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沈焉如轻声道:汝阳侯得了世子,也确实不可小觑天下人总还是想知道,陛下一旦,千秋万岁之后
  允元舒展了一下坐姿,也不过就是一个男丁,不必瞧得太重。
  是。沈焉如低头。
  允元又吩咐了几件仪礼上的事宜,便让沈焉如领命而去了。但这雨夜还仍旧漫长,甚至要让她想不明白,自己过去是怎么挨过这夜晚的。
  她望了半晌那什么也看不见的窗格子,想起了杜微生。
  大半夜的,勤政殿里守夜的主事宦官赵光寿被皇帝叫醒,说要请太医。赵光寿吓一激灵,还道皇帝出了什么事儿,但皇帝却说,让太医去给翰林院的杜供奉看一看身体,前些日子他跪了一夜,秋气寒凉,别让腿上落了什么毛病。
  赵光寿琢磨着这一道圣旨,难不成是要将杜微生再请回来?他愈发觉得这杜微生不是个善茬儿,于是找了太医署最为德高望重的医正去看诊,还特地嘱咐,要旁敲侧击地将杜供奉劝回来。
  谁曾想,杜供奉却全然装作听不懂话,医正也讨了个没趣,回来只同赵光寿说,没用,杜供奉根本不想回来。
  那医正还拍拍赵光寿的肩膀道:下官倒还能理解他那份心情。贵人若是个男人,兴许也会懂吧。
  赵光寿甚至来不及跟这混不吝发怒,只是无穷地纳闷:不可能,他这时候端出来男人的尊严有啥用,当初明明听说过,是他自己要爬床的呀!
  但无论如何,他也不敢再自作主张了。这样直到汝阳侯入京,皇帝与杜微生,竟当真不曾见上一面。
  *
  汝阳侯的仪仗原打算挑个晴快的日子入城,却不料这雨一下就是十余日,只有顶风冒雨地进来了。毕竟是前朝废帝,纵然顶风冒雨,也还是有不少百姓凑上街头来看热闹。然而,汝阳侯本人却并不在仪仗之中,据说是提前了亲眷们一步,先行入宫面圣了。
  勤政殿中,香烟袅袅,允元笼着裘袍懒懒地看哥哥给自己行三跪九叩之礼。周遭只有几个亲近的侍臣,摆着丰富而非奢靡的菜肴,显示这是一场小小的家宴。
  汝阳侯庆德生了一副酷肖乃母的面孔,长眉细眼的,身材也瘦如竹竿,好像风吹即倒。过去他高高在上,神情深沉冷鸷,但经了这两年沉沦地方,倒像是养出了雍容华贵的气质来,行完礼也不慌不忙,还笑着对允元说:为兄实在是想要早一些见到陛下,所以唐突了。不过这也与礼部商定了的,料想不会给陛下惹什么麻烦。
  允元笑道:朕明白,皇兄不喜欢北门。
  所有入京朝觐的仪仗都从长安城北门进入,但两年多前,允元就是在北门发了兵。
  庆德坐到皇帝指定的席位上去,欠身道:为兄愚钝,只能吃一堑长一智嘛。
  允元眯起眼睛看他,只觉他也没有变多少,也许变了的人是她自己她已不知道有什么话好同这个人说,但这个人背后的一切都很麻烦,她登基不过两年,只有趁早处理干净,才是长久之计。
  她清楚庆德心中也是这样想的:她登基不过两年,若不趁此时发难,往后只会越来越难。
  倒是陛下,天资聪慧,却像是不明白这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庆德端起案上茶盏,浅浅地抿了一口,笑道。
  什么?允元的神色微微一动。
  为兄说的就是男人啊。庆德压低了眉宇,好像很关切似地,前些日子陛下挂出来一个人头,为兄也听闻了,是太乐署的什么小人物么?允儿,为兄奉劝一句,床榻之侧,可一定要慎重。
  允元抓紧了茶碗,明明平滑的边沿却几乎割裂她的手掌。有一些颤抖,但止住了,为了今时今日的这一刻,她早晨就服下了药。
  侍立在侧的傅掌秋此时上前来,给她添了一点茶水,敛着大袖,遮蔽了庆德的视线。
  朕看皇兄说这么多,终于,允元舒出一口气,却一个字也不提母后的事。明明在奏表里说得痛哭流涕,原来只是做样子么?
