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这段有些好笑的搭讪被唐晔列入了一生最不愿回顾的十大事件中,至于另外九件是什么,江颂问了好多遍她也不愿意说。
离开爱丁堡那天又是雨,江颂不小心把那把红伞丢在了火车站,为此还懊恼了好久,毕竟唐晔拍的那张照片她着实喜欢,那把伞对她来说有纪念意义,丢了实在可惜。
在伦敦的最后三个月,江颂还是给自己找了个兼职,学业压力不算大,她得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不过这次找的工作比较轻松,是给一个有钱且有闲的老太太做中文老师。
江颂和这位老太太是在咖啡店里认识的,那家咖啡店的牛角包便宜且好吃,她们看中了同一块,但橱柜里只剩那一个了,下一批还在烤箱中,要等二十分钟,面包是江颂先拿到的,但是看老太太的表情,她把让给她了,她那天刚好没什么事,等二十分钟也没什么。
老太太特别感谢她,还一脸惊讶地问她是不是中国人,江颂说是,老太太带着口音说了句中文的你好。
她说她很喜欢中国,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三十岁的时候和第二任丈夫一起去中国度的蜜月,但是现在他已经和上帝对上话了。
老太太说的实在委婉,还带点冷冷的幽默,江颂回家后回想才猛然弄懂,她的意思是她第二任丈夫去世了。
等面包的时间里老太太还请她喝了杯咖啡,问了她许多和中国有关的问题,江颂给她看照片,老太太语气十分惊讶:“中国变化居然这么大!”
得知她还是学生后老太太问她平时忙不忙,她说和她聊天很开心,问她是否能做她的中文老师,教她汉字和汉语就行了,如果她愿意额外再说些神秘的中国神话故事给她,她也愿意付更多的薪资。
江颂当然愿意,于是这份兼职就这么定下来了。
她觉得很神奇,好像她找的那么多份工作里,总跟老师这个职业有关系。
很快,在伦敦的时间进入倒数,江颂开始忧愁一件事:回国前,是否要联系李迩。
分手以后,她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仅有的互动是他两个月前给她去爱丁堡玩的那条朋友圈点赞。
伦敦这么大,她们再也没遇见过。
只是分手那天他说了离开伦敦要告诉他,而她也答应了,所以不联系有些说不过去。
在江颂还没犹豫出个结果的时候,李迩先联系她了。
是在考完试当天晚上,他给她打了电话,那会儿江颂正和唐晔在家做饭,鼓捣着她们在公寓的最后一餐,电话响的时候江颂手里还拿着一把苦菊,手机在她裤子口袋里,她手是湿的,不好拿,于是让唐晔给她抽出来。
看见名字的那一刻江颂有些懵,来不及找擦手巾了,干脆在裤子上抹了两把,把苦菊丢到水池里,急急忙忙拿着手机去房间接通。
久违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熟悉又陌生。
是有太久没听过他的声音了。
李迩自己都不知道,他说第一句话的语气有多别扭,带着股故意为之的疏离和礼貌:“突然打电话过来,没打扰你吧。”
江颂低着头,“没有的。”
“你…确定回国日期了吗?”
“确定了,下周的飞机。”
李迩在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吸了口气才开口:“后天有时间吗,我想请你吃个饭,就当是送别了。”
他都找好了理由,江颂没办法拒绝。
于是这个见面就这么定下来了。
第76章 叉扇尾蜂鸟 再见。
江颂那天下午得去给那位英国老太太上最后一节中文课, 所以她跟李迩约的是晚饭。老太太家离李迩家不远,她下了课后干脆直接走过去,路过一家面包店, 是她住李迩家时他常给她买的那家, 她很爱吃这家的罗马奶油包, 但从没自己来买过, 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家店的门头。
江颂看了眼时间, 离晚饭的饭点还有一小时, 而走到李迩家楼下只要十
分钟, 时间还算早,于是她脚步转了个弯,进了这家面包店。
即将离开伦敦, 往后几天, 她应该也不会再来这一片了。
这家在伦敦挺有名,这个点人依旧多, 都是来排队买罗马奶油包的,这是她们家的招牌, 江颂排了几分钟才买到, 想着唐晔也喜欢吃面包, 所以总共买了两个, 一个奶油包,一个开心果可颂。
在快到李迩家时给他打了个电话,李迩惊讶于她还愿意主动联系他,江颂说在楼下等他, 没等太久,五分钟后李迩就开着车出现在她面前了。
状态比上次见面看起来好太多,恢复了从前那个样。
江颂开车门上车, 关车门时手顿了一下,然后砰一声关上。
“打车过来的?”
