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之将 第245节
叶星辞身骑白马,不慌不忙地高声反驳:昌军军纪严明,已承诺不屠城、不杀俘,若城内出现饥荒,齐军依然拒绝投降、负隅顽抗,责任在齐军。
父亲怒火中烧,拂袖而去。
写到此处,叶星辞又换一张信笺:“战场之上,方知好友皆为独当一面之俊杰。于章远屡次带队反突围,宋卓、司贤伏击齐军劫粮道之游骑……秋分时节,将破东侧防线。我已有谋划,请君静待佳音。”
停笔时,他已写了一沓纸。他渴望与楚翊分享一切,就差将一日三餐也写上去了。
他恨自己不擅吟诗作赋,没法文雅地叙说思念。想了想,把印泥涂在嘴上,对着信笺“啵”地一吻,留下唇印。
“哈哈,我真是个天才!我开创了新的流派!”
叶星辞擦了嘴,凝视心跳般颤动的烛焰,还是想写诗。他思考许久,在唇印旁真挚而生涩地落笔:烽烟吞故垒,思君火里看。
数日后,收到回信。信尾,心上人以秀逸的字迹接了两句:影从焰底生,如君暗里拥。
旁边,绘着一株花。楚翊标注,这是宁王府后花园冒出的无名野花。开在秋天,难能可贵。他觉得可爱,想与王妃共赏,又不忍摧折,于是作画。
“确实可爱,唉,我羞愧啊。”叶星辞看着花儿,脸色发红,觉得自己辱没了这份闲情雅致。
因为,隔着上一张信笺时,这花儿只有模糊的轮廓。一根直愣愣的长家伙,配着两团东西。他以为,楚翊效仿自己的唇印,印了个牛牛。
想什么呢。卧榻之外,逸之哥哥是清雅端方的君子,一国之摄政王,怎么可能干出这么粗俗的事……不过,就算真干出来了,自己也不会嫌弃他的。
叶星辞小心地叠好那株花,走出营帐。银月如钩,秋风扑面,将眉宇间的温柔化作肃杀之气。
他紧了紧披风,登上箭塔,凭栏眺望远处蜿蜒如蛇的灯火,那是父兄筑起的壕墙。纵贯南北,借山势绵延三百里。北抵衡连山,南据霞飞山。
壕墙就地取材,都是一人高的夯土墙或沙石墙,设堡垒、要塞、驿传和烽火台。
叶星辞必须正面强攻,而非绕路进军。因为,后者会将补给线越拖越长。而敌军可依托防线,不断袭扰粮道。
他已率精兵五万,在此扎营十日,与二哥有过数次短暂的交锋。二哥坚守防线,凭各处堡垒要塞迅速阻击、转战。
步兵翻越防线不难,可骑兵和辎重过不去。孤军深入是找死,只能撤退。必须将防线撕开一道缺口,巨大的缺口。以此为据,再向左右扩大战果。
二哥粗中有细,性情悍勇,又正值当打之年,甚至让叶星辞吃了点亏——雪球儿的屁股中箭了。
见主人另换战马,正在休养的雪球儿发出伤心欲绝的嘶鸣,气得绝食,不过仅持续了一天。叶星辞挺心疼,夜里去安慰它。它似乎嫌他身上有其它战马的气息,不让他摸,并朝他放屁。
伴着一阵迅捷的脚步,于章远登上箭塔。叶星辞立即追问:“探得如何?”
“没问题。”
叶星辞目光一凛,一拍栏杆:“好,引水!”
