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给十五姐了。”
“那你就不用做事了?”
“怎么会~”甄楣怜悯的看着他,她有在背后搞事啊,杂志是多久前的计划了?她最近不是忙着写软文了吗?看着大清在这搞得乌烟瘴气,她就很有添堵的欲望啊!
说来杂志也只是她的第一步计划,现在有太子妃的主意,她觉得更更快的引起关注,接下来就到了她发挥的时候,宣传这个事,大清的人玩得明白吗?
杂志属于女人,难道男人们就没有意见?
就算是没有,她也可以出手让他们有,接着不就可以办男人自己的杂志了吗?
在这样一本天然具有关注度的杂志上,她再放上一些软文,这个传播范围……
听完甄楣的概述,胤禑顺着这个思路思考,“那么这个软文——”
“意林!”甄楣斩钉截铁。
论吹西方,意林是专业的,这玩意还用自己想吗?照着模板改就行了!谁还没听过什么油纸包零件,洗七遍碗,停电救鸟?
论吹捧,她实在有太多范本了!
当然了,她也知道这时候大部分人都没听过海外的地方,印象也只有番邦小国,最多见识过传教士才意识到,还有这样一些与众不同的人生活在另一片土地,所以她决定欲扬先抑。
先搞点吸引人眼球的噱头!
这一点就决定是中世纪了,不洗澡,城堡落屎,放血……
嗯,要不是有传教士,她还会黑一把教派,鉴于宫廷里就有传教士,她暂时按下了这个想法,只专注于垃圾的生活。
这种猎奇的内容吸引到读者注意力之后,她会开始写转变,什么航海啊工业的,都给带上,反正大清一头都没有!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人能驳斥她!
而且这些人就不想知道,不靠仁义礼智信,这些番邦人怎么从前面那种抽象的生活,发展到远渡重洋的吗?就不想知道怎么从那么穷的情况下弄到现在的奇异物产的吗?
可别说不知道啊~康熙都吃了金鸡纳霜,还有多方面进入国内的红薯和玉米,她的历史学得还可以,现在国内已经有这些作物的存在了。
现在她就是要别人知道,这些作物并不是西洋番邦土产,就没人想过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吗?
很多时候人想不到只是因为被眼前的云雾迷惑,拨开之后,自然会有人去想这个问题,开始了思考,就会有人去想出海航行的必要性,说不准对于出海这件事就可以重新讨论。
另外一点就是利诱,总不能要求能读得懂的就是什么思考深刻的学者,有会被金钱打动的普通人才是正常,对于这一部分,那就得看工业了,工业产品对于手工业是降维打击的,想要攫取钱财,工业绝对是个不错的思路。
文章里她会写明番邦国家因为金钱和贪婪而进步,产出了自鸣钟和织布机等等产物,港口吞吐不停,为了运送货物彻夜不眠,再写一写普通水手的快乐生活,什么一个小小的水手也能享用到天南地北的产物等等。
一向作为上邦大国的人心里能不微妙吗?
胤禑不知道答案,但他现在表情就挺微妙的,甄楣在现代会不会是搞宣传的啊?看这手段,真的完全不一样!
“读者会疯掉的……”
好好的中原之地别说得还不如番邦小国。
甄楣才不管疯不疯,清朝人锻炼一下自己纤细的神经有什么坏处吗?再说经历了同人的洗礼,这里的人应该胆子很粗了才是啊,总不能这就接受不了!这才哪到哪儿啊!她都没有吹人文!
不对,有点忘了来找胤禑的目的。
“你得提前找人去把编辑部的架子搭起来。”
“又我?!”胤禑几乎要跳起来。
甄楣目光怜悯,“这有什么办法呢,文人总是很不服气别人的,起码得找点来历能服众的,也只有你能见到符合要求的文人挖一下墙角了。”
“我什么时……”胤禑忽然回忆起了去三贝勒府的经历。
这还真是,有机会哎~
“别急嘛~”甄楣深知不能把人逼急了,万一逼疯了,跟她一样学会了工作转移就不好了,“不要你现在就去,只是希望你提前安排时间。”
“那你要什么时间发?”胤禑忽然觉得快一点拿软文去祸害文人也不
是不行。
“这个嘛~”甄楣笑得不怀好意,“当然是等我们的闺阁志先出出风头了!”
