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而我其实不是很喜欢冬天。
缆车在我们到达时就早早挺稳,比之外界观光用的索道,内场的上升效率高很多,七个人在坡道顶端又被逼着听了一遍安全须知,终于被解放自由活动。我落后几步,找留守的工作人员确认最后一班缆车停运时间,以免玩过头被困山顶,对方尽职尽责地对我解释场所建造时有备用电源。即使外界大停电也能保证将最后一波被困的人放下来。
这回答令人满意,我对他道谢,然后出门,就看见等在外面的两人都穿好了护具,护目镜遮得人面目全非,疑似劫匪一号的松田将之前拿走的对讲机递回来:“一频道是公共频,二频道是私人频,设定成能同时接收了,你别乱按就不会出事。”
俨然是把我当成了对非日常化现代仪器一窍不通的电子白痴,我欲言又止:“我在你眼里是七老八十了吗。”
“好不到哪去。”松田勾勾嘴角,“是谁空调坏了都跑来求我修的。”
“修空调可不是现代年轻人必备技能。”
“但对讲机的使用方式对户外运动是。”他流畅地反驳,“可从早上开始你就脸色阴沉,举止迟钝,对安全讲解都心不在焉。仿佛今天不是来滑雪而是来上刑,所以我想问的是——”他把早上的提问又问了一遍,“你真没问题?”
果然不好糊弄,我叹气:“大概吧。”
“昨晚上没睡好?”松田不依不饶,仍然盯着我的脸猛瞧,“脸色不是很好。”
感天动地,直男如松田阵平居然有能看破我化妆技术的一天,我不自觉地和旁边的萩原对视一眼,后者同样满怀欣慰,开口时感动之情满溢而出:“小阵平。”
“啊?”
“你长大了啊。”
“滚蛋。”
趁他们对话,我转身朝雪道入口走,身后跟着随之而来的脚步声,话题就这样在插科打诨中被浑水摸鱼。我和萩原在忽悠松田阵平不合时宜的追问上自有一套方法,倒不是觉得他会听不懂,更多是笃定松田阵平生来心明眼亮,是与世俗无缘的干净。
高级场不宜竞赛,何况手里还有对讲机,我们出了雪道就四处分散,凭借通讯频道里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判断彼此方位,我刚过了一个急弯,萩原的声音就悠然响起。
“所以,刚刚不想对小阵平说的,能讲给我听吗?”
我低头,腰间的对讲机正闪着通讯指示灯,收录频道号码却赫然标着九号:“不是说只录了两个频道吗?”
“啊,这个是我趁小阵平不注意录进来的,就我们两个。”萩原声音中透出一丝愉快,“毕竟我也是专业的嘛,没被发现真是lucky——”
这时候无论夸他专业技术,还是质疑他拿专业技术糊弄青梅竹马似乎都不太合适,我沉默一下,刚准备详细描述困扰我半头的梦境,扬声器却突然发出了切频的噪音,少许嘈杂过后,另一道耳熟的声线窜了出来。
“喂喂,听得到吧?”
“……”堪堪滑出的语句卡在喉咙里,我再次翻出对讲机屏幕,上面的号码不知何时又换了,这回是三号线:“这个对讲机真的只有两个频道吗?”
“啊?”松田的声音理直气壮,“我多设了一个又怎样。比起那个,刚刚被萩岔过去了,你真没事?”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有许多次怀疑松田和萩原两家祖上有些不可告人的神秘联系,才能导致家庭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在处事上能有这种程度的同步率。减速慢行,我按上忽然有些疼的太阳穴,把刚刚准备发表的长篇大论咽下肚子,改口:“昨天做了个不好的梦而已。”
然后关上麦克风,扬声器同时传来两道讯息,彼此干扰,互扯后腿,十分难辨。就算发挥我与生俱来的优秀听力,也只勉强听了个大概。萩原说身体不适不要逞强,他在休息区等我。松田更强硬些,他问我在哪里。
我觉得我十分有必要向某些同行进修一下多线程人际管理专业,现在立刻马上。
但努力家永不认输,我按下麦克风,对两个频道同时回复过会休息区见。然后毅然决然地转身,暗自决定把时间拖到他们互相见面,并为自己提前出现在休息区找完理由再回去。
我本性中有关小心谨慎的部分让这一拖就拖了许久,等到下午四点半才在休息区重新露面,不大的建筑是平层构造。一半用作食堂,一半用作大厅,我从侧门进入时里面已经坐着几个归来的游客,食物的鲜香自另外半边蔓延开来,大约是临近归程,连忙碌的工作人员都透出一些轻松随意。
萩原和松田占了窗边的绝佳观赏位,一看就是最早回来的那一批。虽然不知道他们究竟用了什么理论解释了在此巧遇的事实。但我走过去的时候气氛没有丝毫异样,属于成年人的心照不宣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松田甚至朝我点了点头:“回来的恰好,”
他说,并指指窗外,领队和司机正在落客区围着大巴检查:“还差两个人,工作人员已经去准备回程了。”
“毕竟今天的天气不太好,”我顺着他道,“再在山上待着也挺危险的。”
高级场只开放到下午五点未尝没有这个意思在。毕竟冬日白昼短暂,松田喉间发出一些含混的赞同,接着百无聊赖地摆弄桌上的对讲机,这边的对话告一段落,我转头看看旁边一反常态地不发一语的萩原:“你又怎么了?”