攻,在其锐。防,在其坚。总攻必须锐利,一击即破。
这十日,叶星辞白天与二哥过招,夜里打井、挖水渠。水渠全长五里,一端通壕墙,一端与营区的水井相连。白天,便以木板、草皮掩盖。为防敌骑从马蹄经过时的声音起疑,还铺了棉絮。
昨夜,为了挖通靠近墙根那一里,叶星辞在远处夜袭掩护,吸引齐军注意。水渠末端,如钉耙般分叉,以覆盖更宽广的范围。
水渠的选址很有讲究,斥候已探明,这一段墙体的基底是沙石,最怕水泡,一泡尿都能呲出个坑。位置恰处于两座堡垒之间,防范疏松。
“引水!”一声令下,数名健壮士卒全力推动水车,将水从井中源源不断地引进水渠。
水车架在井口,有一个硕大的生铁转轮,最外层是一圈铁齿。铁齿挂有铁索,铁索上每隔一段就有个牛皮圆盘。水车下方,一个中空铁筒直通井底,铁索贯穿铁筒。水车转动时,铁索上的牛皮圆盘便将水不断汲到地面,通过水车侧方的铁簸箕,将水引入水渠。
“使劲推啊!”众人一圈圈推着木杠子,健壮的赤膊挂满汗珠。淙淙水流,涌入夜色,如灵活的游蛇,直咬敌人的防线。
叶星辞平静地闭目聆听,觉得这声音,像兆安郊外的清溪。十六岁的少年,刚得到一匹神骏白马,出城撒欢。他给它取名雪球儿。
当时谁能想到,后来雪球儿屁股开花,自己的屁股也反复开花……
叶星辞在满是野花的梦境中,睡到天际泛白。他分出三万兵力,在距水渠数十里外翻越防线、发动佯攻,以掩饰主攻方向。
声势浩大的佯攻,吸引了齐军大半兵力前去围剿。叶星辞瞧准时机,另率一万兵马,突击那段已“泡澡”一整夜的防线。数个攻城锥一字排开,同时猛撞。
“冲,再撞——”
轰,墙基被泡垮的墙整段垮塌,正填上壕沟。坚不可摧的防线,被撕开一个十丈宽的豁口。
“怎么一下子塌啦!”齐军守军早已放烟传递战况,召集兵力。但防线垮得太快,来不及了。
“先锋军,上!”
昌军步兵当先休整路面,整平崎岖处,以便骑兵通过。
叶星辞率轻骑长驱直入,在齐军主力赶来阻击之前,将缺口左右的堡垒和烽火台统统占领,并向南北两侧吞噬。一口口,将整段防线据为己有。
天昏地暗的鏖战,从早到晚。
齐军以新兵和久疏战阵的军户顽抗,最终弃守防线,退至宛延城——齐国最后的险要。破了此城,便可直驱江南腹地。
血泊映着夕阳,说不清谁更红。
叶星辞的面颊凝着几滴血,宛如雪地里碎裂的珊瑚。暮色漫过他的眉骨,眸光明灭间,浩气凛然。
他从胸甲抽出一条白帕,抹了抹脸,又擦拭枪上粘稠的血迹。他扫一眼防线上巨大的豁口,平静道:“向朝廷报捷。十日之内,我将吞并全部防线。而后就地屯兵,固守战果,择机与齐军在宛延城下开战。”
父兄耗费无数人力,修筑了这道漫长的壕墙。此刻,反倒成为他巩固战果的屏障。
叶星辞回到营帐,卸下甲胄,用酸乏发颤的右手执笔,在信中详述此役前后:“手抖字丑,望见谅。说来有趣,暗挖水渠之战术,始于喀留楚献忠……彼时为传令兵,今时为主帅,恍然似梦。不擅作诗,硬憋两句,以寄相思。”
第379章 眼前月,心底人
他停笔,甩了甩被长枪磨得发红的手,歪头思索。他抓起点心往嘴里塞,渣子落在信上,便吹了吹。它们乘风而起,飘出好远。
“若我也是点心渣子,被一阵风吹到逸之哥哥身边就好了。”叶星辞双眸一闪,笑意漫上嘴角,“有了!”
