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孙宽听了脸上一红,小声嘟哝着:“谁能想到一个闺阁女儿,竟喜欢看这等利国惠民之书。”
孙仲礼淡漠地瞥了他一眼,朝温苒苒招招手:“苒苒你同外祖父讲讲,为何会喜欢看《齐民要术》?”
气氛都烘托到这了,温苒苒觉得若是说自己是奔着里头的食方才看的多多少少有点不礼貌。
她想了想,圆杏眼弯成如钩新月:“我自小被困在深闺大院,抬头看的那片天空都是方方正正的,每日不是去诗会、就是在去赏花宴的路上,见到的都是跟我同样出身的贵女夫人们,腻歪得紧。我想知晓别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就得看什么样的书。”
“想知道农耕之家的生活就看《齐民要术》、想知道商户人家怎么做买卖的就看《货殖列传》……”
温苒苒说着忽然想到了什么,不禁抿着唇笑了笑:“现下可好,也不用一遍遍地翻书了,身处市井,什么样的人都能见到了。”
几句话,逗得屋内人忍俊不禁。
“这丫头!”孙仲礼哈哈大笑,旋即叹息,“如今做官的若是有你一半的
心思,多在民间市井集市上走动走动,也不至于出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条例。”
孙宽也道:“现在那些父母官,根本就不知道老百姓的需求是什么。就说我二弟弟外放的陵州吧,正农忙的时候,他上峰偏偏搞了个戏班子去村里,说是百姓们整日辛苦劳作,要犒赏犒赏他们,还不准不去,必须全家人都到。”
他边说边竖起手指比划一下:“大戏连唱三天,赶上天热,地里的庄稼都旱完了!这不是瞎胡闹吗!”
满屋唏嘘不已,温逸良听着直摇头:父母官做成这样,受苦的可是老百姓。
孙老太太摆摆手:“要我说,让苒苒去当官都比那起子害人精强!”
孙氏不赞同地摇摇头:“母亲说什么呢?怎的拿我家苒苒同那群瞎了眼的狗官比?”
“当真是年纪大了开始糊涂了。”孙老太太笑道,“我家束云说得对,那群狗官可不配跟苒苒比。”
“快别说了……”温苒苒被夸得小脸通红有些心虚,她没想到自己胡诌的几句瞎话竟能发展成这样。再说下去,没准都敢让她当皇上了……
温老太太见自家孙女被夸,自己笑得满面红光:“苒苒这孩子随她爹爹,聪明能干!”
“可不?”季氏适时凑趣儿道,“您家二郎写的文章能引得宋大儒亲自上门,多大的荣耀啊!”
“那是我家老二是侥幸。”温老太太谦虚道,眼尾皱纹都展成了朵朵菊花。
一屋子热闹,温正良与梁氏像是局外人般,颇受冷落。
梁氏翻了个白眼,心中冷笑:往日来了陵阳伯府处处小心巴结我,现下看二房起了势就换人巴结,什么东西!
她又瞥了眼跟父母哥嫂很是亲昵的孙氏,更觉得看不上眼:德性,当我梁家没人了?区区武将,照我们梁家门第可是差得远了!显摆什么呢!
梁氏扬扬下巴扭过头去,打定主意也要回趟娘家。
眼见着时辰不早,孙家人见着了女儿外孙女也是心满意足,离开时温老太太亲自拄着拐杖出去送。
两家人热热乎乎的,梁氏爱答不理地在后头跟着,眼睛都直冒酸水。
温苒苒今日给温老太太长足了脸面,她如今看着小孙女当真是越看越顺眼,直把她当心里的宝贝疙瘩疼。
等孙家人都走了,温老太太悄悄把温苒苒拉到屋里头,撑着一把老骨头翻箱倒柜地找出自己藏着的最后一副翡翠耳环,笑呵呵地塞给她,边塞边偷偷看着外头悄声道:“苒苒快收起来,别让你大伯母和三婶婶知晓了!”
温苒苒很是意外地看看手中的那抹翠绿,浓郁清透,是罕见的好料。
“这太贵重了。”温苒苒推拒着,“祖母还是您自己留着吧。”
“祖母给的,你快收着!”温老太太亲亲热热地拉着苒苒,不知想起了什么松弛的眼皮一耷拉,忽地叹口气,“只可惜现在祖母没什么好东西能给你了。”
“祖母从前……”温老太太苍老的声音逐渐低沉,“苒苒你别怪祖母。”
温苒苒看不得老人家这副泪眼婆娑的可怜模样,连忙收了耳环:“祖母您看看您,年纪越大,眼窝却浅了起来。”
她蹲下身子,像小时候伏在师母膝盖上那般,伏在温老太太膝头:“祖母,咱家的日子眼看着越来越好了。您相信苒苒,定能让您过上从前那般的富贵日子。可能没权,但必定有钱!”
