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活寡五十年,重生七零不做冤种 第5节
“不用。”
然后又没话了。
都不是善谈的人。
下午到福利社补了点日常用品,一袋洗衣粉,一块肥皂,一块香皂,半斤水果硬糖,她平时爱低血糖,兜里糖块是必备的。
又买了一个笔记本,一些草稿纸,两根铅笔,一瓶钢笔水。
回来从卫生院正门进来时,果然已经有患者在药房抓药,门诊也有一个带孩子的家长陪孩子打吊针了。
她没假积极,啥都不了解的情况下上手帮忙,没忙到那程度。
一直等到第二天,李院长给分配了工作,她也没急着接诊,而是各屋里走走看看,特别是药房,弄明白有什么药,护士配药的水平,卫生院的药品储备,特别是中药匣子里的储备,煎药的锅,治病的各种工具,如针灸的针,放血的刀子等等,全都记在心里了。
一周之后,才正式坐诊开始接诊。
一天接了俩病人,一个吃坏了肚子的大娘,长毛的馒头舍不得扔,把长毛的地方撕下去,剩下的吃了,然后上吐下泻,食物中毒。
一个才生了孩子的媳妇,前面生了三个闺女,婆婆不给吃鸡蛋,这胎生了儿子,跟婆婆拌了几句嘴,一口气吃了十七个鸡蛋,伤食了。
都不难治,一剂药下去,立竿见影,小洛大夫就算是在卫生所站住了脚。
就这么着,开始按步就班的早起上班接诊,忙完一阵,吃饭,看书学习,午休,吃饭,再接诊忙一阵,到下班,加个夜宵,熬夜再看一会儿书,睡觉。
跟标准表似的,除了去福利社买东西,去邮局收发信件和东西,她就没怎么出过卫生院!
日子就这么安定下来。
是她梦寐以求的安静。
就这么着,到了阴历八月,阳历马上要国庆节。
农场要进入秋收季,到一年最忙最累的时候,卫生院也要做相应的准备,得多备药,特别是伤药。
“林场医务室的老孟会做冻伤药,上星期开会,我跟老雷说好了,咱给他们两万斤黄豆,他用二十斤雪蛤油换。再加上配冻伤药的药材他给提供。咱们可以派一个学员去学习制冻伤药。
老李啊,你看看,你们卫生院,谁能过去学习?”
农忙的时候,工分按一点五倍发,到地头上送温暖,跟着吃食堂,伙食还好。
冻伤药有啥好学的?
福利社的嘎拉油一样用,才三毛钱一盒。
学完回来没多少用武之地,还少挣一半工资。
谁都不爱去。
老李咳了一声,“小洛是刚来的,卫生院里的工作还不熟悉,马上到忙时了,海成和小唐离不开,就让小洛去吧。回来猫冬了,不忙,她可以慢慢再熟悉工作。”
看这话说的,把老员工的心思照顾得周到,听着又是给小洛大夫机会。
大家都满意。
洛清微马上举手表示,“我愿意去。”
她可太满意了。
那位孟大夫就是她二舅,正想用攒下的两个月假期去探亲,还没有找到理由,就来了公费探亲的机会。
就说嘛,来之前,李政委告诉过他,刘厂长也是她爸的老兵,还是亲信中的亲信,警卫兵。也知道她的身份。
咋她都来了两个月,一面都没露呢?
原来是在这儿等着。
可是帮了她大忙了。
第7章 公费探亲
六十公里路的绿皮火车,中间不停靠的话,得走一个半小时。
但是呢,中间有六站地,最小的站停两分钟,最大的站是洼金县城,停半个小时。
每周两趟车,六节车厢,始发站林场,终点站省城,四百公里,二十一个站。
车上人不算多,最后几站地了,但也没空座,过道零星站着人,到县城人下去一大半,车厢才空下来。
林场站是终点,洛清微大包小包的下车,除了身后背着的自己的被褥脸盆,其它东西,都是提前放到下一站,后拿上的。
农场下一站是金家园子车站,金家园子公社是个大镇,前清的时候,是个郡王家的别庄,后来一点点发展起来成了现在的镇子。
金家园子离农场不到十里路,镇上的人,看病都是到农场卫生院。之前那个跟婆婆怄气吃十七个鸡蛋伤食的小媳妇就是那公社的人,这次也是求得那个小媳妇帮忙,洛清微给钱让她帮忙在镇上买了些吃的用的。她家男人就在车站工作,提前把东西放到车站了,她到站就能取。
“小大夫,你这都是拿了些啥啊?咋整这么老些?”
