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朱门 第184节
  等十来位族人拼拼凑凑,最后也捐了二百多两,让季侯府主子下人对他们刮目相看。
  对他们都礼遇了不少。
  而季明堂才把银票递了上去,季安澜想了两日,终是做了决定。捧着匣子去见了东平王。
  第228章 心思
  “这是什么?”
  东平王看着递到面前的匣子,疑惑地问道。
  这些日子,因皇宫三大殿被烧,几处宫殿及寝宫被毁一事,东平王连日奔忙,神情憔悴。
  他们这些皇族日日到太庙祭祖祭天,敬告先祖及上苍,唯恐再降下神旨。
  这些日子,外头百姓议论纷纷。
  一些愚昧百姓把雷击一事,说成是皇族行事不妥惹怒上天,一些大臣还说不该迁都,说是因为弃了龙脉和祖陵,甚至有些人还说是大魏夺了前朝的江山,才引来天罚。
  为稳固民心,为巩固赵室皇权,谨防民变兵变,皇族众人忙着安抚民心。这些日子东平王精神紧绷,已好些天没休息好了。
  不过见着季安澜还是很开心,就像见着了一个可心的小辈。
  “听闻朝中要开启三大殿的重建,晚辈也想尽一份心。”
  季安澜望了一眼匣子,有些不舍,那都是前人的心血。
  “小女外曾祖母去世前把虞家的家业传给小女。小女能力不及先人,如今手上唯有这三艘宝船。想把它献给朝廷。”
  “宝船!”东平王有些惊讶。宝船好啊!
  “多大的宝船?”
  “能载百人。”季安澜回道,“内河外海都能跑。前两年才大修过。”
  三大殿要重修,光奉天殿内就有七十二根擎天柱。
  根根长达四丈,直径三尺有余。都是出自西南深山老林的金丝楠木。重建所需的木料石方土料瓦料砖石等等都需要船只运送。
  季安澜由前些天三大殿清理,向各勋贵大臣及百姓征集各类小车就知道,一旦重修,各类民船必是要大量征用。
  如同每年运送漕粮一般。
  虞氏的三艘船已不适合留在她手里。
  “大善!”
  东平王目露欣赏。这会他也不跟季安澜客套,朝廷如今要重修三大殿,不仅是钱财上所耗巨大,还缺各种物事。
  “本王替朝廷记下你的善举。”
  “小女外高外祖父当年曾支持过太祖举业,大魏立朝,结束数十年的内乱,才有如今的盛世华年。小女身处其中,亦怀感恩之心。”
  又推了推匣子,“除了献上三艘宝船,此匣子里尚有一百万两银子,亦是这些年经营所得,同献给朝廷,盼三大殿再现往日辉煌!”
  东平王听到匣子里还有一百万两银票,惊愣了半晌。
  从未见过如此大气之女子。
  “大善!本王必向皇上禀明你的善举!”又问她,“你可是有所求?”
  季安澜这才点头,“是,小女有所求……”
  平阳王府。
  平阳王妃等下人禀报完毕,挥退了她。愣坐半晌,终是下定了决心。
  等赵魁一身疲惫回来,便叫了他过来。
  见他一脸瘦削,忍不住心疼。“怎么瘦了这么多?是京郊大营那边有异动?”
  赵魁盘腿坐下,手指揉着眉心,“人心浮动在所难免。愚民最易被蛊惑。不过都处理好了。”
  自三大殿被烧,为防兵变,他和五皇子领了皇命到了京郊大营,这些日子就没睡实过。
  “辛苦你了。这些日子怕是没吃好吧?”
  赵魁点头,这些日子兵营里的伙食比以往差了不少。而且常常顾不上吃。
  “饭还是要好好吃的。这次回来祖母让下人做几道你爱吃的菜,你好生歇一歇,回回神。”
  “多谢祖母。”
  平阳王妃便吩咐下人去准备。
  “各府都认了捐,你祖父也捐了不少。不管往常如何计较抱怨,赵室这会都该齐心协力,共同维护赵室江山。这里面……”
  拍了拍身边的匣子,“这里面是祖母的嫁妆,都收拾出来了,折成银子,全都在这里了。”
  “祖母这是……”
  赵魁有些惊讶,不知祖母这是何意。
  平阳王妃叹了一口气,“东平王府上有人递了话出来,说季安澜去见了东平王,把她手里虞氏的那三艘船献给朝廷了,还捐了一百万两银子。”
  “什么?”