他拍拍手,重新执笔,放任思绪流淌至笔端:“愿做一渣渣,乘风到君前。”
不,什么啊,太怪了。他咧咧嘴,将信笺团起,再度落笔:“蜕尽形骸作微尘,散入东风觅君怀。”
数日后,占据防线上的全部堡垒那天,叶星辞收到回信。楚翊说,吴霜督造的第一艘战船已下水。会反复测验,改进细节,再批量建造。
信尾,又回了两句诗:“三千芥子藏星影,立尽山河思不尽。”
并写道:“九月初九,亥时初刻,邀君赏月共饮。”
重阳,明天……叶星辞起身步出营帐,仰起脸,丝丝凉意袭来。秋雨潇潇,天色黯淡,不知能否赴约。
他开始期待那一刻。
巡营时,他期待着。检查防务时,他期待着。查验粮草时,他期待着。与从博观城赶来的四哥军议时,他期待着。
雨断断续续。次日傍晚,停了,但天阴着。
叶星辞搬了一把藤椅,抱着酒壶半躺在营帐前,凝目于夜幕,不觉睡着了。
忽听敲更声,亥时已至。他蓦然惊醒,倒一盏酒,紧盯夜空。乌云,全是他奶奶的乌云。老天像摔了一跤,用大片淤痕阻隔了他和爱人的约会。
“逸之哥哥,我失约啦,下回吧。”叶星辞叹了口气,低头独酌。
忽见酒盏一亮,惊现半轮银盘。
他欣然抬头,只见云翳乍开,月华如新磨银浆,汩汩倾泻。他快活地大笑一声,举了举酒盏,痛饮一泓月光。
**
同样的清辉下,楚翊倚着后花园的石桌,又添一盏温酒,在微醺中随口吟道:“千里幽思共一樽,同沐月华似同衾。”
身后,罗雨立刻拍手叫好:“我听懂了:月光像被窝,罩着你和我。”
楚翊大笑。
“不知小五会怎么对。最近,他迷上写诗了,他一向最烦这些。”他又拿出老婆的信,借月色贪婪地重温。其实,信的内容他早已熟背,只是想再看看小五的字。
端正遒劲,越看越可爱。凌厉的笔锋,活像一个小人儿在纸上舞枪。那一勾,如回马枪。那圆润的一笔,像……又想歪了,唉,有辱斯文。
楚翊的耳朵开始冒火。
“大外甥,独酌呢。”四舅悠闲地逛了过来。
“不,是共饮。”楚翊对月把盏,眉峰轻扬,口吻自在,“我邀小五赏月。”
“天涯共此时啊,有情调。”四舅从袖中抽出一张纸笺,晃了晃。
楚翊接过,垂眸一扫,舒展的眉心微微一跳。这是一篇骈文,洋洋洒洒数百字,写永固园春景。
其落笔如星河倾泻,以山川作墨池,囊括天地经纬。借雕甍画栋写尽壮志,凌云健笔磅礴浩大。
楚翊看得有些失神。
因为,这是恒辰太子陪世宗皇帝游园时,随手挥就。那年,他才十二岁。他很谦逊,觉得尚需改进,不愿流入市井,只给皇室宗亲们传阅,故而并未广为流传。
原稿珍藏在宫中,楚翊十几岁时才读到。他惊艳无比,向挚友提起,对方淡然一笑:九叔,几句漂亮话而已,没什么特别。
“我常在市井间游荡嘛。”四舅说道,“这两天,这篇文忽然流传开,百姓盛赞恒辰太子的才情。我觉得有点奇怪,睡不着,来问问你。”
“忽然流传?”楚翊将纸摊在桌上。
浮云令月色变得朦胧,眼前的字似乎正在织网,一张结着阴谋的蛛网。敏锐的政治嗅觉提醒他,苗头不对。
是巧合吗?不,当感觉到有猫腻,那就绝不是巧合。
楚翊举目望天,呼吸与夜风同时起伏。星子错落似棋子,银河横贯如棋枰。几缕流云掠过,恰似无形之手推动棋局。
