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七零年代当军嫂 第6节
  两相一结合,她还真能看明白!
  沉浸到课本里的许笛,直到许母下班回来,才惊觉自己看了一下午的书。
  许笛觉得,自己可能被觉醒了潜藏的学霸基因,哈哈……
  第7章
  “许笛,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的?”
  许母今天一下班,就往家里赶。
  许笛今天出院,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还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的?
  “妈,我很好,没有不舒服的地方。上午睡了好几个小时,饿醒了,起来吃了两个馒头呢。”
  “好,没有不舒服就好,下次可不要这么鲁莽了,知道吗?”
  “知道了。”
  许母现在还后怕呢,这要是救不过来,她和老许得多伤心,还有乡下的公婆,许笛可是她们带大的,感情好着呢。
  “行了,我去做饭,你歇会。”
  “我都好了,不累。妈,晚上吃什么,我帮你。”
  许笛挽着她妈的胳膊进了厨房,她比许母高半头,得有一米六五。
  “晚上包饺子,昨天食堂进了一批富强粉,我们厨房里的人一人分了五斤,没用粮票。”
  许母想着许笛这一次遭了大罪了,得给她好好补补。
  “包饺子啊,什么馅的?”
  “西葫芦鸡蛋的,这个月的肉票都用没了,只能吃素的了。”
  这几天食堂也没什么肉菜,猪肉紧张,说是又有猪瘟了。
  “西葫芦鸡蛋的好吃,天太热,吃点素的还能有胃口,多吃几个饺子。”
  许笛现在觉得吃什么都香,之前那种味如嚼蜡的感觉她是一点也不想经历了。这辈子,她绝不节食减肥。
  许母笑了,觉得她家许笛就是善解人意,还知道宽慰她了。
  许笛可不知道许母把她想的这么好,她是真的不想大热天吃荤腥。
  母女两个人都是手脚麻利的,一个和面,一个把西葫芦插丝。
  没用上半个小时,饺子馅就做好了,等面再醒一会,就可以包了。
  许笛没满月就被许奶奶抱回了乡下,一直长到上学才回来。
  期间每次回来,许母因为觉得愧疚,舍不得让她干什么活。但是许奶奶是经历过动荡年代的人,知道人啊,该学的都要学会了。
  许奶奶疼爱许笛,但也不耽误她教许笛做事情。
  所以,许笛会做饭,会缝衣服,会干田里的活……
  许大嫂带着孩子回来的时候,许母和许笛已经把饺子包好了。
  “妈,我们回来了。”
  许大嫂王美丽,在机械厂厂医院的药房工作。今年二十一岁,和许家老大许力结婚三年了。
  “回来了,洗洗手,一会你爸和大力回来了,就下饺子。”
  “许笛出院了,怎么样了,还难受不?一会嫂子给你一块钱,你自己买点好吃的。这几天医院中暑的多,我都没去医院看你。”
  王美丽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嫁进许家以后,和婆婆小姑子相处的都不错。
  “那我就谢谢嫂子了,正好嘴馋了,去买点糖块吃。”
  许笛脑海中有关于大嫂王美丽的记忆,是个爽朗大方的人,姑嫂关系不错。
  许大哥结婚以后,许母让他们夫妻每个月交十元钱的伙食费,其他的让他们小夫妻自己收着。
  许母做的坦荡,分的清楚,也不过多插手小夫妻的事情。
  想得开的许母,知道好赖的王美丽,婆媳关系融洽,婆婆是好婆婆,媳妇是好媳妇。
  “平安,想小姑没有?”