  赵魁吃了一惊。季安澜把那三艘宝船捐了?
  “有东平王牵线,没准皇上能召见她。”就不知她见了皇上会说些什么。
  皇上召见她?
  祖孙二人对视一眼,又齐齐沉默。
  “祖母,那我们……”
  平阳王妃深叹一口气,“一步错,步步错。是祖母做事欠考虑,害了别人,也害了你。”
  若时光能重来,她一定不让自己陷入如今这般为难的境地。
  “你随祖母一同去见皇上吧。”
  好半晌,赵魁才低低应了一声:“是。”
  乾清宫。
  承平帝坐在御座上,通过洞开的宫殿大门,望了出去,眼前的天空似乎还是黑的,乾清门往外,虽然看得不清,可他知道,那里一直到奉天门,都是一片废墟。
  真的不该迁都吗?
  真的是因为弃了祖陵和龙脉,才不被祖宗庇佑,遭了天罚?
  大太监王和低垂着脑袋禀报最新统计上来的认捐数字……
  “朝中各勋贵大臣捐银捐物,合一百八十万七千八百八十两,京城商贾及百姓认捐合计一百三十二万四千六百两。各地认捐钱物,目前尚未及统计。”
  念完半天不见承平帝出声,想抬头偷偷看一眼,就听承平帝叹息一声,“远远不足。”
  “皇上不必忧心,大皇子领命前往陪都及江南去了。”
  江南富商巨贾多如牛毛,到时不会再缺银子的。
  才说着,就听禀报,说是平阳王妃求见。
  “宣。”
  很快平阳王妃就和赵魁进入殿内。祖孙二人齐齐行礼问安。
  “不必多礼。你二人请见朕,可有要事?”
  赵魁看了祖母一眼。平阳王妃便示意他呈上手中的匣子。
  “臣妾心知皇上忧心三大殿重建一事,身为赵室皇族一员,臣妾与赵室休戚与共,祸福同享。特献上臣妾嫁妆产业,以尽绵薄之力。”
  承平帝很是惊讶,“你的嫁妆?”
  等王和打开匣子,翻了翻里面满满一匣子大额的银票,承平帝有些吓到,“你这是……”
  日子不过了?“不必如此。”
  “皇上,臣妾心意已决,还请皇上莫要嫌弃,且臣妾尚有一事请求皇上恩准。”
  第229章 请准
  承平帝从惊讶中缓过神。
  扫了平阳王妃身边的赵魁一眼,莫不是求他册封赵魁为世子?
  果然银子不是好拿的。
  面色恢复冷静,“且说说你的请求。”
  赵魁深深看了平阳王妃一眼,欲言又止,最后只抿了抿嘴,敛去眸中复杂的情绪。
  平阳王妃只当看不见。
  垂首恭敬道:“近来臣妾听得民间一些传闻,忧心不已。夜里又常常梦到在陪都祖陵的太祖和孝慈仁皇后,自迁都以来,臣妾再未能谒过陵,思及往日得他二人宠爱,深感不安。又感慨不能陪同平阳王一同在太庙颂祷祈福,故尔有所请求……”
  承平帝心里一跳,“所求何来?”
  平阳王妃跪了下去,“臣妾请求回祖陵给太祖和仁皇后守陵,以告慰先人,以平民怨。请皇上恩准。”
  承
  平帝愣愣地看着她,半天没反应。
  一个亲王妃,请求回祖陵守陵?
  “外头的流言你不必理会,自有朕处理。谒陵守陵,也不该由你来。”
  平阳王妃只是摇头,态度坚决。
  “太祖皇帝和仁皇后旧日对臣妾恩宠有加,这些年臣妾时常为不能回去看望他们心怀不安。且不敢欺瞒皇上,这些年臣妾做了不少错事,正想到太祖和仁皇后陵前忏悔,以求原谅。”
  承平帝定定地看了她半晌,没叫起。
  最后也没追问她都做过什么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