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
数个时辰后,是允元先睁开了眼睛。
映入眼帘的是杜微生的脸。他一手枕着头,神容疲惫地在她的床沿睡着了,长发披散,长长的睫毛垂落下来,伴随着清浅的吐息。外头的天光照射进来,仿佛将他笼在梨花白的光晕之中。
允元一时不能理解,自己昨晚何以竟至于流泪了。
她伸出手去碰了碰杜微生的眉毛,杜微生却立刻就醒了过来,见到她,慌乱地后退几步,臣失礼!
她笑道:你失礼的事情岂止这一件呢。
杜微生看她表情,像很爽朗似的,陛下已无碍了?
嗯,松快许多了。允元半撑着身子坐起来,自己身上干干净净,大约昨晚杜微生没少忙活。
杜微生只是低着头。
昨晚朕身子不爽,话也没说齐全,现在就掰开了跟你说。允元眼角上挑,曼声开了口,你与汝阳侯有什么过去,朕管不着;你害死了樊尚恩,但也算贡献了尹长欢,功过相抵;近来汝阳侯在京中,朕不许你去见他,做得到吗?
她说得那么轻快,又说得那么简单。
像是胜券在握的人,对细节上的瑕疵根本不屑一顾。
杜微生的身子晃了一晃,他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仅存的机会了,是,臣一定遵命行事。
朕待会要去见几个大臣,会有人领你去勤政殿。从今往后,你不可再出勤政殿一步。她像是恶趣味地笑了,朕要关住你。
是。
允元终于下床穿鞋,赵光寿等人也鱼贯而入,伺候她洗漱更衣。她没有让杜微生起来,杜微生也就一直没有起来。
她换上了金龙腾舞的袍服,墨发束入赤金的冠冕,珠旒声响清脆地垂落下来,遮掩了她的神情。末了她准备出门,走到杜微生身边,目不斜视地道:还有,朕不喜欢听你撒谎。
是。杜微生道,陛下明察秋毫。
允元笑着瞥他一眼,语气里是满满的讽刺:想做就是想做,你再撒谎,朕也看得出来。
当着一众仆婢的面,戳破他的感情和欲望,于她而言,就像是一种胜利。所以她毫不害臊,就这样甩袖离去。
留他跪立原地,神情暗涩。
*
原来是傅掌秋来领杜微生去勤政殿。
入了内殿之后,外边的侍卫就排布了上来,明示不许他出去。
陛下不杀你,已经是法外开恩。傅掌秋冷冷地道,若要认真论起来,你叛国、欺君、枉法,十条命都不够赔的。
杜微生道:臣知罪。
傅掌秋道:这些日子,你安心守在勤政殿,决不许再与外头交接。有什么需要的东西,报与我知,我去采办。
多谢傅侍郎。杜微生撩起长袍朝她跪下,在下还有一事想求傅侍郎留情。
傅掌秋眯起眼睛,什么事?
这男人到底是真的厚颜无耻,还是真的心如死灰,她辨不分明。
家母年近六十,在汝阳侯府为奴仆。杜微生道,若有万不得已之日,还望傅侍郎能成全她。
傅掌秋悬在嗓子眼的心又落了下去,她不无鄙夷地道:你也知道,陛下与汝阳侯势不两立,汝阳侯府的灶下婢能不能活命,也不是我能说了算。
是。杜微生垂下头,在下明白。只是在下此生已不能尽孝了。
这话像含着千回百转的意思在里面。但傅掌秋只能屏掉那些情意,道:你若能看明白这一点,那是再好不过。陛下待你恩深义重,望你好自为之。
是。
二十 旧欢新梦
他愈是用力在取悦她,便愈是用力在克制自己。
允元这几日倒是过得很愉快。
终于和杜微生说开了,清清爽爽,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他就算是汝阳侯派来的人又如何?她已经关住他了,他从此再也不能兴风作浪,只能在她的床上求生。这也未尝不是另一种羞辱和征服。
至于汝阳侯还有没有其他奸细,都无所谓,大可以慢慢处分,那些人再如何乱来,也绝不会像杜微生这样伤筋动骨了。
更何况,擒贼总须先擒王的。
九月末了,下了朝后,见这天儿难得地没有落雨,允元也生出了兴致,要去一趟乐游原。
日头隐在层云之后,发出散漫而冰冷的光。
仍旧是那匹陪伴她多年的骏马,纯黑的身躯,油亮的鬃毛,行路稳稳当当,绝不拖泥带水。但在密云不雨的天气里扬蹄,纵然盖了厚实的鞍鞯,毕竟显得有些颓唐。允元一路驰骋上了乐游原,四面的风已冷得如同寒冬,其中犹夹杂着水汽,像无数把刀子刮过她肉身。她独自受着,也不觉难,或许只是因为无人瞧见。
又过了半天,赵光寿才带着仆婢们步行跟了上来。
长安城在连绵阴霾下铺展开,也不知何时就又要承受新的风雨,格外显得沉默。允元抬起马鞭,指向北方那座巍峨的城门:北门仍旧是险要之地,必得给朕守住了。
正来牵马的赵光寿一凛,肃然道:是!