江颂摇头,“走路来的,刚好在附近。”
李迩瞥见她腿上放的袋子,“特地来买这家面包的?”
“不是,刚好路过,就进去买了两个当明天的早餐。”
奶油香味明显,李迩又看了一眼,“还是喜欢这家的奶油包。”
江颂勾唇笑,“之前挺喜欢的,这次是给我室友买的,我给自己买的是牛角包。”
李迩偏了下头看后视镜,溢出点笑,“换口味了?”
“一直吃总会腻的,得尝尝别的。”
两人一来一回的对话跟博弈似的,互相较着劲,话里话外都带点影射。
李迩带她来的是家法餐厅,氛围典雅,放着舒缓的古典乐,装修布置低调又奢华,不巧的是江颂今天穿的过于休闲,牛仔裤配白衬衫,跟环境有些不搭。但还好,还好李迩是今天才带她来这家餐厅,如果是刚到伦敦的她,一定觉得自己跟这里格格不入,浑身都觉得别扭,但今天的她只关注自己,旁人的眼神她不去关心。
李迩挡住了服务生为她拉椅子的动作,亲手给她拉开,等她落座,然后径直坐到她对面。
菜单是英文的,江颂看起来不费力,所以点的很快,点完就服务生把菜单移交给李迩。
服务生走后,李迩看向她。
他骨相生的尤其好,顶光悬在头上,照在脸庞上并不死亡,眉骨高所以眼睛那一片都在阴影处,鼻梁在光下面,暖黄的灯反而给他凌厉的骨骼走向添了几分柔软。
“这几个月过的怎么样,学校忙不忙?”
这话问出来好像她们真的是两个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在叙旧。
“学校不忙。”
“那就是别的地方忙了?”
他确实很会挑话里的漏洞,江颂眼睛弯了下,“别的地方也还行,给自己找了个工作,内容挺轻松的,就是内心上有点负担。”
“什么工作?”
“给一位老太太当中文老师,教她汉字和汉语之类的,也给她讲神话故事,每次去上课前都要准备好久,生怕自己一个不留神讲错了,抹黑了中国神话。下午就是在给她上课,她家离你家不远,下了课我就直接走来了。”
李迩问:“她对中文感兴趣?”
“嗯,她挺喜欢中国文化的。”
他又问:“住我家附近?”
江颂回想着距离,“也不算太近,走路也要二十分钟吧。”
李迩想着那一片的路和住宅,想到江颂路过的那家面包店,忽然低头笑了下,江颂看的微微发怔。
他笑起来一直是好看的,笑起来时眉眼温柔,却又偏偏带点坏坏的劲,她从前就喜欢看他笑,只是从来没说过,很多时候都只是静默地看着。
“那位老太太是不是戴眼镜,头发卷卷的,家里还养了只特别凶的吉娃娃。”
江颂表情愣了,“你……你怎么知道?”
李迩笑着看她眼睛,反复问她:“怎么能这么巧呢?”
江颂不解,“什么巧?”
他描述的这么准确,一定是跟这位老太太认识。
“你说的那位老太太,是我外婆。”
江颂脑子里只有一句话:这世界怎么能小成这样。
“你不是在逗我吧……?”
李迩低笑,“真没有,我外公是她第一任丈夫,我妈出生以后他两就离婚了,不过离了以后两个人还是朋友,她跟第二任丈夫去中国度蜜月时还是我外公去机场接的,她那只吉娃娃,是我五年前送她的圣诞礼物。”
李迩自己都觉得巧的离谱,“所以她前段时间和我说她最近的中文突飞猛进,是你的功劳啊。”
江颂也觉得好笑,兜兜转转,她碰见的人,怎么还是跟他有关。
“家里有现成的老师,她怎么没让你教她中文?”
