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刘备好奇凑上前,发现其中一块展板告示,竟然是一幅巨大的鱼鳞图,图上方,用蝇头字迹写着“城子乡田籍公示”,图的右侧,是同样字迹的一排人名,以陈姓为主,每个名字后面,还有一个赤色的螺旋纹印。
刘备伸出大拇指,凑到眼前,看了看,又比了比。
果然是指纹印。
除此之外,鱼鳞图的下方,有一条长线,线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画了一串刘备从未见过的符号,鱼鳞图的右方,还有一个箭矢形状的图样,箭矢顶端写了一个“北”字。
他对这鱼鳞图满心好奇,可四下张望,又不见一人,只能按捺下心情,又看向另一块展板。
另一块展板上的告示贴了不少,刘备被正中间的一张吸引了注意。
他看到了“诸葛亮”的名字,名字旁边只写了两个字——啬夫。
“身负奇才,却只在乡间做啬夫吗?”刘备自言自语。
刘备和关羽在院前看告示,张飞早已耐不住性子,见院内茅屋门户大开,一溜烟便跑了进去。
“三弟!”刘备只能跟着追进院子里,张飞在屋子里打量一圈,没发现什么有意思的,啐了一口,被刘备一把薅住后衣领拽出来。
“做什么?真当自己是贼么?!”
刘备力气大,张飞犟不过他,嘴上找补道:“嘿,大哥,我帮你探了,一柜一榻,加一案,连卷书都没看到,我们怕是白跑一趟啊。”
刘备刚要斥责张飞,屋子外面,关羽大声道:“大哥、三弟,你们来看看这个!”
两人来到院子里,只见院中大树下,摞着一堆木头,地上满是木屑,中间横躺着一个巨大的圆形木轮,每个轮轴上绑了麻布,样子和他们在村头见到的水筒车很像,但是又不完全一样。
“这种水车,莱芜县到处都是,我们这些天看到不少了,有什么稀奇的。”张飞有些不屑。
刘备蹲下身,捡起一块被劈得平整的木块,在手里把玩:“我们等等吧。”
“行,等吧等吧,刚好我也困了。”张飞打了个哈欠,回到屋子前,坐在门槛上,贴着门轴阖上了眼。
结果一整个白日,他们都没等到人。
中途有村民路过,似乎也对陌生人到访并不感到奇怪,张飞醒来时,就听见一个老翁在和大哥说话。
“他……很晚的……明日再来吧。”
刘备谢过老翁,张飞站起来,拍拍屁股:“明日还来吗?”
刘备点头:“此去郡里的驿亭,只用两个时辰,现在走,能在天黑前留宿。”
乡间人生地不熟,驿站相对安全,三人于是驾车离开,第二天天不亮再次出发,在晨雾散去之前赶到了城子乡。
谁知这第二次到访,他们依然扑了个空。
“前日不是下雨吗,给上游河道冲坏了,昨天夜里隔壁乡办院的人来求助,阿亮回来榻都没沾呢,就带人去帮忙了。”依然是那个抱棍青年,一副豪放不羁的样子,像是在看他们笑话,可话又说得头头是道。
“备明白了。”刘备再次谢过青年。
关羽问道:“还等吗?”
“等。”
于是又一个白天过去。
他们依然没等到人。
如此,到了第三天,当那架眼熟的马车再次停在村口,游徼陈方已经抱着棍子,恭候多时了。
“他回来了。”陈方笑道,“你们随我来罢。”
刘备整理衣袖,谢过青年,缓步跟上。
张飞走在最后,小声哔哔。
“诸葛村夫。”
第190章
青年带路,刘备紧随其后,落后半个身位。
关羽面无表情地看着大哥的背影,手默默从背后掐了张飞一把。
“嘶——?!”
张飞张大嘴巴, 无声地哀嚎。
两人在刘备身后眉飞色舞地用唇语交锋。
关羽:【你小子,安分些!莫让大哥操心! 】
张飞:【明明是你在作妖!我安分得狠! 】
关羽:【这是正事, 不是儿戏! 】
张飞:【我知道这是正事! 】
关羽:【再闹你别跟着了。 】
张飞:【不跟就不跟, 就你跟得紧! 】
关羽瞪眼。
张飞吹胡子。
刘备幽幽回头。
张飞摸摸后脑勺,手往后指:“大哥你们去吧,我去看着车。”
说完他便撒丫子跑了。
“你——”关羽想去薅他,没薅到。
刘备平静道:“随他去吧。”
青年带着两人回到乡办院,对刘备道:“你先在这儿等一等,我进去看看。”
刘备点点头,和关羽站在院子里,院中枣树下的那个大木轮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一支装着轮子的木箱,斜躺在地上。
刘备走过去,刚要弯腰去看,青年从屋内出来道:“他睡着了,两天没合眼,估计是累坏了,你们来一趟也不容易,要不我去叫醒他?”