林场看门的大爷一听说是农场来学习制药的,就知道是咋回事,帮着把东西往医务室搬。
“不能空着手来拜师啊。”
大爷就笑,“哎哟,现在这娃子咋都这么有礼数呢?老孟这两年也是抖起来了,这东西收的,海了去。根本都吃不完用不完,还便宜我不少呐。”
啊?
二舅这么厉害呢?
难道辗转收到的信里说他过得很好,条件不错,都是真的?
“那我还能说假话吗?你看看,我这身上穿的,炕上铺的盖的,哪个不是有模有样的。一家子四口四个地方,顶我享福。”
二舅头发已经花白,才五十多啊,但心态看着还行,没有愁容。
“舅妈在哪里呢?表哥表妹呢?这些年也没有消息,我大舅那边儿,我每年都写信,一封回信都没收到。只有大表哥让战友捎过一封信,说表姐在海岛上虽然辛苦些,但是没有打扰。不让我给大舅那边儿去信,说不方便。”
她大舅孟中书是跟洛爸生前差不多的级别,也是最早一批下乡劳动的首长之一,大舅妈开始是跟着在一起的,没两年,劳累加上郁结于心,生病去了。大表哥孟先泽在云南当兵,大表姐孟长玉下乡插队,她就知道这么多。
二舅是著名的中医大师,比大舅晚一点点下的乡。出变故的时候,二舅妈第一时间跟他离了婚,划清界限,还留在卫生系统工作。俩孩子都跟着二舅妈留在京城。
要不然,当初她也不会进保育院,俩亲舅舅都在世,怎么着也不会没人收留。当时那个情况,叔伯们做主,她的档案上,亲属那一栏里就没写舅舅们。进保育院,也是对她最有利的选择。
她才十来岁,本来也不懂多少,外面的事儿大人也不告诉她。
后来长大了,一点点知道,再联系舅舅们就费劲了。
“承泽在电影院放电影,有时候也下乡放电影,走街串巷的,他乐意干。明玉在公安幼儿园当老师,她结婚了,姑爷是派出所的民警。都挺好的。”
当妈的也算是大领导了,儿女都给安排得妥妥的。
“那挺好的,您在这边儿没啥操心的。”
“是啊,除了没自由,不能离开林场,啥都挺好的。你的情况,雷厂长时不时的也能给我说一说,这次你申请下乡,安排在农场,上面一批下来,老刘就来电话告诉了。说是在京城遇上点事儿?要出来清静清静?怎么滴了?”
哎哟,知道的还挺清楚。
洛清微就把跟乔南迁之间有谣言的事提了一下,“其实传这些我倒是不怕,主要是借着这个事儿,能过来。我在这世上就剩下您和大舅两个亲人了,以前我小,想找你们也没有能力,现在我长大了,不亲眼看看你们咋样了,我不能安心。”
上辈子,一直到都回城,舅舅们恢复工作了才联系上。那会儿她都结婚了,舅舅们全力的扶持乔南迁,才有了他那火箭一样的升迁速度。
“好孩子,让你操心了,是舅舅不好。”
“您这说的什么呀,我是您亲外甥女儿,要是不闻不问的,那不成白眼狼啦?等我回京城,我就找我表哥表姐去,这么些年没见着,我都怕认不出来了。我都有姐夫了,哈哈,可算是有一个能让我可着劲儿欺负的人了……”
二舅哈哈的笑,“对,没错,当姐夫的嘛,就得欺负,我向着你。”
“好咧。舅,您把这些东西收拾一下,我给咱做饭去,您尝尝我的手艺。我们保育院的范大厨可是特级厨师,我从小就缠着他学做饭,可是得了真传的。”
平时她基本吃食堂,一直也没有自己的家,再好的手艺也没啥机会展示。就偶尔回保育院,给范师傅打打下手,保持水准。
“行,去吧。你说说你这都是带些啥,咋折腾来的。累坏了吧?”