“好好好!”温老太太擦了把泪,抚抚小孙女的头发满目慈爱,如今同她亲近也不再觉得像以前那般别扭了。
“祖母等着,祖母相信我们苒苒。”
从温老太太屋里出来,温苒苒回房,从荷包里掏出那对翡翠耳环给娘亲。
沈氏瞧见手里的耳环眸中惊讶:“这是你祖母给你的?”
温苒苒点点头:“祖母还拉着我说了好一会子话呢。这耳环娘亲您替我收着吧,我整日忙里忙外的,怕弄丢了。”
“好,娘亲帮你好好收着。”沈氏轻轻摩挲着那微冷的翡翠坠子,长长叹息道,“这本是一整套的翡翠头面,你祖母进宫赴宴时戴过,那时候老太太满头银丝、精神矍铄,别提有多风光了。连几位国公夫人都没你祖母体面。”
“你大伯母喜欢得紧,一直惦记着这套头面,向你祖母讨要多次你祖母都没给。谁曾想,那套压了无数皇亲贵胄的翡翠头面如今只剩了这副耳坠,还落到了你的手里。”
沈氏想起从前陵阳伯府的风光,也是不禁落泪。
温苒苒无缘见往日花团锦簇的陵阳伯府,只心疼母亲掉眼泪。她擦擦娘亲面上的泪珠笑道:“刚哄好了祖母又要哄娘亲,你们一个个的都不叫我省心呐!”
沈氏被她逗得哭笑不得:“没大没小的。”
“对了娘亲!”温苒苒从怀中小心掏出一个布包递给她,“我把您的镯子赎回来了。”
沈氏一愣,看着那布包一时间不敢触碰,生怕自己这是在做梦,碰了便醒了。
温苒苒打开外面那层布,一对温润玉镯在烛火下荧荧流光。
她取出那对玉镯戴在沈氏手上,喜滋滋地道:“现下都好了!”
沈氏不敢相信地摸摸那熟悉的镯子,反应了半晌抱着苒苒喜极而泣。
温苒苒笑眯眯地轻轻拍着沈氏的背。当初娘亲和爹爹那般信任她,二话不说就当了镯子给她当本金。
没有信任就没有如今的好日子,她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以后的日子还会越来越好的!
*
翌日清晨,温苒苒刚到没多久,刚把面和上就见阿梁拉着个皮肤黑亮的妇人过来。
她意外地瞪大眼:“怎么来得这般早?”
“昨晚上我回去后跟哥哥和娘商量过了,温小娘子您是厚道人,工钱给得多,还叫您大哥哥每日送我回家。我们也没什么好报答的,就想着每日早来些,好让您能轻快点。”阿梁笑得爽朗,拉过一旁的妇人介绍道,“温小娘子,这就是我娘。”
温苒苒不漏声色地打量她两眼,目光炯亮澄澈,笑得有些腼腆,大手蒲扇似的,指头粗壮,一看就是惯常做活的。
她依稀记得柱子提过他娘姓柳,笑着道:“柳婶子好,天不亮就起了吧?快坐下歇歇!”
妇人忙摆摆手:“哪有那么金贵?我们娘儿俩来是做工的,不是当小姐太太的。”
她见着有盆水,十分爽利地问了一句:“是在那洗手吧?”
温苒苒点点头:“对!”
“成!”她撸起袖子过去洗了手,擦干净就找活干,“温小娘子是要烙油饼对吧?”
说着就揉起面来,边揉边道:“每家烙油饼的习惯不一样,小娘子您这面团软、还热乎着呢,想必是半烫面吧?等会儿您再和面时叫我一声,我看看用多少水,下回知道量了,这些小活就不用麻烦您了。”
温苒苒惊喜地看着这干活十分麻利的婶子,面絮在她手里三两下就成了团,盖上饧面的功夫回身往碗里放上面粉咸盐,烧了油要做油酥。
柳婶子回头看向温苒苒:“您看我做得对不对?若是有什么习惯不一样的您尽管说,我立马就改!”
“一样一样,柳婶子您就做吧。”温苒苒见她是个老手,很是放心地去准备卷饼要用的菜、再把今日书院盲盒盒饭要用的食材准备好。
她今日还是打算做双牛堡,不过要换换花样,汉堡中的配菜换成用酥油煎过的圆葱,酱料换成川味辣酱,再放上泡椒碎,小食则是换成狼牙土豆。
这汉堡还是她前世吃腻了各色街头汉堡后自己研究出来的,师兄师姐们吃了都说好!
