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对方建议孔融,佯装投降,向段宁透露曹嵩即将遇刺的消息,以此引诱段宁前往琅琊国,他会借机动手,将曹嵩之死嫁祸于段宁,这样既能挑拨曹氏兄妹的关系,也能挑拨段宁与曹班之间的关系,一石二鸟。
孔融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听完刺客的建议后,抱着一丝希望问道:“那栽赃之后呢?北海国不还是归于段宁了吗?”
刺客讥讽道:“北海国一面为海,三面都是曹班的地盘,就算不投降,使君能负隅顽抗到几时?姑臧君先后背叛了段氏和袁氏,再叛曹氏,便是彻头彻尾的孤军,只要主人击败了曹班,她一把无主的刀刃,能成得了什么气候?”
孔融明白刺客说得都是实话,城内的粮仓早就空了,他虚张声势到现在,若不是刺客到访,他都已经准备逃出城了。
如今看来,投靠袁绍就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他接受了刺客的建议,开城投降,并带着刺客,亲自登门,向段宁告罪,并表示,愿以一条重要的情报,换姑臧君的宽恕。
段宁从孔融这里得到消息的时候,曹操的信和玉佩连线的时间都没有到,她第一反应是,你要杀便杀,告诉我作什?怕我拦着吗?
随即才反应过来,呵,这是生怕我不去拦呀。
孔融不知段宁巴不得曹嵩赶紧去死,还摆着一脸大义赴死的表情,用仁义绑架段宁。
“我自知负隅顽抗罪无可恕,愿只身赴死,只求姑臧君看在这条情报的份上,饶过北海国无辜百姓!”
“使君大义!”段宁笑得灿烂又明媚,爽快道,“那您安心去吧,百姓会铭记您的。”
孔融一愣,他身后的刺客也是一愣。
段宁说话间就拔刀出鞘,孔融见她居然当真了,吓得连连后退,跪在他身后的刺客,连忙将暗剑从袖中抖出来。
“当”的一声闷响,银光闪过,段宁的刀已笔直地插入地面,将孔融的衣摆钉在地上,锦缎撕破,孔融向跌坐在地上。
腰间的印绶被一道斩断,他颤巍巍地抬头,见段宁自上而下俯视着他。
刺客悄悄收回袖中的暗剑。
第182章
刺客的小动作没有瞒过段宁的眼睛。
和袁绍有关系的刺客?
探丸呗。
河阳之战时,袁绍想趁乱暗杀妹妹,就曾派探丸郎混入军中行刺,被伪装成妹妹的段宁捉住了。
这个仇段宁还记着呢。
当时那个刺客嘴巴还挺松的,轻轻一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袁绍心也是大,那会儿他和妹妹明面上还是合作伙伴呢,董卓这个大敌没除,就急着搞小动作。
孔融带着刺客离开时,马腾朝段宁使眼色,点了点刺客衣袖的位置,段宁看过去,刺客手肘处突出来的剑柄简直不要太明显。
直到两人都离开了,马腾才忍不住笑出声:“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段宁也挺无语的, 她记得妹妹手下的江芜也是探丸郎出身,那个孩子走路是一点儿声都不带的,金盆洗手前的最后战绩,是悄无声息地摘了沛国国君的首级。
不过江芜要是真的“专业”, 也不会转投当时才十岁出头的妹妹了,看来这世道确实不好,刺客的素质也是江河日下。
怎么这么多年下来,袁绍就没点新手段?
