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沈祁轻点了下头,面上没什么情绪,只是直直地盯着沈瑜,像是在等什么。
沈瑜转身想走的脚步在他的视线中顿住,片刻后,他闭眼轻叹一声。
“万事小心。”
沈祁这才满意了般勾了勾唇,“知道了。”
沈瑜抿唇,瞪了他一眼,这才转身,将这处留给夫妻二人。
不过时间确实不多了,他们需得趁着人尚少时启程。
沈瑜转身后,沈祁重新看向徐清,同方才一般直直地盯着人,也不说话,就像是在等待什么般。
徐清缓慢眨了下眼,寻思了下沈瑜方才的做法,在沈祁的目光下试探地出声:“殿下万事小心。”
沈祁没应声。
见状,徐清又开始回想方才同沈祁话别过的人都说了些什么。
几息后,她又道:“京城这殿下尽可放心,定不负殿下信任。”
沈祁还是不说话。
徐清抿唇,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不远处的宋阳好似也被提醒该启程了,原先若有若无传来的声音骤然变大,黏黏糊糊的嚷着“夫人切记要给为夫写信,以解我相思之苦啊”“夫人可不能忘了”“……”
叶然像是听烦了这翻来覆去的几句话,在宋阳又念了几遍后蓦地抬手捂住了他的嘴,尾调又长又黏糊的声音骤弱,尽数闷在了她的掌心中。
这边沉默的徐清却突然福至心灵,她掀眼看向面前的人,斟酌了下措辞,柔声道:“殿下在外不必忧心,我会记得给殿下写信的。”
沈祁微微拧眉,好似不太满意,但到底说了句他想听的,眉心这又松了开来。
他抿了抿唇,抬脚向徐清靠近了一步。
“手。”
他的声音很轻,字音又短,还未入耳就要被风吹散了,徐清挨这么近一时都没听清,下意识反问:“什么?”
又有人上前来催促道该启程了。
沈祁冲来人点了下头,待人离远了些,他转回头,却见徐清仍双手交叠置于腹前。
不远处的宋阳都被叶然催着上了马,沈祁一急,直接上手拉过徐清的一只手。
不待她反应过来,忽觉腕上一凉。
她垂眼,一只水光透亮,成色上佳的玉镯环在她的皓腕间。
这玉镯实在眼熟,徐清第一眼便认出来了。
这是柳皇后留下的玉镯,沈祁那时说,这是太后赠给柳皇后,柳皇后又留下来准备赠给沈祁妻子的。
那日在柳皇后的寝宫内,外头是皇帝和丁皇后的人暗伏着,沈祁给她套上了这个镯子,事后她还是将镯子褪下来还给了沈祁。
那时她说,这玉镯太贵重,意义非凡,她不能受。
沈祁也是一时不知怎的就把镯子给人戴上了,徐清还给他,他也就接了。
但如今,他又给她戴上了。
徐清的手顿在半空,玉镯安静地垂在腕上,那份突然的重量让人无法
忽视。
她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沈祁却已转身快步上马,她抬眼,见他玄色的衣袍在空中掠出一道凌厉的弧线,宽大的掌握紧缰绳,马蹄在城外的沙地上踏踏作响。
徐清收回手,凝住那道突然勒马折回的身影。马停在身前,他身后是整装待发的部分即将随他一道前去边境的禁军。
徐清扬首,眉梢轻挑,是无声的询问。
“你还有句话没同我说。”马背上的人俯身下来,声音压的刚好只让他二人能听得见,他说,“你没说,会等我回来。”
这回换徐清不说话了。
他又道:“此间事尚未了,你答应我的事还没完。”
徐清看着他,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他说的是先前他们约定好的,她助他登基,他为林家翻案,而她回江南这事。
她失笑,不明白她都应下了会行安抚仕子,守住京城了,他怎么临行前还要再敲打她两句。
“我知道。”徐清点了点头,“我会一直在京城,静待殿下归来。”
一行人策马,向远处掠去,马蹄声阵阵,激起沙地的尘土。
待他们的身影愈来愈远,远到再也看不见后,几人才璇身往回走。
沈瑜和宋太傅走在最前头,二人并肩,上了同一辆马车,看样子是开始在议事了。
徐清摩挲了下腕间的玉镯,戴了一会儿,玉镯染上了她的体温,变得温热。她站在原地想了会儿,在思考一会儿要去做些什么。
宋太傅和沈瑜坐的是怀王府的马车,她尚在思索时,那辆马车已经动了起来。
此处一时就只剩徐清,叶然和宋箫三人。
叶然瞧了眼不远处站立不动的徐清,随即抬步走向宋箫,“大哥不一并去议事吗?”