第49章
这本被定命为《闺阁志》的杂志,很快就定稿刊发,流到了市面上。
江南的才女们嗅觉敏锐,胆大的直接批了个马甲就开始对着缠足一事大吐苦水,甚至有人深谙反串的心态,写了一篇:虽然缠足会让人疼痛发烂甚至死亡,但它锻炼了我们的意志这样的文章。
甄楣原封不动的刊登了,然后不小心多印了一部分,又不小心让去拿货的销售人员听说了这是一本极受闺阁女子喜欢的刊物,便有好奇的人买到了这样一本书。
虽然甄楣其实做了两套杂志,一套是真的闺阁杂志,上面很齐全的登上了文章和交笔友的信息,另一套才是对外公布的删减版。
这套杂志也的确在闺阁里很受欢迎,但是因为交笔友这一点,京城的年轻姑娘们并不知道杂志的意义,只觉得交一个千里之外的朋友非常有意思,因此才会在敦恪公主的介绍下订购这本《闺阁志》。
但这本杂志到底是流传到外界,叫男人们看见了,男人们因此坐不住了。
什么时候藏在深闺的女人们可以用上这样的好东西了?
这样大量的纸页,这样清晰的字迹,这种交流的平台……
他们不应该才是第一批用上的吗?!
“你说这个?听说是公主要的,怎么,你不想要了?”销售解答了这个问题。
“没事……”男人讪讪闭了嘴,公主啊,他招惹不起。
众所周知大部分公主都嫁到蒙古去了,这完全不是他们说几句话能管到的地方,人家公主有钱,想印就印了,他非要跳出来说不同的意见是想得罪谁呢?
但他没想到,过了一天销售就又来找他了,“是不是你在外面乱说啊?现在好几个人喊着暴殄天物,要禁止《闺阁志》的屁话,你可别连累我!”
男人皱眉,也不至于禁止,本来就是人家自己玩的东西,也没想着往出卖,管天管地还管公主的消遣,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他起身往消息灵通的酒楼打听消息。
酒楼果然很热闹,他遇见了一个熟人,叫了句张兄就搭伴坐一块了,这位张兄见他四处张望,心下了然,“你也是听说了这两天的热闹?要我说缠足这种事就不该公开议论!”
“什么缠足?”男人回过神,他没有仔细看杂志,只是翻了翻前面对于《牡丹亭》的评议就放下了。
“你不知道?最近有个女子弄的文章集,里头讨论起了缠足,听那意思还是不缠足的和缠足的论起来的,我看这里头少不得……的参与。”张兄比了个八,指向旗人,语气里颇有些幸灾乐祸。
男人知道自己忽略了,打算回家后仔细看看,不过来都来了,总得弄清楚点。
“那他们现在是吵什么?就算是说缠足,毕竟是女人的事,她们要说说也没什么不妥。”
男人吵什么?
张兄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怪不得你没考上呢!吵什么?你以为这问题怎么说起来的,旗女是不缠足的,朝廷也下了禁令不准缠。”
“可女人自古以来都是缠足的。”男人不解。
“哈~”张兄笑得嘲讽,眼底隐隐有些得意,“什么自古以来,唐时就不缠足,这风气是打宋时兴起来的,再者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以来的束发都改了,这又算什么!”
“那……为什么还要缠足?”男人有所明悟,但还是有些想不明白。
“为了面皮呗~”张兄言简意赅,吃下一口下酒菜。
男人就没再问了,只自己仔细听着,这些读书人能吵起来自然是有两个观点,一方读了文章认为缠足原来是近乎折断双脚的痛苦,不应该继续,另一方不同意,认为这是传统,是为了考验女子的德行,不能因为朝廷政策就不加思考的附和。
这么说前一方的人自然不乐意,反驳后一方是完全不顾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过去不知道有误会就算了,现在知道了怎么还能让亲眷受这样的罪。
总之双方都以此为辩题,从仁孝等方面展开辩论,并且谁也不服谁,还不断引来了更多人加入。
当然了,男人没忘了卖货书贩子的抱怨,他又和消息灵通的张兄聊了一会,闻到了相关的信息。
“啊~你说这个啊,怎么没有?昨天就有人说女人不该做文章,被侍卫当场抓了两个,这不就不说了?”
敦恪公主本人当然没这个本事,但太子妃既然介入了,调动几个侍卫就是说句话的事,好不容易办件事,怎么能不走她们划定的路子呢?
