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更别说,“罗夗王子已死”一事,萧九矜也不信谢绍不知晓。
“你明明可以在最开始阻止她、或是帮她一把,让她的计划成功。”
萧九矜平静地望向谢绍,说。
“但你只是明知道她会失败,还是放任事情发生。”
“她本就是想死的。”谢绍看着萧九矜,语气亦是平静。
“如今让她为家、国而死,岂非幸事?”
春风拂过,拂起萧九矜依旧有些散乱的长发;此时碧空白云悠然,分明是令人喜悦的春景。
萧九矜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无话可说。
在心里,她一直都知道谢绍说的是对的。
只是有时,想起那时在罗夗,小公主意气飞扬肆意欢笑,总有些伤感和无力。
还是自己太过弱小,哪怕如今比起从前已有了些许势力,但许多
事仍无力改变;只得如旁观者一般观望着,像如今这样,他人的棋局结束了,再为败者默哀。
萧九矜掩下复杂的情绪,看向谢绍:“你可有办法,将罗夗王女的骨灰想办法换出来?”
“她同我说,此前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个周人将领林律做的;她说想让自己的骨灰与家人埋葬在一起,让我帮她将她的骨灰送到林律手里。”
“我想想办法。”
听罢萧九矜的话,谢绍皱了皱眉,却是没有拒绝。
“我要回昭王,你一起回去么。”他又问。
萧九矜点头。
“那就走吧。”谢绍说。
——谢绍的步子很大,萧九矜比他矮许多,匆匆加快了脚步才跟了上去;不多时,却察觉到他放慢了步伐。
萧九矜心底微动,微微侧目,只见到他凌厉的侧脸。
难得春色喜人,她忍不住轻声开口:“谢绍,你究竟想做什么?”
“今日那么好的机会,为何不杀了他?”
这个“他”,指的自然是皇帝。
谢绍瞥了她一眼,回过头去。
“还没到时候。”他说。
“等你成功了……能放我走吗。”
萧九矜见他没有排斥这个话题,便趁着这时候问他。
身边的人沉默了,过了不知多久,萧九矜才听见他说话:“你要去哪。”
“去哪都好,离开京城。”萧九矜说。
她停下了脚步,望向谢绍:“你应该知道,十三岁前我从未走出过皇宫;到如今也只不过是因公务,去过北境而已。”
“但无论是在宫里还是在北境的那些时日,都是许多算计、许多阴谋伴于身侧。”
萧九矜深深地看了谢绍一眼,目光却没有更多停留。
“如果可以,我只愿如平民百姓一般。一碗粥,一杯酒,只过那单调、平常的日子。”
“总之待你功业垂成我也无用了,与其占着这‘昭王正妃’的身份又因为郡主受人忌讳;不如便远走高飞,过我自己的快活日子。”
萧九矜笑着说着,就如同在说一件十分平常的小事一般。
她悄悄地打量着谢绍的神色,见后者面色淡漠,似并未将她所言之事放在心上。
于是,她便松了口气:“我知道你是愿意的,那便这么说定了啊。”
“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待所有事都结束了,便各自分开。”
“如此可好?”
“……好。”
第35章 女郎 “‘闻吾族神女丧命于周,王大怒……
听见谢绍应下了承诺, 萧九矜狠狠松了口气。
她在宫里还未有眼线,却在阿桑格娅身死的第五日,知晓了当日皇宫内发生了什么。
——大街小巷都传遍了。
萧璟满脸疲惫, 自“罗夗和亲公主死在大周皇宫”的消息传遍京城,他已有好几夜没合过眼。
“这消息是罗夗搞的鬼么?”萧九矜皱着眉,不禁有些忧虑。
萧璟点头,眉宇间亦是十分无奈;他正欲开口说话,却听一道声音从门外传来:
“——竟不知太子殿下今日来府上拜访, 未曾吩咐下面准备。”
卧房的大门被拉开, 谢绍未敲门,便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他身上穿着的黑色王袍还未褪下, 带着潮湿尘土的冰凉温度。
萧璟有些尴尬, 见谢绍进来, 起身见礼。萧九矜亦起身, 却是敏锐地见到谢绍在入门时将什么东西放入了袖中。
谢绍走到二人面前,没理会萧璟的行礼:“我刚从宫里出来,太子殿下也还是尽快进宫一趟吧。”
萧璟一愣, “出什么事了?”
