地开口:“屋里太乱了,大家都在找东西,谁也没注意到。”
裘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刘通判性子急,直接伸手去抢梅瓶:“别管是谁推的,砸开看看。”
裘智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将梅瓶牢牢护在怀中,不肯给刘通判。
朱永贤见裘智如此宝贝这个瓶子,疑惑地问道:“怎么了?这个瓶子有什么问题吗?”
裘智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这个瓶子不能砸,砸碎了恐怕正中凶手下怀。”
朱永贤一脸不解地看着他,催促道:“快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裘智理了理思绪,开始分析:“凶手作案后,通常会有两种选择:一是迅速离开现场;二是留下来布置现场,伪造或销毁证据,以掩盖罪行。”
“啪啪啪。”不等裘智说完,朱永贤竟拍起掌来:“说得太对了。”
裘智被他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一怔,脸色微红,稍作停顿才接着道:“从现场来看,凶手作案后并未急于逃离,而是留下来故布疑阵。这种破坏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个是‘加法’,另一个是‘减法’。”
“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朱永贤听得有些发懵,凶杀案怎么还跟数学有关?
裘智解释道:“‘加法’是故意制造多余线索掩盖真实有用的证据,‘减法’则是尽可能抹除证据。”
朱永贤听得连连点头,称赞不已:“不愧是学霸,分析的头头是道。就是这么回事,你太厉害了。”
朱永贤感觉自己把裘智诓过来陪自己,多少有些不厚道,化身捧场王,好话跟不要钱似的说了一大车。
赵推官看裘智年纪轻轻,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现在听了他的分析,不免高看了对方一眼。其实这个加法、减法理论他们这些管刑名的人都懂,但是寥寥数句总结得这么清楚的却是没有。
赵推官是科举出身,心中暗道:大家都是读书人,怎么他的脑子就这么好使。
朱永贤迫不及待问道:“这个凶手是做了加法还是减法?”
裘智微一思忖,迟疑道:“我更倾向于加法。凶手将教室设计成密室,特意装扮死者,又将凶器藏入梅瓶。这会儿趁乱推倒瓶子,应该是想搅乱我们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