洛清微在外屋看厨房的摆设,一边回话,“这都是我给乡亲们看病积攒下来的人情,不用票儿,全是老乡家自产的。再过两个月,我再给您弄两袋子土豆干儿。那个真好吃,我来这边儿才头一回吃,我们卫生院的马师傅是炊事班出身,那个土豆干炖肉,绝了。”
“土豆干有啊,你找找水缸上面那个木架上,早土豆下来的时候,前村有人来看病给我送的,我没吃两顿呢。肉也有,后厦屋梁上吊着野猪腿。米面也在那屋。”
可是的,那屋里存货正经不少。
“您这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看看这么些东西,以后我可有好日子过了。我得看看,啥我能拿走的。”
“看看看,都拿走,拿走。舅再给你挣。”
村里的百姓纯朴,二舅看病不要钱,能不开药的就不开药,要么给针灸,要么就是让自己进山找药去。给省下了钱还治了病,老百姓心里感激,家里有啥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用的,就给送过来。
洛清微越是不客气,二舅才越高兴呢。
菜做好上桌了,把厂长书记和两个平时关系特别好的老同志一起叫来,开了瓶酒,热闹热闹。
学啥配药啊,那就是几句话的事儿。
洛清微这一趟,真是来探亲了。
第8章 是个狠人
“老孟,老孟,又有人来看你啦。”
看门大爷的声音在医务室院门外响起。
洛清微已经住了半个月,每日里跟着舅舅一起研究医术,给舅舅做好吃的,把他的被褥全给洗了,重新做上。衣服也里里外外都给洗了一遍,棉衣服给拆洗了。
眼看着培训的时间也到了,她收拾了行李,正打算走。
出门一看,门边站着一个格外挺拔的当兵的,立正站在那儿,左手一个帆布大口袋,后手一个系着口的麻袋,身后还背着一个包袱。
好家伙,这是拿了多少东西啊。
“首长好,我叫沈默,来给首长送东西。”
哎哟,洛清微扑哧就笑出来,这人,长得挺机灵的,怎么一说话傻乎乎的?
“我可不是首长,这里也没有首长。只有一个老孟大夫,一个小洛大夫。你应该是来找老孟大夫的,进来吧。”
沈默腼腆的笑笑,拎着东西进门了。
舅舅在西屋正收拾才晒好了一株五年的野山参,伐木工们进山采药刚得的,为了不伤须子,且得小心着。
“谁呀?”
“来给您送东西的。”
然后又没话了。
都不是善谈的人。
下午到福利社补了点日常用品,一袋洗衣粉,一块肥皂,一块香皂,半斤水果硬糖,她平时爱低血糖,兜里糖块是必备的。
又买了一个笔记本,一些草稿纸,两根铅笔,一瓶钢笔水。
回来从卫生院正门进来时,果然已经有患者在药房抓药,门诊也有一个带孩子的家长陪孩子打吊针了。
她没假积极,啥都不了解的情况下上手帮忙,没忙到那程度。
一直等到第二天,李院长给分配了工作,她也没急着接诊,而是各屋里走走看看,特别是药房,弄明白有什么药,护士配药的水平,卫生院的药品储备,特别是中药匣子里的储备,煎药的锅,治病的各种工具,如针灸的针,放血的刀子等等,全都记在心里了。
一周之后,才正式坐诊开始接诊。
一天接了俩病人,一个吃坏了肚子的大娘,长毛的馒头舍不得扔,把长毛的地方撕下去,剩下的吃了,然后上吐下泻,食物中毒。
一个才生了孩子的媳妇,前面生了三个闺女,婆婆不给吃鸡蛋,这胎生了儿子,跟婆婆拌了几句嘴,一口气吃了十七个鸡蛋,伤食了。
都不难治,一剂药下去,立竿见影,小洛大夫就算是在卫生所站住了脚。
就这么着,开始按步就班的早起上班接诊,忙完一阵,吃饭,看书学习,午休,吃饭,再接诊忙一阵,到下班,加个夜宵,熬夜再看一会儿书,睡觉。
跟标准表似的,除了去福利社买东西,去邮局收发信件和东西,她就没怎么出过卫生院!
日子就这么安定下来。
是她梦寐以求的安静。
就这么着,到了阴历八月,阳历马上要国庆节。
农场要进入秋收季,到一年最忙最累的时候,卫生院也要做相应的准备,得多备药,特别是伤药。
“林场医务室的老孟会做冻伤药,上星期开会,我跟老雷说好了,咱给他们两万斤黄豆,他用二十斤雪蛤油换。再加上配冻伤药的药材他给提供。咱们可以派一个学员去学习制冻伤药。
老李啊,你看看,你们卫生院,谁能过去学习?”
