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郎君炸好了吗?”梁安忍不住的站了起来,“我都想尝尝了。”
  “还没好,好了我喊你。”乌盛抬起头笑道,“快了快了。”
  “好。”
  鱼块炸的外焦里嫩,吃起来微咸又香,很是不错,梁安端着碗,边吃边吐刺。
  过年用的鸡鸭都被炸好放到了篮子里,盖得严严实实的。一眨眼,竟已要开始过年。
  “郎君,浆糊好了吗?我对联都对好位置了。”梁安手里拿着一副红色的对联,上面是老秀才提的字,对联不大也不宽,贴着却很是喜庆。
  “好了好了。”乌盛又搅拌了两下,这才赶紧端了去。
  村里的孩童嘻嘻哈哈的在路上玩闹,几乎每户都在贴着对联,便是那家中拮据的,也弄了几根红绳绑着,只为图个吉利。
  浆糊刷在上面,梁安捏着对联微微踮起脚,贴在了门边上,脚后跟挨着地后,往后退上两步,仔细的瞅了瞅:“好像有点歪了,郎君你觉得呢?”
  乌盛上下瞅了瞅:“有点偏左了。”
  “我怎么瞅着有些偏右了。”梁安又往后退了两步,这才上前整理了一下。
  因着离得近,他瞅着倒是已经变得刚刚好了。乌盛看了眼没觉得有啥问题的梁安,垂下了眼眸藏起了笑意,那对联如今瞧着是更歪了。
  “下一个。”梁安满意的点了点头,拿起了另外的对联,扭头,“郎君。”
  乌盛了然的走上前去,把浆糊刷了一层贴上了对联。
  梁安不知在哪里弄了好些根红绳,连窗户处都绑了一条,嘴里念叨着:“吉利。”
  正在窝着的小狗,懒懒的摇了一下尾巴,下一瞬脖颈处便被绑上了一条松垮的红绳,狗头被轻轻地拍了两下。
  它懵懵的瞅着身前的主人,眼里映着满脸笑意,嘴里却在念叨着你也吉利的人。
  梁安站起了身,握紧了手里的红绳,很快,家里的鸡脖子上也都绑了一条小红绳。他站在鸡圈边上,放下了手里的最后一只鸡:“你们都要好好长大,来年多多生蛋,多长点肉,我肯定给你们吃多多的食,不让你们饿着了。”
  “砰砰砰。”
  炮仗的声音突然响起,引得人纷纷走到院子往外瞅去,也不知道是谁家已经开始点了。
  小孩拿着简单做成的小灯笼,已经开始去串门炫耀。大人们不紧不慢地包着过年要吃的饺子,嘴上聊着闲话。包到最后,还剩下几个面皮子,索性放到一起,晚些时候一起下锅一样吃。
  临近傍晚,梁安和乌盛去给自家爹娘烧了些纸钱,这才慢慢悠悠的走回了家,开始做起了饭。打开锅盖,饺子纷纷掉到了滚烫的锅里。圆鼓鼓的饺子肚浮出了水面,又被勺子绕着锅沿打转。
  重新盖上盖子,乌盛将勺子放到一旁,走到灶台里面,坐在梁安的身侧,拿着烧火棍将柴火往里面捣了捣:“夫郎,那日说要找人去问你姥娘家住何地,却给耽搁了,近日托人又问了一番,二老的身体不太好,被家中人给接走了,具体在哪也就不知道了。”
  “嗯,知道姥爷姥娘有人照顾着,我也就放心了,娘肯定也放心了。”梁安点了点头,心里虽有些失落,却也松了一口气,虽然已经没有什么来往,但是毕竟是娘的亲人,知道点消息总归是好的。
  乌盛伸出手放到了他的肩膀上,将人轻轻揽在了怀里,微微侧头,嘴唇触碰在了他的发丝上:“有我。”
  “嗯。”梁安的头微动,抬起了头伸出了手,“郎君,暖暖手。”
  “好。”乌盛将他的手握在了手里,放在腿上暖着。
  锅洞里的火光映在了二人的身上,暖着外裳。里面的柴火被烧的通红,周身冒着小火,烧尽最后的柴芯。
  第61章
  皮薄馅多的饺子一口一个, 没一会碗里就少了一半,连带着喝着饺子汤,更是舒服极了。
  “去玩吧, 衣裳别弄脏了。”张柯叮嘱了两句, 一转身就看到自家的对联掉了一半,连忙又去端了剩下的浆糊, 糊上一层重新贴好。
  “张柯,要帮忙吗?”