“‘闻吾族神女丧命于周, 王大怒, 气极攻心而亡’。”
谢绍看了眼萧璟, 说。
“‘吾为先王继子、王之义弟;承袭王位,愿倾国之力,踏平大周土地, 以报周之弑亲之仇’。”
“这是罗夗那边来的书信?”萧璟面色一沉。
“承袭了罗夗王位的……是那位并无罗夗王室血脉的义子么……”
他喃喃自语罢,匆匆朝萧九矜谢绍二人做了个揖,便转身道:“如此大事,多谢昭王殿下转告。吾现在便回宫去。”
谢绍点了点头, 神情依旧冷淡。
萧璟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口,萧九矜才转过头来:“是林律?”
谢绍“嗯”了声。
“他们动作倒是快。”萧九矜冷笑。“离阿桑格娅身死还不过十日,便已想好如此借口……不,怕是早在行刺老罗夗王之时就已……”
“……据说这一年来罗夗王子都是在王宫内养着不曾见人,如今林律说他近日‘气急攻心’死了,恐怕罗夗内也是毫无疑意。”
“别想这个了。”
萧九矜正自言自语着,谢绍忽地开口,打断了她的话。
萧九矜抬头,见他从袖中拿出一物——是个精致的、带着锁的白玉盒。
“你要的东西。”谢绍伸手将那玉盒递了过去,说。
萧九矜睁大了眼睛,有些难以置信:“骨灰?”
“嗯。”谢绍淡淡道。
“……谢谢。”萧九矜内心有些复杂。
这许多日过去,她本以为这事已没了着落;没想到谢绍还是将这骨灰换了出来。
“前几日守卫看得紧,验尸验了好几次;待昨夜陛下下令将这遗体处理了,中途才找到机会将其换出来。”
谢绍解释道。
“对了,记得先前……你与三皇子妃十分相熟?”
萧九矜接过玉盒,却听谢绍忽然问道。
“怎么了?”她没有否认,疑惑反问。
于是她便见谢绍的神情变得有些复杂,似乎有几分欲言又止;而在她不解的目光下,对方才开了口:“你可知……三皇子妃顶替三皇子领兵一事?”
“什么?!”萧九矜差点失声。她猛地抬头,对上谢绍深邃的眼神,心中一跳。
——谢绍刚从宫里出来,这事皇帝不会也知道了吧。
“看来你是知晓了。”谢绍见萧九矜反应虽大却并不表示惊讶的模样,肯定道。
萧九矜无话默认:“怎么回事?陛下知道了么?”
“……别说陛下,再过些日子,整个大周都该知道了。”
谢绍无奈地摊了摊手,说。
“罗夗在几日前便已起兵,方才与太子读的那封告示,便是两军交战时皇帝的人潜入罗夗城中看见的。”
“你不知林律此人用兵方略,或是因年纪尚小,那人精力十分充沛。或许正是因如此,连战数日,你三嫂便替了你兄长上阵。”
谢绍语气凝重,看向萧九矜的眼神中更是带着深意。
“他们此前应已试过许多次了吧?可林律并非一般将领。他目力极佳,既见过萧祺策马杀敌,再见三皇子妃顶着萧祺的名号在马上……哪怕二人看上去毫无差异,林律估计也能分辨。”
“而据传闻,就在前日,一箭自罗夗军中而出,百步之外射下北境军主帅发带——青丝散落,长度莫若女子。”
“那然后呢?战况如何?三皇子妃……怎么样了?”见谢绍停顿,萧九矜更是着急地问。
“那是在战场之上,周围不知谁直接翻上了三皇子妃的马、扯下了她面上面具。”谢绍看了萧九矜一眼,继续说。
“好也好在是在战场之上,大部分士兵还是照样冲锋;只是战局结束,这事也再瞒不住了。”
“至于三皇子妃……我便不知了。”
萧九矜沉默,将那装着阿桑格娅骨灰的玉盒放到了窗台上向阳的一面。
谢绍深深叹了口气,提醒道:“你与三皇子夫妻二人交好、又曾与三皇子妃共事,想必不久皇上也要宣你入宫的。你想想该如何作答吧。”
“若无其他要事,我也先回去了。”他回过头去,淡声说道。
萧九矜“嗯”了声,目送着他离开。
长而厚重的大氅在谢绍转身时拂起阵风,擦过萧九矜身侧。一股特别的气味淡到几乎不可闻,却飘进了她的鼻中。
“你明明可以在最开始阻止她、或是帮她一把,让她的计划成功。”
萧九矜平静地望向谢绍,说。
“但你只是明知道她会失败,还是放任事情发生。”
“她本就是想死的。”谢绍看着萧九矜,语气亦是平静。
“如今让她为家、国而死,岂非幸事?”