秋虫低鸣,凉意浸透衣袖,他紧了紧领口,说该睡觉了。回到房中,躺在那张缺了一个人的巨大的拔步床上,他辗转如烙饼,一夜未眠。
翌日散朝,楚翊被皇帝的近侍叫住:“九爷留步,万岁邀您赏景。”
楚翊的心口莫名一缩,嘴角则展开温和的笑:“有劳公公带路。”
楚翊步入御花园时,皇帝正对着团团簇簇的菊花出神。黄的似金,白的若雪。四下红叶如灼,仿佛云霞洒落。这样一幅斑斓秋景,的确值得驻足。
猛然窜高的个子,令永历看起来有点瘦,像一根挑着华服的树苗。脸也长了,不再一团稚气。他扭头,露出一个藏满心事的笑:“九叔,你来了,陪朕逛逛。”
楚翊弯起双眼,如往常一样和气地微笑,那份轩昂的贵气令红叶失色。不过,叔侄俩全都眼下发青,像刚经历一场互殴。
“叶将军真是盖世俊杰,那么坚固的防线,轻描淡写就拿下了。朕只能从捷报里,一窥其神勇。”聊了一会儿西南战事和水军筹备,永历目光飘忽,幽幽地问:“朕的兄长十二岁时,什么样?”
楚翊心里一动,听出其中深藏的自卑。
皇帝正是心思敏感细腻又叛逆的年纪。这样的困惑,本该由吴正英解答,可惜……
“臣那时也只七岁,记不清了。”楚翊淡淡道。
“你记不清,可宫里的藏书阁记得清清楚楚。恒辰太子精通六艺,诗赋惊才绝艳。昨日,朕偶然读到他十二岁时的作品,自愧不如。”说着,永历叹了口气,取出一张纸,“前天,朕刚写了一篇骈文,赞秋景。早知,就不写了。”
楚翊接过拜读,心底升起异样感。
恒辰太子的佳作忽然流传,真的不是巧合,而是刻意激起皇帝的比较之心。
有只幕后黑手,勾起了沉在皇帝心底的尘埃,搅浑了一池清水。楚翊代行皇权两年,却从未用心了解过这个少年,这是大大的疏忽。
父亲怒火中烧,拂袖而去。
写到此处,叶星辞又换一张信笺:“战场之上,方知好友皆为独当一面之俊杰。于章远屡次带队反突围,宋卓、司贤伏击齐军劫粮道之游骑……秋分时节,将破东侧防线。我已有谋划,请君静待佳音。”
停笔时,他已写了一沓纸。他渴望与楚翊分享一切,就差将一日三餐也写上去了。
他恨自己不擅吟诗作赋,没法文雅地叙说思念。想了想,把印泥涂在嘴上,对着信笺“啵”地一吻,留下唇印。
“哈哈,我真是个天才!我开创了新的流派!”
叶星辞擦了嘴,凝视心跳般颤动的烛焰,还是想写诗。他思考许久,在唇印旁真挚而生涩地落笔:烽烟吞故垒,思君火里看。
数日后,收到回信。信尾,心上人以秀逸的字迹接了两句:影从焰底生,如君暗里拥。
旁边,绘着一株花。楚翊标注,这是宁王府后花园冒出的无名野花。开在秋天,难能可贵。他觉得可爱,想与王妃共赏,又不忍摧折,于是作画。
“确实可爱,唉,我羞愧啊。”叶星辞看着花儿,脸色发红,觉得自己辱没了这份闲情雅致。
因为,隔着上一张信笺时,这花儿只有模糊的轮廓。一根直愣愣的长家伙,配着两团东西。他以为,楚翊效仿自己的唇印,印了个牛牛。
想什么呢。卧榻之外,逸之哥哥是清雅端方的君子,一国之摄政王,怎么可能干出这么粗俗的事……不过,就算真干出来了,自己也不会嫌弃他的。
