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顾晨急忙问道:“皇上可还好?”
  “末将见了皇上,看起来并无大碍。”
  顾晨思量片刻,问:“当时,丞相是如何言说的?”
  靳忠想了一下,将当时的情景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顾晨听后便明白了,应是外祖在之前就找过丞相,定下了策略,否则事情不会如此巧合,丞相也不会顺着外祖的话在先帝的身上做文章。至于丞相为什么会同意,想来一方面是因为他已经猜透了陛下的想法,另一方面便是因为八皇子。魏丞相是皇后的父亲,是八皇子的外祖,当然希望八皇子能登上太子之位,将来继承大统。
  丞相不愧是丞相,既顺了皇上的意,又卖了个好给自己。不仅是自己,就连外祖都要承他的情。八皇子有了自己和外祖的支持,便有了极大的助力。这人情欠了也无所谓,八皇子是皇上唯一的嫡子,扶持他本也是皇上和父王的意思。况且,清滢是八皇子的嫡姐,冲着小时候的情分,自己也要帮衬一二。
  顾晨看向靳忠,见他似乎有些犹豫,问道:“可是还发生了什么?”
  “当日朝堂之上,末将有两件事不甚明白。一是忠义侯宋括,他似是觊觎大将军之位。二是大谏张大人,他也反对殿下。但这两人皆是提了一下便不再开口,尤其是张大人,言辞明确,可是却不了了之。”靳忠又将二人的言行举止详述了一遍。
  顾晨听他说了大谏张松玉的言行之后,不禁笑了出来,道:“我原以为丞相是最精明的,不成想,这个张大人才是最精明的。”
  云逍听完连连点头,靳忠却是困惑不解。
  顾晨端起茶,示意云逍说明。
  云逍轻声道:“大谏司职进谏言。谏,正也,依律需对天子的言行进行劝正。殿下之事古往今来前所未闻,如常来看,确是有违礼制礼法。发生这样的事情,大谏依律必须进言,若是不谏,便是他的失职。听将军刚才所述,张大人只谏一言后便不再继续,想来他是摸清楚了皇上的心意,看清了时局。所以,他谏言,是尽到了他的职责,却又只谏一言,不违逆圣心。”
  靳忠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他钦佩的看着云逍,等着听对忠义侯宋括的解释。
  云逍见他眼中冒光的看着自己,觉得好笑,又担心笑出来失礼,低头避开了。
  靳忠看云逍不说了,还低下了头,甚为不解的道:“那忠义侯宋括……”
  顾晨想起了些事,眉头微蹙,道:“忠义侯此人……我甚为厌恶,不说也罢。今后对他多加提防便好。”
  第13章
  靳忠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道:“王爷,这是国公爷的信,让末将亲自交给你。”
  顾晨展开信,读了起来。
  书房内外一片寂静,隐隐的可听到烛火燃烧的声音。不知从哪来了一阵风,房内的烛火一阵摇晃,顾晨映到墙上影子也微微晃动。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顾晨看完了信,久久没有言语。
  靳忠和云逍见状都不敢打扰,安静的候着。
  过了好一会儿,书案上的蜡烛发出“啪”的一声。顾晨回过神,将书信叠好,问道:“外祖可还有什么话带过来?”
  “国公爷让末将带话,嘱咐王爷‘不可轻敌,不可重杀戮,更不可忘乎所以’。”
  顾晨牢牢地记在了心中,继续问道:“陛下看过你带去的信后,可有说些什么?”
  靳忠知道这件事极其重要,便将当时的情况一点不差的复述了出来。听着他的叙述,顾晨不禁想到了小时候经常入宫的日子。
  皇上和皇后待自己一向亲厚,清滢有的东西,自己一定也有一份。母妃仙逝,皇后更是对自己疼爱有加,不时诏自己入宫小住,儿时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皇宫内度过的。自己更是与清滢同食同饮同住,情同亲姐妹,这本不合规矩,毕竟清滢乃是嫡公主,身份尊贵,而自己只是郡主,但是皇上和皇后都准了此事,无人敢触霉头。想到清滢,也不知道她现在变成什么样了,是不是还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顾晨停住了思绪,对靳忠道:“此行甚是妥帖,你做的很好。”
  靳忠起身,单膝跪地,道:“多亏王爷事前考虑周全,末将才能应对自如,诸事顺利。”
  “快起来,说过多少次了,不要总是动不动就下跪。”
  靳忠憨厚的答道:“谢王爷。”
  “时辰不早了,这些日子你甚是辛苦,早些去休息吧。养精蓄锐,后面还有硬仗要打。”
  靳忠就等着攻打北齐为老王爷报仇,闻言顿时情绪激昂,“是!”