春风拂过,拂起萧九矜依旧有些散乱的长发;此时碧空白云悠然,分明是令人喜悦的春景。
萧九矜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无话可说。
在心里,她一直都知道谢绍说的是对的。
只是有时,想起那时在罗夗,小公主意气飞扬肆意欢笑,总有些伤感和无力。
还是自己太过弱小,哪怕如今比起从前已有了些许势力,但许多
事仍无力改变;只得如旁观者一般观望着,像如今这样,他人的棋局结束了,再为败者默哀。
萧九矜掩下复杂的情绪,看向谢绍:“你可有办法,将罗夗王女的骨灰想办法换出来?”
“她同我说,此前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个周人将领林律做的;她说想让自己的骨灰与家人埋葬在一起,让我帮她将她的骨灰送到林律手里。”
“我想想办法。”
听罢萧九矜的话,谢绍皱了皱眉,却是没有拒绝。
“我要回昭王,你一起回去么。”他又问。
萧九矜点头。
“那就走吧。”谢绍说。
——谢绍的步子很大,萧九矜比他矮许多,匆匆加快了脚步才跟了上去;不多时,却察觉到他放慢了步伐。
萧九矜心底微动,微微侧目,只见到他凌厉的侧脸。
难得春色喜人,她忍不住轻声开口:“谢绍,你究竟想做什么?”
“今日那么好的机会,为何不杀了他?”
这个“他”,指的自然是皇帝。
谢绍瞥了她一眼,回过头去。
“还没到时候。”他说。
“等你成功了……能放我走吗。”
萧九矜见他没有排斥这个话题,便趁着这时候问他。
身边的人沉默了,过了不知多久,萧九矜才听见他说话:“你要去哪。”
“去哪都好,离开京城。”萧九矜说。
她停下了脚步,望向谢绍:“你应该知道,十三岁前我从未走出过皇宫;到如今也只不过是因公务,去过北境而已。”
“但无论是在宫里还是在北境的那些时日,都是许多算计、许多阴谋伴于身侧。”
萧九矜深深地看了谢绍一眼,目光却没有更多停留。
“如果可以,我只愿如平民百姓一般。一碗粥,一杯酒,只过那单调、平常的日子。”
“总之待你功业垂成我也无用了,与其占着这‘昭王正妃’的身份又因为郡主受人忌讳;不如便远走高飞,过我自己的快活日子。”
萧九矜笑着说着,就如同在说一件十分平常的小事一般。
她悄悄地打量着谢绍的神色,见后者面色淡漠,似并未将她所言之事放在心上。
于是,她便松了口气:“我知道你是愿意的,那便这么说定了啊。”
“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待所有事都结束了,便各自分开。”
“如此可好?”
“……好。”
第35章 女郎 “‘闻吾族神女丧命于周,王大怒……
听见谢绍应下了承诺, 萧九矜狠狠松了口气。
她在宫里还未有眼线,却在阿桑格娅身死的第五日,知晓了当日皇宫内发生了什么。
——大街小巷都传遍了。
萧璟满脸疲惫, 自“罗夗和亲公主死在大周皇宫”的消息传遍京城,他已有好几夜没合过眼。
“这消息是罗夗搞的鬼么?”萧九矜皱着眉,不禁有些忧虑。
萧璟点头,眉宇间亦是十分无奈;他正欲开口说话,却听一道声音从门外传来:
“——竟不知太子殿下今日来府上拜访, 未曾吩咐下面准备。”
卧房的大门被拉开, 谢绍未敲门,便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他身上穿着的黑色王袍还未褪下, 带着潮湿尘土的冰凉温度。
萧璟有些尴尬, 见谢绍进来, 起身见礼。萧九矜亦起身, 却是敏锐地见到谢绍在入门时将什么东西放入了袖中。
谢绍走到二人面前,没理会萧璟的行礼:“我刚从宫里出来,太子殿下也还是尽快进宫一趟吧。”
萧璟一愣, “出什么事了?”