萩原的脸上露出些显而易见的迟疑,视线透过透明的玻璃,落在那辆大巴上,“也没……”他吐出两个音节,又匆匆刹住,换了开头,“但我总觉得……”
他的话不需要说下去了。
大厅的正门被猛然推开,冷冽的风雪直扑温暖的室内,霎时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领队站在门口,脸色被寒风冻得青白,他双手不住地互相摩擦着,似乎对接下来要宣布的消息十分不安,视线与身旁的司机交错一瞬,又拧回来,正对厅内的游客。
“我们的班车轮胎漏气了,”他说,“两个轮胎,成田,打卫星电话联系一下园区——”
“领队!”名为成田的工作人员比他的吩咐只快不慢,此刻连声音都颤抖着染上恐慌,他高高地举起右手,方便厅内的所有人看清手上的话筒。
“电话坏了!”
一瞬的沉默。
慌乱的碎响自四面八方同时响起,碰倒的碗筷,压抑的惊叫,急切的询问,从早上开始的预感摧枯拉朽般压下,旁边的松田和萩原不假思索地站起,在我眼前落下大片的阴影。
窗外,半泯灭的天光正轻柔地覆盖在山顶上。
第16章 抉择
15.
我正式见到父亲的再婚对象也是在一个暗沉的冬日。
这场婚姻来得迅速,比起恋爱结婚更像是两个单身带孩子的人搭伙过日子。双方都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能齐聚的空档只有周日,我在清早时就被奶奶督促着起床打扮,辫子绑起来,刘海理整齐,穿米色的毛线裙打底,又在外面罩上白色的毛呢大衣,比平素在学校还乖巧十分,等到父亲在楼下按铃,我又被紧急抓回去,认真在脸上扫了几笔腮红,才正式被放出门。
来自长辈的嘱咐慎之又慎:对方是观念传统的女性,带有一个比我小三岁的女孩。作为相对年长的一方,务必要听话,懂事,性子活泼爱笑才能讨人喜欢。我对此不陌生,一路上在父亲的汽车后排对着化妆镜练习开场白,偶尔停下来修正几个词或者断句的语气,正在恭维对方美貌还是夸赞对方事业的优先顺序上犹豫,汽车已经稳稳停在家庭餐厅前。我下车,见到等待的母女俩,当时就将打了二十分钟的腹稿砍掉一半,原因无他,这位年过三十的妇人显然早早被家庭和工作压得不堪重负,黑发随意地在脑后扎成一束,深灰的羽绒服衬着苍白的侧脸,神情是与父亲相比也不遑多让的冷峻。
那场面现在回忆来也是怪异。灰暗的冬日街头,疲惫的妇人牵着朴素的小女孩,低声克制地同我工作狂的父亲交谈,气氛平淡却舒缓,而一旁精心打扮的我已不能用格格不入形容,更贴切的词语是彼此割裂,毫不相干。在这方面我更像我的生母,一个为浪漫与自由而生的造型师,早早受不了过于严肃沉闷的父亲而选择离开。事到如今很难说谁对谁错,唯一能肯定的是dna果然不止是生物书上单纯的概念。如果当时有生母在场,我大概也不会那么像个异类。
准备了一路的开场白彻底作废,咽回肚子。直到两个大人彼此寒暄完,妇人才终于把视线转向我,正面相对的时候比旁观显得温和许多,她望着我,从上到下,眉间不自觉地蹙起,却还是笑一下,对我招招手:是叶良吧?嗯。果然是个漂亮的孩子,她将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听你父亲说你在城南念书,平时很辛苦吗?还好,毕竟学习是主业,辛苦一些也值得。这样,但也不要太勉强自己,升学组的压力总是很大的,这次的期中考怎么样?比想象中得难些,不过名次有进步。讲到这里她才松了眉,带点欣慰地点头。
缆车在我们到达时就早早挺稳,比之外界观光用的索道,内场的上升效率高很多,七个人在坡道顶端又被逼着听了一遍安全须知,终于被解放自由活动。我落后几步,找留守的工作人员确认最后一班缆车停运时间,以免玩过头被困山顶,对方尽职尽责地对我解释场所建造时有备用电源。即使外界大停电也能保证将最后一波被困的人放下来。
这回答令人满意,我对他道谢,然后出门,就看见等在外面的两人都穿好了护具,护目镜遮得人面目全非,疑似劫匪一号的松田将之前拿走的对讲机递回来:“一频道是公共频,二频道是私人频,设定成能同时接收了,你别乱按就不会出事。”
俨然是把我当成了对非日常化现代仪器一窍不通的电子白痴,我欲言又止:“我在你眼里是七老八十了吗。”
“好不到哪去。”松田勾勾嘴角,“是谁空调坏了都跑来求我修的。”
“修空调可不是现代年轻人必备技能。”
“但对讲机的使用方式对户外运动是。”他流畅地反驳,“可从早上开始你就脸色阴沉,举止迟钝,对安全讲解都心不在焉。仿佛今天不是来滑雪而是来上刑,所以我想问的是——”他把早上的提问又问了一遍,“你真没问题?”