  “想,想,糖……”
  十五个月的大的许平安是许大哥的儿子,刚开始说话,单字蹦。
  七十年代,也是有产假的,大概在五十六七天。
  许大嫂身体不错,坚持上班到生产,直接在岗位上生了孩子。
  孩子将将两个月,许大嫂就开始上班了。好在机械厂有自己的托儿所,职工早上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定时去给孩子喂奶,下班直接接孩子回家。
  大家都这么做,孩子长得都挺好的。
  许笛对孩子没有免疫力,抱着许平安玩的高兴,姑侄两个,嘻嘻哈哈的笑声传得很远。
  “许笛,给,买好吃的去。”
  “谢谢大嫂,那我就收下了。”
  许笛把一块钱塞进兜里,心里美啊,又有进账了。
  “妈,我回来了。”
  许笛刚收好钱,许军一身土的回来了。
  “你这去钻耗子洞了,弄的满身都是土,赶紧洗洗,一会好吃饭。”
  “嘿嘿……”
  许军嘿嘿两声,赶紧去厕所收拾自己。
  “臭小子,一天到晚脏兮兮的。”
  许母对自己这个老儿子,也是没招。孩子大毛病没有,就是淘气。
  许父和大儿子一起回来的,父子两人不仅长的像,性格也像,都是那种话少的人。
  “许笛,怎么样,都好了吗?”
  “爸,都好了。你和大哥去洗手,我妈的饺子都出锅了,西葫芦鸡蛋馅的,可香了。”
  许笛把捣好的的蒜泥盛进碗里,这种陶制的蒜缸子,在几十年以后,很少见了。
  “妈,你们食堂来富强粉了?”
  “嗯,狼多肉少,一家分了几斤。现在精细粮不好弄,尤其猪肉,听说有猪瘟了。”
  “嗯,我们医院的食堂也是,好几天没有荤腥了。”
  许大嫂看见儿子吃完了一个饺子,又给他夹了一个。
  “你也吃,我看着他呢。”
  许大哥虽然不善言辞,但是知道心疼媳妇。
  孩子出生以后,他也学着带孩子,洗尿戒子,没有当甩手掌柜的。
  这一点,让许笛很羡慕,那是她梦寐以求的家庭氛围。可惜,到死也没有实现。
  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
  饭后,许大嫂夫妻负责收拾桌子,刷碗。
  许笛带着小侄子玩,许军又跑没影了,不到睡觉时间不回家。
  他不会走远,就在家属院和同龄的孩子玩游戏。
  现在孩子玩的游戏,抓鬼子,弹玻璃球,藏猫猫,跳皮筋,打口袋……
  都是户外活动,家里人口众多,住的空间有限。像许家这样宽敞的住房条件,那是凤毛麟角。
  大多数人家都是一家好几口人,挤在几十平的房间里。孩子一屋,大人一屋,人挤人的。
  七十年代的住房条件紧张,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很多住平房的,家里儿子多,结婚没有足够的空间,只能在房间里拉上帘子,就算隔开了。
  许笛庆幸自己穿到的是一个家庭氛围和条件都不错的人家,从心里感觉轻松很多。
  许家一家子,除了在云省当知青的许梅,其他人都见过了。
  等有时间了,去郊区乡下,看看爷爷奶奶,那是一对非常好的老人,对许笛是真心的疼爱。
  想着这些事情,许笛进入了梦乡。
  第8章
  在家待了两天,学校开学了。
  许笛收拾好书包,也没什么收拾的,就一个文具盒,铁皮的,扁扁的,也不知道用了几年了,锈迹斑斑,从姐姐许梅那继承过来的。
  许笛看了一下自己,深蓝色的裤子,碎花的半截袖,洗的发白的绿挎兜,脚上穿的是奶奶做的布鞋。
  前世看到四十多岁的女演员梳着两条麻花辫演十八岁少女,被批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
  许笛看着巴掌大的小镜子里,自己黝黑的两条麻花辫,这是真的嫩啊!
  “许笛,你暑假干什么了?”
  顺着记忆走进教室,另一个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姑娘热情的喊着许笛。
  许笛知道这是她的同桌杨大妮,比她小一岁。
  “杨大妮,我暑假去乡下的奶奶家了,跟着上工了。”
  “真好,我也想去下乡,去农村的广阔天地,干一番事业!”
  许笛看着天真的孩子,想着那些在农村挣扎的学生,都不知道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