允元翻身下马,拍了拍他的肩膀,若是樊尚恩没有背叛朕,朕原想将神策军交与他统领的。但他的下场,赵公公,你也看见了。
赵光寿愈发谨慎,连是都不敢轻易回答,想了想,道:陛下英明天纵,废帝再如何撒泼,也跳不出陛下的手掌心的。
这一句话是向她表忠了。废帝上回在掖庭宫那一番戏,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帝不快,但她却还是忍得很好。即使到此刻,四野也没了旁人,允元仍只是无谓地笑了笑,束紧了斗篷,漫然往更高处走去。
这里视野好,可以一览整座长安城,长安城外,则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夹着宽阔的官道,随着那渐渐收束的天光,一直延伸到无穷远的地方去。
暮色苍灰如铁幕,有鸦群盘旋在那树林上方,迟迟不落,还嘎嘎地嘶叫着,就像水墨画上乌糟糟的墨点。
允元眯着眼睛盯着那鸦群,直到身边的人都留意到了那里。
大风拂过,吹得她的斗篷哗啦啦作响,仿佛又要下大雨了。
允元转身,问傅掌秋:汝阳侯的人,都在城内了?那,城外的那一批,她伸手指向那鸦群,以及那鸦群之下,寂静无声的树林,是谁在统领?
*
这一日皇帝回来得很晚。
杜微生隐约听见外头的小黄门交头接耳,说皇帝从乐游原下山、又去了京兆尹,嗣后还上工部去找徐赏鹤,可见今日的晚膳不会在勤政殿吃了。但这勤政殿里还有一个男人呢,难不成皇帝不会回这边,要将徐尚书带到别处寝宫去?
更何况,自从这男人住进勤政殿,皇帝每日里都是深更半夜才回来,且倒头便睡,可见他已渐渐失了魅力。皇帝想要换换口味,也是自然而然的。
给杜微生备的菜倒很丰盛,是皇帝吩咐了的,说不能饿着他。他被关进勤政殿不久,只有上回买的那几册闲书还带在身边,饭后他左右无聊,便去了偏殿的书房里寻书看。书房与大殿相连,天顶挑得很高,一块块四四方方的平棋下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架,虽不似天禄、琳琅诸阁那么迷人眼目,却也无端带着天子侧近的威压。皇帝常会翻阅的书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乃是一些刑名法术、君臣典故的抄撮,杜微生随意找了一卷便席地读了起来。
宦官宫女们都在外头挤着脑袋瞅他。然而瞅了大半晌,外边天都黑透了,却见他还是安安静静,竟当真只是在读书,一时都觉无趣。
就在这时,后头猛然有人拍了拍这几个宫女宦官的肩膀,声音还细细小小的:做什么呢,正事儿不干!
几人吓了一跳,回头便见主事宦官赵光寿端着架子瞪他们,而皇帝一身朝服都还未脱,就那样冷眉冷眼地站在赵光寿后头。几人连忙跪下欲谢罪,却被赵光寿噤了声:别说话,都让开。
他们垂手让开,皇帝笑了笑,走近来,又很和蔼地问:公子今日做了什么?
回陛下,一个领头的宫女回答,公子今日只是读书,用膳前在主殿里读他的旧书,用膳后便到这边书房来了。
知道了。允元道,你们都退下吧。
下人们松了一口气,俱应声离去。
允元迈步走入这书房,转了一个角,便见到了杜微生。
他随意地坐在地上,衣襟都起着皱,他的眉头也起着皱,盯着膝上的书想得出神。夜已深了,他将灯台挪到了自己脚边,荧荧的光只照得见他自己身周两尺。
<a href="https:///zuozhe/nma.html" title="苏眠说"target="_blank">苏眠说
数个时辰后,是允元先睁开了眼睛。
映入眼帘的是杜微生的脸。他一手枕着头,神容疲惫地在她的床沿睡着了,长发披散,长长的睫毛垂落下来,伴随着清浅的吐息。外头的天光照射进来,仿佛将他笼在梨花白的光晕之中。
允元一时不能理解,自己昨晚何以竟至于流泪了。
她伸出手去碰了碰杜微生的眉毛,杜微生却立刻就醒了过来,见到她,慌乱地后退几步,臣失礼!