果然不好糊弄,我叹气:“大概吧。”
“昨晚上没睡好?”松田不依不饶,仍然盯着我的脸猛瞧,“脸色不是很好。”
感天动地,直男如松田阵平居然有能看破我化妆技术的一天,我不自觉地和旁边的萩原对视一眼,后者同样满怀欣慰,开口时感动之情满溢而出:“小阵平。”
“啊?”
“你长大了啊。”
“滚蛋。”
趁他们对话,我转身朝雪道入口走,身后跟着随之而来的脚步声,话题就这样在插科打诨中被浑水摸鱼。我和萩原在忽悠松田阵平不合时宜的追问上自有一套方法,倒不是觉得他会听不懂,更多是笃定松田阵平生来心明眼亮,是与世俗无缘的干净。
高级场不宜竞赛,何况手里还有对讲机,我们出了雪道就四处分散,凭借通讯频道里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判断彼此方位,我刚过了一个急弯,萩原的声音就悠然响起。
“所以,刚刚不想对小阵平说的,能讲给我听吗?”
我低头,腰间的对讲机正闪着通讯指示灯,收录频道号码却赫然标着九号:“不是说只录了两个频道吗?”
“啊,这个是我趁小阵平不注意录进来的,就我们两个。”萩原声音中透出一丝愉快,“毕竟我也是专业的嘛,没被发现真是lucky——”
这时候无论夸他专业技术,还是质疑他拿专业技术糊弄青梅竹马似乎都不太合适,我沉默一下,刚准备详细描述困扰我半头的梦境,扬声器却突然发出了切频的噪音,少许嘈杂过后,另一道耳熟的声线窜了出来。
“喂喂,听得到吧?”
“……”堪堪滑出的语句卡在喉咙里,我再次翻出对讲机屏幕,上面的号码不知何时又换了,这回是三号线:“这个对讲机真的只有两个频道吗?”
“啊?”松田的声音理直气壮,“我多设了一个又怎样。比起那个,刚刚被萩岔过去了,你真没事?”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有许多次怀疑松田和萩原两家祖上有些不可告人的神秘联系,才能导致家庭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在处事上能有这种程度的同步率。减速慢行,我按上忽然有些疼的太阳穴,把刚刚准备发表的长篇大论咽下肚子,改口:“昨天做了个不好的梦而已。”
然后关上麦克风,扬声器同时传来两道讯息,彼此干扰,互扯后腿,十分难辨。就算发挥我与生俱来的优秀听力,也只勉强听了个大概。萩原说身体不适不要逞强,他在休息区等我。松田更强硬些,他问我在哪里。
我觉得我十分有必要向某些同行进修一下多线程人际管理专业,现在立刻马上。
但努力家永不认输,我按下麦克风,对两个频道同时回复过会休息区见。然后毅然决然地转身,暗自决定把时间拖到他们互相见面,并为自己提前出现在休息区找完理由再回去。
我本性中有关小心谨慎的部分让这一拖就拖了许久,等到下午四点半才在休息区重新露面,不大的建筑是平层构造。一半用作食堂,一半用作大厅,我从侧门进入时里面已经坐着几个归来的游客,食物的鲜香自另外半边蔓延开来,大约是临近归程,连忙碌的工作人员都透出一些轻松随意。
萩原和松田占了窗边的绝佳观赏位,一看就是最早回来的那一批。虽然不知道他们究竟用了什么理论解释了在此巧遇的事实。但我走过去的时候气氛没有丝毫异样,属于成年人的心照不宣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松田甚至朝我点了点头:“回来的恰好,”
他说,并指指窗外,领队和司机正在落客区围着大巴检查:“还差两个人,工作人员已经去准备回程了。”
“毕竟今天的天气不太好,”我顺着他道,“再在山上待着也挺危险的。”
高级场只开放到下午五点未尝没有这个意思在。毕竟冬日白昼短暂,松田喉间发出一些含混的赞同,接着百无聊赖地摆弄桌上的对讲机,这边的对话告一段落,我转头看看旁边一反常态地不发一语的萩原:“你又怎么了?”
