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61节
  “好的,褚部,那我们出发吧!”吴桐简单收拾下提前准备好的发言材料u盘,抬步与褚恒元汇合,前往会议。
  此时,在新研究楼会议室内部,经过休整,陆续在安保人员的指引下,踏入今日研究楼会议室的各个团队学术带头人以及重要成员的面色,却都是悬疑不定的。
  签订保密协议,前来封闭研究区报到,他们以及明白,他们所要面临的秘密任务是什么,可控核聚变,他们这群自称种太阳的聚变人,对这几个字,绝对不会陌生。
  但是,国家全力以赴,调集所有资源这样的大动作,究竟要以谁为核心,以什么为信心源泉?却是他们每一个人,翻来覆去琢磨的重要事情!
  从陆续抵达,到如今已经集合会议,他们至今仍没有得到任何确切消息,这样的悬空不定,也是让他们忐忑难定的原因之一。到底是什么人,能让上面把消息封锁到这样严密的地步?他们只能得知的,只是上面的意向和简单的预期规划资金以及上面全力以赴支持的态度!
  会议室落座前列,华南研究所的一众人看看西南研究所熟悉的面孔,差不多的神色,已经可以断定,不是他们任何一家。特别是与坐众人,基本已经可以说,将可控核聚变领域的人都涵盖在内。
  说实话,若是以他们互相熟悉,走在前列的某人某团队为核心,他们虽然不是那么福气,但最起码,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在一众聚变领域可以说都是大拿的人,各方思量中,会议室再次有人进来了。看着来人堪称年轻的面孔,若不是此次会议,安保森严,非是与会人员,绝对进不来会议室范围内的,多数人都差点儿以为,这位是走错地方,或者是会议辅助人员?
  “你是陆骁陆总?”来自西南研究所的贺中,面上闪过几缕思索之色后,看着走进来的年轻人出声确认的询问道?搞核聚变的,也算是属于物理大圈子的人,对于这位物理界的超天才人物,他还是在数年前的国际国内报道中,有看到过些许资料。
  因为关注过陆骁的文献,贺院士记忆过陆骁的长相,这才能迟疑地反应过来。
  “您好,贺院士,很高兴见到您!”陆骁轻轻礼貌和一众聚变领域的前辈颔首,在对应的位置入座,他是刚刚赶到上京,直接就来了这边。
  “你也接到邀请,参与这次的项目了?快坐,就在这边坐吧!”陆骁的位置,就在贺院士的旁边,有对应的座位牌,他之前一心想事情,倒没怎么太留意座位牌,这会儿一看,就对应上了。
  “是的,很荣幸能参与到本次项目里!”陆骁在位置上就坐,总算没负吴总托付,在等离子体约束上,他已经有了大体的眉目。一会儿会议结束后,请吴总抽时间和他一起对碰下思路,应该不会,拖累本次大修工程的进步。
  细小的讨论,也同步在其他人之间响起,时间归位,九点前夕,外面再次有了动静,这一次,进来的,就有大家相对眼熟的科研部负责人褚恒元,但是同步,大家也注意到,与褚恒元同步进入会议室内,且似乎褚部还有有意落后半步,让人一目了然看到,与他同步进来的年轻人似乎更加重要?
  会议室内,还算有些见识的众人虽然没有一片哗然,但是也都不由得更加心思难定,这位又是?看起来似乎比刚才晚他们一步进来的那位物理天才陆骁更加年轻?站位也不像是褚部的秘书?
  今天的会议,或者说聚变项目,从开始,就一直笼罩在一层迷雾之中,让人不可捉摸!
  第415章
  单刀直入
  会议室在出吴桐褚恒元一行进入后闭合,会议室入口,有安保部门专职守卫。
  礼貌的环视一周颔首致意,褚恒元先请吴桐在上首首预留位置入座,瞥了眼负责会议记录的秘书已经就位,褚恒元也不落座,径直开口,单刀直入。
  “感谢大家配合和对组织的支持,服从调遣,前来参与支援本次聚变研发工程,大家基本都互相认识,我就不预留时间容大家互为寒暄了!”
  “大家都是聚变人,最清楚这个工程的任务艰巨和重要。
  人类的发展史一直伴随着能源的消耗,但我们对能源消耗的速度并不是恒定的。过去一两百年,世界人口急剧增加,人类的能源消费急剧增长。现在,地球上70多亿人口主要还是依赖石油、煤等化石能源。
  未来,人类需要继续发展,能源消耗还将更大,地球现有的化石能源将会很快消耗殆尽。这个时间窗口,只有100年到300年的时间。特别是国内,我们作为世界最大人口大国,占据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基数,当化石能源耗尽之后,我们要去哪里寻找稳定的能量来源?
