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程织对于这次选举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并没有参与到谈话之中。
办公室的人陆陆续续到来,大家也逐渐恢复到工作的状态,程织和胡秀秀这边在统计今年的新生儿,统计家家户户需要的票据。
另一边领导招招手,叫了一声程织。
“您是说,邓同志想见我?”程织的声音有些颤抖,甚至她觉得自己的身体都在不受控制地颤抖着。
“邓同志听说了你的事情,还看了你当初交上来的工作报告,对你很欣赏。”领导拍了拍程织的肩膀,“你是个好苗子,做的事情大家也都看得见。”
程织眨眨眼,没说话。
领导带来的消息,太让她振奋,在巨大的冲击之下,意识还没能真正回归本体。
“只是邓同志如今身体不好,这次见面不会太正式。”
“你如果愿意的话,等过两天我带你去见邓同志。”
“我愿意。”程织连连点头,和邓同志见面这一点,是程织之前从没有想过的事情。
程织调来街道办之后,一直都负责妇联方向的事情。
而邓同志,从建国之后,就一直是妇联领导人。
程织和同事们开过的会,听过的宣讲教育,很多思想,很多理念都来自于邓同志。
程织觉得自己只是推己及人,做了一件事情,没想到会被邓同志注意到。
明明现在的邓同志在身体不好的同时,还收获了一件令人深受打击的事情。
结果她还是注意到了程织,还愿意在这种时候见见程织。
程织眨眨眼,将已经涌出来的泪意忍了回去。
“邓同志的身体不要紧吧?”
“邓同志既然愿意见你,你就好好表现,给咱们街道办也长脸。”
程织最终是在京郊一家疗养院里见到了邓同志。
见面那天阳光很好,甚至好的有些晃眼,程织在疗养院人员的引导下,见到了正坐在轮椅上晒太阳的邓同志。
“程织同志。”听到声音,邓同志抬起头来,一眼认出了程织。
程织蜷缩了一下手指,加快速度,走到邓同志跟前。
“孩子坐吧,别紧张。”或许是程织脸上的表情太严肃,邓同志语气温和,拍了拍程织的手,让程织坐在一旁。
“你的工作报告,我看过了,你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国家正因为有你这种年轻人,才能更好地发展。”
“我老了,但是新的孩子成长起来了。”邓同志上上下下打量着
程织,又从轮椅里拿出一条红色的围巾。
“你带上试试。”
“虽说现在还不是带围巾的时候,但我之前在报纸上见到你照片的时候,就觉得这条围巾很适合你。”
“人长得好,笑的也好看,带上红围巾,就更好看了。”邓同志一边说着,一边将围巾抖开,想要帮程织戴上。
程织侧了侧身,距离邓同志更近,更方便邓同志的动作。
“我感觉的没错。”邓同志帮程织戴上围巾,再次扶正自己的眼镜,满意地点头。
“我想和您拍张照可以吗?”程织低头看向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强忍着自己的激动,提出自己的诉求。
“去那边拍吧,那边花开的好。”邓同志指向另一个方向,由着程织将轮椅推过去。
邓同志精力不济,程织没有久留,很快就准备离开。
出疗养院的时候,程织遇到了邓同志的养女,两人同走了一段路。
“母亲是个很好的人。”养女注意到程织红通通的眼眶,主动同程织说起了邓同志。
邓同志早些年参加革命,投身革命的同时,也遇到了命中注定的爱人,两人相爱携手。
但是战争的接连爆发,使得邓同志几次紧急转移,怀孕之后孩子都没能保住,身体也受到创伤。
而这一辈子邓同志都奔波在妇女解放和儿童教育的道路上,是她提出,我们国家有第一批女拖拉机手,第一批女货车司机,我们也应该有第一批女飞行员。
程织读过邓同志的文章,看过邓同志的照片,但当真的见到邓同志的时候,依旧觉得自己以前的想象,还是不够好。
“邓同志的身体……”程织斟酌地提起这个问题。
对方摇了摇头,“医生的意思是希望母亲能够放下工作,好好调养身体,但……”