  为兄自然关心母后,只是还要等一等家中妻眷,一同去拜见她老人家。庆德笑道,她老人家看见孙子,一定开心,说不定连药石都可省了。
  允元抬高声音:沈侍郎。
  臣在。沈焉如出来应道。
  汝阳侯的妻眷如今到何处了?
  沈焉如回答:遵陛下的吩咐,已安排在郡国邸舍,按诸侯王礼制接待。
  允元点点头,甚好。又对赵光寿道,汝阳侯难得进京一次,让他住到迎仙殿去吧,离母后的地方也近便,可以满足他的孝心。
  庆德猛然抬头,却对上允元一双毫无波澜的眼眸。
  她将他的妻女都安置在宫城外边,却让他留宿太极宫内
  他已经知道,太极宫内并没有多少禁军,禁军主力都在含元宫。为何她还敢这样邀请?
  但见允元款款地对他笑:皇兄也很久不曾在宫里住了,不如这一回,就好好感受感受,物是人非的滋味吧。
  十七 渺渺予怀
  母亲与哥哥在光里,而她,站在光外。
  汝阳侯是进了宫,可他的妻眷都在郡邸,京城中顿时就人心浮动起来。不少人盘算着,官员交通藩王是死罪,但若是夫人交通夫人,孩子交通孩子,那能算什么事儿呢?一时间,提着大小礼品踏入郡邸门槛的,明目张胆者有之,偷偷摸摸者有之,好不热闹。
  杜微生门口的禁制也宽松了些,偶尔林芳景拉他出去,都无人阻拦。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允元的意思。
  这一日,看着雨意稍歇,天空只是有气无力地啜泣般地掉一些小雨点儿,杜微生便抖擞出旧的油衣,挎着一把伞,低着头走出了翰林院。
  侍卫只是瞧了他一眼,嘁了一声,便继续闲聊。
  郡邸在城东南,在路上,他远远地望见那一座柏梁台,已经搭起了很高的架子。天色阴沉,便那高台也显得像一具俯瞰人间的无情骨骸。
  朕做汉武帝,你愿意做司马相如吗?
  他收回目光,匆匆行到了郡邸,从后厨的小门进去。
  连接后厨的院落里,却有一个头发银白的老妇人,坐在檐下的摇椅上,布满老茧的双手交握在腹部,正半闭着眼睛咿咿呀呀着什么。不是炊事时分,后厨静寂无人,连雨脚也放轻,杜微生往前走了几步,便听出她在哼唱一首童谣。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杜微生抿住唇,手指痉挛地抓紧了油纸伞,低低地打断了她:娘。
  老妇人蓦然停住,睁开了眼睛。
  她先是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直到双目都蓄出了泪水,却颤巍巍地不掉落,已经没几颗牙的嘴张开,像是想说话,却什么也没说出口。
  她的表情也渐渐由激动,转为冷静,转为沉默的悲哀。
  杜微生又往前一步,娘!我来我来看您,希望君侯待您
  我不过是个老仆妇。杜学士不必关心我那许多。老妇人却说道,像是终于找到了最冷的一种声音。
  杜微生晃了一晃,娘,我只是只是希望您一切都好。君侯让我做的我都做了,只是这些日子才失了宠,我怕君侯会对您不利
  老妇人看他一眼,别过头去,望着檐下成排的晶莹雨帘。她道:君侯待我很好,我在这里做工做了一辈子,死在这里也不可惜。
  像是想到了很多过去的事,却又不能将过去的人影与眼前这个高大的孩子联系起来,老妇人怔愣了许久,才一字字重又开了口:多年以前,我曾望你读书出人头地,为此,我给人洗衣做佣,哪怕洗坏了手也不在意。后来你及了第,我却只能龟缩在君侯府中,心中再没感到荣耀,因我知道那不是你的东西。再后来再后来我又庆幸,庆幸自己在世人眼中早已死了。旁人若问我:你儿子在京中做什么?我都抬不起脸来回答。所以,杜学士,你若有什么想做的事,可万万不要说是为了我,我消受不起。
  杜微生低下了头,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像一个犯了错受罚的小孩子,为自己辩白一般:我如今已下定决心,不想再卷入皇上与君侯之间了。
  子朔。老妇人静静地道,我只希望你可以从心所欲。
  母亲自始至终,都没有一点点与他亲近的意思。杜微生立在萧瑟的庭中,看那张皱纹遍布的脸容,好像已比记忆里又衰老了很多。也许这会是自己与她的最后一面了。
  <a href="https:///zuozhe/nma.html" title="苏眠说"target="_blank">苏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