她笑道:你失礼的事情岂止这一件呢。
杜微生看她表情,像很爽朗似的,陛下已无碍了?
嗯,松快许多了。允元半撑着身子坐起来,自己身上干干净净,大约昨晚杜微生没少忙活。
杜微生只是低着头。
昨晚朕身子不爽,话也没说齐全,现在就掰开了跟你说。允元眼角上挑,曼声开了口,你与汝阳侯有什么过去,朕管不着;你害死了樊尚恩,但也算贡献了尹长欢,功过相抵;近来汝阳侯在京中,朕不许你去见他,做得到吗?
她说得那么轻快,又说得那么简单。
像是胜券在握的人,对细节上的瑕疵根本不屑一顾。
杜微生的身子晃了一晃,他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仅存的机会了,是,臣一定遵命行事。
朕待会要去见几个大臣,会有人领你去勤政殿。从今往后,你不可再出勤政殿一步。她像是恶趣味地笑了,朕要关住你。
是。
允元终于下床穿鞋,赵光寿等人也鱼贯而入,伺候她洗漱更衣。她没有让杜微生起来,杜微生也就一直没有起来。
她换上了金龙腾舞的袍服,墨发束入赤金的冠冕,珠旒声响清脆地垂落下来,遮掩了她的神情。末了她准备出门,走到杜微生身边,目不斜视地道:还有,朕不喜欢听你撒谎。
是。杜微生道,陛下明察秋毫。
允元笑着瞥他一眼,语气里是满满的讽刺:想做就是想做,你再撒谎,朕也看得出来。
当着一众仆婢的面,戳破他的感情和欲望,于她而言,就像是一种胜利。所以她毫不害臊,就这样甩袖离去。
留他跪立原地,神情暗涩。
*
原来是傅掌秋来领杜微生去勤政殿。
入了内殿之后,外边的侍卫就排布了上来,明示不许他出去。
陛下不杀你,已经是法外开恩。傅掌秋冷冷地道,若要认真论起来,你叛国、欺君、枉法,十条命都不够赔的。
杜微生道:臣知罪。
傅掌秋道:这些日子,你安心守在勤政殿,决不许再与外头交接。有什么需要的东西,报与我知,我去采办。
多谢傅侍郎。杜微生撩起长袍朝她跪下,在下还有一事想求傅侍郎留情。
傅掌秋眯起眼睛,什么事?
这男人到底是真的厚颜无耻,还是真的心如死灰,她辨不分明。
家母年近六十,在汝阳侯府为奴仆。杜微生道,若有万不得已之日,还望傅侍郎能成全她。
傅掌秋悬在嗓子眼的心又落了下去,她不无鄙夷地道:你也知道,陛下与汝阳侯势不两立,汝阳侯府的灶下婢能不能活命,也不是我能说了算。
是。杜微生垂下头,在下明白。只是在下此生已不能尽孝了。
这话像含着千回百转的意思在里面。但傅掌秋只能屏掉那些情意,道:你若能看明白这一点,那是再好不过。陛下待你恩深义重,望你好自为之。
是。
二十 旧欢新梦
他愈是用力在取悦她,便愈是用力在克制自己。
允元这几日倒是过得很愉快。
终于和杜微生说开了,清清爽爽,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他就算是汝阳侯派来的人又如何?她已经关住他了,他从此再也不能兴风作浪,只能在她的床上求生。这也未尝不是另一种羞辱和征服。
至于汝阳侯还有没有其他奸细,都无所谓,大可以慢慢处分,那些人再如何乱来,也绝不会像杜微生这样伤筋动骨了。
更何况,擒贼总须先擒王的。
九月末了,下了朝后,见这天儿难得地没有落雨,允元也生出了兴致,要去一趟乐游原。
日头隐在层云之后,发出散漫而冰冷的光。
仍旧是那匹陪伴她多年的骏马,纯黑的身躯,油亮的鬃毛,行路稳稳当当,绝不拖泥带水。但在密云不雨的天气里扬蹄,纵然盖了厚实的鞍鞯,毕竟显得有些颓唐。允元一路驰骋上了乐游原,四面的风已冷得如同寒冬,其中犹夹杂着水汽,像无数把刀子刮过她肉身。她独自受着,也不觉难,或许只是因为无人瞧见。
又过了半天,赵光寿才带着仆婢们步行跟了上来。
长安城在连绵阴霾下铺展开,也不知何时就又要承受新的风雨,格外显得沉默。允元抬起马鞭,指向北方那座巍峨的城门:北门仍旧是险要之地,必得给朕守住了。
正来牵马的赵光寿一凛,肃然道:是!