但邓同志很执拗,不论谁劝,都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工作。
年初爱人的离世,给邓同志很大的打击,一直提不起精神,周围的人都很担心。
好在这一个月精神好了很多,大家想要邓同志再好好调养一段时间,但是邓同志却觉得时间不等人,她希望将自己的时间都奉献到工作中去。
邓同志之所以会注意到程织,是因为疗养院的人拿进来的报纸,再然后她看到了程织的工作报告。
本来邓同志想要再更正式的地方接待程织,但是周围的人全都不同意,无奈之下,只好安排在了疗养院。
“见到你母亲应该很开心。”
程织没有说话,只是低头看了一下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
这个时间带着围巾,又走了一路,程织的鼻尖已经有些冒汗了,但她一直没有将围巾摘下。
太阳西斜,程织在黄昏中回头,又看了一眼疗养院的大门,随后转身大步向前。
不远处,顾一舟正在等着她,他们会一起回家。
见过邓同志之后,程织心中更是憋了一股劲,她想要将事情做的更好。
树叶枯黄落地的时候,领导再次找到了程织谈话。
“市妇联的意思,是想要将你调过去,你怎么想的?”领导站起身,等着程织的答案。
从程织刚刚调来街道办的时候,她就觉得程织心中有股劲,只是当时不明显,如今看来,却更加锋利了。
程织听到领导的这句话,并不觉得奇怪。
其实接连几次工作下来,市妇联的干事,已经话里话外透露过几分意思了。
这次由领导来问,不过是更加正式。
程织看向领导办公室里的日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她摇头,拒绝了去市妇联的机会。
“你想好了?要不然你再想想?”领导虽然不想程织离开,但看程织做出决定,还是忍不住又劝了一句。
“我想好了。”
“行,那妇联那里我去说。”这员大将依旧选择留在街道办,领导也不愿意让程织为难,直接将事情包揽下来。
下班回家的路上,程织去照相馆取了照片。
顾一盛到了调药的时间,顾一舟带着顾一盛还在红医站没有下班,程织是最早回家的那个。
程织走到大杂院门口的时候,发现有个人正站在大门口附近游走。
对方的视线似有若无地透过大门向里看。
只是大杂院这种构造,大门从里看过去也是影背墙,根本看不出院子里有什么东西。
程织停下脚步,若有所思地看了对方一眼。
正打算走快点进院,问一问一大妈这人是什么情况。
目光一转,却看到大杂院不远处竟然还停着一辆小轿车。
四轮小轿车这种东西,在他们这种工厂家属院的大杂院,是少之又少的东西。
程织倒是听柳青提起过,柳家的当家人出行都是有小轿车的。
但是柳家的门第身份和他们这种又不一样,就算是柳青也不会坐着小轿车回这里来。
或许是注意到程织的目光,老者冲着程织点点头。
程织最终将视线定格在老者的鞋上。
是一双崭新的皮鞋,一点磨损都没有。
虽然老者在衣服上已经极尽简朴,但是脚上的鞋,还有不远处的汽车,都在表明着老者的身份。
这般想着,程织跨进门槛,只是去找一大妈的时候,多往柳青家的方向看了几眼。
他们这个大院,能和这样的人扯上关系的,估计只有柳青了。
“你也看见了?”一大妈看程织进来,就知道程织要说什么。
“来了两个小时了,最开始是坐在车上,这会儿才下来的。”
“也不止看咱们大院,咱们胡同的几个大院,他一一走过来的,最开始有人还请他出去坐坐,想问他是做什么的,但什么都没问出来。”
“不过看样子应该不是什么坏人,要不你去问问对方的介绍信?”一大妈想起程织街道办的身份,用手捅了捅程织。
程织张张嘴,心想查介绍信这事还是要公安来比较合适。
况且对方只是溜达溜达,也没做什么,突然要介绍信,也不太合适。
不过虽然是这么想的,程织还是准备再去看看。
走到大门口,程织发现那人已经不在了,而是走向轿车的方向。
程织到底是没向前走,准备回家。