“她喜欢女孩儿,看我各种不顺眼呢,烤的苹果派都宁愿拿去送给邻居家出生没多久的小婴儿吃都不愿意留给我,对,小婴儿是女孩,也不能全怪她,我小时候太皮了,弄死了很多她养了几年的花。”
江颂很难想象世界上有这样的家庭存在,毕竟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环境中,只是听李迩这么说,她又想起了奶奶,脸上的笑有一瞬间的凝固,李迩看出来了,于是扯开了话题。
离开爱丁堡那天又是雨,江颂不小心把那把红伞丢在了火车站,为此还懊恼了好久,毕竟唐晔拍的那张照片她着实喜欢,那把伞对她来说有纪念意义,丢了实在可惜。
在伦敦的最后三个月,江颂还是给自己找了个兼职,学业压力不算大,她得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不过这次找的工作比较轻松,是给一个有钱且有闲的老太太做中文老师。
江颂和这位老太太是在咖啡店里认识的,那家咖啡店的牛角包便宜且好吃,她们看中了同一块,但橱柜里只剩那一个了,下一批还在烤箱中,要等二十分钟,面包是江颂先拿到的,但是看老太太的表情,她把让给她了,她那天刚好没什么事,等二十分钟也没什么。
老太太特别感谢她,还一脸惊讶地问她是不是中国人,江颂说是,老太太带着口音说了句中文的你好。
她说她很喜欢中国,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三十岁的时候和第二任丈夫一起去中国度的蜜月,但是现在他已经和上帝对上话了。
老太太说的实在委婉,还带点冷冷的幽默,江颂回家后回想才猛然弄懂,她的意思是她第二任丈夫去世了。
等面包的时间里老太太还请她喝了杯咖啡,问了她许多和中国有关的问题,江颂给她看照片,老太太语气十分惊讶:“中国变化居然这么大!”
得知她还是学生后老太太问她平时忙不忙,她说和她聊天很开心,问她是否能做她的中文老师,教她汉字和汉语就行了,如果她愿意额外再说些神秘的中国神话故事给她,她也愿意付更多的薪资。
江颂当然愿意,于是这份兼职就这么定下来了。
她觉得很神奇,好像她找的那么多份工作里,总跟老师这个职业有关系。
很快,在伦敦的时间进入倒数,江颂开始忧愁一件事:回国前,是否要联系李迩。
分手以后,她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仅有的互动是他两个月前给她去爱丁堡玩的那条朋友圈点赞。
伦敦这么大,她们再也没遇见过。
只是分手那天他说了离开伦敦要告诉他,而她也答应了,所以不联系有些说不过去。
在江颂还没犹豫出个结果的时候,李迩先联系她了。
是在考完试当天晚上,他给她打了电话,那会儿江颂正和唐晔在家做饭,鼓捣着她们在公寓的最后一餐,电话响的时候江颂手里还拿着一把苦菊,手机在她裤子口袋里,她手是湿的,不好拿,于是让唐晔给她抽出来。
看见名字的那一刻江颂有些懵,来不及找擦手巾了,干脆在裤子上抹了两把,把苦菊丢到水池里,急急忙忙拿着手机去房间接通。
久违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熟悉又陌生。
是有太久没听过他的声音了。
李迩自己都不知道,他说第一句话的语气有多别扭,带着股故意为之的疏离和礼貌:“突然打电话过来,没打扰你吧。”
江颂低着头,“没有的。”
“你…确定回国日期了吗?”
“确定了,下周的飞机。”
李迩在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吸了口气才开口:“后天有时间吗,我想请你吃个饭,就当是送别了。”
他都找好了理由,江颂没办法拒绝。
于是这个见面就这么定下来了。
第76章 叉扇尾蜂鸟 再见。
江颂那天下午得去给那位英国老太太上最后一节中文课, 所以她跟李迩约的是晚饭。老太太家离李迩家不远,她下了课后干脆直接走过去,路过一家面包店, 是她住李迩家时他常给她买的那家, 她很爱吃这家的罗马奶油包, 但从没自己来买过, 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家店的门头。
江颂看了眼时间, 离晚饭的饭点还有一小时, 而走到李迩家楼下只要十
分钟, 时间还算早,于是她脚步转了个弯,进了这家面包店。
即将离开伦敦, 往后几天, 她应该也不会再来这一片了。
这家在伦敦挺有名,这个点人依旧多, 都是来排队买罗马奶油包的,这是她们家的招牌, 江颂排了几分钟才买到, 想着唐晔也喜欢吃面包, 所以总共买了两个, 一个奶油包,一个开心果可颂。
在快到李迩家时给他打了个电话,李迩惊讶于她还愿意主动联系他,江颂说在楼下等他, 没等太久,五分钟后李迩就开着车出现在她面前了。
状态比上次见面看起来好太多,恢复了从前那个样。
江颂开车门上车, 关车门时手顿了一下,然后砰一声关上。
“打车过来的?”