探丸屡战屡败,他居然还没放弃, 要是换自己来管, 早就整个业务线砍掉了, 袁绍坚持重用探丸,怕不是有情怀在。
段宁命人将新的印绶连同一套崭新的官服一起送给孔融。
孔融接下了印绶,在看到官服时,脸色又是一黑。
看来姑臧君是早就料到自己会投降了。
他没有接受新官服,穿着残破的衣服回到国相府邸,府中官吏们见他全须全尾的回来了,眼睛里都是藏不住的欣喜,孔融看了他们一眼,众人又连忙收了表情,上前嘘寒问暖。
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向段宁投降,他一意孤行坚持到最后,心里想着利用段宁,向袁氏交投名状,可实际上,他还是降了。
那他先前的执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孔融屏退左右,独坐堂中。
段宁答应了同行,也没有因为他污蔑她屠城而发怒,这位女将军真的如传言一般,兼具震慑沙场的威严与安抚民心的仁慈。
这个认知,反而令孔融感到一种人生信仰被撕开一般的痛苦。
简而言之,他碎了。
如果他不是国相,这个时候,他会去游访名士,和他们论经辩道,以此来开解心中的困惑。
可时局容不得他慢悠悠开悟了,回到北海国的第二天,段宁就派人来催他上路。
“看来姑臧君和曹班确实相交甚笃。”刺客对孔融如是道。
从北海国到琅琊国,轻骑急行也要整整三天,他没行过军,想着这次出行,出人出力的都不是他,他只需要等刺客得手后,将消息传递出去,因此他和同行的刺客,每人只带了一只皮囊,里面装了约莫五日的口粮。
他们约定次日出发,到了第二天上午,孔府的仆役送他出城,他被人扶着下了车架,段宁骑在马上,环抱手臂,居高临下地打量他,他想抬头看对方的表情,但阳光实在刺眼,他只能看向段宁身后的骑兵队。
然后他就发现,段宁手下的士兵,都在打量他手里鼓鼓的皮囊。
“孔使君,伙食不错。”段宁挑眉。
孔融这才反应过来,其他人都没带干粮,就他带了,倒显得他有多矜贵一样。
他面上发烫,连忙将皮囊丢给仆役,埋怨道:“说了不用就是不用,莫再甩给我了。”
说完还看向跟着他一起的刺客。
刺客许久没有吃饱肚子了,见状纵使再不舍,也只能将自己的干粮袋子丢给孔府的仆役。
前往琅琊国的路并不好走,除了中间有一段,是从不其县侯国,通往泰山郡的官道,被修得宽敞平坦外,大部分都是蜿蜒的山路。
段宁的骑兵机动性极强,即使在山林间行军,速度也丝毫不慢,他和刺客被安置在了队伍的中段,这就导致孔融根本不敢放慢速度,腿很快被磨破了皮,也只能强忍着继续前行。
眼看着天都要黑了,骑兵们也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意思,孔融实在饿得两眼发花,不得不疾呼: “停,快停一停!”
队伍依然前行,左右的骑兵都没有理会孔融。
“姑臧君!”
孔融猛地深吸一口气,大喊:“姑——臧——君——”
傍晚归巢的林鸟被这突兀的声音惊飞,领头骑兵这才放慢了速度,孔融加快纵马,走到前面,气喘吁吁,认命一般对段宁道:“停下来歇一歇吧,我,我实在饿得没力气了……”
段宁闻言,睁大了眼睛,诧异道:“使君没吃东西吗?”
孔融以为对方在戏弄自己,但好面子主动丢了干粮的是他自己,这会儿还要腆着脸去求人帮忙打猎,总不好再发怒,因而只能压下脾气,好言好语道:“我一介文士,论起挨饿的本事,和你们是比不得的。”
段宁却笑了:“使君哪里的话,我可是一点饿都受不住的。”
这回诧异的轮到孔融了,可他还没张口,就见段宁伸手举到面前,嘴扯开左臂绑带上缠着的一只布带,从里面叼出一块扁平硬实的饼子,拿在手上。
“行伍之人,没那么多讲究,怎么方便怎么来。”
饼子隐隐散发出芝麻油的香味,勾得孔融咽了口唾沫,他以为对方要将饼分给他,心里纠结段宁咬过的部分他要是不吃会不会显得他有些不识好歹。
结果段宁三两口就将面饼吞进了肚子里,末了还咂摸了下嘴,意犹未尽似的,对孔融道:“那我们可得快点了!”
说完,不及孔融回答,段宁便朗声,朝队伍喊话道:“将士们!加快速度!咱们争取两个晚上赶到琅琊国,别让孔使君错过费亭侯的设宴款待!”
孔融当即哭笑不得:“我何时说过费亭侯会设宴?姑臧君误会我的意思了。”
他直觉姑臧君是在有意刁难,但又没有证据,只能如实道:“是融妄自托大,没有带干粮,如今后悔也是来不及了,我看姑臧君麾下各个都是骑射好手,春日万物复苏,打点野物想必不在话下,如今天色已晚,不如就在河边歇息一下,也让将士们恢复一下力气。”
“那怎么行?”段宁大惊,“要是晚去一步,费亭侯不幸被袁绍那厮害了,我岂不是平白蒙冤?”
孔融一下让段宁堵得没话说,那刺客跟着他一声不吭的,段宁不说,他差点都忘记这茬了!
这让他怎么解释?总不能说,晚一点也没关系,袁绍派的刺客不会那么快到吧!
