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活寡五十年,重生七零不做冤种 第155节
洛清微也不知道该说啥,她更理解不了。
“看来我是真跟你们有代沟了……”
这个话题真让人伤感,还是谈点儿正事吧,问闺女,“你怎么样啊?忙不忙?累不累?”
一家三口都忙,国际长途还有一个时差的问题,没有天天打电话了,差不多一周一通,每次问的也都差不多,吃的合不合口儿,住的习惯不习惯,时差倒没倒过来,课程多不多,全英文的环境,别扭不别扭啥的。
洛洛就再回答一遍,“忙,也累。整个思维跟国内就不一样,包括课里的英文语序什么的,都是反着的,全得重新适合。而且,我在国内的实验室,主要是研究中成药以及中药的应用,这边是纯西药,全是化学实验,不讲究配伍,也不看相生相克,方向就不一样。
我最近在申请加入某教授的实验室,是这边最好的,跟某制药公司合作非常多,听说他带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毕业就进了那家医药公司,前途无量。我想看看,他们的研究方式方法。
这学期我拿到十一门功课的学分了,还想再多搞几门,多拿些学分对申请实验室有帮助。
哎呀,妈,不跟你说了,我上课要迟到了。”
电话那边儿能听得出来,跑起来了。
当妈的在这边儿趁着电话挂之前又嘱咐,“别边跑边吃饭,注意胃……”
放下电话,刚好婆婆敲门让吃晚饭了。
家里一直没再找保姆,自己找没有合适的,后勤给找的,做了一顿饭,不合家里人口味,就只让打扫卫生,公婆和奶奶在家,基本上是婆婆做饭,公公打下手儿。洛清微有时间,也上灶。
“沈海来电话,省城那边儿的院子收拾得差不多了,怕冬天供暖不好,又给收拾了一套二百来平的楼房,问啥时候去,要来车接呢。”
吃饭的时候,婆婆说起老家的哥俩儿把房子收拾好了,等着老太太回去。
洛清微把外面的闹心事放下,哄老太太,“还得是我奶,孙子们都抢着给您养老呢。我爸妈也跟着借光儿去住住大平层。”
老太太乐呵呵的,能让子孙后抢着养的老人,就是有福的。
婆婆王喜芬也跟着笑,“我们跟着过去看看光景儿就回来,你俩这冷冷清清的,连个做饭的人都没有,我也不能放心。你大伯娘也打了几回电话了,说在京城待得憋屈,打麻将都找不着人,打法也不一样。惦记回老家呢。”
这几年,有钱有闲的退休大爷大妈多了,流行起来打麻将,大伯娘多紧跟潮流的人物啊,而且她还不是随便在小区里找人就玩儿,都是到沈江两口子住的小区或是沈海两口住的小区里找人玩儿。
宁可坐公交车去,或者是让大伯开车接送。
玩儿的也不大,一毛两毛的,最大的也就是五毛的,打一天,使劲输,有两百块都足够足够的。
人家也不白玩儿,能帮着沈海拉生意,还能帮着沈江两口子打听消息。
自打帮了儿子们几个小忙之后,好家伙,成了功臣了。
每天出门打麻将,大伯都得车接车送,还得在家给做饭。
有时候住在儿子家里,还会把老头老太太们带回家小聚,做点儿五六十年代的野菜饽饽啥的坐一块儿忆苦思甜。
“奶奶不是也会打麻将吗?在疗养院的时候我看您玩儿得挺好的,没事儿也玩几把消磨时间呗?爸妈,你们也别整天在家找活儿干,多少活儿呀,不至于的。
妈,别老勾针不离手了,咱家的坐垫,沙发套,家具罩都快堆成山了。老低头勾编,对眼睛不好,对腰和肩周都不好,我这费老大的劲给您保养,那您也不能可着劲儿的造啊,是不是?