叶星辞小心地叠好那株花,走出营帐。银月如钩,秋风扑面,将眉宇间的温柔化作肃杀之气。
他紧了紧披风,登上箭塔,凭栏眺望远处蜿蜒如蛇的灯火,那是父兄筑起的壕墙。纵贯南北,借山势绵延三百里。北抵衡连山,南据霞飞山。
壕墙就地取材,都是一人高的夯土墙或沙石墙,设堡垒、要塞、驿传和烽火台。
叶星辞必须正面强攻,而非绕路进军。因为,后者会将补给线越拖越长。而敌军可依托防线,不断袭扰粮道。
他已率精兵五万,在此扎营十日,与二哥有过数次短暂的交锋。二哥坚守防线,凭各处堡垒要塞迅速阻击、转战。
步兵翻越防线不难,可骑兵和辎重过不去。孤军深入是找死,只能撤退。必须将防线撕开一道缺口,巨大的缺口。以此为据,再向左右扩大战果。
二哥粗中有细,性情悍勇,又正值当打之年,甚至让叶星辞吃了点亏——雪球儿的屁股中箭了。
见主人另换战马,正在休养的雪球儿发出伤心欲绝的嘶鸣,气得绝食,不过仅持续了一天。叶星辞挺心疼,夜里去安慰它。它似乎嫌他身上有其它战马的气息,不让他摸,并朝他放屁。
伴着一阵迅捷的脚步,于章远登上箭塔。叶星辞立即追问:“探得如何?”
“没问题。”
叶星辞目光一凛,一拍栏杆:“好,引水!”
攻,在其锐。防,在其坚。总攻必须锐利,一击即破。
这十日,叶星辞白天与二哥过招,夜里打井、挖水渠。水渠全长五里,一端通壕墙,一端与营区的水井相连。白天,便以木板、草皮掩盖。为防敌骑从马蹄经过时的声音起疑,还铺了棉絮。
昨夜,为了挖通靠近墙根那一里,叶星辞在远处夜袭掩护,吸引齐军注意。水渠末端,如钉耙般分叉,以覆盖更宽广的范围。
水渠的选址很有讲究,斥候已探明,这一段墙体的基底是沙石,最怕水泡,一泡尿都能呲出个坑。位置恰处于两座堡垒之间,防范疏松。
“引水!”一声令下,数名健壮士卒全力推动水车,将水从井中源源不断地引进水渠。
水车架在井口,有一个硕大的生铁转轮,最外层是一圈铁齿。铁齿挂有铁索,铁索上每隔一段就有个牛皮圆盘。水车下方,一个中空铁筒直通井底,铁索贯穿铁筒。水车转动时,铁索上的牛皮圆盘便将水不断汲到地面,通过水车侧方的铁簸箕,将水引入水渠。
“使劲推啊!”众人一圈圈推着木杠子,健壮的赤膊挂满汗珠。淙淙水流,涌入夜色,如灵活的游蛇,直咬敌人的防线。
叶星辞平静地闭目聆听,觉得这声音,像兆安郊外的清溪。十六岁的少年,刚得到一匹神骏白马,出城撒欢。他给它取名雪球儿。
当时谁能想到,后来雪球儿屁股开花,自己的屁股也反复开花……
叶星辞在满是野花的梦境中,睡到天际泛白。他分出三万兵力,在距水渠数十里外翻越防线、发动佯攻,以掩饰主攻方向。
声势浩大的佯攻,吸引了齐军大半兵力前去围剿。叶星辞瞧准时机,另率一万兵马,突击那段已“泡澡”一整夜的防线。数个攻城锥一字排开,同时猛撞。
“冲,再撞——”
轰,墙基被泡垮的墙整段垮塌,正填上壕沟。坚不可摧的防线,被撕开一个十丈宽的豁口。
“怎么一下子塌啦!”齐军守军早已放烟传递战况,召集兵力。但防线垮得太快,来不及了。
“先锋军,上!”