孔融在城里,是有私库的,即使是被段宁围困的时候,他也没这样挨过饿,腹中酸气不断上涌,还要分神骑马,让他根本没办法静心思考。
就在孔融左右为难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扑通”一声,孔融和段宁同时回头,骑兵队也立刻停止了前行。
孔融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听完刺客的建议后,抱着一丝希望问道:“那栽赃之后呢?北海国不还是归于段宁了吗?”
刺客讥讽道:“北海国一面为海,三面都是曹班的地盘,就算不投降,使君能负隅顽抗到几时?姑臧君先后背叛了段氏和袁氏,再叛曹氏,便是彻头彻尾的孤军,只要主人击败了曹班,她一把无主的刀刃,能成得了什么气候?”
孔融明白刺客说得都是实话,城内的粮仓早就空了,他虚张声势到现在,若不是刺客到访,他都已经准备逃出城了。
如今看来,投靠袁绍就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他接受了刺客的建议,开城投降,并带着刺客,亲自登门,向段宁告罪,并表示,愿以一条重要的情报,换姑臧君的宽恕。
段宁从孔融这里得到消息的时候,曹操的信和玉佩连线的时间都没有到,她第一反应是,你要杀便杀,告诉我作什?怕我拦着吗?
随即才反应过来,呵,这是生怕我不去拦呀。
孔融不知段宁巴不得曹嵩赶紧去死,还摆着一脸大义赴死的表情,用仁义绑架段宁。
“我自知负隅顽抗罪无可恕,愿只身赴死,只求姑臧君看在这条情报的份上,饶过北海国无辜百姓!”
“使君大义!”段宁笑得灿烂又明媚,爽快道,“那您安心去吧,百姓会铭记您的。”
孔融一愣,他身后的刺客也是一愣。
段宁说话间就拔刀出鞘,孔融见她居然当真了,吓得连连后退,跪在他身后的刺客,连忙将暗剑从袖中抖出来。
“当”的一声闷响,银光闪过,段宁的刀已笔直地插入地面,将孔融的衣摆钉在地上,锦缎撕破,孔融向跌坐在地上。
腰间的印绶被一道斩断,他颤巍巍地抬头,见段宁自上而下俯视着他。
刺客悄悄收回袖中的暗剑。
第182章
刺客的小动作没有瞒过段宁的眼睛。
和袁绍有关系的刺客?
探丸呗。
河阳之战时,袁绍想趁乱暗杀妹妹,就曾派探丸郎混入军中行刺,被伪装成妹妹的段宁捉住了。
这个仇段宁还记着呢。
当时那个刺客嘴巴还挺松的,轻轻一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袁绍心也是大,那会儿他和妹妹明面上还是合作伙伴呢,董卓这个大敌没除,就急着搞小动作。
孔融带着刺客离开时,马腾朝段宁使眼色,点了点刺客衣袖的位置,段宁看过去,刺客手肘处突出来的剑柄简直不要太明显。
直到两人都离开了,马腾才忍不住笑出声:“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段宁也挺无语的, 她记得妹妹手下的江芜也是探丸郎出身,那个孩子走路是一点儿声都不带的,金盆洗手前的最后战绩,是悄无声息地摘了沛国国君的首级。
不过江芜要是真的“专业”, 也不会转投当时才十岁出头的妹妹了,看来这世道确实不好,刺客的素质也是江河日下。
怎么这么多年下来,袁绍就没点新手段?