允元翻身下马,拍了拍他的肩膀,若是樊尚恩没有背叛朕,朕原想将神策军交与他统领的。但他的下场,赵公公,你也看见了。
赵光寿愈发谨慎,连是都不敢轻易回答,想了想,道:陛下英明天纵,废帝再如何撒泼,也跳不出陛下的手掌心的。
这一句话是向她表忠了。废帝上回在掖庭宫那一番戏,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帝不快,但她却还是忍得很好。即使到此刻,四野也没了旁人,允元仍只是无谓地笑了笑,束紧了斗篷,漫然往更高处走去。
这里视野好,可以一览整座长安城,长安城外,则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夹着宽阔的官道,随着那渐渐收束的天光,一直延伸到无穷远的地方去。
暮色苍灰如铁幕,有鸦群盘旋在那树林上方,迟迟不落,还嘎嘎地嘶叫着,就像水墨画上乌糟糟的墨点。
允元眯着眼睛盯着那鸦群,直到身边的人都留意到了那里。
大风拂过,吹得她的斗篷哗啦啦作响,仿佛又要下大雨了。
允元转身,问傅掌秋:汝阳侯的人,都在城内了?那,城外的那一批,她伸手指向那鸦群,以及那鸦群之下,寂静无声的树林,是谁在统领?
*
这一日皇帝回来得很晚。
杜微生隐约听见外头的小黄门交头接耳,说皇帝从乐游原下山、又去了京兆尹,嗣后还上工部去找徐赏鹤,可见今日的晚膳不会在勤政殿吃了。但这勤政殿里还有一个男人呢,难不成皇帝不会回这边,要将徐尚书带到别处寝宫去?
更何况,自从这男人住进勤政殿,皇帝每日里都是深更半夜才回来,且倒头便睡,可见他已渐渐失了魅力。皇帝想要换换口味,也是自然而然的。
给杜微生备的菜倒很丰盛,是皇帝吩咐了的,说不能饿着他。他被关进勤政殿不久,只有上回买的那几册闲书还带在身边,饭后他左右无聊,便去了偏殿的书房里寻书看。书房与大殿相连,天顶挑得很高,一块块四四方方的平棋下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架,虽不似天禄、琳琅诸阁那么迷人眼目,却也无端带着天子侧近的威压。皇帝常会翻阅的书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乃是一些刑名法术、君臣典故的抄撮,杜微生随意找了一卷便席地读了起来。
宦官宫女们都在外头挤着脑袋瞅他。然而瞅了大半晌,外边天都黑透了,却见他还是安安静静,竟当真只是在读书,一时都觉无趣。
就在这时,后头猛然有人拍了拍这几个宫女宦官的肩膀,声音还细细小小的:做什么呢,正事儿不干!
几人吓了一跳,回头便见主事宦官赵光寿端着架子瞪他们,而皇帝一身朝服都还未脱,就那样冷眉冷眼地站在赵光寿后头。几人连忙跪下欲谢罪,却被赵光寿噤了声:别说话,都让开。
他们垂手让开,皇帝笑了笑,走近来,又很和蔼地问:公子今日做了什么?
回陛下,一个领头的宫女回答,公子今日只是读书,用膳前在主殿里读他的旧书,用膳后便到这边书房来了。
知道了。允元道,你们都退下吧。
下人们松了一口气,俱应声离去。
允元迈步走入这书房,转了一个角,便见到了杜微生。
他随意地坐在地上,衣襟都起着皱,他的眉头也起着皱,盯着膝上的书想得出神。夜已深了,他将灯台挪到了自己脚边,荧荧的光只照得见他自己身周两尺。
<a href="https:///zuozhe/nma.html" title="苏眠说"target="_blank">苏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