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男人紧抿着嘴,脸上的表情讳莫如深。
  郑林妹笑了笑,忽略了这个突兀且冒犯的问题,自顾自地来到柜台后。
  鲜牛乳,用咖啡机的高温蒸汽打发,口感绵密顺滑,和普通加热的牛奶口感不同。
  秋雨似乎又大了一些,街上少见不打伞的人了。
  今年冬天冷得格外早些。
  郑林妹想了想,打开了上个月刚到的咖啡豆,决定给自己来一杯热乎乎的拿铁。
  半自动咖啡机的动作很快,在她给客人的热牛奶顶端撒上小巧的坚果粒时,咖啡醇厚的香气也铺满了甜品店。
  “您的热牛奶好了。”
  奇怪的男人在沙发上落座,盯着印有焦糖色小猫爪的牛奶杯看了两秒,突然开口:“如果店内不忙的话,可以陪我坐一会儿吗?”
  郑林妹的脑子里瞬间转过了好几个念头。
  用各种方式打发追求者还能不伤和气,是她驾轻就熟的技能。
  但在抬眼间,她瞥过了男人的脸,不知怎的,她总觉得,这个不速之客长得熟悉又陌生。
  又是潞城寻来的人吗?
  不…不会的……
  这个人从上到下一丝不苟、沉稳内敛,但仔细看看,光是那块手表就够把这家店来回买下三遍了。
  这让郑林妹难得有些好奇。
  “好。”
  她捧着咖啡,坐在了男人对面。
  “你很喜欢猫吗?”
  这个开场白有些俗套。
  男人说道,视线始终放在牛奶杯上,似乎她脸上有什么东西会刺痛他似的。
  郑林妹啜了一口温热的拿铁,心里想着。这款豆子不错,或许可以考虑做一款秋季限定。
  “对。”
  “那为什么不养一只呢?”
  郑林妹狐疑地抬起眼,狭长的丹凤眼中闪过了警惕。
  似乎男人也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薄唇轻抿,又补充道:“我是说店里。现在不是很流行的吗?猫咖。”
  “很遗憾,我对猫毛过敏。”
  得到了答案,男人又不说话了。
  他轻轻地捧起牛奶杯,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视若珍宝地品尝了一口热牛奶。
  随后说道:“我想给你讲一个故事。”
  他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故事发生在三十一年前的港岛。
  当时,港岛正值回归前夜。虽早已尘埃落定,但港岛势力错综复杂,英派、美派、亲近前党的社团、越南帮、鱼龙混杂的**……一些身家不干净的人心思动荡,一边钻营着试图攀附政届商界,继续做保护伞下的白手套,一边联络着往日的弟兄,寻找最后的退路。
  在这个背景下,当时内地商界领头人,也是璩家掌门人,璩湘怡,被邀请至港岛举行的国际商贸投资论坛讲话。”
  “你知道璩家吗?”
  男人打断了故事叙述,问道。
  日头渐暖,郑林妹对这些名门豪富的了解不过是来自于杂志和电视的绯闻八卦,她思索片刻,回复:“千千希望?”
  “是的,”男人含笑点头,“那是璩家最著名的公益项目。”
  他又继续说了下去。
  “当时的舆论氛围里,不仅很多媒体长篇累牍,暗示港岛回归后将丧失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有外资撤离搬迁。港人对内地的商业和港岛的前景并不看好,璩湘怡的这趟出行,带着些强心针的政治意味,势在必行。
  她携家眷抵港,投资论坛开幕式讲话顺利进行,当场签下了当时无人敢接的港岛卫星城住宅开发项目,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后两日后的夜晚,旺角金凤总店,正在给两岁幼女挑选平安挂扣的璩湘怡被劫持,璩湘怡的安保团队措手不及,港岛的警察姗姗来迟,劫匪没带走金凤总店里的镇店之宝凤归巢,而是绑架了她两岁的小女儿。”
  他讲到这里,郑林妹突然有了些印象:“世纪悍匪孙玉林?”