昌军步兵当先休整路面,整平崎岖处,以便骑兵通过。
叶星辞率轻骑长驱直入,在齐军主力赶来阻击之前,将缺口左右的堡垒和烽火台统统占领,并向南北两侧吞噬。一口口,将整段防线据为己有。
天昏地暗的鏖战,从早到晚。
齐军以新兵和久疏战阵的军户顽抗,最终弃守防线,退至宛延城——齐国最后的险要。破了此城,便可直驱江南腹地。
血泊映着夕阳,说不清谁更红。
叶星辞的面颊凝着几滴血,宛如雪地里碎裂的珊瑚。暮色漫过他的眉骨,眸光明灭间,浩气凛然。
他从胸甲抽出一条白帕,抹了抹脸,又擦拭枪上粘稠的血迹。他扫一眼防线上巨大的豁口,平静道:“向朝廷报捷。十日之内,我将吞并全部防线。而后就地屯兵,固守战果,择机与齐军在宛延城下开战。”
父兄耗费无数人力,修筑了这道漫长的壕墙。此刻,反倒成为他巩固战果的屏障。
叶星辞回到营帐,卸下甲胄,用酸乏发颤的右手执笔,在信中详述此役前后:“手抖字丑,望见谅。说来有趣,暗挖水渠之战术,始于喀留楚献忠……彼时为传令兵,今时为主帅,恍然似梦。不擅作诗,硬憋两句,以寄相思。”
第379章 眼前月,心底人
他停笔,甩了甩被长枪磨得发红的手,歪头思索。他抓起点心往嘴里塞,渣子落在信上,便吹了吹。它们乘风而起,飘出好远。
“若我也是点心渣子,被一阵风吹到逸之哥哥身边就好了。”叶星辞双眸一闪,笑意漫上嘴角,“有了!”
他拍拍手,重新执笔,放任思绪流淌至笔端:“愿做一渣渣,乘风到君前。”
不,什么啊,太怪了。他咧咧嘴,将信笺团起,再度落笔:“蜕尽形骸作微尘,散入东风觅君怀。”
数日后,占据防线上的全部堡垒那天,叶星辞收到回信。楚翊说,吴霜督造的第一艘战船已下水。会反复测验,改进细节,再批量建造。
信尾,又回了两句诗:“三千芥子藏星影,立尽山河思不尽。”
并写道:“九月初九,亥时初刻,邀君赏月共饮。”
重阳,明天……叶星辞起身步出营帐,仰起脸,丝丝凉意袭来。秋雨潇潇,天色黯淡,不知能否赴约。
他开始期待那一刻。
巡营时,他期待着。检查防务时,他期待着。查验粮草时,他期待着。与从博观城赶来的四哥军议时,他期待着。
雨断断续续。次日傍晚,停了,但天阴着。
叶星辞搬了一把藤椅,抱着酒壶半躺在营帐前,凝目于夜幕,不觉睡着了。
忽听敲更声,亥时已至。他蓦然惊醒,倒一盏酒,紧盯夜空。乌云,全是他奶奶的乌云。老天像摔了一跤,用大片淤痕阻隔了他和爱人的约会。
“逸之哥哥,我失约啦,下回吧。”叶星辞叹了口气,低头独酌。
忽见酒盏一亮,惊现半轮银盘。
他欣然抬头,只见云翳乍开,月华如新磨银浆,汩汩倾泻。他快活地大笑一声,举了举酒盏,痛饮一泓月光。
**
同样的清辉下,楚翊倚着后花园的石桌,又添一盏温酒,在微醺中随口吟道:“千里幽思共一樽,同沐月华似同衾。”
身后,罗雨立刻拍手叫好:“我听懂了:月光像被窝,罩着你和我。”
楚翊大笑。
“不知小五会怎么对。最近,他迷上写诗了,他一向最烦这些。”他又拿出老婆的信,借月色贪婪地重温。其实,信的内容他早已熟背,只是想再看看小五的字。
端正遒劲,越看越可爱。凌厉的笔锋,活像一个小人儿在纸上舞枪。那一勾,如回马枪。那圆润的一笔,像……又想歪了,唉,有辱斯文。