爸,冬天院子里也不能种花种菜的,出去玩儿呗。打麻将挺好的,还能预防老年痴呆呢……”
洛清微就劝,她公婆是干活儿的人,退休这么些年,就没真的歇过,以前带孙子,不带孙子了,也整天的找活儿干。婆婆不是织针就是勾针不离手,要不是实在不流行千层底儿的,她还得做鞋。
就这,家里的拖鞋都没买过,全是她买了泡沫底儿回来,又买了各式各样的花布,自己在家做的。
棉的单的,每家都好几十双。
她公公呢,就是种菜,种花,然后每天比上班都准时的,早起到市场买菜。他会磨刀,家里的菜刀,时不时的就拿出来磨一磨。
再不然,拿人小马扎,到公园里看别的老头儿下棋,自己不下场,就爱看。
“玩啥呀,玩上三回两回的,都不跟我玩儿了。不乐意给我送钱。”
老太太倒是会玩儿麻将,玩儿得还好呢。人家自己说了,是坐在老王妃的怀里学的麻将。想要什么牌就能有什么牌,码牌打骰子都是有讲究的,还专门跟一位当时江湖上的有名的千门高手学过艺。
那年头儿,也没多少娱乐项目嘛。
刚开始兴起来的时候,也玩儿过,可是这会儿的人,就是知道规则吗了,然后没有技术全靠运气。所谓会玩儿的人,就是记牌和猜,真没多少技术含量。
就这样儿的,她老人家根本不用上手段,随便怎么打都输不了。场场赢,人家就不跟她玩儿了。
“我也不爱玩儿那个,看不明白。玩十回输十回,有那个钱,我还不如买点儿毛线,做点儿手工活呢。前些日子我刚认识了一个大姐,以前是毛线厂勾针组的,会勾花儿,我打算跟她学那个去,毛线花儿多好,好看,还用伺候,四季常开。”
婆婆不爱那个,公公也不玩儿,“坐不住,摸两把就困。过年过节跟孩子玩儿几把还行。”
一人一个想法,爱好各不相同,也可以理解。
第236章 乔南迁命是真硬
“我偶尔也玩儿几把,孩子不在家,公婆在京城,家里就剩下我跟沈江两个干瞪眼,老么卡尺眼的,我都看得够够的了。
他在家摆扑克,扫雷。我就是看录像带,看得都没啥可租的。
有合适的局,我俩都参加,也没那么些讲究,就是瞎玩儿,输的多赢的少。我们局长,那简直是痴迷,家里的车库,不停车,专门摆着麻将桌打麻将,天天玩儿……”
大哥大嫂和三哥一块儿,开车来接老太太回老家,聊起来下班后的新消遣方式,可有话说了。
“你们不玩儿?”
大嫂还问洛清微。
“玩啥呀,我这一天天,要说忙,也没说忙得脚不沾地。可要说闲呢?又没有大块的时间。下班回到家里,时不时的就能接到患者电话,得处理。
好容易有点儿时间,还得看书。
医疗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有新技术跟不上就得落伍。
这不是省医大的院长是我小师叔吗?时不时的,我还得去飞个刀,帮他带学生。
一天天的脑子不得闲,有点儿空,我宁可躺一会儿,放松放松大脑。”
大嫂又想起来一个事儿,“之前不是说有个精神病拦车吗?处理完了吗?”
“嗯呢,在精神病院治疗呢。”
王珊珊一直在精神病院没出来,夏梦自顾不暇,已经被拘留回京城配合调查,咖啡店老板娘没能力捞她,也不敢捞她。
“听说那谁,宋晓晓她妈的那个前夫?闹了大笑话,在景省要待不下去了?”