农忙的时候,工分按一点五倍发,到地头上送温暖,跟着吃食堂,伙食还好。
冻伤药有啥好学的?
福利社的嘎拉油一样用,才三毛钱一盒。
学完回来没多少用武之地,还少挣一半工资。
谁都不爱去。
老李咳了一声,“小洛是刚来的,卫生院里的工作还不熟悉,马上到忙时了,海成和小唐离不开,就让小洛去吧。回来猫冬了,不忙,她可以慢慢再熟悉工作。”
看这话说的,把老员工的心思照顾得周到,听着又是给小洛大夫机会。
大家都满意。
洛清微马上举手表示,“我愿意去。”
她可太满意了。
那位孟大夫就是她二舅,正想用攒下的两个月假期去探亲,还没有找到理由,就来了公费探亲的机会。
就说嘛,来之前,李政委告诉过他,刘厂长也是她爸的老兵,还是亲信中的亲信,警卫兵。也知道她的身份。
咋她都来了两个月,一面都没露呢?
原来是在这儿等着。
可是帮了她大忙了。
第7章 公费探亲
六十公里路的绿皮火车,中间不停靠的话,得走一个半小时。
但是呢,中间有六站地,最小的站停两分钟,最大的站是洼金县城,停半个小时。
每周两趟车,六节车厢,始发站林场,终点站省城,四百公里,二十一个站。
车上人不算多,最后几站地了,但也没空座,过道零星站着人,到县城人下去一大半,车厢才空下来。
林场站是终点,洛清微大包小包的下车,除了身后背着的自己的被褥脸盆,其它东西,都是提前放到下一站,后拿上的。
农场下一站是金家园子车站,金家园子公社是个大镇,前清的时候,是个郡王家的别庄,后来一点点发展起来成了现在的镇子。
金家园子离农场不到十里路,镇上的人,看病都是到农场卫生院。之前那个跟婆婆怄气吃十七个鸡蛋伤食的小媳妇就是那公社的人,这次也是求得那个小媳妇帮忙,洛清微给钱让她帮忙在镇上买了些吃的用的。她家男人就在车站工作,提前把东西放到车站了,她到站就能取。
“小大夫,你这都是拿了些啥啊?咋整这么老些?”
林场看门的大爷一听说是农场来学习制药的,就知道是咋回事,帮着把东西往医务室搬。
“不能空着手来拜师啊。”
大爷就笑,“哎哟,现在这娃子咋都这么有礼数呢?老孟这两年也是抖起来了,这东西收的,海了去。根本都吃不完用不完,还便宜我不少呐。”
啊?
二舅这么厉害呢?
难道辗转收到的信里说他过得很好,条件不错,都是真的?
“那我还能说假话吗?你看看,我这身上穿的,炕上铺的盖的,哪个不是有模有样的。一家子四口四个地方,顶我享福。”
二舅头发已经花白,才五十多啊,但心态看着还行,没有愁容。
“舅妈在哪里呢?表哥表妹呢?这些年也没有消息,我大舅那边儿,我每年都写信,一封回信都没收到。只有大表哥让战友捎过一封信,说表姐在海岛上虽然辛苦些,但是没有打扰。不让我给大舅那边儿去信,说不方便。”
她大舅孟中书是跟洛爸生前差不多的级别,也是最早一批下乡劳动的首长之一,大舅妈开始是跟着在一起的,没两年,劳累加上郁结于心,生病去了。大表哥孟先泽在云南当兵,大表姐孟长玉下乡插队,她就知道这么多。
二舅是著名的中医大师,比大舅晚一点点下的乡。出变故的时候,二舅妈第一时间跟他离了婚,划清界限,还留在卫生系统工作。俩孩子都跟着二舅妈留在京城。
要不然,当初她也不会进保育院,俩亲舅舅都在世,怎么着也不会没人收留。当时那个情况,叔伯们做主,她的档案上,亲属那一栏里就没写舅舅们。进保育院,也是对她最有利的选择。
她才十来岁,本来也不懂多少,外面的事儿大人也不告诉她。
后来长大了,一点点知道,再联系舅舅们就费劲了。
“承泽在电影院放电影,有时候也下乡放电影,走街串巷的,他乐意干。明玉在公安幼儿园当老师,她结婚了,姑爷是派出所的民警。都挺好的。”
当妈的也算是大领导了,儿女都给安排得妥妥的。
“那挺好的,您在这边儿没啥操心的。”
“是啊,除了没自由,不能离开林场,啥都挺好的。你的情况,雷厂长时不时的也能给我说一说,这次你申请下乡,安排在农场,上面一批下来,老刘就来电话告诉了。说是在京城遇上点事儿?要出来清静清静?怎么滴了?”