  靳忠退下去后,顾晨将外祖的信展开,又看了许久。
  云逍想国公爷的这封信一定有十分重要的内容,却没有丝毫要窥探的心思。即使作为主子的心腹,也要清楚什么能问,什么不能问。
  顾晨用烛火将信点燃,放到空着的茶盏中,看着它一点点燃尽。
  “云逍,把它处理了。”
  云逍应下,端过茶盏,确定里面只字不剩,又向其中倒了些水,没过灰烬,这才端了出去。
  安生见她出来,忙上前,道:“可是郡主……王爷有什么吩咐?”
  云逍看了他一眼,道:“王爷没有吩咐,你守在这里就好。”
  安生依言好生守着书房。他才从郡主变成王爷,又做了大将军的事情中缓过来。其实,他是有些话想私下问云逍的。现在回想起颁圣旨的情景,王爷的反应很是平静,仿佛已经料到会是如此。其他几位将军接受得顺理成章,没有任何惊疑之色。种种迹象表明王爷和将军们对此事早有准备。云逍也是波澜不惊,似是早已知晓。他想问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还不够好,才让王爷没有把自己当成心腹。正想着,云逍回来了。他犹豫了一下,终是没有问出口。
  翌日,明惠郡主继承王爵,接任大将军的事情已经传遍全军。将士们得到这个消息后先是一懵,接着一惊,最后一喜。
  怀朗军后继有人了!怀朗军还是瑞王的怀朗军!
  原本还感叹郡主不是男子的将士们皆是振奋不已,郡主能够继任,本就是他们最希望的事情。上了战场,只有活人和死人的区别,是男是女有什么关系?再说,郡主有哪一点比男子差?
  庞将军见将士们大多很好的接受了这个事实,放下心来。至于那一小撮转不过弯的将士,他根本不担心,反正掀不起什么风浪。在这军营,军令便是一切。若是冥顽不灵,这不是要打北齐了吗,就让他们去做马前卒吧。
  王将军那面倒是闹腾了一会儿,他把那些看着好像不太接受的人给拉了出来,让自己的亲卫上去一对一训练,他自己则坐在旁边喝茶看着。那些人被揍的一边在地上磕头,一边哭着喊着的感谢郡主做了大将军。
  徐将军和钱将军听说王将军那面正闹腾着,带着麾下将士去围观。
  众人看着那些被揍成猪脸的将士,再看身边气定神闲,扶着胡须直叹揍的不够狠的两位将军,都不敢再有犹疑。郡主文武双全,智计无双,虽是女子,却是最有资格继任的正统人选。现在皇上都认同了,他们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秦老将军那里倒是一切如常,众将士还一个个竖着耳朵听着王将军那里传来的哀嚎声,心里感叹,这是天大的好事,不识时务,活该被揍。怀朗军向来一条心,怎么会有这样的傻子?再一想,明白了,这些有其他想法的人应不是怀朗军的旧部,而是在北境收编的。这就难怪了。思及此,有人转头看向身边那些在北境收编的将士,见他们一个个异常安静。心道,算你们乖觉。
  仅仅两个时辰之后,全军上下一致唤顾晨为:大将军!
  晌午后,顾晨与几位将军商议应尽快出兵攻打北齐。大军每日要消耗的粮草巨大,经不起拖延。这又面临一个问题,行军打仗,粮草先行,此时城中的粮草仅够月余。阳城和林城的粮草已经在路上,但数量有限,顶多够用半月。朝廷从别处调拨粮草,路途较远,若是从南方运过来要一个多月,即便从最近的西北运来也要二十多日。大军攻打北齐,运送粮草的路途会更长,很可能接不上。若无粮草,这仗没法打。
  顾晨思虑片刻,决定以战养战。迅速攻入北齐,每攻下一城,首先收拢城中的粮草。有反抗之意的北齐士卒直接就地杀了,不多做劝降,投降的直接押去作马前卒。大军不多做停留,只留下少量将士守城,直奔下一城,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解决粮草问题。
  顾晨再次细看北齐的舆图,心中有了计较。
  “庞江军,寒城之中留下的北齐眼线可找到了?”
  “找到了,都小心的看着,没有惊动。”
  顾晨坐回主位,道:“一会儿传令,父王丧期已过,为庆贺凛关大捷和本王继承将军之位,犒赏三军。从今日起,为期一月。”
  几位将军瞪大眼睛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