这绕的,不就是说乔南迁嘛。
港岛的那个叫丽丽的女人,直接大张旗鼓的顶着孕肚到建设厅大院给孩子找爹,理所当然的,连大门门卫那一关都没过去。
那女的也很绝。
回头就雇了一伙儿白事哭白活儿的班子,又雇了一辆货车,拉着录像机和电视,到大门口,吹着唢呐,哭着自己被孩子爹终乱终弃,电视机里放着她跟乔南迁的小电影儿。
明明白白的显示着她为乔南迁服务过,钻过一个被窝,哦好吧,没有被窝,连被子都没盖。
赤条条的叠在一起,那能干啥吧。
那个热闹劲儿就别提了。
虽然只放了不到半小时,就被公安带走了。
但是该传出去的名声肯定是传出去了。
然后乔南迁就难受了。出轨是铁证如山。要是承认只是出轨找了别的女人,那是道德问题。要是那女人还有别的身份,中间涉及到买卖,那完蛋,违法了。
他得接受处罚,工作都干不了。
能咋办,他自己知道,那就是做动作,他都废了,根本不能成事,纯纯是不死心,摆造型呢。
可别人不知道啊。
那录像里严丝合缝的抱一起,说没事儿,谁能信?
而且,他也不可能承认没事儿,谁会承认自己不成啊?
夏梦就进去了,没人给他处理这个事。只能找全慧芳,给那个丽丽钱,让她承认是被包养。
这样就是道德问题。
没犯罪。
他工作虽说还能干,可这么着被公开展示了身材,丑闻闹得那么大,升迁是别想,最好悄悄的,尽量降低存在感,或者主动请辞。仕途基本完蛋。
连邻省都知道了,就说得闹多大吧。
“其实也没那么容易完蛋的,过一段时间,等事情过去,没人讨论了,往远处一调动,到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一样高官厚禄。我之前在党校上课时一个同学,是县城一所高中的校长,跟一个女老师在办公室里,被那女老师的丈夫带人给堵在了现场。当时他就被调整到了最偏远的村镇高中做主任,半年之后,先是调到市里一所中学,之后又到另一县城教育局。去年退休的,在局长任上退的。啥也没耽误。”
沈江讲他知道的前例。
说到底,这不是犯罪,不能判刑,不坐牢。只要背景够硬,就能起死回生。
大嫂满脸的鄙夷,“搞破鞋的狗男女,就该千刀万剐,不得好死。还能再翻身?老天爷不开眼。”
看大哥的眼神就带上三分探究,她可从来没听他说过这个事儿。
把沈江给吓得,马上举手做投降状,“你别那眼神看我,我可不敢啊。既没有贼心,更没有贼胆。”
那样子逗得人笑,王喜芬笑着帮着说情,“咱家江子不是那样儿的人儿。”
大嫂当然知道沈江不是那样的人,就是吓唬他一下,给他上上弦。
她笑着应,“是不是那样的人我也不怕,想找就找呗。找个年轻漂亮的,有了孩子的话,我给伺候月子去都行啊。就看有没有人跟他了。”
这说的,沈江直翻白眼,“我一天天的,抽个五块钱一盒的钱,还得想方设法的藏私房钱买,兜比脸都干净,谁能看得上我?跟我?图个什么?我谢谢您高看我了。”
两口子过得是最有烟火气的日子,沈江连工资卡长什么样儿都没见过,每个月领零花钱。要说起来也是个大局长,那日子过得,可太接地气了。
跟单位里那些下班回家做饭干家务挣零花的男同事,相当有共同语言。
说得怪可怜的,老太太心疼大孙子了,帮着求情,“大媳妇儿,别太严格了,老大在外面有应酬,手里没钱多憋得慌啊。想请人吃个饭都不行,那可不成啊……”
大嫂冤枉的什么似的,“奶,您别听他卖惨,家里的钱一直就放在门口抽屉,随时用随时拿就行,我可从来没管他怎么花。就是花了让他报个账,总不能胡里胡涂的吧?”
哦,这样啊。
“那是应该报账,没个账目,家就乱了。”
……
等人都走了,家里剩下洛清微两口子,她还逗沈默,“……我可从来没让你报过账吧?”
