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扣子做起来比较简单,麻烦的是要花时间打磨得平滑,不勾毛线不扎手。
  周钰是个非常没有耐心的人,每次家里有木活,他锯完木板就要跑,这次倒是超级有耐心将五颗扣子打磨得十分光滑。
  只是这些扣子没有包浆,看起来没有以后的木扣子油亮。
  谭明月一点也不嫌弃,高高兴兴地把五颗木扣子缝好。
  见她这么喜欢,周钰又跟着爹学着准备做一个木盒子给她装东西。
  谭明月高兴之余,忍不住暗暗思索周彦邦这次怎么还没回部队。
  去年为了结婚加上过年也没待现在这么久,这次回来是不是在查举报信的事。
  周彦邦确实在查这事,他先从爹娘了解了自己去年年初离开家里前往部队后发生的事的详细过程,然后去了一趟村委会要看谭明月和谭家人断绝关系的证明书。
  村委会以为他还是军官没有拒绝他的要求,很快就把证明书翻出来给他看。
  周彦邦看着证明书上的字迹工整娟秀,眉头微皱。
  刚开始他以为这份证明书应该是那个傻子帮忙写的,毕竟谭明月没上过学不认识几个字,而二叔当兵时上过扫盲课教了那傻子认字,现在看字迹根本不是那个傻子的字迹。
  只是谭明月在娘家时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不可能有时间跑到村里的小学扒着窗户自学,更不可能在嫁进小周家之后十来天学会写证明书。
  二叔一家比较厚道,虽然偷藏自己的未婚妻这事不厚道,但是能跑去派出所大闹,又把警察请回村里来判案,这些招数不像是他们能做得出来的,这其中一定有人在谭明月背后帮忙指点。
  周彦邦回到家里,询问他娘,谭明月嫁进隔壁后有没有跟别的人来往?
  张晓莉想了想,好像跟李家来往得比较多。
  李家,李弄璋?
  这人跟那个傻子关系比较好,家里情况差,也没上过学。
  他更怀疑村子里的知青,只是这些知青跟部队的人没有关系,跟谭明月没有往来,至于谭家那个小子更不可能帮忙狠狠地坑谭家一把。
  知道儿子在调查举报信的事,张晓莉抿了抿嘴,会不会是李家那小子刚过门半年的媳妇,她也是个知青,鬼主意比较多。
  周彦邦一愣,李弄璋娶了知青?
  刘彩霞心里一沉,最怕的就是有人在自己男人面前提到廖婷那个狐狸精。
  张晓莉皱着眉头,有些嫌弃,是啊!娶了一个狐狸精,模样长得不比谭家那个小贱蹄子差,可会勾引男人了,还没结婚就抱在一起让儿媳妇撞了个正着,五月份结了婚现在肚子里的娃已经六个多月了。
  周彦邦心里莫名一窒,连忙挥退掉这种奇怪的感觉,继续问:她是几月份下乡插队的?
  好像三月末吧!
  三月末,时间有点对不上,举报信寄到战区要十几天,傅师长收到信后派人去查也要不少时间,最重要的是这事正好压在自己升官之后爆发,说明这封信早就到了部队某个跟自己不对付的人手里。而且谭明月的证明书是在一月上旬写的,那会那个女知青还没下乡。
  线索到了谭明月这里一下就断了。
  自己也没有办法去逼问谭明月,就算没有那个傻子护着,以她现在的手段保不齐又去闹到派出所去。
  正在周彦邦探查受阻之时,一通电话打到村委会让他去邮局取信,寄信人是刚当兵时对他很好的一位班长,之后听说立过几次战功成为了团长,只是跟自己不在一个战区。
  周彦邦用最快的赶到邮局取了信。
  彦邦同志,你的事情我已经了解,作风问题其实不大,只是在第二战区传播太广,首长要维护第二战区的名声才让你转业,并没有记录在档案里,像你这样的人才不该埋没在运输队里。我的侄子在沪上的省派出所工作,如果你愿意可以去工作,只不过刚开始工资不高,比不上运输队
  看完这封信后他热泪盈眶,缓缓将信纸叠好放入兜里,当即前往火车站买了去沪上的票。
  第二天一大早,周彦邦离开了村里。
  从婆婆那儿得到消息的谭明月暗暗松了口气。
  这尊大佛总算是离开了,搞得她提心吊胆的,生怕他摸到李弄璋暗地里投机倒把的事。
  李弄璋去年最后一次交货的时候偷偷让人帮忙盯着火车站,确定初八上午九点多钟有个穿着军大衣长着国字脸的三十岁左右的男人上了火车才继续偷偷做生意。