宋箫闻声,侧眼看向她,他不答,转而道:“你先回去罢,我同王妃有事相议。”
叶然眉心一跳。
还真是巧了,她也有事想同徐清商议。
她本想出声支走宋箫,随徐清一道回去,谁想宋箫突然冒出这句话,她又不想宋箫知晓她与徐清之间有过多往来,依照他和宋太傅的性子,那会有很多麻烦。
她扯唇笑了笑,应了声“好”便转身上了马车。
没关系。
静王殿下如今不在京城,徐清便是一人行动,她总能有同她独处议事的时候。
宋家的马车也行远了,徐清终于决定待会儿先去大理寺,想好后,她抬脚准备上马车,背后却传来一声轻唤,止住了她的动作。
徐清站定,回身看向站在身后五步外的宋箫。
她上下扫视了一眼,“宋大人唤我?”
宋箫拱手作揖,“臣有一事,想求问王妃。”
已至辰时,日头渐大,徐清的身影笼在马车的阴影下,她挑唇,“宋大人但说无妨。”
“赵……内子……”他像是不知道该怎么问,又像是说不出那个字,犹疑半晌也只吐出了三个字。
不过就这三个字,徐清也大概能猜到他想问什么了。
她语调柔和,又状似不解,“我记得,已着人去宋府报过丧了?”
宋箫一哽,须臾,他垂下头,嗓音微哑,“臣能见她一面吗?”
徐清面上露出些为难来,“尸体已经收敛,她是罪臣,按理,宋大人是不可以去见她的。”
“况且……”
宋箫抬眼,心脏随着她停顿的话音收紧。
“她死前的绝笔,也说了不愿与你再见。”
话音刚落,宋箫身形一晃,再说不出话来。
徐清见状轻叹一声,“这日头大了,宋大人早些回去罢。”
上马车前,她像是想起什么般,又回过头,同宋箫道:“赵似念已死,宋大人自由了,可重择门当户对的心仪之女,定良日成婚。”
这话听来实在像在为被丈夫冷落负心的好友打抱不平,也像对薄情之人的阴阳怪气。可徐清的语气听起来实在诚恳平静,且她同赵似念也并无交情,对宋赵两家的事定也不甚了解,绝不会莫名为赵似念打抱不平。
“这也是她说的吗?”宋箫低声问,“臣能看看她的绝笔吗?”
言语间竟带上了些恳求。
徐清略一思索,笑应:“我晚些着人去取来送去宋府。”
“多谢王妃。”
第81章
这个时辰,京城里已然热闹起来,坊间各家店门大开,小贩的呦呵声各声相混,在街道上显得分外喧闹。静王府的马车绕过最热闹的几条街,从僻静的街巷而过。
清晨时分,春涧居里头还没什么客人,徐清刚走进去便立刻有人迎了上来。
“姑娘来了。”掌柜的走上前来,支走了准备迎客的店小二,闻声笑道:“近日新到了许多茶,姑娘可要尝尝?”
“不必了,我坐会儿便走。”徐清寻了个角落坐下,低声问道:“信送出去了吗?”