刘备连忙压低声音:“不劳烦了,我们就在这儿等使君醒来吧。”
“哦, 那你们要不要进去等?”
“不,不打扰使君,我和二弟就在院子里候着。”
“行。”青年耸肩,说完, 他便进了旁边一间茅草屋,从里面拿了一把斧子走出来。
关羽当即跳到刘备面前,将大哥护在身后。
青年却没有理会他俩人,乡办院的铁斧是诸葛亮从县里领回来的,硬度和韧性都是上乘,铁斧在他手里转了个圈,握稳后,用力劈向了地上的木柴。
关羽松了口气,刘备来到院中的屋子前,透过半掩的房门,往屋子里看。
屋内的榻上,躺着一个唇红齿白的少年人,少年熟睡着,脱下的外罩只盖在他的胸腹处,一卷木牍掉在地上,展开的尺牍上写满了墨字。
屋内十分安静,能听见少年绵缓的呼吸声,刘备站在门口,也不觉放缓了呼吸。
视线转向榻的另一头,那里放着一张高脚的书案,案上不见笔墨,只有各种各样的木头块,还有一个和前日在院中看到木轮,形状一样的缩小版。
关羽比刘备高一些,垫着脚在刘备身后,也往门缝里瞄,刘备往后退,差点和他撞上。
“我们就在外面等。”刘备一面整理衣冠,一面有些心虚地看向院中劈柴的青年。
方才已经停下的劈柴声,又再次响起。
……
“诸葛使君竟然如此年轻!”关羽还有些难以置信,又往屋子里望了一眼,轻声惊叹道,“听那女医说的,我还以为是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刘备也回望门内,见榻上的少年咂了下嘴,手在后背无意识地挠了挠,翻了个身,背对着他们。
院内劈柴的声音又停了下来,刘备拉着关羽走到院子的角落,“嘭”的一声,一块木头被青年一劈两半,刘备又拉着关羽走远了一点。
两人在院子里一直等了太阳西斜,院子里的柴都被劈完了,青年趴在木柴堆上打瞌睡,关羽靠着树闭目养神,刘备则在院中来回踱步。
屋子内突然传出了动静,刘备抬头,只见少年赤足走出了屋子,头发披散着,见到他明显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低低道了一声“失礼”,转头又进了屋子。
没过一会,当少年再次出来时,他已经束好了发,头裹麻布巾帻,足踏一双草履,恭敬向刘备行礼。
“刘使君。”
刘备大喜,没有受礼,而是热情扶住对方:“诸葛先生知世间有刘备邪!”
诸葛亮诚惶诚恐:“刘使君年长于亮,亮当不起一声'先生',使君唤我的字,孔明罢。”
刘备拉起诸葛亮的双手,言辞切切:“孔明先生!”
诸葛亮“呵呵”一笑,没再纠结称谓,解释道:“平原郡为泰山郡唇舌,平原县令刘使君善待百姓,治理有方,我初到莱芜,本郡郡守纪延使君就和我提起过您呢。”
刘备一听,对方认得泰山郡的郡守,还知道平原郡和泰山郡的位置关系,就知道这趟没白来,看诸葛亮的眼神,越发光彩熠熠。
诸葛亮回想起几日前,宋教官来城子乡时,和他说的话,言说曹侯治下正是用人之际,她物色到一人,希望诸葛亮帮忙做做思想工作。
于是诸葛亮的双眼,也闪烁起奕奕神采,两人手拉手,啥也不说,就互相看着傻乐。
关羽和陈方站在一旁,只觉得两人间似有光芒万丈。
“孔明先生!”
刘备注意到天色,想着氛围也差不多到了,清了清嗓子,刚要酝酿情绪开口,却见诸葛亮嘴唇颤抖,眼眶突然就红了。
“刘使君!社稷垂危,苍生倒悬,我欲信天下大义,而不能度德量力,才落得今天这步田地,可我的志向不会止步于此,刘使君有什么计谋,能够传授于我呢?”
