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她想去捡,又听见了阿糯的狂吠,担心吓着杨学士,草履都来不及穿,便匆匆出来,摸摸阿糯的头,给杨布开门。
  “是阿旻么!”杨布又朝院子里喊了一声。
  “啊,是!”
  听见杨布唤她,曹旻不自觉“大声”回应,可一扯到声带,又感觉喉咙间火烧火燎一般地疼痛。
  柴门吱呀一声打开,曹旻将杨布迎进来,
  “杨学士,久等了。”
  曹旻声带和听力是小时候一起损伤的,从前在曹府,阿父阿母嫌她说话难听,她甚少言语,沉默寡言的习惯一直养成到了现在,难得有这般言语急切的时候。
  她和杨布解释:“抱歉,刚刚我以为是阿糯……”
  杨布点点头,进门后,入目是院内一片绿油油的青菜,一条纯黑色的大犬看着她,她回瞪大犬一眼。
  “去!”
  “阿糯!去,玩去。”曹旻皱眉,小幅度地摆手。
  阿糯依然盯着杨布,摇起了尾巴。
  杨布默默绕到了曹旻的另一边。
  她环视一圈,院子不大,但处处被曹旻打理得井井有条,和刚盘下来时,杂乱无章的样子大相径庭。
  曹旻住的这件院子是租的,盖院子的农户是长安本地人,在半年前搬进了城内,城内有人专门靠着房屋盘出的消息营生,文选报有一幅版面,是开放给百姓的,花一百钱,可以在下一期报纸的十个小版面中占上一幅的位置,这些人就将收集到的房屋信息投在报纸上。
  将消息广而告之——长安城的百姓给这一幅小版面起名“广告”。
  杨布看到这间院子的出租的消息后,就来实地看了看,与房屋的前主人还了一个合适的价格,做人情将消息告诉了曹旻,曹旻便将院子盘了下来。
  曹旻去关门时,几个毛茸茸的小脑袋一闪而过,躲到了门后,曹旻步出来,见几个小童蹲在地上。
  “阿姊,糖——”
  “糖?”杨布也跟着出来,小童们见到她,有些胆怯地往后退。
  这群小童跟了她一路,原来是为了讨糖吃。
  长安城内,带有甜味的食物是比别处要多些,但这些小童口中纯粹的“糖”却非寻常之物,而是军部下辖工坊生产的一级管制品。
  她只在一个地方,见过“糖”这种叫法的实物。
  “糖……”一个男孩站在原地没动,他挂着鼻涕,抬头看着两位女郎,乌黑的手掌,只有指尖被他含得光亮。
  山道上传来虚弱的呼喊声,一名妇人气喘吁吁地爬上来,见到自己的孩子们,飞快走过来,将最小的男孩抱起。
  “小娃不懂事,女郎莫怪,莫怪。”说完,妇人狠狠给了孩子屁股一掌,霎时间,孩子哭声震天。
  女人将孩子夹在胳膊下,带着小童们离开了。
  杨布听着那有力的哭声,片刻的出神。
  “杨学士,你怎么来了……”
  锁好门后,曹旻带杨布往院里走,她看人时,头总是微微低着,杨布只比她年长三岁,却整整高出她一个头,这个角度刚好能看见对方的发旋。
  这让她想到了刚刚躲在门口的小童。
  “我都离开学府多久了,你唤我学士我都脸红。”
  曹旻一怔。
  她喊学士,本意是敬仰杨布的状元身份,她知道杨布不喜欢别人唤她状元,但这么一说,确实,杨布已经离开学府,应当以工职唤她一声杨记者才是,否则岂不是说明,她作为记者毫无建树,离开学府多年后的最高成就依然是学府时期的学士?
  杨布一看曹旻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就知道是她多想了,和曹旻相处,得更加坦陈直白才行,她怎么一下子忘了。
  她一拍脑门:“哎,是我玩笑过头了,我的意思是,学士听起来老气横秋又生分,你要是不愿意唤我阿布,不如就和他们一样,唤我一声学姐吧。”
  曹旻这才抬起头看她。
  “……学姐。”
  “嗯,学妹。”
  完了,曹旻头垂得更低了。
  院子不大,两步间就来到了茅屋屋檐,曹旻闪身一步走到杨布前面,捡起地上的纺专,放在纺织机上,又扯过一旁的半成品羊毛衣盖在上面。
  羊毛纺织是前年开始在长安时兴的,来自西域、朔方的商队用骆驼运来皮草、羊毛和香料,带走茶叶、丝织品和瓷器。
  冬季一年冷过一年,城里已经出现了好几家卖出羊毛,回收纺织成品的铺子,成品羊毛衣以高价在各郡出售,甚至通过海船远销番邦,有纺织手艺的人,一个冬季就能挣回一家人半年的口粮,曹旻这种非专业人事,也可以通过记件零工来补贴家用。
  杨布对纺织一窍不通,明日便是仲秋,她是来送邀请函的。
  两封邀请函,一封是仲秋宴,一封是婚宴。
  第192章
  “走吧, 我们进城里聊。”
  杨布做东,选的自然是状元楼,两人都不赶时间,一边聊天,一边走着回城,到午时正好能走到城西市集街。
  结果今日北门居然限制通行, 车马从护城河桥上,一直排了五六里远,她们来到队伍最前面,听见有人在和城门尉吵架。
  “我们也是秉公办事, 还请马公子稍候。”
  “稍候, 稍候, 我们已经候了两个时辰了,这批葡萄可是要送给马尚书和曹侯的!耽误了时间, 没了口感,贵人们怪罪下来,你们担得起吗?!”