“‘闻吾族神女丧命于周, 王大怒, 气极攻心而亡’。”
谢绍看了眼萧璟, 说。
“‘吾为先王继子、王之义弟;承袭王位,愿倾国之力,踏平大周土地, 以报周之弑亲之仇’。”
“这是罗夗那边来的书信?”萧璟面色一沉。
“承袭了罗夗王位的……是那位并无罗夗王室血脉的义子么……”
他喃喃自语罢,匆匆朝萧九矜谢绍二人做了个揖,便转身道:“如此大事,多谢昭王殿下转告。吾现在便回宫去。”
谢绍点了点头, 神情依旧冷淡。
萧璟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口,萧九矜才转过头来:“是林律?”
谢绍“嗯”了声。
“他们动作倒是快。”萧九矜冷笑。“离阿桑格娅身死还不过十日,便已想好如此借口……不,怕是早在行刺老罗夗王之时就已……”
“……据说这一年来罗夗王子都是在王宫内养着不曾见人,如今林律说他近日‘气急攻心’死了,恐怕罗夗内也是毫无疑意。”
“别想这个了。”
萧九矜正自言自语着,谢绍忽地开口,打断了她的话。
萧九矜抬头,见他从袖中拿出一物——是个精致的、带着锁的白玉盒。
“你要的东西。”谢绍伸手将那玉盒递了过去,说。
萧九矜睁大了眼睛,有些难以置信:“骨灰?”
“嗯。”谢绍淡淡道。
“……谢谢。”萧九矜内心有些复杂。
这许多日过去,她本以为这事已没了着落;没想到谢绍还是将这骨灰换了出来。
“前几日守卫看得紧,验尸验了好几次;待昨夜陛下下令将这遗体处理了,中途才找到机会将其换出来。”
谢绍解释道。
“对了,记得先前……你与三皇子妃十分相熟?”
萧九矜接过玉盒,却听谢绍忽然问道。
“怎么了?”她没有否认,疑惑反问。
于是她便见谢绍的神情变得有些复杂,似乎有几分欲言又止;而在她不解的目光下,对方才开了口:“你可知……三皇子妃顶替三皇子领兵一事?”
“什么?!”萧九矜差点失声。她猛地抬头,对上谢绍深邃的眼神,心中一跳。
——谢绍刚从宫里出来,这事皇帝不会也知道了吧。
“看来你是知晓了。”谢绍见萧九矜反应虽大却并不表示惊讶的模样,肯定道。
萧九矜无话默认:“怎么回事?陛下知道了么?”
“……别说陛下,再过些日子,整个大周都该知道了。”
谢绍无奈地摊了摊手,说。
“罗夗在几日前便已起兵,方才与太子读的那封告示,便是两军交战时皇帝的人潜入罗夗城中看见的。”
“你不知林律此人用兵方略,或是因年纪尚小,那人精力十分充沛。或许正是因如此,连战数日,你三嫂便替了你兄长上阵。”
谢绍语气凝重,看向萧九矜的眼神中更是带着深意。
“他们此前应已试过许多次了吧?可林律并非一般将领。他目力极佳,既见过萧祺策马杀敌,再见三皇子妃顶着萧祺的名号在马上……哪怕二人看上去毫无差异,林律估计也能分辨。”
“而据传闻,就在前日,一箭自罗夗军中而出,百步之外射下北境军主帅发带——青丝散落,长度莫若女子。”
“那然后呢?战况如何?三皇子妃……怎么样了?”见谢绍停顿,萧九矜更是着急地问。
“那是在战场之上,周围不知谁直接翻上了三皇子妃的马、扯下了她面上面具。”谢绍看了萧九矜一眼,继续说。
“好也好在是在战场之上,大部分士兵还是照样冲锋;只是战局结束,这事也再瞒不住了。”
“至于三皇子妃……我便不知了。”
萧九矜沉默,将那装着阿桑格娅骨灰的玉盒放到了窗台上向阳的一面。
谢绍深深叹了口气,提醒道:“你与三皇子夫妻二人交好、又曾与三皇子妃共事,想必不久皇上也要宣你入宫的。你想想该如何作答吧。”
“若无其他要事,我也先回去了。”他回过头去,淡声说道。
萧九矜“嗯”了声,目送着他离开。
长而厚重的大氅在谢绍转身时拂起阵风,擦过萧九矜身侧。一股特别的气味淡到几乎不可闻,却飘进了她的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