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皇上所言极是,臣妾一定会筹备好的。”魏嬿婉笑着保证道,“不过,臣妾另有一事相求。”
  “什么事?”皇帝问道。
  魏嬿婉神情变得郑重了许多:“皇上可听说过近些年在京中声名大盛的玄极道人?”
  皇帝闻言,哈哈一笑道:“朕知道你的意思,今年正月里钦安殿设道场,你想请玄极道人入宫主持对吧?”
  魏嬿婉颇为惊喜,双眼亮晶晶地看着皇帝道:“皇上怎么知道的?”
  皇帝刮了刮她的鼻子道:“你藏不住心事,在想些什么,朕难道会不知道?”
  魏嬿婉近些年渐渐信了道教,而且十分虔诚,不仅各种节庆要设醮称表,在永寿宫偏殿设了神堂,平日里烧香供奉没少过,还时常亲自前往钦安殿诵经祈福。
  皇贵妃信道动静不小,宫里的人都知道,皇帝与太后自然也不例外。太后潜心修佛,还曾劝魏嬿婉有这时间不如多陪她念念佛经,被魏嬿婉婉拒,太后便也没再多说什么。
  天朝皇室虽然笃信佛法,但是对于道教也并不排斥,魏嬿婉喜欢这个,皇帝也不干涉她。
  皇帝搂着她在榻上坐下道:“朕近年来也常听近臣和宗亲们谈起这玄极道人,他是在泰山碧霞宫出家,两年前来的京城,据说很有修行,尤其擅长丹道。”
  “正是此人。”魏嬿婉道,“今年夏天永珹福晋来圆明园给臣妾请安时,说起履亲王生病的事,太医和民间大夫治了一个月也没见好,这个玄极道人用丹药一调理,辅以符箓,竟然十分见效。”
  第567章 道士入宫
  皇帝笑道:“果然是妇人之见,金丹这东西哪里是那么容易吃的?听听便罢了,可别一时兴起真去吃那些东西,吃坏了可不是玩儿的。”
  先帝沉迷于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听信了一些江湖术士的谗言,服侍金丹,以至于壮年崩逝。当今皇上最怕重蹈先帝覆辙,对所谓“丹道”十分排斥。
  “皇上您误会了。”魏嬿婉道,“永珹福晋说,玄朴道人的丹其实是丹方,并不是丹丸。他是在融会贯通古来真人的金丹药方之后,与药理相结合,制成的丹方。治病时就是草药煎服的形式,不过是多了一道符箓罢了。”
  皇帝思索片刻道:“听着倒像是道医,那还好些。既然如此,今年钦安殿的道场便请他来主持吧。”
  十二月十二日,玄极道人奉旨入宫,自顺贞门直入钦安殿。
  魏嬿婉与皇帝各自派了人去迎接,太后身边的福珈姑姑送了太后手抄的阴骘文来。
  二十五日,恭迎玉皇銮驾,魏嬿婉并皇帝、太后亲临钦安殿参加法事,上香祈福。
  法事要持续一整天的时间,上午的科仪告一段落,皇帝在钦安殿中单独召见玄极道人。
  “贫道参见皇上、皇贵妃娘娘。”这道士倒是十分谦恭,规规矩矩地行了叩拜礼,魏嬿婉站在皇帝身后,回了半礼。
  皇帝不动声色地打量了这位玄极道人片刻,只见这道士三十多岁的模样,个子很高,长相十分硬朗,蓄须,气度不凡,说话时口音有些杂糅,但也能听得出来是出身泰安一带。
  “法师辛苦了。”皇帝挥手让进忠替他扶起了玄极道人,“法师如此年轻,竟有这般修为,倒是令朕惊讶,不知师承何人?”