  优势能源项目,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国内不惜一切代价,支持本次聚变项目立项。下面容我为大家隆重介绍,本次项目总负责人,吴桐吴总设计师!”
  没容与会人员有待质疑反应,褚恒元已经再次开口,“吴桐吴总,哥德巴赫猜想,ns-方程、以及bsd猜想证明者,沃尔夫数学激昂、阿贝尔数学奖得主,这是吴总为国内为世界数学做出的杰出贡献,除数学以外,吴桐吴总,在材料研发和工程上,亦有超越表现,不亚于数学成就,前段时间的科学大家应该都留意,那只是吴总的部分研究成果。
  实际上,吴桐吴总带队,已经在超导材料做出率先研发突破!”
  聚变项目,国内走磁约束的路子,超导材料重要性不言而喻,吴桐在材料方面的突破,那就相
  当于能让国内聚变项目再进一步,还真的能肖想一下,示范堆建立的可能。
  国内还是个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大集体,虽然,对于上面,选择一个如此年轻的学者,作为聚变项目这样诺大工程的总负责人,但是,吴桐的成就和履历,却是无法忽视的闪耀。上面对吴桐的保护,外界基本少有见到吴桐的影像资料流传。
  所以,之前会议室内,与会众人,并无太多人认出吴桐。但是,这会儿说起吴桐数学上的成就,那就瞬间与坐众人都不陌生了。他们也基本是首次将那些成就所代表的吴桐,与真正的吴桐本人画上等号,有了直观印象。
  只是,毕竟,吴桐那些成就都是数学上的卓绝,虽然大家都明白,如吴桐那样的顶尖数学学者,如果转入应用领域,有极大可能。或者说必定能带来大的进步惊喜,但是听明白褚恒元后面话里代表的内容,一众人饶是大多都到了波澜不惊的地位依然为那所代表的内容而震惊失色。
  “超导材料有突破了?具体是什么突破,目前能做到什么样的临界表现?”与会人员中,有执着于技术进步的耿直科研人员,着急的直接询问出声!
  褚恒元把询问的目光看向吴桐,这样的专业问题,需要吴总亲自给予回应。
  褚恒元褚部把台子给她搭建起来,吴桐自然不会拖后腿,当即沉声给出明确回应:“常温常压,202k,已形成可实用导线。”这是给予初次超导材料研发基础上,她们后期有更进一步的成果。
  这几个数据一出,在做聚变人,都明白这些代表什么。聚变反应,当温度足够高时,电子会飞离原子核,这就是等离子体。如果加上磁场,所有带电粒子都会围绕磁力线运动——有了磁场,粒子就被约束住了,磁场越强,约束力就越强。
  突破性的超导材料,也就代表着,他们可以突破目前的瓶颈限制,拥有更大可控磁场的基础。
  这样的材料数据,是生生拉开世界水平不知多少条街,能被拿出来在这里说出来,必定是经过验证,切实存在的数据。
  转念间,与会人员都不由得万分动容,无外乎,上面下了那么大的本钱,支持这位年轻过分,对他们来说,都能称之为娃娃的年轻学者,立项这样诺大的项目,这一份超导材料的进步,就生生甩开了他们很多聚变团队,不知多少年的积累和努力!
  吴桐天才之名,果然不凡!
  顶尖数学学者转入应用领域的突破,真得是让人佩服!有这样的成果打底,没人再追究吴桐的年龄!
  数十年的埋头苦研,不如灵光一现,做科研的,谁不明白才能的重要性。经验只不过是无法突破的熟练积累,真正能突破,谁不想突破进步!
  “下面,我将本次会议主导交由吴总发言,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聚拢大家为本次聚变项目,金乌工程,定下章程!”成功将吴桐引出,褚恒元就消减了自己的存在感,直接在吴桐手边落座,将会议的重心转交到吴桐身上,而他,则是做上面支持的代表,为吴桐保驾护航,坐镇会议。
  随着褚恒元的话音落下,与会人员不由把目光,转而紧紧盯在吴桐身上,他们虽然是受上面的调遣前来参与项目,但是如果吴桐不能拿出真本事,让他们心服口服,想让他们燃烧自己,给吴桐做嫁衣,铸就吴桐的名声,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若是吴桐没有真正在聚变领域的真本事,就不要怪他们掀桌子抗议。
  相反,若是吴桐拿出来了真本事,让他们心服口服,他们心甘情愿给吴桐打下手,废寝忘食、堵上他们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
  他们聚变人,就是这么较真!