呵呵,“但是我没有私房钱。”
好可怜的哟。
“看来我是真跟你们有代沟了……”
这个话题真让人伤感,还是谈点儿正事吧,问闺女,“你怎么样啊?忙不忙?累不累?”
一家三口都忙,国际长途还有一个时差的问题,没有天天打电话了,差不多一周一通,每次问的也都差不多,吃的合不合口儿,住的习惯不习惯,时差倒没倒过来,课程多不多,全英文的环境,别扭不别扭啥的。
洛洛就再回答一遍,“忙,也累。整个思维跟国内就不一样,包括课里的英文语序什么的,都是反着的,全得重新适合。而且,我在国内的实验室,主要是研究中成药以及中药的应用,这边是纯西药,全是化学实验,不讲究配伍,也不看相生相克,方向就不一样。
我最近在申请加入某教授的实验室,是这边最好的,跟某制药公司合作非常多,听说他带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毕业就进了那家医药公司,前途无量。我想看看,他们的研究方式方法。
这学期我拿到十一门功课的学分了,还想再多搞几门,多拿些学分对申请实验室有帮助。
哎呀,妈,不跟你说了,我上课要迟到了。”
电话那边儿能听得出来,跑起来了。
当妈的在这边儿趁着电话挂之前又嘱咐,“别边跑边吃饭,注意胃……”
放下电话,刚好婆婆敲门让吃晚饭了。
家里一直没再找保姆,自己找没有合适的,后勤给找的,做了一顿饭,不合家里人口味,就只让打扫卫生,公婆和奶奶在家,基本上是婆婆做饭,公公打下手儿。洛清微有时间,也上灶。
“沈海来电话,省城那边儿的院子收拾得差不多了,怕冬天供暖不好,又给收拾了一套二百来平的楼房,问啥时候去,要来车接呢。”
吃饭的时候,婆婆说起老家的哥俩儿把房子收拾好了,等着老太太回去。
洛清微把外面的闹心事放下,哄老太太,“还得是我奶,孙子们都抢着给您养老呢。我爸妈也跟着借光儿去住住大平层。”
老太太乐呵呵的,能让子孙后抢着养的老人,就是有福的。
婆婆王喜芬也跟着笑,“我们跟着过去看看光景儿就回来,你俩这冷冷清清的,连个做饭的人都没有,我也不能放心。你大伯娘也打了几回电话了,说在京城待得憋屈,打麻将都找不着人,打法也不一样。惦记回老家呢。”
这几年,有钱有闲的退休大爷大妈多了,流行起来打麻将,大伯娘多紧跟潮流的人物啊,而且她还不是随便在小区里找人就玩儿,都是到沈江两口子住的小区或是沈海两口住的小区里找人玩儿。
宁可坐公交车去,或者是让大伯开车接送。
玩儿的也不大,一毛两毛的,最大的也就是五毛的,打一天,使劲输,有两百块都足够足够的。
人家也不白玩儿,能帮着沈海拉生意,还能帮着沈江两口子打听消息。
自打帮了儿子们几个小忙之后,好家伙,成了功臣了。
每天出门打麻将,大伯都得车接车送,还得在家给做饭。
有时候住在儿子家里,还会把老头老太太们带回家小聚,做点儿五六十年代的野菜饽饽啥的坐一块儿忆苦思甜。
“奶奶不是也会打麻将吗?在疗养院的时候我看您玩儿得挺好的,没事儿也玩几把消磨时间呗?爸妈,你们也别整天在家找活儿干,多少活儿呀,不至于的。
妈,别老勾针不离手了,咱家的坐垫,沙发套,家具罩都快堆成山了。老低头勾编,对眼睛不好,对腰和肩周都不好,我这费老大的劲给您保养,那您也不能可着劲儿的造啊,是不是?