  玄极道人道:“贫道自幼在泰山碧霞宫出家,师承碧霞宫太虚真人,二十五岁之后奉师命离观游方,行医为生,也做些法事。朝天宫凌霄真人是贫道师伯,所以贫道如今在朝天宫挂单。”
  “甚好,甚好。”
  皇帝点点头,这倒是与他查到的信息相符。
  出身泰山碧霞宫,乃是泰安人士,四处游方,所以口音杂糅,而且游方难免接触三教九流,面相硬朗凶狠,可以震慑旁人。
  也因为四处游历行医见多识广,能治疗一些宫里太医不曾见过的疑难杂症便也就解释的通了。
  “听说法师还颇通易数,善占卜?”皇帝问道。
  玄极道人露出一个颇为自豪的笑容道:“《易经》高深莫测,贫道不过懂些皮毛罢了。”
  魏嬿婉笑道:“法师过谦了,这一年来履亲王福晋与世孙福晋对法师十分推崇,将您说的神乎其神的。”
  “皇贵妃娘娘谬赞,贫道惶恐。”玄极道人与魏嬿婉说话时微微低头,只看着前方的地面,对后妃的避嫌之意十分明显。
  皇帝见状,心中甚是满意:“法师的神通,履亲王也在朕的耳边念叨过。他说去年年底王府在朝天宫打醮,法师就给履亲王算过,说他们今年将得一位世孙,当时履亲王还将这事当成笑话讲给其他人听,谁知到了今年春天,果然应验。后来你又治好了他的病,自此履亲王府上下便十分信你了。”
  第568章 改头换面的王伦
  “此乃履亲王命中有此福泽,能够承蒙圣恩,得以后继有人,至于贫道,不过是略窥天机,提前说出来罢了。”玄极道人捻须,口中说着谦虚的话,神态却并没有多少谦虚之意。
  这样的自信态度,反而让皇帝对他的修为多了几分信任。
  “说到天机,朕近来也有些疑惑,想要法师解答。”皇帝道,“近年来西北战事不断,来年开春又要用兵,朕心系前线将士,颇有几分担忧。法师不妨替朕卜上一卦,看看来年国运如何。”
  玄极道人笑道:“这不必算。”
  “不必算?”皇帝来了兴致,“什么叫不必算。”
  玄极道人笑道:“皇上乃真命天子,天朝国运昌隆。贫道入宫前就已经看过,西北天边血光已散,金光隐现,是大吉之兆。来年边疆平安祥和,皇上剑锋所指义旗所指,边民必然望风而拜,争归王化,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皇帝闻言,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玄极道人又补充道:“不仅如此,皇上身为天子,您的运势与国运相辅相成,明年乃鸿运之年,不光战场上天朝大军所向披靡,皇上您本人也会身体康健,而且,还会有一桩意外之喜。”
  “朕?”皇帝挑眉,“具体是什么喜事啊?前线战事顺遂,就是朕莫大的喜事了。”
  玄极道人微微摇头,高深莫测道:“既是意外之喜,贫道此刻也无法断言,只待缘法到了,您自然便知道了。但是贫道可以确定,这件事一定会让您惊喜不已的。”
  皇帝听他故弄玄虚,也并不十分相信,只笑道:“虽然是些没根据的吉祥话,但是朕听着十分受用。法师只管将今年的科仪做好,朕自然有重赏。”
  “谨遵圣命。”玄极道人躬身道。
  皇帝起身吩咐魏嬿婉道:“皇贵妃啊,年关科仪斋醮诸事,你亲自与法师安排妥当,皇额娘让朕法事结束后就去给她请安,朕先过去了。进忠,你留下协助皇贵妃。”
  有如懿与安吉之案“珠玉在前”,皇帝多上涨了点教训,知道不能让嫔妃与和尚道士单独相处,当然,他涨的教训也不多就是了。
  “是,臣妾恭送皇上。”魏嬿婉福身道。
  皇驾径直离开,魏嬿婉与玄极道人对视一眼,皆露出嘲讽的笑意。
  这个所谓的玄极道人,正是改头换面之后的清水教主王伦。
  自从在京郊血滴子秘密据点,魏嬿婉劝服王伦与她合作,魏嬿婉便安排王伦彻底隐匿起来,一边让他潜心学习道法,一边让进忠给他安排身份。
  王伦自己就是神棍出身,能说会道,加上白莲教本身又是佛道与各种民间迷信的杂糅怪,有不少基础,所以王伦学起道法来自然没什么障碍。
  不过一年时间,便学成了个像模像样的道士。
  而魏嬿婉呢,也在这一年间高调皈依道门,并借着皈依的机会给各处皇家和民间道观捐献功德,修庙塑像,结交道士,渐渐掌握了几处重要的皇家道观。
  第569章 魏嬿婉封后
  将一切铺垫好,王伦便化身玄极道人来到京城,在魏嬿婉早就安排好的朝天宫挂单,接触京中达官显贵。
  不过,京城的道士多了,个个都是师从名家,道法高深,王伦能够以这么快的速度脱颖而出,自然有其过人之处——那就是灵验。
  在京城达官显贵眼里,玄极道人简直就是个活神仙,他无论是算命还是做法,总是格外灵验。
  首先,玄极道人预言未来之事,鲜有不准的。
  这不废话么,有魏嬿婉这个重生者给他开挂,他当然说什么中什么。
  其次,便是法事灵验。
  有了未卜先知的名头,玄极道人在京城名声大噪,大家争相请他做法事。
  玄极道人脾气古怪,不轻易开坛做法,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门百姓,是否愿意为之开坛,全看他的心情。
  心情好的,哪怕是平头百姓也能请道,心情不好,就算是公子王孙也别想上门。
  不过,虽然能请到他的人不多,但凡是请到他的人,无论是求升官发财的,求平安顺遂的,求姻缘子孙的,绝大部分都会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