萩原的脸上露出些显而易见的迟疑,视线透过透明的玻璃,落在那辆大巴上,“也没……”他吐出两个音节,又匆匆刹住,换了开头,“但我总觉得……”
他的话不需要说下去了。
大厅的正门被猛然推开,冷冽的风雪直扑温暖的室内,霎时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领队站在门口,脸色被寒风冻得青白,他双手不住地互相摩擦着,似乎对接下来要宣布的消息十分不安,视线与身旁的司机交错一瞬,又拧回来,正对厅内的游客。
“我们的班车轮胎漏气了,”他说,“两个轮胎,成田,打卫星电话联系一下园区——”
“领队!”名为成田的工作人员比他的吩咐只快不慢,此刻连声音都颤抖着染上恐慌,他高高地举起右手,方便厅内的所有人看清手上的话筒。
“电话坏了!”
一瞬的沉默。
慌乱的碎响自四面八方同时响起,碰倒的碗筷,压抑的惊叫,急切的询问,从早上开始的预感摧枯拉朽般压下,旁边的松田和萩原不假思索地站起,在我眼前落下大片的阴影。
窗外,半泯灭的天光正轻柔地覆盖在山顶上。
第16章 抉择
15.
我正式见到父亲的再婚对象也是在一个暗沉的冬日。
这场婚姻来得迅速,比起恋爱结婚更像是两个单身带孩子的人搭伙过日子。双方都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能齐聚的空档只有周日,我在清早时就被奶奶督促着起床打扮,辫子绑起来,刘海理整齐,穿米色的毛线裙打底,又在外面罩上白色的毛呢大衣,比平素在学校还乖巧十分,等到父亲在楼下按铃,我又被紧急抓回去,认真在脸上扫了几笔腮红,才正式被放出门。
来自长辈的嘱咐慎之又慎:对方是观念传统的女性,带有一个比我小三岁的女孩。作为相对年长的一方,务必要听话,懂事,性子活泼爱笑才能讨人喜欢。我对此不陌生,一路上在父亲的汽车后排对着化妆镜练习开场白,偶尔停下来修正几个词或者断句的语气,正在恭维对方美貌还是夸赞对方事业的优先顺序上犹豫,汽车已经稳稳停在家庭餐厅前。我下车,见到等待的母女俩,当时就将打了二十分钟的腹稿砍掉一半,原因无他,这位年过三十的妇人显然早早被家庭和工作压得不堪重负,黑发随意地在脑后扎成一束,深灰的羽绒服衬着苍白的侧脸,神情是与父亲相比也不遑多让的冷峻。
那场面现在回忆来也是怪异。灰暗的冬日街头,疲惫的妇人牵着朴素的小女孩,低声克制地同我工作狂的父亲交谈,气氛平淡却舒缓,而一旁精心打扮的我已不能用格格不入形容,更贴切的词语是彼此割裂,毫不相干。在这方面我更像我的生母,一个为浪漫与自由而生的造型师,早早受不了过于严肃沉闷的父亲而选择离开。事到如今很难说谁对谁错,唯一能肯定的是dna果然不止是生物书上单纯的概念。如果当时有生母在场,我大概也不会那么像个异类。
准备了一路的开场白彻底作废,咽回肚子。直到两个大人彼此寒暄完,妇人才终于把视线转向我,正面相对的时候比旁观显得温和许多,她望着我,从上到下,眉间不自觉地蹙起,却还是笑一下,对我招招手:是叶良吧?嗯。果然是个漂亮的孩子,她将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听你父亲说你在城南念书,平时很辛苦吗?还好,毕竟学习是主业,辛苦一些也值得。这样,但也不要太勉强自己,升学组的压力总是很大的,这次的期中考怎么样?比想象中得难些,不过名次有进步。讲到这里她才松了眉,带点欣慰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