楚翊的耳朵开始冒火。
“大外甥,独酌呢。”四舅悠闲地逛了过来。
“不,是共饮。”楚翊对月把盏,眉峰轻扬,口吻自在,“我邀小五赏月。”
“天涯共此时啊,有情调。”四舅从袖中抽出一张纸笺,晃了晃。
楚翊接过,垂眸一扫,舒展的眉心微微一跳。这是一篇骈文,洋洋洒洒数百字,写永固园春景。
其落笔如星河倾泻,以山川作墨池,囊括天地经纬。借雕甍画栋写尽壮志,凌云健笔磅礴浩大。
楚翊看得有些失神。
因为,这是恒辰太子陪世宗皇帝游园时,随手挥就。那年,他才十二岁。他很谦逊,觉得尚需改进,不愿流入市井,只给皇室宗亲们传阅,故而并未广为流传。
原稿珍藏在宫中,楚翊十几岁时才读到。他惊艳无比,向挚友提起,对方淡然一笑:九叔,几句漂亮话而已,没什么特别。
“我常在市井间游荡嘛。”四舅说道,“这两天,这篇文忽然流传开,百姓盛赞恒辰太子的才情。我觉得有点奇怪,睡不着,来问问你。”
“忽然流传?”楚翊将纸摊在桌上。
浮云令月色变得朦胧,眼前的字似乎正在织网,一张结着阴谋的蛛网。敏锐的政治嗅觉提醒他,苗头不对。
是巧合吗?不,当感觉到有猫腻,那就绝不是巧合。
楚翊举目望天,呼吸与夜风同时起伏。星子错落似棋子,银河横贯如棋枰。几缕流云掠过,恰似无形之手推动棋局。
秋虫低鸣,凉意浸透衣袖,他紧了紧领口,说该睡觉了。回到房中,躺在那张缺了一个人的巨大的拔步床上,他辗转如烙饼,一夜未眠。
翌日散朝,楚翊被皇帝的近侍叫住:“九爷留步,万岁邀您赏景。”
楚翊的心口莫名一缩,嘴角则展开温和的笑:“有劳公公带路。”
楚翊步入御花园时,皇帝正对着团团簇簇的菊花出神。黄的似金,白的若雪。四下红叶如灼,仿佛云霞洒落。这样一幅斑斓秋景,的确值得驻足。
猛然窜高的个子,令永历看起来有点瘦,像一根挑着华服的树苗。脸也长了,不再一团稚气。他扭头,露出一个藏满心事的笑:“九叔,你来了,陪朕逛逛。”
楚翊弯起双眼,如往常一样和气地微笑,那份轩昂的贵气令红叶失色。不过,叔侄俩全都眼下发青,像刚经历一场互殴。
“叶将军真是盖世俊杰,那么坚固的防线,轻描淡写就拿下了。朕只能从捷报里,一窥其神勇。”聊了一会儿西南战事和水军筹备,永历目光飘忽,幽幽地问:“朕的兄长十二岁时,什么样?”
楚翊心里一动,听出其中深藏的自卑。
皇帝正是心思敏感细腻又叛逆的年纪。这样的困惑,本该由吴正英解答,可惜……
“臣那时也只七岁,记不清了。”楚翊淡淡道。
“你记不清,可宫里的藏书阁记得清清楚楚。恒辰太子精通六艺,诗赋惊才绝艳。昨日,朕偶然读到他十二岁时的作品,自愧不如。”说着,永历叹了口气,取出一张纸,“前天,朕刚写了一篇骈文,赞秋景。早知,就不写了。”
楚翊接过拜读,心底升起异样感。
恒辰太子的佳作忽然流传,真的不是巧合,而是刻意激起皇帝的比较之心。
有只幕后黑手,勾起了沉在皇帝心底的尘埃,搅浑了一池清水。楚翊代行皇权两年,却从未用心了解过这个少年,这是大大的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