  这会刚开春天气比较冷,最适合做猪肉脯。
  猪肉脯断货了一段时间,现在那头急着要货。
  周钰和周建霖父子俩都在帮忙剁肉馅,一家人忙得团团转。
  不到一周时间上交了五十多斤货,赚了两百多块钱。
  接下来主要制作葱油酥饼,过年时大多数人家都买了果糖,对花生糖的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至于新产品开发得放一段时间,主要是食品保鲜和运输条件跟不上,连最基本的易拉罐产业还没成型。
  谭明月只能继续做这三样低成本保质期比较长的零食,反正到目前为止也没人抢生意,以后生产发展跟上来了,调料品也齐全了,她再把后世各种各样的美味搬上来。
  冬天很快就过去了,村里人褪去了厚厚的棉衣换上外套。
  谭明月穿着自己织的高领毛衣,搭配着驼色的灯芯绒裤子和回力鞋,高高兴兴地前往县城去剪头发。
  周钰的头发也长长了不少,以前都是在村子里随便剪的,这回跟着她一起去专门的剃头匠那儿剪头发。
  谭明月将头发剪到耳垂位置下面一点点,等到夏天的时候还能长长一些,正好可以扎个小马尾。
  剃头的师傅还给她设计了刘海,露出眉毛的那种,再加上以前长期营养不良发色有点发黄,就像自然染发一样,整个人一下小了好几岁。
  小小的巴掌脸顶着毛茸茸的蘑菇一样的头发,眼睛又大又亮,简直不要太可爱了。
  剃头的师傅给周钰弄了一个知青们比较喜欢的三七分,使得整个人多了一分书生气。
  小两口男俊女美骑着自行车经过时有不少行人侧目去看。
  谭明月还去订做皮鞋的店里做了一双比较流行的大头鞋,接着才去照相馆拍照。
  两人玩到傍晚才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回家里。
  听到推门声,纪兰妮提着油灯来到院子里,可算回来了,玩到这么晚骑车多危险,早知道就该找大队长开证明在招待所睡一晚。
  又不是长途旅游住什么招待所。
  那也比大晚上的骑自行车好。
  周钰眼睛好着呢!一路上都没跑到坑里。
  被点到名的周钰有些得意,边推车边说:我骑车很好,不会颠着小月的。
  谭明月轻笑着接过婆婆手中的油灯准备去屋里灯,就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举起灯一看是李弄璋。
  李弄璋喘着粗气笑着说:纪大娘周大叔钰哥嫂子,我媳妇生了!
  纪兰妮高兴地问:廖知青还好吗?男娃女娃?
  好着呢!下午就生了,现在才醒过来让我给你们报喜,是个小子,六斤三两。
  那可真好,你可要好好照顾着他们娘俩,明天上午我们就去看他们。
  李弄璋点点头,报完喜就马不停蹄地跑回去了,茶也没有喝一杯。
  纪兰妮小声嘀咕,这也太突然了,好在前两天我就跟他提了找接生婆的事。
  谭明月也是没想到廖婷会在这个时候生,比预产期提前了一周左右,而且还是在村里生的,好在母子俩都平平安安的。
  女人生孩子等于半只脚踏入鬼门关里,自己现在还没怀孕也好,索性再迟几年,等以后他们一家进了城里怀上孩子在医院里生,那样也能安全一些。
  作者有话要说:
  稍微解释一下,那个时候村里人就没有报警这种意识,小月亮是头一个,而且是在周彦邦去了部队才开始行动的,处罚也是谭家人和张晓莉背了。直到后来写举报信到战区,还有人推波助澜在部队里宣扬开来,个人作风不行才被处罚的,这个时代部队的作风和纪律很严的,其实处罚看似严重但并没有记录在档案里,周彦邦转业后进入了运输队,也是有饭碗的。
  至于周以南的事,牛蒡村离县城有十几里路,周家人不报警不追究,这是他们自己家的事,村里人不可能帮着报警,医院也不会代劳的,周家人送周以南去医院时还没死,也没告诉医生身上的伤是刘彩霞这个儿媳妇打的,他们主要怕这些事影响到周彦邦,比较畏首畏尾。
  最后就是猪肉脯是用瘦肉做的,没什么油水,收购的那边经过包装后卖价不低,卖到城里手里比较宽裕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