温苒苒一边备菜,一边被柳婶子叫过去看看她做得对不对。擀饼烙饼时她在旁示范了一遍后就再也不用她操心了。
那边油锅滋滋啦啦地响,温苒苒切菜时忍不住美美地抻了个懒腰。
孙仲礼淡漠地瞥了他一眼,朝温苒苒招招手:“苒苒你同外祖父讲讲,为何会喜欢看《齐民要术》?”
气氛都烘托到这了,温苒苒觉得若是说自己是奔着里头的食方才看的多多少少有点不礼貌。
她想了想,圆杏眼弯成如钩新月:“我自小被困在深闺大院,抬头看的那片天空都是方方正正的,每日不是去诗会、就是在去赏花宴的路上,见到的都是跟我同样出身的贵女夫人们,腻歪得紧。我想知晓别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就得看什么样的书。”
“想知道农耕之家的生活就看《齐民要术》、想知道商户人家怎么做买卖的就看《货殖列传》……”
温苒苒说着忽然想到了什么,不禁抿着唇笑了笑:“现下可好,也不用一遍遍地翻书了,身处市井,什么样的人都能见到了。”
几句话,逗得屋内人忍俊不禁。
“这丫头!”孙仲礼哈哈大笑,旋即叹息,“如今做官的若是有你一半的
心思,多在民间市井集市上走动走动,也不至于出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条例。”
孙宽也道:“现在那些父母官,根本就不知道老百姓的需求是什么。就说我二弟弟外放的陵州吧,正农忙的时候,他上峰偏偏搞了个戏班子去村里,说是百姓们整日辛苦劳作,要犒赏犒赏他们,还不准不去,必须全家人都到。”
他边说边竖起手指比划一下:“大戏连唱三天,赶上天热,地里的庄稼都旱完了!这不是瞎胡闹吗!”
满屋唏嘘不已,温逸良听着直摇头:父母官做成这样,受苦的可是老百姓。
孙老太太摆摆手:“要我说,让苒苒去当官都比那起子害人精强!”
孙氏不赞同地摇摇头:“母亲说什么呢?怎的拿我家苒苒同那群瞎了眼的狗官比?”
“当真是年纪大了开始糊涂了。”孙老太太笑道,“我家束云说得对,那群狗官可不配跟苒苒比。”
“快别说了……”温苒苒被夸得小脸通红有些心虚,她没想到自己胡诌的几句瞎话竟能发展成这样。再说下去,没准都敢让她当皇上了……
温老太太见自家孙女被夸,自己笑得满面红光:“苒苒这孩子随她爹爹,聪明能干!”
“可不?”季氏适时凑趣儿道,“您家二郎写的文章能引得宋大儒亲自上门,多大的荣耀啊!”
“那是我家老二是侥幸。”温老太太谦虚道,眼尾皱纹都展成了朵朵菊花。
一屋子热闹,温正良与梁氏像是局外人般,颇受冷落。
梁氏翻了个白眼,心中冷笑:往日来了陵阳伯府处处小心巴结我,现下看二房起了势就换人巴结,什么东西!
她又瞥了眼跟父母哥嫂很是亲昵的孙氏,更觉得看不上眼:德性,当我梁家没人了?区区武将,照我们梁家门第可是差得远了!显摆什么呢!
梁氏扬扬下巴扭过头去,打定主意也要回趟娘家。
眼见着时辰不早,孙家人见着了女儿外孙女也是心满意足,离开时温老太太亲自拄着拐杖出去送。
两家人热热乎乎的,梁氏爱答不理地在后头跟着,眼睛都直冒酸水。
温苒苒今日给温老太太长足了脸面,她如今看着小孙女当真是越看越顺眼,直把她当心里的宝贝疙瘩疼。
等孙家人都走了,温老太太悄悄把温苒苒拉到屋里头,撑着一把老骨头翻箱倒柜地找出自己藏着的最后一副翡翠耳环,笑呵呵地塞给她,边塞边偷偷看着外头悄声道:“苒苒快收起来,别让你大伯母和三婶婶知晓了!”
温苒苒很是意外地看看手中的那抹翠绿,浓郁清透,是罕见的好料。
“这太贵重了。”温苒苒推拒着,“祖母还是您自己留着吧。”
“祖母给的,你快收着!”温老太太亲亲热热地拉着苒苒,不知想起了什么松弛的眼皮一耷拉,忽地叹口气,“只可惜现在祖母没什么好东西能给你了。”
“祖母从前……”温老太太苍老的声音逐渐低沉,“苒苒你别怪祖母。”
温苒苒看不得老人家这副泪眼婆娑的可怜模样,连忙收了耳环:“祖母您看看您,年纪越大,眼窝却浅了起来。”
她蹲下身子,像小时候伏在师母膝盖上那般,伏在温老太太膝头:“祖母,咱家的日子眼看着越来越好了。您相信苒苒,定能让您过上从前那般的富贵日子。可能没权,但必定有钱!”