掌柜点了点头,“姑娘放心,已经送出去了。”
徐清颔首,“好,你去忙罢。”
此番沈祁要去边境,沈桉定不会束手等着,那封要与西陵握手言和的书信已是赤裸裸的挑衅。如今齐家仍在,徐清要清楚边境是什么情况,就得去信给齐予安。
只是这个举动她做的艰难,栖枝并不想认齐家,况且她知晓了栖枝为何亏流落在街头后对齐家更是没什么好感。
先前沈郗尚在边境时,齐予安会时不时来信说一说边境的事,其间夹杂着许多齐府内的事,比如齐远山如今的身体状况是说的最多的,徐清知晓他的意思,无非就是想她能转告给栖枝,博得栖枝一两分心软。那时她也关注着沈郗的动静,是而会拣着一两封回信。后来知晓了齐远山那些破事后,她是一封也不回了,久了齐予安大抵也意识到什么,渐渐地也没再来信说过边境的事。
她轻叹一口气。
昨日她也去信一封给栖枝,信中倒也没提齐家一个字,只道若一切顺利,说不定今岁除夕就能回江南一道过。
沈瑜转身想走的脚步在他的视线中顿住,片刻后,他闭眼轻叹一声。
“万事小心。”
沈祁这才满意了般勾了勾唇,“知道了。”
沈瑜抿唇,瞪了他一眼,这才转身,将这处留给夫妻二人。
不过时间确实不多了,他们需得趁着人尚少时启程。
沈瑜转身后,沈祁重新看向徐清,同方才一般直直地盯着人,也不说话,就像是在等待什么般。
徐清缓慢眨了下眼,寻思了下沈瑜方才的做法,在沈祁的目光下试探地出声:“殿下万事小心。”
沈祁没应声。
见状,徐清又开始回想方才同沈祁话别过的人都说了些什么。
几息后,她又道:“京城这殿下尽可放心,定不负殿下信任。”
沈祁还是不说话。
徐清抿唇,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不远处的宋阳好似也被提醒该启程了,原先若有若无传来的声音骤然变大,黏黏糊糊的嚷着“夫人切记要给为夫写信,以解我相思之苦啊”“夫人可不能忘了”“……”
叶然像是听烦了这翻来覆去的几句话,在宋阳又念了几遍后蓦地抬手捂住了他的嘴,尾调又长又黏糊的声音骤弱,尽数闷在了她的掌心中。
这边沉默的徐清却突然福至心灵,她掀眼看向面前的人,斟酌了下措辞,柔声道:“殿下在外不必忧心,我会记得给殿下写信的。”
沈祁微微拧眉,好似不太满意,但到底说了句他想听的,眉心这又松了开来。
他抿了抿唇,抬脚向徐清靠近了一步。
“手。”
他的声音很轻,字音又短,还未入耳就要被风吹散了,徐清挨这么近一时都没听清,下意识反问:“什么?”
又有人上前来催促道该启程了。
沈祁冲来人点了下头,待人离远了些,他转回头,却见徐清仍双手交叠置于腹前。
不远处的宋阳都被叶然催着上了马,沈祁一急,直接上手拉过徐清的一只手。
不待她反应过来,忽觉腕上一凉。
她垂眼,一只水光透亮,成色上佳的玉镯环在她的皓腕间。
这玉镯实在眼熟,徐清第一眼便认出来了。
这是柳皇后留下的玉镯,沈祁那时说,这是太后赠给柳皇后,柳皇后又留下来准备赠给沈祁妻子的。
那日在柳皇后的寝宫内,外头是皇帝和丁皇后的人暗伏着,沈祁给她套上了这个镯子,事后她还是将镯子褪下来还给了沈祁。
那时她说,这玉镯太贵重,意义非凡,她不能受。
沈祁也是一时不知怎的就把镯子给人戴上了,徐清还给他,他也就接了。
但如今,他又给她戴上了。
徐清的手顿在半空,玉镯安静地垂在腕上,那份突然的重量让人无法
忽视。
她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沈祁却已转身快步上马,她抬眼,见他玄色的衣袍在空中掠出一道凌厉的弧线,宽大的掌握紧缰绳,马蹄在城外的沙地上踏踏作响。
徐清收回手,凝住那道突然勒马折回的身影。马停在身前,他身后是整装待发的部分即将随他一道前去边境的禁军。
徐清扬首,眉梢轻挑,是无声的询问。
“你还有句话没同我说。”马背上的人俯身下来,声音压的刚好只让他二人能听得见,他说,“你没说,会等我回来。”
这回换徐清不说话了。
他又道:“此间事尚未了,你答应我的事还没完。”
徐清看着他,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他说的是先前他们约定好的,她助他登基,他为林家翻案,而她回江南这事。
她失笑,不明白她都应下了会行安抚仕子,守住京城了,他怎么临行前还要再敲打她两句。
“我知道。”徐清点了点头,“我会一直在京城,静待殿下归来。”
一行人策马,向远处掠去,马蹄声阵阵,激起沙地的尘土。
待他们的身影愈来愈远,远到再也看不见后,几人才璇身往回走。
沈瑜和宋太傅走在最前头,二人并肩,上了同一辆马车,看样子是开始在议事了。
徐清摩挲了下腕间的玉镯,戴了一会儿,玉镯染上了她的体温,变得温热。她站在原地想了会儿,在思考一会儿要去做些什么。
宋太傅和沈瑜坐的是怀王府的马车,她尚在思索时,那辆马车已经动了起来。
此处一时就只剩徐清,叶然和宋箫三人。
叶然瞧了眼不远处站立不动的徐清,随即抬步走向宋箫,“大哥不一并去议事吗?”