哎哟,知道的还挺清楚。
洛清微就把跟乔南迁之间有谣言的事提了一下,“其实传这些我倒是不怕,主要是借着这个事儿,能过来。我在这世上就剩下您和大舅两个亲人了,以前我小,想找你们也没有能力,现在我长大了,不亲眼看看你们咋样了,我不能安心。”
上辈子,一直到都回城,舅舅们恢复工作了才联系上。那会儿她都结婚了,舅舅们全力的扶持乔南迁,才有了他那火箭一样的升迁速度。
“好孩子,让你操心了,是舅舅不好。”
“您这说的什么呀,我是您亲外甥女儿,要是不闻不问的,那不成白眼狼啦?等我回京城,我就找我表哥表姐去,这么些年没见着,我都怕认不出来了。我都有姐夫了,哈哈,可算是有一个能让我可着劲儿欺负的人了……”
二舅哈哈的笑,“对,没错,当姐夫的嘛,就得欺负,我向着你。”
“好咧。舅,您把这些东西收拾一下,我给咱做饭去,您尝尝我的手艺。我们保育院的范大厨可是特级厨师,我从小就缠着他学做饭,可是得了真传的。”
平时她基本吃食堂,一直也没有自己的家,再好的手艺也没啥机会展示。就偶尔回保育院,给范师傅打打下手,保持水准。
“行,去吧。你说说你这都是带些啥,咋折腾来的。累坏了吧?”
洛清微在外屋看厨房的摆设,一边回话,“这都是我给乡亲们看病积攒下来的人情,不用票儿,全是老乡家自产的。再过两个月,我再给您弄两袋子土豆干儿。那个真好吃,我来这边儿才头一回吃,我们卫生院的马师傅是炊事班出身,那个土豆干炖肉,绝了。”
“土豆干有啊,你找找水缸上面那个木架上,早土豆下来的时候,前村有人来看病给我送的,我没吃两顿呢。肉也有,后厦屋梁上吊着野猪腿。米面也在那屋。”
可是的,那屋里存货正经不少。
“您这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看看这么些东西,以后我可有好日子过了。我得看看,啥我能拿走的。”
“看看看,都拿走,拿走。舅再给你挣。”
村里的百姓纯朴,二舅看病不要钱,能不开药的就不开药,要么给针灸,要么就是让自己进山找药去。给省下了钱还治了病,老百姓心里感激,家里有啥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用的,就给送过来。
洛清微越是不客气,二舅才越高兴呢。
菜做好上桌了,把厂长书记和两个平时关系特别好的老同志一起叫来,开了瓶酒,热闹热闹。
学啥配药啊,那就是几句话的事儿。
洛清微这一趟,真是来探亲了。
第8章 是个狠人
“老孟,老孟,又有人来看你啦。”
看门大爷的声音在医务室院门外响起。
洛清微已经住了半个月,每日里跟着舅舅一起研究医术,给舅舅做好吃的,把他的被褥全给洗了,重新做上。衣服也里里外外都给洗了一遍,棉衣服给拆洗了。
眼看着培训的时间也到了,她收拾了行李,正打算走。
出门一看,门边站着一个格外挺拔的当兵的,立正站在那儿,左手一个帆布大口袋,后手一个系着口的麻袋,身后还背着一个包袱。
好家伙,这是拿了多少东西啊。
“首长好,我叫沈默,来给首长送东西。”
哎哟,洛清微扑哧就笑出来,这人,长得挺机灵的,怎么一说话傻乎乎的?
“我可不是首长,这里也没有首长。只有一个老孟大夫,一个小洛大夫。你应该是来找老孟大夫的,进来吧。”
沈默腼腆的笑笑,拎着东西进门了。
舅舅在西屋正收拾才晒好了一株五年的野山参,伐木工们进山采药刚得的,为了不伤须子,且得小心着。
“谁呀?”
“来给您送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