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许壬的眼睫垂下来,遮住了眼底的神色,“我们练一下?”
  “好。”
  两人只是意思意思走了两步,确认配合没问题之后就松开了,等其他人都准备好了才在起跑线上重新系上那根布条。
  比赛开始,比起其他两组的磕磕绊绊诡招奇出,她们两个人只是互相搭着对方的腰甚至都没有喊口号,就一直保持着默契的步频,一步一步稳稳朝终点走过去。
  她们是第二组抵达终点的,林子闳则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带着双脚离地的凛冬终于争到一次第一名。
  提前开始练习的周羽和黄繁并没有任何效果,依旧没有默契磕磕绊绊地最后才抵达终点,刚一到这两个人就立刻蹲了下来把脚上绑着的布条给解开了。
  “烦死了!”周羽一边解一边抱怨,“怎么会有人喜欢跟别人绑在一起啊!”
  他刚解开要站直身子,视线里就出现了宁妄和许壬,顺着往上看,那两人没解开布条,还保持着刚刚二人三足的姿势站在终点线附近聊天。
  ……?
  周羽真诚地发问,“宁老师,你们不解开啊?不难受吗?”
  因为这个二人三足而变相能够在摄像机前面贴贴,两个人在过了终点线之后也没察觉这个姿势有什么不对,一直站在原地讨论着那边的三件民族乐器的事情。
  这时候被周羽一提才想起来,她们还没拆开绑在脚上的布条,人也还搂着对方的腰贴在一起。
  宁妄觉得自己的耳朵要烧起来了,“啊,刚刚在聊乐器的事情忘记了。”
  许壬则松开手弯下腰去把脚上的布条给解开,只有宁妄从她划过自己背脊的手指感受到了许壬的不情不愿。
  “……”周羽感慨,“不愧是拿第一的人,我都快被这活动整疯了,你们居然还有心情选乐器。”
  本来在一边开心磕cp的凛冬看了眼气氛,跑过来,“周老师你这就不懂了吧,我们闺蜜贴贴多正常!”
  林子闳也跟着走了过来,一把搂住周羽的肩,“是啊兄弟,你没朋友吗?我们兄弟抱一下来!”
  周羽:“……滚呐!”
  宁妄讪笑了下。
  脑子里却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在这种大环境下,她们对外除了能说彼此是“好朋友”以外,还能说什么呢?
  宁妄的眸光不知不觉暗下去,连她自己都没有察觉。
  一直想要瞒着,可是有时候心不由己。
  哪个热恋期的人不想跟全世界宣布自己找到了最喜欢的人呢?
  许壬察觉到她的不高兴,走到她身边,“怎么了?”
  “没事。”宁妄摇了摇头,“可能是太阳晒到了有点累吧。”
  “中暑了吗?”许壬皱着眉伸手贴在她的额头上去试温度,“好像也没有……”
  许壬在镜头前面就这么毫无顾忌贴上她额头的手让宁妄不自觉地放松了一些,“我真的没事,应该只是累了。”
  “那你等一下。”
  许壬走到一边跟小李交代了句什么,小李转身就跑了,过了一会儿提着一袋子的薄荷绿豆水跑了过来。
  小李:“那个各位辛苦了,许老师说天气太热请大家喝绿豆水,工作人员的等会老板送过来。”
  她说着把手里的那袋给剩余的嘉宾分了,只留下最后的两杯递给了许壬。
  许壬从里面拿了一杯,插上吸管,递给宁妄,“喝一口,消暑。”
  宁妄乖乖把嘴凑上去吸了一口,然后再从许壬手里接过,“这才春天消哪门子暑啊……”
  说是这么说,绿豆水的甜还是沁进了心里,抚平了她的不安与烦躁。
  许壬问她:“好喝吗?”
  宁妄点头,“好喝,不过感觉有股花香,这里面放了什么啊?”