  这其中,唯有陆骁目光是带着真正的期待和先知先觉的笑意,吴总亲自下手的项目,他很看好,也做好了见证奇迹的准备!
  第416章
  肯定
  重大场合,吴桐自然不会让自己掉链子,调整了下话筒,吴桐当即沉声开口:“可控核聚变领域,大家都是我的前辈,可控核聚变的优势,我只在这里简单为大家阐述,抛砖引玉。”这是她对在做聚变人,孜孜不倦努力,为了国内聚变事业进步的尊重。
  对于业界先行者,吴桐历来,都是报以尊重敬重的态度,她的进步和研发,很多不乏都是建立在先辈们奠定的基础上。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告诉我们,哪怕只有一点点质量,只要引发原子核级别的反应,瞬间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因为尽管质量只有一克,但乘以光速的平方,能量就非常巨大。这就是太阳可以稳定燃烧几十亿年的原理,也是浩瀚宇宙中大部分恒星发光发热的原因。
  核聚变则具有固有安全性,即永远都是安全的。
  根据核聚变的原理,首先是要把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加热到上亿度,这要保持住非常难,但要停下来很容易。而它的产物只有氦气和中子——氦气本来就是干净的,而中子我们用水就可以将其吸收,其能量会让水变成蒸气,用来发电。
  所以,核聚变设施不释放二氧化碳,也没有长寿命放射性元素,是甚至可以建在城市中心,清洁且高性价比的优势能源。
  作为聚变人,大家种太阳,最重要的另一个因素,肯定是核聚变的另一个优势是资源无限。
  一升海水可以提取0.03克氘,释放的能量高于340升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全世界海水里有40万吨氘——可供人类使用100亿年,比太阳和地球的寿命都长。
  而且,核聚变电站对资源的消耗非常低,功率密度又很高。一个聚变电站一年只需要用150公斤的重水和150公斤的锂,而一个100万千瓦的煤电站一年要烧200万吨煤,一个裂变电站一年需要30吨铀。
  清洁廉价无污染,充沛源源不断的能源,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夙愿,对于氢的可控核聚变研究,人类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征程,在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方案中,磁约束被认为是最适合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
  可控核聚变技术不仅是人类先进技术的摇篮,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真正体现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也是我们,必须去突破的技术难关!”
  “目前国内,大家的研究,主要以磁约束惯性约束,托卡马克为主,本次金乌工程,不准备走常规路线,当然,仿星器装置,各位前辈应该也不陌生!”
  “凌云?”
  “德意志的wega?螺旋石x--7?”顿时,两道声音几乎同时响起来,是华南研究所的万院士和西南研究所的贺院士。
  作为聚变领域的带头羊,他们对国内外聚变领域的信息,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吴桐提起仿星器装置,他们顿时就反应过来,这也是与会众人慢半拍后,信息敏锐,根底扎实的众人同样的反应。
  只是,好好地成熟经验托卡马克不去走,反倒去摸索算是冷门的仿星器装置,这就是年轻学者做项目的通病,想一出是一出吗?国家也要拿这诺大的工程陪个娃娃玩吗?凌云当年的失败,上面已经忘却了?
  有那性情急躁的,已经忍不住就要脱口而出,只是被身边还算理智敏感的同伴阻拦,但是室内此刻,尽皆一片寂静,近乎质问的目光,再次聚集到吴桐身上。若是不能给他们足够立足的理由,不能说服他们,恐怕项目就到此为止了,他们绝对不会陪着年轻人胡闹,拿他们一生夙愿追求开玩笑!
  “我知道,托卡马克装置对大家来说,这是研究日久的主流,大家对我有质疑,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大家作为聚变人,仿星器装置的优越性,诸位前辈应该都清楚的!或者我不礼貌的问大家一句,大家对托卡马克装置,有成功走下去,示范堆点火的完善可能吗?”
  这个问题的抛出,现场更加寂静了。专业的事情,其实还是专业的人更明白。虽然国内外不乏对itre的吹捧,国内也不乏有诸多媒体对east的每一次成果的欢呼雀跃,花好朵好,似乎可控核聚变实现真正掌控就在眼前
  但是,真正从事于这一领域工作的诸位院士学者,则是相对要谨慎的多。
  因为很多东西,在外行看来或许是一
  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但对于内行而言,甚至连阶段性的成果都不能算的。他们甚至早就不发有人悲哀感叹,多少年还是在以秒做单位的托卡马克装置,可能是一条无法走通的绝路。
  “吴总更看好仿星器装置?”沉寂了好一会儿,西南研究院的贺院士率先开口,他得了老师隐晦提醒,本次聚变项目负责人可能会超出他的预料,但是,老师点明他,要相信上面,不会在这样严肃的事情上面开玩笑,必要时,务必要代表支持上面的决策。
  直至现在,他才算真正明白,老师的点拨究竟为何,一则是项目负责人,超出常人所料,二则是,上面支持立项的工程选择,再次超出他们的预料范围。竟然要放弃多年耕耘的托卡马克装置,改换仿星器装置!