刘备:“啊?”
诸葛亮:“昂!”
两人大眼瞪小眼,最后是刘备先败下阵来。
刘备伸出大拇指,凑到眼前,看了看,又比了比。
果然是指纹印。
除此之外,鱼鳞图的下方,有一条长线,线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画了一串刘备从未见过的符号,鱼鳞图的右方,还有一个箭矢形状的图样,箭矢顶端写了一个“北”字。
他对这鱼鳞图满心好奇,可四下张望,又不见一人,只能按捺下心情,又看向另一块展板。
另一块展板上的告示贴了不少,刘备被正中间的一张吸引了注意。
他看到了“诸葛亮”的名字,名字旁边只写了两个字——啬夫。
“身负奇才,却只在乡间做啬夫吗?”刘备自言自语。
刘备和关羽在院前看告示,张飞早已耐不住性子,见院内茅屋门户大开,一溜烟便跑了进去。
“三弟!”刘备只能跟着追进院子里,张飞在屋子里打量一圈,没发现什么有意思的,啐了一口,被刘备一把薅住后衣领拽出来。
“做什么?真当自己是贼么?!”
刘备力气大,张飞犟不过他,嘴上找补道:“嘿,大哥,我帮你探了,一柜一榻,加一案,连卷书都没看到,我们怕是白跑一趟啊。”
刘备刚要斥责张飞,屋子外面,关羽大声道:“大哥、三弟,你们来看看这个!”
两人来到院子里,只见院中大树下,摞着一堆木头,地上满是木屑,中间横躺着一个巨大的圆形木轮,每个轮轴上绑了麻布,样子和他们在村头见到的水筒车很像,但是又不完全一样。
“这种水车,莱芜县到处都是,我们这些天看到不少了,有什么稀奇的。”张飞有些不屑。
刘备蹲下身,捡起一块被劈得平整的木块,在手里把玩:“我们等等吧。”
“行,等吧等吧,刚好我也困了。”张飞打了个哈欠,回到屋子前,坐在门槛上,贴着门轴阖上了眼。
结果一整个白日,他们都没等到人。
中途有村民路过,似乎也对陌生人到访并不感到奇怪,张飞醒来时,就听见一个老翁在和大哥说话。
“他……很晚的……明日再来吧。”
刘备谢过老翁,张飞站起来,拍拍屁股:“明日还来吗?”
刘备点头:“此去郡里的驿亭,只用两个时辰,现在走,能在天黑前留宿。”
乡间人生地不熟,驿站相对安全,三人于是驾车离开,第二天天不亮再次出发,在晨雾散去之前赶到了城子乡。
谁知这第二次到访,他们依然扑了个空。
“前日不是下雨吗,给上游河道冲坏了,昨天夜里隔壁乡办院的人来求助,阿亮回来榻都没沾呢,就带人去帮忙了。”依然是那个抱棍青年,一副豪放不羁的样子,像是在看他们笑话,可话又说得头头是道。
“备明白了。”刘备再次谢过青年。
关羽问道:“还等吗?”
“等。”
于是又一个白天过去。
他们依然没等到人。
如此,到了第三天,当那架眼熟的马车再次停在村口,游徼陈方已经抱着棍子,恭候多时了。
“他回来了。”陈方笑道,“你们随我来罢。”
刘备整理衣袖,谢过青年,缓步跟上。
张飞走在最后,小声哔哔。
“诸葛村夫。”
第190章
青年带路,刘备紧随其后,落后半个身位。
关羽面无表情地看着大哥的背影,手默默从背后掐了张飞一把。
“嘶——?!”
张飞张大嘴巴, 无声地哀嚎。
两人在刘备身后眉飞色舞地用唇语交锋。
关羽:【你小子,安分些!莫让大哥操心! 】
张飞:【明明是你在作妖!我安分得狠! 】
关羽:【这是正事, 不是儿戏! 】
张飞:【我知道这是正事! 】
关羽:【再闹你别跟着了。 】
张飞:【不跟就不跟, 就你跟得紧! 】
关羽瞪眼。
张飞吹胡子。
刘备幽幽回头。
张飞摸摸后脑勺,手往后指:“大哥你们去吧,我去看着车。”
说完他便撒丫子跑了。
“你——”关羽想去薅他,没薅到。
刘备平静道:“随他去吧。”
青年带着两人回到乡办院,对刘备道:“你先在这儿等一等,我进去看看。”
刘备点点头,和关羽站在院子里,院中枣树下的那个大木轮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一支装着轮子的木箱,斜躺在地上。
刘备走过去,刚要弯腰去看,青年从屋内出来道:“他睡着了,两天没合眼,估计是累坏了,你们来一趟也不容易,要不我去叫醒他?”