“好好好!”温老太太擦了把泪,抚抚小孙女的头发满目慈爱,如今同她亲近也不再觉得像以前那般别扭了。
“祖母等着,祖母相信我们苒苒。”
从温老太太屋里出来,温苒苒回房,从荷包里掏出那对翡翠耳环给娘亲。
沈氏瞧见手里的耳环眸中惊讶:“这是你祖母给你的?”
温苒苒点点头:“祖母还拉着我说了好一会子话呢。这耳环娘亲您替我收着吧,我整日忙里忙外的,怕弄丢了。”
“好,娘亲帮你好好收着。”沈氏轻轻摩挲着那微冷的翡翠坠子,长长叹息道,“这本是一整套的翡翠头面,你祖母进宫赴宴时戴过,那时候老太太满头银丝、精神矍铄,别提有多风光了。连几位国公夫人都没你祖母体面。”
“你大伯母喜欢得紧,一直惦记着这套头面,向你祖母讨要多次你祖母都没给。谁曾想,那套压了无数皇亲贵胄的翡翠头面如今只剩了这副耳坠,还落到了你的手里。”
沈氏想起从前陵阳伯府的风光,也是不禁落泪。
温苒苒无缘见往日花团锦簇的陵阳伯府,只心疼母亲掉眼泪。她擦擦娘亲面上的泪珠笑道:“刚哄好了祖母又要哄娘亲,你们一个个的都不叫我省心呐!”
沈氏被她逗得哭笑不得:“没大没小的。”
“对了娘亲!”温苒苒从怀中小心掏出一个布包递给她,“我把您的镯子赎回来了。”
沈氏一愣,看着那布包一时间不敢触碰,生怕自己这是在做梦,碰了便醒了。
温苒苒打开外面那层布,一对温润玉镯在烛火下荧荧流光。
她取出那对玉镯戴在沈氏手上,喜滋滋地道:“现下都好了!”
沈氏不敢相信地摸摸那熟悉的镯子,反应了半晌抱着苒苒喜极而泣。
温苒苒笑眯眯地轻轻拍着沈氏的背。当初娘亲和爹爹那般信任她,二话不说就当了镯子给她当本金。
没有信任就没有如今的好日子,她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以后的日子还会越来越好的!
*
翌日清晨,温苒苒刚到没多久,刚把面和上就见阿梁拉着个皮肤黑亮的妇人过来。
她意外地瞪大眼:“怎么来得这般早?”
“昨晚上我回去后跟哥哥和娘商量过了,温小娘子您是厚道人,工钱给得多,还叫您大哥哥每日送我回家。我们也没什么好报答的,就想着每日早来些,好让您能轻快点。”阿梁笑得爽朗,拉过一旁的妇人介绍道,“温小娘子,这就是我娘。”
温苒苒不漏声色地打量她两眼,目光炯亮澄澈,笑得有些腼腆,大手蒲扇似的,指头粗壮,一看就是惯常做活的。
她依稀记得柱子提过他娘姓柳,笑着道:“柳婶子好,天不亮就起了吧?快坐下歇歇!”
妇人忙摆摆手:“哪有那么金贵?我们娘儿俩来是做工的,不是当小姐太太的。”
她见着有盆水,十分爽利地问了一句:“是在那洗手吧?”
温苒苒点点头:“对!”
“成!”她撸起袖子过去洗了手,擦干净就找活干,“温小娘子是要烙油饼对吧?”
说着就揉起面来,边揉边道:“每家烙油饼的习惯不一样,小娘子您这面团软、还热乎着呢,想必是半烫面吧?等会儿您再和面时叫我一声,我看看用多少水,下回知道量了,这些小活就不用麻烦您了。”
温苒苒惊喜地看着这干活十分麻利的婶子,面絮在她手里三两下就成了团,盖上饧面的功夫回身往碗里放上面粉咸盐,烧了油要做油酥。
柳婶子回头看向温苒苒:“您看我做得对不对?若是有什么习惯不一样的您尽管说,我立马就改!”
“一样一样,柳婶子您就做吧。”温苒苒见她是个老手,很是放心地去准备卷饼要用的菜、再把今日书院盲盒盒饭要用的食材准备好。
她今日还是打算做双牛堡,不过要换换花样,汉堡中的配菜换成用酥油煎过的圆葱,酱料换成川味辣酱,再放上泡椒碎,小食则是换成狼牙土豆。
这汉堡还是她前世吃腻了各色街头汉堡后自己研究出来的,师兄师姐们吃了都说好!
温苒苒一边备菜,一边被柳婶子叫过去看看她做得对不对。擀饼烙饼时她在旁示范了一遍后就再也不用她操心了。
那边油锅滋滋啦啦地响,温苒苒切菜时忍不住美美地抻了个懒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