  这也就是代表着,上面放弃了对之前诺大的科研投注,不惜沉没成本!能让上面这样不惜代价支持,是不是,上面也更看好仿星器装置?或者说是更看好提出这种提议的吴桐呢?那么,能让上面这样倾力支持,吴总所代表的份量,可能比他想象中的还要重!
  是以,贺院士在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已然带上了敬称。把吴桐,放在与他们同等的位置。本身,吴桐虽然年轻,但是的确是与他们位置平等,今年新晋增选的科学院院士,说句不客气的,吴桐在数学界的份量,比他们都更加重。
  不只是贺院士想到了这点儿,嗅觉灵敏,反应快的,这会儿,心里都不约而同有了类似的思量,熟识的几位大拿,目光互相交汇,转而又把探寻的目光再次聚拢在吴桐身上。
  第417章
  鼎力
  “是的,托卡马克,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不在少数,虽然是主流,但并不一定是最正确的路。
  仿星器装置,虽然研发条件相较于托卡马克困难了些,但是优势之处,想必诸位前辈都很明晰,不需要我再赘述!
  我有幸在超导材料有所进步,同时在第一壁材料上也有所进展,此次金乌工程,是走仿星器装置的路子!“吴桐并不是说她想如何,或者说她准备如何,而是平铺直述,她的决定。多个项目的沉淀,不仅铸就了吴桐的研发风格,也铸就了吴桐的经验底气。
  不言而喻的坚定信心和底气,是能让与会众人轻易而举得到能够感受到。这不是轻易,初出茅庐的新手,而是如他们一般,有着足够成功经验才能奠定出来的成熟科研气质,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具备的。
  “第一壁材料有进展?”万福年惊讶的重复?他耳朵没有听错吧?前面才说吴桐在超导材料上有所进展,简单的数据的确是超越性进展,这连第一壁材料,也有突破了?什么时候,突破这么容易,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
  “还算顺利,近两日刚有突破,会议开始前,进行了中子辐射简测,无明显辐射损伤,配合我预研中以液锂层回收中子,以定向金属做反射的三明治设计,以及超导线圈强磁场、等离子体新约束程序约束、预期能够实现稳定长时间运转!”
  吴桐从不打没准备的仗,孤胆英雄是很可敬,但是能够周全准备的情况下,谁又愿意做英雄!准备走仿星器装置这条路,她就已经标注出完善的攻克流程、以及技术配套突破。
  没有三两三,哪敢上梁山?实打实的可实现突破,才是吴桐坐在这里,有信心说服这些业界大拿,能够信服跟着她一起攻坚这个大工程的源泉。
  与坐众人,可以说凝聚着中华聚变领域最尖端的那一撮。方案可不可行,一听就能辨认,吴桐将她的设计一经宣导的,顿时让与坐众人眼中尽皆酝酿起了浓厚的思索和饶有兴趣的感悟。
  多有意思的研发思路,绝了,若是如吴桐这样的去设计,仿星器装置,真得大有可为!
  有那反应更快的,将这些设计思路里的依据原理反推一番,不由得近乎拍案惊绝,若是吴桐没有虚言,对于外界困扰着仿星器装置的重大难关,在吴桐手里,相当于已经重点攻克,只待装机实验。
  这个思路,很有些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将阻挠他们前进的那层窗户纸突破,仔细品味,一众大拿们,都近乎陶醉拍案惊绝,若是真若吴桐所言,第一壁材料已经突破,那么这个思路绝对是可行的,他们的可控核聚变有指望了!
  “干,吴总,感谢吴总不吝赐教,金乌项目务必算我老贺一个,您只管把我当成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西南研究所上下都将配合您的指挥!”贺院士第一个作为代表拍案响应,老师的指点再次在他心里划过,若是他再不能把握这个先机,那就真得是有负老师的点拨!
  褚部在这里坐着呢,而且吴桐还有那样卓绝耀眼惊艳世界的数学成就托底,光明大好前途,肯定不会是虚言骗经费,既然大有可为,可控核聚变有实现实验堆,甚至是商用堆的指望,他们为什么不放下身段去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