“那你就不用做事了?”
“怎么会~”甄楣怜悯的看着他,她有在背后搞事啊,杂志是多久前的计划了?她最近不是忙着写软文了吗?看着大清在这搞得乌烟瘴气,她就很有添堵的欲望啊!
说来杂志也只是她的第一步计划,现在有太子妃的主意,她觉得更更快的引起关注,接下来就到了她发挥的时候,宣传这个事,大清的人玩得明白吗?
杂志属于女人,难道男人们就没有意见?
就算是没有,她也可以出手让他们有,接着不就可以办男人自己的杂志了吗?
在这样一本天然具有关注度的杂志上,她再放上一些软文,这个传播范围……
听完甄楣的概述,胤禑顺着这个思路思考,“那么这个软文——”
“意林!”甄楣斩钉截铁。
论吹西方,意林是专业的,这玩意还用自己想吗?照着模板改就行了!谁还没听过什么油纸包零件,洗七遍碗,停电救鸟?
论吹捧,她实在有太多范本了!
当然了,她也知道这时候大部分人都没听过海外的地方,印象也只有番邦小国,最多见识过传教士才意识到,还有这样一些与众不同的人生活在另一片土地,所以她决定欲扬先抑。
先搞点吸引人眼球的噱头!
这一点就决定是中世纪了,不洗澡,城堡落屎,放血……
嗯,要不是有传教士,她还会黑一把教派,鉴于宫廷里就有传教士,她暂时按下了这个想法,只专注于垃圾的生活。
这种猎奇的内容吸引到读者注意力之后,她会开始写转变,什么航海啊工业的,都给带上,反正大清一头都没有!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人能驳斥她!
而且这些人就不想知道,不靠仁义礼智信,这些番邦人怎么从前面那种抽象的生活,发展到远渡重洋的吗?就不想知道怎么从那么穷的情况下弄到现在的奇异物产的吗?
可别说不知道啊~康熙都吃了金鸡纳霜,还有多方面进入国内的红薯和玉米,她的历史学得还可以,现在国内已经有这些作物的存在了。
现在她就是要别人知道,这些作物并不是西洋番邦土产,就没人想过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吗?
很多时候人想不到只是因为被眼前的云雾迷惑,拨开之后,自然会有人去想这个问题,开始了思考,就会有人去想出海航行的必要性,说不准对于出海这件事就可以重新讨论。
另外一点就是利诱,总不能要求能读得懂的就是什么思考深刻的学者,有会被金钱打动的普通人才是正常,对于这一部分,那就得看工业了,工业产品对于手工业是降维打击的,想要攫取钱财,工业绝对是个不错的思路。
文章里她会写明番邦国家因为金钱和贪婪而进步,产出了自鸣钟和织布机等等产物,港口吞吐不停,为了运送货物彻夜不眠,再写一写普通水手的快乐生活,什么一个小小的水手也能享用到天南地北的产物等等。
一向作为上邦大国的人心里能不微妙吗?
胤禑不知道答案,但他现在表情就挺微妙的,甄楣在现代会不会是搞宣传的啊?看这手段,真的完全不一样!
“读者会疯掉的……”
好好的中原之地别说得还不如番邦小国。
甄楣才不管疯不疯,清朝人锻炼一下自己纤细的神经有什么坏处吗?再说经历了同人的洗礼,这里的人应该胆子很粗了才是啊,总不能这就接受不了!这才哪到哪儿啊!她都没有吹人文!
不对,有点忘了来找胤禑的目的。
“你得提前找人去把编辑部的架子搭起来。”
“又我?!”胤禑几乎要跳起来。
甄楣目光怜悯,“这有什么办法呢,文人总是很不服气别人的,起码得找点来历能服众的,也只有你能见到符合要求的文人挖一下墙角了。”
“我什么时……”胤禑忽然回忆起了去三贝勒府的经历。
这还真是,有机会哎~
“别急嘛~”甄楣深知不能把人逼急了,万一逼疯了,跟她一样学会了工作转移就不好了,“不要你现在就去,只是希望你提前安排时间。”
“那你要什么时间发?”胤禑忽然觉得快一点拿软文去祸害文人也不
是不行。
“这个嘛~”甄楣笑得不怀好意,“当然是等我们的闺阁志先出出风头了!”