宋箫闻声,侧眼看向她,他不答,转而道:“你先回去罢,我同王妃有事相议。”
叶然眉心一跳。
还真是巧了,她也有事想同徐清商议。
她本想出声支走宋箫,随徐清一道回去,谁想宋箫突然冒出这句话,她又不想宋箫知晓她与徐清之间有过多往来,依照他和宋太傅的性子,那会有很多麻烦。
她扯唇笑了笑,应了声“好”便转身上了马车。
没关系。
静王殿下如今不在京城,徐清便是一人行动,她总能有同她独处议事的时候。
宋家的马车也行远了,徐清终于决定待会儿先去大理寺,想好后,她抬脚准备上马车,背后却传来一声轻唤,止住了她的动作。
徐清站定,回身看向站在身后五步外的宋箫。
她上下扫视了一眼,“宋大人唤我?”
宋箫拱手作揖,“臣有一事,想求问王妃。”
已至辰时,日头渐大,徐清的身影笼在马车的阴影下,她挑唇,“宋大人但说无妨。”
“赵……内子……”他像是不知道该怎么问,又像是说不出那个字,犹疑半晌也只吐出了三个字。
不过就这三个字,徐清也大概能猜到他想问什么了。
她语调柔和,又状似不解,“我记得,已着人去宋府报过丧了?”
宋箫一哽,须臾,他垂下头,嗓音微哑,“臣能见她一面吗?”
徐清面上露出些为难来,“尸体已经收敛,她是罪臣,按理,宋大人是不可以去见她的。”
“况且……”
宋箫抬眼,心脏随着她停顿的话音收紧。
“她死前的绝笔,也说了不愿与你再见。”
话音刚落,宋箫身形一晃,再说不出话来。
徐清见状轻叹一声,“这日头大了,宋大人早些回去罢。”
上马车前,她像是想起什么般,又回过头,同宋箫道:“赵似念已死,宋大人自由了,可重择门当户对的心仪之女,定良日成婚。”
这话听来实在像在为被丈夫冷落负心的好友打抱不平,也像对薄情之人的阴阳怪气。可徐清的语气听起来实在诚恳平静,且她同赵似念也并无交情,对宋赵两家的事定也不甚了解,绝不会莫名为赵似念打抱不平。
“这也是她说的吗?”宋箫低声问,“臣能看看她的绝笔吗?”
言语间竟带上了些恳求。
徐清略一思索,笑应:“我晚些着人去取来送去宋府。”
“多谢王妃。”
第81章
这个时辰,京城里已然热闹起来,坊间各家店门大开,小贩的呦呵声各声相混,在街道上显得分外喧闹。静王府的马车绕过最热闹的几条街,从僻静的街巷而过。
清晨时分,春涧居里头还没什么客人,徐清刚走进去便立刻有人迎了上来。
“姑娘来了。”掌柜的走上前来,支走了准备迎客的店小二,闻声笑道:“近日新到了许多茶,姑娘可要尝尝?”
“不必了,我坐会儿便走。”徐清寻了个角落坐下,低声问道:“信送出去了吗?”
掌柜点了点头,“姑娘放心,已经送出去了。”
徐清颔首,“好,你去忙罢。”
此番沈祁要去边境,沈桉定不会束手等着,那封要与西陵握手言和的书信已是赤裸裸的挑衅。如今齐家仍在,徐清要清楚边境是什么情况,就得去信给齐予安。
只是这个举动她做的艰难,栖枝并不想认齐家,况且她知晓了栖枝为何亏流落在街头后对齐家更是没什么好感。
先前沈郗尚在边境时,齐予安会时不时来信说一说边境的事,其间夹杂着许多齐府内的事,比如齐远山如今的身体状况是说的最多的,徐清知晓他的意思,无非就是想她能转告给栖枝,博得栖枝一两分心软。那时她也关注着沈郗的动静,是而会拣着一两封回信。后来知晓了齐远山那些破事后,她是一封也不回了,久了齐予安大抵也意识到什么,渐渐地也没再来信说过边境的事。
她轻叹一口气。
昨日她也去信一封给栖枝,信中倒也没提齐家一个字,只道若一切顺利,说不定今岁除夕就能回江南一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