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疼痛之间,张尚书微微一愣。她没说话啊?
  她和皇帝的视线同时看向声音的来源,是那个使者。
  她好像以为皇帝在对她说话,在皇帝发火的那一刻猛地跪下脱口而出。
  “据捷报上所说,平定西域战乱的除了白虎军,表现最突出的还有益州城中一位征用的民兵,裴令望。”
  什么?!
  张尚书几乎跳起来,裴令望怎么会跑到益州去?
  那她们大肆在通州寻了这么多日子是在做什么?开玩笑吗?
  皇帝皱起眉,凝神盯着那个使者,低声重复了两个字。
  “益州。”
  就在张尚书一位皇帝要下令去益州捉拿裴令望时,皇帝却挥手让她们所有人都退下。
  太侍留在她身边,担心地询问:“陛下,要不奴婢派人去益州看看?”
  听到益州二字,皇帝眼中闪过一丝痛惜,只是眨眼之间,她又恢复了面无表情平静无澜的状态。
  “不必。你去将太女叫来。”皇帝说道。她心中已然有了定夺。
  既然事情清楚,该赏的人要赏,该查清的事也要查清。
  之前太女做的事都可以不计较。被有心人蛊惑犯错,导致忠良蒙冤。
  蒙冤的忠良,洗清冤屈就好了。而引导太女犯错的人,不能留。
  况且现在,也到了该太女做事扬名的时候了。
  ——
  “阿姐!阿姐!”永嘉帝卿风风火火地跑进三皇女的住所,环佩叮当作响。后面一众小侍追都追不上,只能徒劳地喊着“帝卿殿下小心”“帝卿殿下不要跑”。
  永嘉帝卿闯进周摇光的屋子,看见她正坐在圆桌前读信,面色古怪。
  他顾不上那么多,双眼发亮看向她:“阿姐你听说了吗?”
  中午时分母皇忽然将太女喊去,再出来时就撤掉了所有通缉裴令望的文书,还称赞她平定西域有功。
  这是昭告天下,还裴令望清白。
  “当然听说了。”三皇女收起信,看他这幅样子忍不住唠叨他:“看你急急忙忙的的,一点都没有帝卿公子的样子。宫中不让疾行,回头你又要被父君说。”
  永嘉帝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是进了你这里才跑的。”
  “我高兴嘛。”他忍不住满腔欢喜,向阿姐发问:“既然洗清了冤屈平定了战乱,她是不是就能回京了?”
  周摇光意味不明地看了眼弟弟,将周围的侍从屏退,言简意赅地对他说:“那不是她,她还在通州。”
  她将信在永嘉帝卿的眼前晃了一下,又快速收好。
  “信是从青山县寄来的,是她写的。那个益州的裴令望,不是她。但确实是为了她。”周摇光说着说着感觉自己都要混乱了,干脆将自己的猜想告诉永嘉帝卿:“我怀疑,益州的那个是她二姐。”
  永嘉帝卿惊讶地看着她:“这怎么可能?她二姐不是早就战死沙场了吗?”
  周瑶光耸了耸肩,没什么好气:“她们裴家人古古怪怪的,谁说的清。反正她是这么说的,我可不知道。”
  永嘉帝卿盯着她看,想了想,又一次笑起来,露出洁白整齐的贝齿:“那,可真是太好了。”
  她不是孤身一人,她有家人了。
  “那她既然还在通州,肯定要平兵乱。她那么爱操心,不退乌军誓不还,我们还要再等等她。等她平了兵乱,就会回京城和我们团聚了吧?”永嘉帝卿描绘着他的畅想,一副高兴的样子。
  周瑶光看着难掩欢喜的弟弟,即使现在还在为裴令望着想。她怜悯又带着一丝怒意,那怒意没有由来,是对裴令望的怒意。
  周瑶光深吸一口气,决定快刀斩乱麻:“钦钦,阿姐要告诉你一件事。”
  “什么呀?”永嘉帝卿好奇地看着她,笑盈盈地问:“阿姐你今日怎么这么奇怪?”