第49章
这本被定命为《闺阁志》的杂志,很快就定稿刊发,流到了市面上。
江南的才女们嗅觉敏锐,胆大的直接批了个马甲就开始对着缠足一事大吐苦水,甚至有人深谙反串的心态,写了一篇:虽然缠足会让人疼痛发烂甚至死亡,但它锻炼了我们的意志这样的文章。
甄楣原封不动的刊登了,然后不小心多印了一部分,又不小心让去拿货的销售人员听说了这是一本极受闺阁女子喜欢的刊物,便有好奇的人买到了这样一本书。
虽然甄楣其实做了两套杂志,一套是真的闺阁杂志,上面很齐全的登上了文章和交笔友的信息,另一套才是对外公布的删减版。
这套杂志也的确在闺阁里很受欢迎,但是因为交笔友这一点,京城的年轻姑娘们并不知道杂志的意义,只觉得交一个千里之外的朋友非常有意思,因此才会在敦恪公主的介绍下订购这本《闺阁志》。
但这本杂志到底是流传到外界,叫男人们看见了,男人们因此坐不住了。
什么时候藏在深闺的女人们可以用上这样的好东西了?
这样大量的纸页,这样清晰的字迹,这种交流的平台……
他们不应该才是第一批用上的吗?!
“你说这个?听说是公主要的,怎么,你不想要了?”销售解答了这个问题。
“没事……”男人讪讪闭了嘴,公主啊,他招惹不起。
众所周知大部分公主都嫁到蒙古去了,这完全不是他们说几句话能管到的地方,人家公主有钱,想印就印了,他非要跳出来说不同的意见是想得罪谁呢?
但他没想到,过了一天销售就又来找他了,“是不是你在外面乱说啊?现在好几个人喊着暴殄天物,要禁止《闺阁志》的屁话,你可别连累我!”
男人皱眉,也不至于禁止,本来就是人家自己玩的东西,也没想着往出卖,管天管地还管公主的消遣,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他起身往消息灵通的酒楼打听消息。
酒楼果然很热闹,他遇见了一个熟人,叫了句张兄就搭伴坐一块了,这位张兄见他四处张望,心下了然,“你也是听说了这两天的热闹?要我说缠足这种事就不该公开议论!”
“什么缠足?”男人回过神,他没有仔细看杂志,只是翻了翻前面对于《牡丹亭》的评议就放下了。
“你不知道?最近有个女子弄的文章集,里头讨论起了缠足,听那意思还是不缠足的和缠足的论起来的,我看这里头少不得……的参与。”张兄比了个八,指向旗人,语气里颇有些幸灾乐祸。
男人知道自己忽略了,打算回家后仔细看看,不过来都来了,总得弄清楚点。
“那他们现在是吵什么?就算是说缠足,毕竟是女人的事,她们要说说也没什么不妥。”
男人吵什么?
张兄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怪不得你没考上呢!吵什么?你以为这问题怎么说起来的,旗女是不缠足的,朝廷也下了禁令不准缠。”
“可女人自古以来都是缠足的。”男人不解。
“哈~”张兄笑得嘲讽,眼底隐隐有些得意,“什么自古以来,唐时就不缠足,这风气是打宋时兴起来的,再者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以来的束发都改了,这又算什么!”
“那……为什么还要缠足?”男人有所明悟,但还是有些想不明白。
“为了面皮呗~”张兄言简意赅,吃下一口下酒菜。
男人就没再问了,只自己仔细听着,这些读书人能吵起来自然是有两个观点,一方读了文章认为缠足原来是近乎折断双脚的痛苦,不应该继续,另一方不同意,认为这是传统,是为了考验女子的德行,不能因为朝廷政策就不加思考的附和。
这么说前一方的人自然不乐意,反驳后一方是完全不顾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过去不知道有误会就算了,现在知道了怎么还能让亲眷受这样的罪。
总之双方都以此为辩题,从仁孝等方面展开辩论,并且谁也不服谁,还不断引来了更多人加入。
当然了,男人没忘了卖货书贩子的抱怨,他又和消息灵通的张兄聊了一会,闻到了相关的信息。
“啊~你说这个啊,怎么没有?昨天就有人说女人不该做文章,被侍卫当场抓了两个,这不就不说了?”
敦恪公主本人当然没这个本事,但太子妃既然介入了,调动几个侍卫就是说句话的事,好不容易办件事,怎么能不走她们划定的路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