不过听到自行车铃铛的声音,程织又向另外一个方向看了一眼,发现正好是顾一舟骑车载着顾一盛回来了。
办公室的人陆陆续续到来,大家也逐渐恢复到工作的状态,程织和胡秀秀这边在统计今年的新生儿,统计家家户户需要的票据。
另一边领导招招手,叫了一声程织。
“您是说,邓同志想见我?”程织的声音有些颤抖,甚至她觉得自己的身体都在不受控制地颤抖着。
“邓同志听说了你的事情,还看了你当初交上来的工作报告,对你很欣赏。”领导拍了拍程织的肩膀,“你是个好苗子,做的事情大家也都看得见。”
程织眨眨眼,没说话。
领导带来的消息,太让她振奋,在巨大的冲击之下,意识还没能真正回归本体。
“只是邓同志如今身体不好,这次见面不会太正式。”
“你如果愿意的话,等过两天我带你去见邓同志。”
“我愿意。”程织连连点头,和邓同志见面这一点,是程织之前从没有想过的事情。
程织调来街道办之后,一直都负责妇联方向的事情。
而邓同志,从建国之后,就一直是妇联领导人。
程织和同事们开过的会,听过的宣讲教育,很多思想,很多理念都来自于邓同志。
程织觉得自己只是推己及人,做了一件事情,没想到会被邓同志注意到。
明明现在的邓同志在身体不好的同时,还收获了一件令人深受打击的事情。
结果她还是注意到了程织,还愿意在这种时候见见程织。
程织眨眨眼,将已经涌出来的泪意忍了回去。
“邓同志的身体不要紧吧?”
“邓同志既然愿意见你,你就好好表现,给咱们街道办也长脸。”
程织最终是在京郊一家疗养院里见到了邓同志。
见面那天阳光很好,甚至好的有些晃眼,程织在疗养院人员的引导下,见到了正坐在轮椅上晒太阳的邓同志。
“程织同志。”听到声音,邓同志抬起头来,一眼认出了程织。
程织蜷缩了一下手指,加快速度,走到邓同志跟前。
“孩子坐吧,别紧张。”或许是程织脸上的表情太严肃,邓同志语气温和,拍了拍程织的手,让程织坐在一旁。
“你的工作报告,我看过了,你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国家正因为有你这种年轻人,才能更好地发展。”
“我老了,但是新的孩子成长起来了。”邓同志上上下下打量着
程织,又从轮椅里拿出一条红色的围巾。
“你带上试试。”
“虽说现在还不是带围巾的时候,但我之前在报纸上见到你照片的时候,就觉得这条围巾很适合你。”
“人长得好,笑的也好看,带上红围巾,就更好看了。”邓同志一边说着,一边将围巾抖开,想要帮程织戴上。
程织侧了侧身,距离邓同志更近,更方便邓同志的动作。
“我感觉的没错。”邓同志帮程织戴上围巾,再次扶正自己的眼镜,满意地点头。
“我想和您拍张照可以吗?”程织低头看向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强忍着自己的激动,提出自己的诉求。
“去那边拍吧,那边花开的好。”邓同志指向另一个方向,由着程织将轮椅推过去。
邓同志精力不济,程织没有久留,很快就准备离开。
出疗养院的时候,程织遇到了邓同志的养女,两人同走了一段路。
“母亲是个很好的人。”养女注意到程织红通通的眼眶,主动同程织说起了邓同志。
邓同志早些年参加革命,投身革命的同时,也遇到了命中注定的爱人,两人相爱携手。
但是战争的接连爆发,使得邓同志几次紧急转移,怀孕之后孩子都没能保住,身体也受到创伤。
而这一辈子邓同志都奔波在妇女解放和儿童教育的道路上,是她提出,我们国家有第一批女拖拉机手,第一批女货车司机,我们也应该有第一批女飞行员。
程织读过邓同志的文章,看过邓同志的照片,但当真的见到邓同志的时候,依旧觉得自己以前的想象,还是不够好。
“邓同志的身体……”程织斟酌地提起这个问题。
对方摇了摇头,“医生的意思是希望母亲能够放下工作,好好调养身体,但……”
但邓同志很执拗,不论谁劝,都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工作。