  文桃站在门口问了一句,步子却丝毫未动, 随口道,“怎么这段时间不见你出门啊。”
  张柯按了一下对联的边角,松开手后扭头笑了一下,:“这不是天太冷, 也不想出门了。”
  “说得是啊,今年这天真是冷的厉害。”刘大娘家小儿子的夫郎也搭了话, “哎,你们今天包的饺子是啥馅的,我今年包的猪肉的, 香的很。”
  “萝卜的。”
  张柯端起脚下的浆糊,往家里走去。
  纯萝卜馅, 谁让家里也没什么钱了。别说猪肉香的很了,今年过年连一根猪毛都看不到,全都要吃素。
  夜色渐深, 路边不知道谁弄了一个小火堆, 竟也吸引了几个人围坐着烤火。炮仗声越发的多了起来,震得人忍不住地捂住了耳朵。
  “砰。”
  又是一声响,梁安从屋内探出了头, 只能看到一点点烟花的边边,他连忙穿好了外裳,扬声道:“郎君,快出来看啊。”
  说着,便跑到大门处将门闩打开,走到路上瞅了起来。
  路上瞅得更清楚了些,烟花炸开又散落,消失于半空中,很快又升起另外一种颜色的。柴火堆的火小了好些,也没什么人在意,只是一边伸着手,一边抬着头。
  看完了烟花,梁安跟乌盛挤进了火堆旁,听着身边人说着话,没一会,火堆灭了,人就陆陆续续地散开了。
  “走吧,夫郎。”乌盛站起了身,伸出了手。
  “好。”
  关上了大门,炮仗的声音还在响起,梁安被风吹得缩了缩脖子:“今天晚上可是热闹了,怕是要很晚才会安静了。”
  “是啊。”乌盛有些感叹,“又是新的一年了。”
  夜半,还没睡上多久,便又起了床去煮上一锅滚烫的饺子,家里老人住的远的,还要端上一碗送过去。吃过了早饭,天还蒙蒙亮,路上便多了好些的人,互相拜着年。
  “叔婶过年好啊。”
  “过年好,过年好。”
  “你这是去三爷家拜年吧,刚好我也去,一起一起。”
  走出不怎么亮堂的厨房,梁安脸上难掩激动的说道:“郎君,快点呀,我们也去拜年。”
  听着的声音,已经有不少人都出门了,第一次过这么开心的年,今日可是穿了一身最好的衣裳,连头发都梳了三遍才好的。
  “来了,来了。”乌盛连连说道,手上的水都还来不及擦便吹灭了油灯,从屋里走了出来,“走吧。”
  路上寒风凛冽,把梁安心里的激动都给吹没了大半,他揉了一下被吹得几乎要僵硬的脸,扭头道:“郎君,我们要去拜年的人家多不多啊,是不是能回来的快一点。”
  还是家里好啊,挡风又挡雨,脸还不用被吹僵。
  “不多,很快就回来了。”乌盛想了想,主要是去几个比较亲近的长辈家中拜年,至于跟自家有过节的,不去也罢。
  “嗯。”梁安顿时脚步加快了些,“郎君,那我们快点吧。”
  “好。”乌盛点了点头,伸出手拉住了他的手,“要拐个弯,夫郎。”
  “哦哦。”梁安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着,“一时激动,认错路了。”
  乌盛笑着摇了摇头,将人拉进了巷子里。
  拜完了几家,回去的路上梁安嘴里嗑着晒得干干的瓜籽:“郎君,你真不吃啊。”
  “不吃了。”
  “好吧,这个吃起来其实还行。”
  “嗯,到时候咱家要是种了瓜,也晒一点。”
  “好。”
  ......
  “哇,是绿芽。”
  几个孩童撅着屁股直往脚边看,路过的大人忍不住地笑了一下,又慢慢的远去。
  草丛里多了一点绿色,在一片枯黄的草丛里极不显眼,却又能被人偶尔地发现。颤着小小的叶片像是在说,春天要来了。
  压着麦子的雪逐渐消融的更快了些,露出了下面嫩绿的麦苗,人们穿着依旧厚实,却也不用在担心脚上的鞋子湿上底边,去外寻求生计的人们也背上了包袱。
  “不用送了,你们回吧。”
  陈甜和梁安依依不舍的跟了几步,看着自家郎君越发的走远。
  乌盛扭头,朝着不远处的梁安挥了挥手,大喊道:“夫郎,回去吧。”
  “好。”梁安短促的应了一声,喉咙用力的压着涌上来的哽意,双眼已经微湿,险些落下泪来。
  乌文见状也跟着又挥了挥手,没说什么,只是眼眶有些发酸。
  陈甜早已忍不住落了泪,侧头悄悄的又擦了去:“安哥儿,我们回吧。”
  “嗯。”
  回到了家,梁安愣愣地看着堂屋门,像是里面会有人如往常一样走出来。一如既往热情的小狗猛地扑到了他的身上,激动得想要往他身上蹦去。
  梁安微微蹲下,伸出手:“郎君走了,家里只剩下你和我还有几只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