爸,冬天院子里也不能种花种菜的,出去玩儿呗。打麻将挺好的,还能预防老年痴呆呢……”
洛清微就劝,她公婆是干活儿的人,退休这么些年,就没真的歇过,以前带孙子,不带孙子了,也整天的找活儿干。婆婆不是织针就是勾针不离手,要不是实在不流行千层底儿的,她还得做鞋。
就这,家里的拖鞋都没买过,全是她买了泡沫底儿回来,又买了各式各样的花布,自己在家做的。
棉的单的,每家都好几十双。
她公公呢,就是种菜,种花,然后每天比上班都准时的,早起到市场买菜。他会磨刀,家里的菜刀,时不时的就拿出来磨一磨。
再不然,拿人小马扎,到公园里看别的老头儿下棋,自己不下场,就爱看。
“玩啥呀,玩上三回两回的,都不跟我玩儿了。不乐意给我送钱。”
老太太倒是会玩儿麻将,玩儿得还好呢。人家自己说了,是坐在老王妃的怀里学的麻将。想要什么牌就能有什么牌,码牌打骰子都是有讲究的,还专门跟一位当时江湖上的有名的千门高手学过艺。
那年头儿,也没多少娱乐项目嘛。
刚开始兴起来的时候,也玩儿过,可是这会儿的人,就是知道规则吗了,然后没有技术全靠运气。所谓会玩儿的人,就是记牌和猜,真没多少技术含量。
就这样儿的,她老人家根本不用上手段,随便怎么打都输不了。场场赢,人家就不跟她玩儿了。
“我也不爱玩儿那个,看不明白。玩十回输十回,有那个钱,我还不如买点儿毛线,做点儿手工活呢。前些日子我刚认识了一个大姐,以前是毛线厂勾针组的,会勾花儿,我打算跟她学那个去,毛线花儿多好,好看,还用伺候,四季常开。”
婆婆不爱那个,公公也不玩儿,“坐不住,摸两把就困。过年过节跟孩子玩儿几把还行。”
一人一个想法,爱好各不相同,也可以理解。
第236章 乔南迁命是真硬
“我偶尔也玩儿几把,孩子不在家,公婆在京城,家里就剩下我跟沈江两个干瞪眼,老么卡尺眼的,我都看得够够的了。
他在家摆扑克,扫雷。我就是看录像带,看得都没啥可租的。
有合适的局,我俩都参加,也没那么些讲究,就是瞎玩儿,输的多赢的少。我们局长,那简直是痴迷,家里的车库,不停车,专门摆着麻将桌打麻将,天天玩儿……”
大哥大嫂和三哥一块儿,开车来接老太太回老家,聊起来下班后的新消遣方式,可有话说了。
“你们不玩儿?”
大嫂还问洛清微。
“玩啥呀,我这一天天,要说忙,也没说忙得脚不沾地。可要说闲呢?又没有大块的时间。下班回到家里,时不时的就能接到患者电话,得处理。
好容易有点儿时间,还得看书。
医疗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有新技术跟不上就得落伍。
这不是省医大的院长是我小师叔吗?时不时的,我还得去飞个刀,帮他带学生。
一天天的脑子不得闲,有点儿空,我宁可躺一会儿,放松放松大脑。”
大嫂又想起来一个事儿,“之前不是说有个精神病拦车吗?处理完了吗?”
“嗯呢,在精神病院治疗呢。”
王珊珊一直在精神病院没出来,夏梦自顾不暇,已经被拘留回京城配合调查,咖啡店老板娘没能力捞她,也不敢捞她。
“听说那谁,宋晓晓她妈的那个前夫?闹了大笑话,在景省要待不下去了?”