  许壬翘了翘嘴角,关掉自己衣襟上的麦克风又顺手把宁妄的也关了,“别人的绿豆水放的是白糖。”
  “你的放的是茉莉花蜜。”
  宁妄睁大了眼睛,怪不得她觉得这里面有股花香味。
  “这可是春天啊,”许壬笑了下,“又不需要白糖消暑,那当然要喝点蜜糖了。”
  这蜜糖有多甜宁妄是记不住了,但心里已经甜得不行了。
  不仅甜蜜,还洋溢着春天的花香。
  第六十二章
  宁妄就这么被哄好了,那些乱七八糟的杂思暂时被她抛诸脑后。
  这最后一期导演组说了可以任由她们自选题目,但是每个乐器的背后都有一段任务需要完成。
  两个人稍作思考,选择了箜篌作为乐器。
  选项定下来,导演这才贼兮兮地公布了乐器背后的任务,“恭喜大家都选中了心仪的乐器,为了将我们节目发扬民乐的宗旨贯彻落实,在最后一期我们特意为各位请来了制作这些乐器的大师们。”
  “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各组嘉宾将分别跟随你们的师傅进行乐器制作的学习,并亲手制作出要在演出的时候用到的乐器。”
  最后一组只剩下竹笛可选的周羽和黄繁松了口气,还好,制作竹笛相对已经算得上容易了。
  林子闳看着自己手里的蕉叶式古琴,咽了咽口水,“那我们选的这个?”
  “你们选的这个只用作参考,正式演出的时候不能上台。”导演听到他这个问题笑得更欢了。
  林子闳和凛冬看着那古琴繁复的边线就觉得头大。
  另一边的宁妄和许壬看着面前这个落地的大箜篌,沉默了片刻。
  “导演,”宁妄脑子转了下,“你这意思是不是我们做的乐器最终要用到演出上的?”
  导演点了点头,看着他们手里的那个大家伙就开心,看这下谁还说有黑幕,那玩意儿可难做了。
  “那我们用不上这么大的,做个小的也行吧?”宁妄提议道。
  她记得之前看民乐乐团演奏的时候有那种可以架在腿上的类型,比这个大家伙要小上很多,制作起来应该会比较容易。
  “啊?”导演自己并不是那么了解这些,请教候在一旁的老师,“老师,你看她们说的可以吗?”
  那老师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头发白了一半,看着很严厉,但听到宁妄这么说的时候居然露出了一个有点慈祥的笑。
  “小姑娘,有研究过这个乐器啊?”
  宁妄摇头,“也没太研究过,只是在民乐团的时候看见过。”
  “箜篌有八弦、十五弦、二十三弦,然后再往下是多少就不记得了。”许壬在一边补充了一下,“我们做曲子可能用到二十三的就够了?”
  导演看了眼节目组借来的那件八万多的大家伙上面数不清的琴弦,再听许壬和宁妄这么一唱一和地说着,心都凉了半截。
  说好的困难重重呢!
  没有困难哪来的看点啊!
  “而且,”宁妄还以为自己记错了临时用手机查了一下,“这里写着,箜篌是从西域传进来的,你看这里写了‘自波斯传入’,那就是伊朗了吧。虽然在我们国家传了两千多年,但严格来说也算不上正统民乐?”
  导演:“……”
  “敦煌壁画上有不少关于这个的记载,而且箜篌最盛行的时候应该是唐代,后来到宋代就渐渐失传。”许壬看着资料补充,“也算得上民族乐器吧。”
  感觉自己被这两个人一唱一和玩弄了的导演,“做你们的乐器去!”
  “啧,事前功课没做好,恼羞成怒了。”宁妄精辟总结。
  导演虽然气着了,但在一旁听她们说话的老师看起来倒是很愉悦,谁能不喜欢见多识广又热爱学习的学生呢。
  老师朝她们两位招招手,“那我们就做个二十三弦的,虽然弦比较少但也不好做,快点开始才能赶得及。”
  其他两组见状也赶紧去问制作乐器的老师有没有这种偷懒的方法,但都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黄繁和周羽的那位制作竹笛的乐器老师更是笑开了花,“你们费那个劲,咱们上山砍个竹子下午就能做完了,还不如勤快点赶紧完成了。”
  唯一不能偷懒制作又繁复的林子闳和凛冬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早知道还不如不跑那么快,现在反而成了最慢的了。
  这位箜篌老师姓沈,从小就开始接触箜篌,长大之后更是为了传承发扬这一门乐器学会了制作箜篌。
  “现在太多的人都只知道竖琴不知道箜篌,都是从原始弦类器乐演变而来,箜篌在我们国家传承的历史其实更长久一些。”
  沈老师一边带她们去选木材的地方一边在路上进行了一些关于箜篌的历史知识讲解,比网上的资料还要详细不少。
  讲解的时候她神情一直挺严肃的,节目组的工作人员都有点怵她。
  不过碰上的恰好是完全不怕这个的宁妄和也很冷脸的许壬,两个人倒是对这位头发半白的沈老师挺有好感的。
  就感觉匠人好像就应该是这样的,具有传承和发扬传统的历史责任感,很认真地做好手头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