探丸屡战屡败,他居然还没放弃, 要是换自己来管, 早就整个业务线砍掉了, 袁绍坚持重用探丸,怕不是有情怀在。
段宁命人将新的印绶连同一套崭新的官服一起送给孔融。
孔融接下了印绶,在看到官服时,脸色又是一黑。
看来姑臧君是早就料到自己会投降了。
他没有接受新官服,穿着残破的衣服回到国相府邸,府中官吏们见他全须全尾的回来了,眼睛里都是藏不住的欣喜,孔融看了他们一眼,众人又连忙收了表情,上前嘘寒问暖。
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向段宁投降,他一意孤行坚持到最后,心里想着利用段宁,向袁氏交投名状,可实际上,他还是降了。
那他先前的执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孔融屏退左右,独坐堂中。
段宁答应了同行,也没有因为他污蔑她屠城而发怒,这位女将军真的如传言一般,兼具震慑沙场的威严与安抚民心的仁慈。
这个认知,反而令孔融感到一种人生信仰被撕开一般的痛苦。
简而言之,他碎了。
如果他不是国相,这个时候,他会去游访名士,和他们论经辩道,以此来开解心中的困惑。
可时局容不得他慢悠悠开悟了,回到北海国的第二天,段宁就派人来催他上路。
“看来姑臧君和曹班确实相交甚笃。”刺客对孔融如是道。
从北海国到琅琊国,轻骑急行也要整整三天,他没行过军,想着这次出行,出人出力的都不是他,他只需要等刺客得手后,将消息传递出去,因此他和同行的刺客,每人只带了一只皮囊,里面装了约莫五日的口粮。
他们约定次日出发,到了第二天上午,孔府的仆役送他出城,他被人扶着下了车架,段宁骑在马上,环抱手臂,居高临下地打量他,他想抬头看对方的表情,但阳光实在刺眼,他只能看向段宁身后的骑兵队。
然后他就发现,段宁手下的士兵,都在打量他手里鼓鼓的皮囊。
“孔使君,伙食不错。”段宁挑眉。
孔融这才反应过来,其他人都没带干粮,就他带了,倒显得他有多矜贵一样。
他面上发烫,连忙将皮囊丢给仆役,埋怨道:“说了不用就是不用,莫再甩给我了。”
说完还看向跟着他一起的刺客。
刺客许久没有吃饱肚子了,见状纵使再不舍,也只能将自己的干粮袋子丢给孔府的仆役。
前往琅琊国的路并不好走,除了中间有一段,是从不其县侯国,通往泰山郡的官道,被修得宽敞平坦外,大部分都是蜿蜒的山路。
段宁的骑兵机动性极强,即使在山林间行军,速度也丝毫不慢,他和刺客被安置在了队伍的中段,这就导致孔融根本不敢放慢速度,腿很快被磨破了皮,也只能强忍着继续前行。
眼看着天都要黑了,骑兵们也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意思,孔融实在饿得两眼发花,不得不疾呼: “停,快停一停!”
队伍依然前行,左右的骑兵都没有理会孔融。
“姑臧君!”
孔融猛地深吸一口气,大喊:“姑——臧——君——”
傍晚归巢的林鸟被这突兀的声音惊飞,领头骑兵这才放慢了速度,孔融加快纵马,走到前面,气喘吁吁,认命一般对段宁道:“停下来歇一歇吧,我,我实在饿得没力气了……”
段宁闻言,睁大了眼睛,诧异道:“使君没吃东西吗?”
孔融以为对方在戏弄自己,但好面子主动丢了干粮的是他自己,这会儿还要腆着脸去求人帮忙打猎,总不好再发怒,因而只能压下脾气,好言好语道:“我一介文士,论起挨饿的本事,和你们是比不得的。”
段宁却笑了:“使君哪里的话,我可是一点饿都受不住的。”
这回诧异的轮到孔融了,可他还没张口,就见段宁伸手举到面前,嘴扯开左臂绑带上缠着的一只布带,从里面叼出一块扁平硬实的饼子,拿在手上。
“行伍之人,没那么多讲究,怎么方便怎么来。”
饼子隐隐散发出芝麻油的香味,勾得孔融咽了口唾沫,他以为对方要将饼分给他,心里纠结段宁咬过的部分他要是不吃会不会显得他有些不识好歹。
结果段宁三两口就将面饼吞进了肚子里,末了还咂摸了下嘴,意犹未尽似的,对孔融道:“那我们可得快点了!”
说完,不及孔融回答,段宁便朗声,朝队伍喊话道:“将士们!加快速度!咱们争取两个晚上赶到琅琊国,别让孔使君错过费亭侯的设宴款待!”
孔融当即哭笑不得:“我何时说过费亭侯会设宴?姑臧君误会我的意思了。”
他直觉姑臧君是在有意刁难,但又没有证据,只能如实道:“是融妄自托大,没有带干粮,如今后悔也是来不及了,我看姑臧君麾下各个都是骑射好手,春日万物复苏,打点野物想必不在话下,如今天色已晚,不如就在河边歇息一下,也让将士们恢复一下力气。”
“那怎么行?”段宁大惊,“要是晚去一步,费亭侯不幸被袁绍那厮害了,我岂不是平白蒙冤?”
孔融一下让段宁堵得没话说,那刺客跟着他一声不吭的,段宁不说,他差点都忘记这茬了!
这让他怎么解释?总不能说,晚一点也没关系,袁绍派的刺客不会那么快到吧!
孔融在城里,是有私库的,即使是被段宁围困的时候,他也没这样挨过饿,腹中酸气不断上涌,还要分神骑马,让他根本没办法静心思考。
就在孔融左右为难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扑通”一声,孔融和段宁同时回头,骑兵队也立刻停止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