  原来是马氏子弟,杨布和曹旻对视一眼, 让曹旻留在原处,自己凑近去听。
  “……请马公子稍候。”领头的城门尉脾气挺好,马氏子弟激动得快要抄家伙了, 他不动如山,只是重复军令。
  当然,马氏子弟中也不全是莽汉,一年长者诚恳道:“将军,我们也不是不讲道理,但大家都住在城内,妻儿老小皆在城中,谁能不担心呢,我们可以在这儿等,但到底要等多久,总得给个准数吧。”
  围观的百姓听到这里,也纷纷应和,杨布也跟着看向城门尉。
  却见城门尉皱着眉,表情不比其他人轻松:“实不相瞒,我们只是接到命令关闭城门,令行禁止,具体开门的时间,没有下达,城门卫不敢妄动,只能请诸位再耐心等候一会儿,我让军中腿脚最快的士兵去探探,一有消息,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人群勉强被安抚下来,杨布走上前,小声唤城门尉:“将军,将军。”
  城门尉回头,见是杨布,朝她使了个眼色。
  片刻后,杨布避开人群,来到城西一处营帐内。
  “将军,发生什么事了?”
  “哎呀,你再这样,我就要唤你状元了。”
  “五哥。”
  “嘿,这才对嘛,来,阿布坐着,外头人挤人的,闷!”
  城门尉杨五和杨布同姓,杨布刚进北学府时,长安城门晚上还有宵禁,杨布设计帮杨五抓到了一伙蓄意运送人员在宵禁期间进出城的犯人,令杨五可以将功抵过,免于革职处分,两人自此相识。
  后来杨布考取了文选头名,名噪一时,却在状元游街后的第三日,主动登门,提出教导杨五的女儿课业,杨五自此便将杨布当做自己亲妹一般。
  “具体发生什么事,五哥是真不知道,”杨五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道,“不过北城门卫没有收到调兵的命令,就是单纯的落门,应该不是什么大事,我也让人去打听了,哎对了,你不是在报社吗?你消息应该最是灵通了。”
  这也是让杨布好奇的点。
  城内发生非军事调动的大事,她作为报社的骨干,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点风都没摸到……
  两人随便聊了两句,杨五担心城门起乱子,喝了口水又出去了,临出去前,又掉回头来,邀请杨布明日中秋上他家过。
  “不用了,也代我谢谢嫂嫂。”
  杨布什么也没打听到,回到城门处,在远离人群的树荫下找到曹旻。
  “城门尉也不知道,我们等等吧。”
  曹旻脸色有些苍白。
  “会不会是,曹侯……”
  杨布愣了愣,猛然一下反应过来,脸色唰地白了。
  她立马站起身,眺望城内的方向。
  但随即她又否定了这种猜想。
  “不会的,别瞎想,如果曹侯有事,城门卫不会是这种状态。”
  曹旻额头全是汗,讷讷地点点头。
  话是这么说……
  杨布一想到那种可能性,还是紧张地望向城内。
  ——生怕空中出现那种用来传递消息的火光信号。
  没过多久,城门的方向又传来喧哗声,这次争执双方似乎都激动起来,马氏子弟带着家仆要动手,被城门卫通通扣押了。
  可这样的行为,更加激起了民众的恐慌,长安离开战乱才短短五年,百姓的安全感脆弱得一碰即碎,根植在心中的不安轻而易举被点燃,随着一身呼喝,人群涌向城门。
  有人直接驱赶马匹,踏过护城河,先头的城门卫在推挤中倒在地上,杨五一看形势不对,下令放箭,士兵不敢伤害百姓,箭矢射中马背,骏马嘶鸣一声,扬起前蹄,将前方一名马氏族人踹进护城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