江颂摇头,“走路来的,刚好在附近。”
李迩瞥见她腿上放的袋子,“特地来买这家面包的?”
“不是,刚好路过,就进去买了两个当明天的早餐。”
奶油香味明显,李迩又看了一眼,“还是喜欢这家的奶油包。”
江颂勾唇笑,“之前挺喜欢的,这次是给我室友买的,我给自己买的是牛角包。”
李迩偏了下头看后视镜,溢出点笑,“换口味了?”
“一直吃总会腻的,得尝尝别的。”
两人一来一回的对话跟博弈似的,互相较着劲,话里话外都带点影射。
李迩带她来的是家法餐厅,氛围典雅,放着舒缓的古典乐,装修布置低调又奢华,不巧的是江颂今天穿的过于休闲,牛仔裤配白衬衫,跟环境有些不搭。但还好,还好李迩是今天才带她来这家餐厅,如果是刚到伦敦的她,一定觉得自己跟这里格格不入,浑身都觉得别扭,但今天的她只关注自己,旁人的眼神她不去关心。
李迩挡住了服务生为她拉椅子的动作,亲手给她拉开,等她落座,然后径直坐到她对面。
菜单是英文的,江颂看起来不费力,所以点的很快,点完就服务生把菜单移交给李迩。
服务生走后,李迩看向她。
他骨相生的尤其好,顶光悬在头上,照在脸庞上并不死亡,眉骨高所以眼睛那一片都在阴影处,鼻梁在光下面,暖黄的灯反而给他凌厉的骨骼走向添了几分柔软。
“这几个月过的怎么样,学校忙不忙?”
这话问出来好像她们真的是两个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在叙旧。
“学校不忙。”
“那就是别的地方忙了?”
他确实很会挑话里的漏洞,江颂眼睛弯了下,“别的地方也还行,给自己找了个工作,内容挺轻松的,就是内心上有点负担。”
“什么工作?”
“给一位老太太当中文老师,教她汉字和汉语之类的,也给她讲神话故事,每次去上课前都要准备好久,生怕自己一个不留神讲错了,抹黑了中国神话。下午就是在给她上课,她家离你家不远,下了课我就直接走来了。”
李迩问:“她对中文感兴趣?”
“嗯,她挺喜欢中国文化的。”
他又问:“住我家附近?”
江颂回想着距离,“也不算太近,走路也要二十分钟吧。”
李迩想着那一片的路和住宅,想到江颂路过的那家面包店,忽然低头笑了下,江颂看的微微发怔。
他笑起来一直是好看的,笑起来时眉眼温柔,却又偏偏带点坏坏的劲,她从前就喜欢看他笑,只是从来没说过,很多时候都只是静默地看着。
“那位老太太是不是戴眼镜,头发卷卷的,家里还养了只特别凶的吉娃娃。”
江颂表情愣了,“你……你怎么知道?”
李迩笑着看她眼睛,反复问她:“怎么能这么巧呢?”
江颂不解,“什么巧?”
他描述的这么准确,一定是跟这位老太太认识。
“你说的那位老太太,是我外婆。”
江颂脑子里只有一句话:这世界怎么能小成这样。
“你不是在逗我吧……?”
李迩低笑,“真没有,我外公是她第一任丈夫,我妈出生以后他两就离婚了,不过离了以后两个人还是朋友,她跟第二任丈夫去中国度蜜月时还是我外公去机场接的,她那只吉娃娃,是我五年前送她的圣诞礼物。”
李迩自己都觉得巧的离谱,“所以她前段时间和我说她最近的中文突飞猛进,是你的功劳啊。”
江颂也觉得好笑,兜兜转转,她碰见的人,怎么还是跟他有关。
“家里有现成的老师,她怎么没让你教她中文?”
“她喜欢女孩儿,看我各种不顺眼呢,烤的苹果派都宁愿拿去送给邻居家出生没多久的小婴儿吃都不愿意留给我,对,小婴儿是女孩,也不能全怪她,我小时候太皮了,弄死了很多她养了几年的花。”
江颂很难想象世界上有这样的家庭存在,毕竟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环境中,只是听李迩这么说,她又想起了奶奶,脸上的笑有一瞬间的凝固,李迩看出来了,于是扯开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