这绕的,不就是说乔南迁嘛。
港岛的那个叫丽丽的女人,直接大张旗鼓的顶着孕肚到建设厅大院给孩子找爹,理所当然的,连大门门卫那一关都没过去。
那女的也很绝。
回头就雇了一伙儿白事哭白活儿的班子,又雇了一辆货车,拉着录像机和电视,到大门口,吹着唢呐,哭着自己被孩子爹终乱终弃,电视机里放着她跟乔南迁的小电影儿。
明明白白的显示着她为乔南迁服务过,钻过一个被窝,哦好吧,没有被窝,连被子都没盖。
赤条条的叠在一起,那能干啥吧。
那个热闹劲儿就别提了。
虽然只放了不到半小时,就被公安带走了。
但是该传出去的名声肯定是传出去了。
然后乔南迁就难受了。出轨是铁证如山。要是承认只是出轨找了别的女人,那是道德问题。要是那女人还有别的身份,中间涉及到买卖,那完蛋,违法了。
他得接受处罚,工作都干不了。
能咋办,他自己知道,那就是做动作,他都废了,根本不能成事,纯纯是不死心,摆造型呢。
可别人不知道啊。
那录像里严丝合缝的抱一起,说没事儿,谁能信?
而且,他也不可能承认没事儿,谁会承认自己不成啊?
夏梦就进去了,没人给他处理这个事。只能找全慧芳,给那个丽丽钱,让她承认是被包养。
这样就是道德问题。
没犯罪。
他工作虽说还能干,可这么着被公开展示了身材,丑闻闹得那么大,升迁是别想,最好悄悄的,尽量降低存在感,或者主动请辞。仕途基本完蛋。
连邻省都知道了,就说得闹多大吧。
“其实也没那么容易完蛋的,过一段时间,等事情过去,没人讨论了,往远处一调动,到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一样高官厚禄。我之前在党校上课时一个同学,是县城一所高中的校长,跟一个女老师在办公室里,被那女老师的丈夫带人给堵在了现场。当时他就被调整到了最偏远的村镇高中做主任,半年之后,先是调到市里一所中学,之后又到另一县城教育局。去年退休的,在局长任上退的。啥也没耽误。”
沈江讲他知道的前例。
说到底,这不是犯罪,不能判刑,不坐牢。只要背景够硬,就能起死回生。
大嫂满脸的鄙夷,“搞破鞋的狗男女,就该千刀万剐,不得好死。还能再翻身?老天爷不开眼。”
看大哥的眼神就带上三分探究,她可从来没听他说过这个事儿。
把沈江给吓得,马上举手做投降状,“你别那眼神看我,我可不敢啊。既没有贼心,更没有贼胆。”
那样子逗得人笑,王喜芬笑着帮着说情,“咱家江子不是那样儿的人儿。”
大嫂当然知道沈江不是那样的人,就是吓唬他一下,给他上上弦。
她笑着应,“是不是那样的人我也不怕,想找就找呗。找个年轻漂亮的,有了孩子的话,我给伺候月子去都行啊。就看有没有人跟他了。”
这说的,沈江直翻白眼,“我一天天的,抽个五块钱一盒的钱,还得想方设法的藏私房钱买,兜比脸都干净,谁能看得上我?跟我?图个什么?我谢谢您高看我了。”
两口子过得是最有烟火气的日子,沈江连工资卡长什么样儿都没见过,每个月领零花钱。要说起来也是个大局长,那日子过得,可太接地气了。
跟单位里那些下班回家做饭干家务挣零花的男同事,相当有共同语言。
说得怪可怜的,老太太心疼大孙子了,帮着求情,“大媳妇儿,别太严格了,老大在外面有应酬,手里没钱多憋得慌啊。想请人吃个饭都不行,那可不成啊……”
大嫂冤枉的什么似的,“奶,您别听他卖惨,家里的钱一直就放在门口抽屉,随时用随时拿就行,我可从来没管他怎么花。就是花了让他报个账,总不能胡里胡涂的吧?”
哦,这样啊。
“那是应该报账,没个账目,家就乱了。”
……
等人都走了,家里剩下洛清微两口子,她还逗沈默,“……我可从来没让你报过账吧?”
呵呵,“但是我没有私房钱。”
好可怜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