  “裴令望说,她成亲了。”周瑶光慢慢地说:“在青山县,和当地的一位公子成亲了。”
  永嘉帝卿的笑僵在脸上。
  周瑶光装作没看到,自顾自地对永嘉帝卿说:“你也到了年纪了,父君前些日子还跟我说起你的婚事。”
  “钦钦。”周瑶光唤着他的小名,保证道:“阿姐一定为你寻一位不输裴令望的驸马。”
  即使周瑶光有所准备,但还是没能拦住永嘉帝卿夺取那封信。
  他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看过去,将信扔开,后退一步。
  “我不。”这是他的回应,回答周瑶光对他说的话。
  永嘉帝卿推开房门冲了出去。
  不管是谁,都不是她。
  第34章 心意 京城的消息和封赏在使者的日……
  京城的消息和封赏在使者的日夜兼程抵达了青山县。而此刻, 当地的百姓还。陷入在击退乌军的喜悦中。百姓们并不在意谁得了清白,也不在意益州安定,更也不在意太女是如何辛劳地前往各地做了何种大事。她们只在意京城给青山县的圣旨中所说的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 皇帝在圣旨中大大赞扬了青山县!她们这样的县城竟然也能入了皇帝的眼中,还夸赞勉励边防军“既敬既戒, 惠此青山”。
  第二件事,就是混入边防军中的那位江公子,获得了封赏。
  边防军编入了一名男子, 他还当场击杀了乌军的首领,这件事青山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赞叹他是英雄, 但更多的人质疑谴责,男子怎能混入边防军?
  不说别人,最为紧张的就是妻主情人在边防军的那些公子们,不仅要为她们上战场提心吊胆,还要妒忌害怕她们看上那位公子。因此,他们是质疑声最大的那群人, 只等着边防军给他们一个说法。
  谁知圣旨下来, 皇帝除了赞扬青山县, 还专门赞扬了那位公子,夸他“少年俊逸, 骁勇果敢”, 甚至还破例将他提拔为边防军的都尉,协助管理边防军。
  这是大梁第一个因军功而被封赏的公子,就出在她们青山县!
  抨击他咒骂他的人一夜之间全部消失。许多人, 尤其是公子们对这个人产生了好奇,还有向往。
  而且据边防军的兵将们说,那位公子是被裴令闻小姐亲自带去的。
  这个消息一处, 青山县流言四起。有人猜测是裴令闻并不知情,也有人说裴令闻是惜才爱才,所以帮助他隐瞒身份送入军中。甚至还有人说,裴小姐不仅知情,更与江公子惺惺相惜,想要与他并肩作战才推举他进入边防军。更不堪的话,就不便在此细说。
  当人们津津乐道时,似乎忘记了,裴令闻已经和陈家的公子成婚了。
  陈引玉待在屋子里绣着荷包,听到小碗义愤填膺告诉他这些消息时,一时间有些怔愣,被针扎到了手指。
  他“嘶”了一声,将手指含住。脑袋里却不由自主地想着,若是边防军的那位公子,肯定不会像他这么娇气。
  小碗紧张地问他:“公子没事吧?要不先别弄了,天暗了看不清,明日再弄吧。”
  陈引玉依言放下荷包,朝小碗笑了笑:“我没事,不过被刺了下而已。”
  小碗看着自家公子的笑容,却有些替他难过。
  自从起了兵乱,青山县就戒严了,还征召了更多的女子入军。而裴小姐一直没再回来,吃住都在军营。
  那名江公子的事情,还是小碗上街采买时听别人说起的。本来他并不相信,军中怎么会有男子?直到圣旨下来,才彻底相信确有此事。随之而来的就是质疑和气愤,为什么裴小姐没有告诉公子这件事呢?举荐他进边防军时,还没有乌军入侵这回事,裴小姐也每日回家,为什么都没有告诉公子呢?
  就算如传言一般是她惜才爱才,难道就不能让别人去
  推举江公子吗?小碗不相信裴小姐会不清楚这件事被发现后众人的反应,会累害公子被说嘴。
  陈引玉察觉到小碗的情绪,细声安抚他:“现在最要紧的不是这件事,是乌军差点攻进青山县,这才是要紧的事情。妻主瞒着我,有她的道理。”
  他说得善解人意,自己却垂下头,有些沮丧。是啊,他什么都做不好,裴令望不告诉他也是应该的。
  他是比不上那位少年俊逸的江公子的。江公子不怕苦不怕累,还敢上战场和敌人厮杀。而他呢,从小连他爹杀鸡杀鸭都怕得捂住眼睛,太过娇气。就比如现在吧,只是被针扎了一下而已,他却些想哭。
  那位江公子已经是都尉了,还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小碗当然知道,今日他出去的时候听到其他人诉苦,说自从圣旨下来再也不敢反抗闹事,只好趁着去军营看望妻主或心上人时,耳提面命要她们和那位江公子保持距离。
  想到这里,小碗眼中一亮。他们能去看望妻主,公子也可以啊!他将这个想法跟陈引玉说了,还给他出主意:“公子现在有银钱,可以去医馆买些药给裴小姐送去。”
  陈引玉有些心动,但又迟疑地闻:“边防军有随行的军医吧?我送药过去,是不是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