年初爱人的离世,给邓同志很大的打击,一直提不起精神,周围的人都很担心。
好在这一个月精神好了很多,大家想要邓同志再好好调养一段时间,但是邓同志却觉得时间不等人,她希望将自己的时间都奉献到工作中去。
邓同志之所以会注意到程织,是因为疗养院的人拿进来的报纸,再然后她看到了程织的工作报告。
本来邓同志想要再更正式的地方接待程织,但是周围的人全都不同意,无奈之下,只好安排在了疗养院。
“见到你母亲应该很开心。”
程织没有说话,只是低头看了一下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
这个时间带着围巾,又走了一路,程织的鼻尖已经有些冒汗了,但她一直没有将围巾摘下。
太阳西斜,程织在黄昏中回头,又看了一眼疗养院的大门,随后转身大步向前。
不远处,顾一舟正在等着她,他们会一起回家。
见过邓同志之后,程织心中更是憋了一股劲,她想要将事情做的更好。
树叶枯黄落地的时候,领导再次找到了程织谈话。
“市妇联的意思,是想要将你调过去,你怎么想的?”领导站起身,等着程织的答案。
从程织刚刚调来街道办的时候,她就觉得程织心中有股劲,只是当时不明显,如今看来,却更加锋利了。
程织听到领导的这句话,并不觉得奇怪。
其实接连几次工作下来,市妇联的干事,已经话里话外透露过几分意思了。
这次由领导来问,不过是更加正式。
程织看向领导办公室里的日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她摇头,拒绝了去市妇联的机会。
“你想好了?要不然你再想想?”领导虽然不想程织离开,但看程织做出决定,还是忍不住又劝了一句。
“我想好了。”
“行,那妇联那里我去说。”这员大将依旧选择留在街道办,领导也不愿意让程织为难,直接将事情包揽下来。
下班回家的路上,程织去照相馆取了照片。
顾一盛到了调药的时间,顾一舟带着顾一盛还在红医站没有下班,程织是最早回家的那个。
程织走到大杂院门口的时候,发现有个人正站在大门口附近游走。
对方的视线似有若无地透过大门向里看。
只是大杂院这种构造,大门从里看过去也是影背墙,根本看不出院子里有什么东西。
程织停下脚步,若有所思地看了对方一眼。
正打算走快点进院,问一问一大妈这人是什么情况。
目光一转,却看到大杂院不远处竟然还停着一辆小轿车。
四轮小轿车这种东西,在他们这种工厂家属院的大杂院,是少之又少的东西。
程织倒是听柳青提起过,柳家的当家人出行都是有小轿车的。
但是柳家的门第身份和他们这种又不一样,就算是柳青也不会坐着小轿车回这里来。
或许是注意到程织的目光,老者冲着程织点点头。
程织最终将视线定格在老者的鞋上。
是一双崭新的皮鞋,一点磨损都没有。
虽然老者在衣服上已经极尽简朴,但是脚上的鞋,还有不远处的汽车,都在表明着老者的身份。
这般想着,程织跨进门槛,只是去找一大妈的时候,多往柳青家的方向看了几眼。
他们这个大院,能和这样的人扯上关系的,估计只有柳青了。
“你也看见了?”一大妈看程织进来,就知道程织要说什么。
“来了两个小时了,最开始是坐在车上,这会儿才下来的。”
“也不止看咱们大院,咱们胡同的几个大院,他一一走过来的,最开始有人还请他出去坐坐,想问他是做什么的,但什么都没问出来。”
“不过看样子应该不是什么坏人,要不你去问问对方的介绍信?”一大妈想起程织街道办的身份,用手捅了捅程织。
程织张张嘴,心想查介绍信这事还是要公安来比较合适。
况且对方只是溜达溜达,也没做什么,突然要介绍信,也不太合适。
不过虽然是这么想的,程织还是准备再去看看。
走到大门口,程织发现那人已经不在了,而是走向轿车的方向。
程织到底是没向前走,准备回家。
不过听到自行车铃铛的声音,程织又向另外一个方向看了一眼,发现正好是顾一舟骑车载着顾一盛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