  男人微怔,随即点头:“是的。”
  “这桩案子,后来被媒体称为世纪大劫案。
  璩家根基深厚,从清末变法时起家,政商学界均有涉足,积累颇深。璩湘怡本人极具商业天赋,赶上了改开的好时候,实业兴邦、金融富国,很快创下了一番事业。
  被绑架的小女儿是她三十岁时产下的第二个孩子,爱若珍宝,几乎难以保持理智,但仍撑着解决了家族内部的异议,一边筹款预备、联络当时最好的专业队伍,一边联合政商界施压港岛警方。
  两天后,她在港岛的落脚地收到一封信,里面是绑架前一秒她给女儿系上的平安扣,还有绑匪要求的赎金。
  十个亿。五亿港币,五亿美金,全部用现金装箱,三天内集齐,等待他们的下一步指示。”
  男人微不可察地叹了声气,再次端起杯子,仔细品尝了一口。
  “钱筹齐了。港岛警方却迟迟没有进展。
  于是只好按照绑匪的要求,不连号的现金纸钞,分三批同时交往港岛的三个码头,中间绑匪又临时打来电话,换了交货地点。
  璩湘怡要求,要先找到她的女儿,只要她安全,钱没了、抓不到人,都没关系。
  两个地点都准时交易了,警察预备好直升机和快艇跟踪。但当天,不知怎的,第三处交易地点正好埋伏着一批查非法难民的警察。随后就是开火,现金纸钞洒满了整个码头。
  打草惊蛇,现场交火中击毙了两人,还有一个绑匪受伤活捉。而另外两批绑匪收到讯号,在逃跑路上被警方包围。
  但是没有找到人质。
  三边的口供一对,才知道幕后真凶当天根本没有亲自出场。”
  故事的高潮部分似乎已经讲完了,但又似乎才开始。
  男人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讲了下去。
  “孙玉林,两岸的媒体都管他叫世纪悍匪。
  殖民年代下的整个警察系统,就是香港**最大的保护伞。洋人、**、底层探长互相勾结,贪污层出不穷,查也查不干净。
  孙玉林原来只是普通的着装警员,出外勤做一些维护秩序之类的工作,但他心思活络,很快就通过街头混混和**家族搭上了线,正是要飞黄腾达的时候,谁知道赶上了七十年代廉署建立,肃贪一天比一天紧,一时间人人自危,他的上峰自觉捞够了,要退了,但他不甘心,决心干一票大的就逃到国外去。
  孙玉林联系了以前的弟兄和一些道上的喽啰,每个人都是他计划里的一个环节,但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这个阴谋的全貌。交易当天被捕的三批劫匪,没有一个知道他的藏身地。
  事情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港岛掘地三尺,追捕孙玉林的行动也没有进展,直到一年以后,深市口岸的干警在查经济犯罪的时候抓捕了
  一个走私犯。
  犯人说,一年前,孙玉林带着一个女婴,藏在了他辖下的一艘机器零件厂的包船上,偷渡到了大陆。
  一个月后,孙玉林在广市被捕。但他交代,他上岸的第二天,深市火车站里,璩家的小女儿就被偷了。”
  结束了吗?
  “这个案子历时一年有余,前后涉及三位港岛警督,牵扯出的内部贪腐不下十余起。港岛回归的前夜,孙玉林终于落网,但璩家的女儿,始终没有找到。”
  似乎是盖棺定论了。
  男人放下了捧在手心的牛奶杯,低着头摩挲着上面的猫爪印痕。
  他的故事讲得很好,语气平和、娓娓道来,有种将人扯回三十年前的跌宕起伏的魅力。
  郑林妹看着他已经空了的杯子,开口:“要续杯吗?这会儿没人,可以免费给您做一杯。”
  男人抬头,露出一双笑弯了的长眸:“谢谢。”
  一杯撒着草莓碎的新鲜牛乳放在他面前,热气氤氲。
  郑林妹将托盘放到一边,福至心灵,突然有些好奇:“那个小孩叫什么名字?”
  “璩贵千。”
  璩逐泓一字一句地回答:“珍贵的贵,千千希望的千。”
  “今年,我的妹妹贵千三十三岁了。”
  …………
  卓小玉很满意自己的工作。
  离家近、交社保、没有同事。
  老板是个美丽且正常的女人,最关键的是,还不要求上班打卡。
  因此,除非是老板去外地旅游了,否则,卓小玉的一天,经常是睡到自然醒,然后安安稳稳地吃个早饭,再不紧不慢地走到店里,开启一天的打工生活。
  工作内容也很轻松。
  老板一手包揽了店内的甜品咖啡制作,她要负责的只是清点库存、收拾岛台、清洗杯碗,最后在闭店后拖个地,也就结束了。
  最多最多,也就是在老板又遇到死缠烂打的追求者的时候,帮忙演一出老板的丈夫在哪哪的工地当工头之类的戏码。
  但今天,老板很反常。
  卓小玉装作专心致志洗杯子的样子,偷偷瞄着沙发上的两人。
  卓小玉从没见过老板的脸上展现过这样的表情,哪怕是前两天老板的家人过来砸场子的时候,她都能游刃有余地报警,再坦然自若地给店里的客人送礼物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