刘备连忙压低声音:“不劳烦了,我们就在这儿等使君醒来吧。”
“哦, 那你们要不要进去等?”
“不,不打扰使君,我和二弟就在院子里候着。”
“行。”青年耸肩,说完, 他便进了旁边一间茅草屋,从里面拿了一把斧子走出来。
关羽当即跳到刘备面前,将大哥护在身后。
青年却没有理会他俩人,乡办院的铁斧是诸葛亮从县里领回来的,硬度和韧性都是上乘,铁斧在他手里转了个圈,握稳后,用力劈向了地上的木柴。
关羽松了口气,刘备来到院中的屋子前,透过半掩的房门,往屋子里看。
屋内的榻上,躺着一个唇红齿白的少年人,少年熟睡着,脱下的外罩只盖在他的胸腹处,一卷木牍掉在地上,展开的尺牍上写满了墨字。
屋内十分安静,能听见少年绵缓的呼吸声,刘备站在门口,也不觉放缓了呼吸。
视线转向榻的另一头,那里放着一张高脚的书案,案上不见笔墨,只有各种各样的木头块,还有一个和前日在院中看到木轮,形状一样的缩小版。
关羽比刘备高一些,垫着脚在刘备身后,也往门缝里瞄,刘备往后退,差点和他撞上。
“我们就在外面等。”刘备一面整理衣冠,一面有些心虚地看向院中劈柴的青年。
方才已经停下的劈柴声,又再次响起。
……
“诸葛使君竟然如此年轻!”关羽还有些难以置信,又往屋子里望了一眼,轻声惊叹道,“听那女医说的,我还以为是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刘备也回望门内,见榻上的少年咂了下嘴,手在后背无意识地挠了挠,翻了个身,背对着他们。
院内劈柴的声音又停了下来,刘备拉着关羽走到院子的角落,“嘭”的一声,一块木头被青年一劈两半,刘备又拉着关羽走远了一点。
两人在院子里一直等了太阳西斜,院子里的柴都被劈完了,青年趴在木柴堆上打瞌睡,关羽靠着树闭目养神,刘备则在院中来回踱步。
屋子内突然传出了动静,刘备抬头,只见少年赤足走出了屋子,头发披散着,见到他明显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低低道了一声“失礼”,转头又进了屋子。
没过一会,当少年再次出来时,他已经束好了发,头裹麻布巾帻,足踏一双草履,恭敬向刘备行礼。
“刘使君。”
刘备大喜,没有受礼,而是热情扶住对方:“诸葛先生知世间有刘备邪!”
诸葛亮诚惶诚恐:“刘使君年长于亮,亮当不起一声'先生',使君唤我的字,孔明罢。”
刘备拉起诸葛亮的双手,言辞切切:“孔明先生!”
诸葛亮“呵呵”一笑,没再纠结称谓,解释道:“平原郡为泰山郡唇舌,平原县令刘使君善待百姓,治理有方,我初到莱芜,本郡郡守纪延使君就和我提起过您呢。”
刘备一听,对方认得泰山郡的郡守,还知道平原郡和泰山郡的位置关系,就知道这趟没白来,看诸葛亮的眼神,越发光彩熠熠。
诸葛亮回想起几日前,宋教官来城子乡时,和他说的话,言说曹侯治下正是用人之际,她物色到一人,希望诸葛亮帮忙做做思想工作。
于是诸葛亮的双眼,也闪烁起奕奕神采,两人手拉手,啥也不说,就互相看着傻乐。
关羽和陈方站在一旁,只觉得两人间似有光芒万丈。
“孔明先生!”
刘备注意到天色,想着氛围也差不多到了,清了清嗓子,刚要酝酿情绪开口,却见诸葛亮嘴唇颤抖,眼眶突然就红了。
“刘使君!社稷垂危,苍生倒悬,我欲信天下大义,而不能度德量力,才落得今天这步田地,可我的志向不会止步于此,刘使君有什么计谋,能够传授于我呢?”
刘备:“啊?”
诸葛亮:“昂!”
两人大眼瞪小眼,最后是刘备先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