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在稿费几元算多的背景下,宁向星在重阳节前干了一件大事。
  他终于出第一本杂志了。
  杂志很薄,只有十几页,但是封面做得非常非常非常的吸睛。
  宁向星亲自操刀,六格漫画的形式画了六种骂娘的理由,全都是恶男恶女指着老人骂的卡通形象,通俗易懂。
  文印厂子主管看到样本的时候,拳头都紧了。
  想想宁向星送的手表,和一叠烟酒票,又忍了,压下所有的骂声保质保量的出版了。
  反正允许他刊登的是乌鲁齐木的大领导,有什么事也轮不到他扛压力。
  杂志封面唯一文字就是孝,里面除了几位工作人员的文章,以及宁向星长故事的连载,其余的竟然全都是批评文章。
  节选自各地投稿中对父母存在的意义,持骂声的文章,只要文笔过得去,全部刊登。
  对比上一次的农场报捷,这一次宁向星可算是捅了所有孝子贤孙和中老年人的心窝子,一时间骂声连连,从新省专刊,骂到了南方文坛,又迅速因为这股骂战卖到了全国各省。
  杂志社附近甚至出现了抗议的人,但一溜烟壮汉全天二十四小时换班巡防,他们根本没机会。
  当然了,岳鑫他们几个也不敢下山就是了,好在山上什么都有。
  被骂了半个月后,文印厂这边骂不动了。
  因为他们发现这本刊物就没有停止过加印!
  五千本初刊,还没觉得有什么。
  当一万本、两万本、五万本加印,且杂志社那边关同志还说让他们不要松懈,暗示后面还有加印的时候,就连厂长都亲自过来过问。
  从第五万本开始,价格也提到了两块,宁向星在加印的最新杂志里加了一张字条,别买了,我把价格提高了。
  好了,这下捅了马蜂窝了,骂声激烈到一群人说两块钱算什么了。
  终于,总数量达到六十万本的时候,宁向星开会:“准备第二本的杂志主题。”
  宁向星赚麻了。
  把这本杂志刊登前投资的所有成本包括修建杂志社、送礼、员工福利吃穿用度以及员工分成、什么税啊,给文印厂的钱都算在内,他也赚了二十万。
  这个数字要是抖落出去,简直是天文数字。
  可偏偏在死水一样百废待兴的文坛里,他做的刊物太刺激了,中途还挑衅,大家为了骂,也有一部分人为了跟风,都买来放在家里反复研读。
  造成了刊物的大销售。
  其实之后也有人模仿,但没有宁向星主刀的这本气人。
  在这个时候,有些人得到了内部消息,宁向星的第二本刊物要上了。
  一群人摩拳擦掌,有的说看这次不骂得他祖宗都跳起来,也有的说这次谁买谁傻蛋。
  可宁向星第二本刊物的主题叫我是我爹。
  这本封面就两张图,一个对父母诸多不满的人,一觉醒来成了自己的爹,第一张图里渺小的人一下就站得格外高,凌驾于父亲之上。
  刊物一出,总有第一批吃螃蟹,看看这次这本杂志要放什么屎。
  结果看着看着,就沉默了。
  感性的人甚至开始反思起来。
  上一本刊物的精髓,是集合了父母的不足,放大了社会上关于用孝道无理压人的现象。
  这一本的核心,无论大众投稿真实事例,还是岳鑫几人风格各异的个人感想,都透露着一股我非我父,我父非我,孰能决断家务事的无奈。
  封面的主人公,是宁向星长篇连载得第一段,在上本里,他遭受到了很多自以为的压制,“为了你好”、‘你是我生的’‘不听话养你干什么’,都是他怨恨父母的理由。
  可他一朝醒来自己成了父亲,日子过着过着,嘴里也开始出现“为了你好”、‘你是我生的’‘不听话养你干什么’,于是他也收获了那样反抗的、带着痛苦的目光。
  刊物最后一页,宁向星用巨大的对不起三个字当标题,把自己画成了一个可怜的q版小人,对大家鞠躬。
  文质彬彬的小团子穿着衬衫黑裤子,一本正经的道歉,有些感性的读者下意识还会摸摸这个仿佛要从纸张中跳出来的小人。
  宁向星的小qq人诚恳的表示了自己的“哗众取宠”,可他不后悔。
  若能让所有人都看得懂文章要表现的意思,体会各种思想的发散和集中的过程, 就算被骂,他也没有一句怨言。
  只希望大家在看文章骂他的时候,想一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个体,自己所厌恶的这个个体,如果想避免成为这样的人,将如何对待下一个眼睁睁看着你一举一动的个体。
  父辈,自己,孩子,都是个体。
  他看到了那些写信骂他的人,其实言语偏激也没关系,因为引起一定共鸣才会这么激动,今后他也将延续刊物说真话、说实话、挖痛点的风格继续发掘社会上被人所忽略的、盲从的现象。
  坚强的q版小人握着小拳头,努力加油的样子,在一圈嘴巴和喇叭小刀箭矢的简笔画包围下,显得可怜又悲壮。
  第337章 金饭碗,金铃铛(下)
  短短一周,宁向星的第二本刊物再次爆火。
  这一次,火得几乎每个省都来人亲自拜访宁向星,要订足够的杂志!
  文印厂一开始咬着牙不肯分出印刷的权利,可很快就文印厂嗷嗷叫救命,连续拉了好几个其他市的厂共同分担重任。
  后来实在顶不住了,数量实在赶不上!
  三百万本啊!他一个小小厂子怎么搞!
  而且都要得急,时间都火烧眉毛了,只能再分出一部分刊印的份额给其他省份。
  他不但洗白了上一本刊物出来后所有人的质疑和谩骂,还让自己的名声逆转,把谩骂修改成精神治国的良好开端。
  这一本的成功,彻底让岳鑫四人的饭碗直接进化金饭碗。
  参赛工作半年不到,几人已经给家里去了上万元。
  张满意的媳妇孩子更是直接从陕北坐火车来了新省,毕竟这附近还有学校,有新的农贸集市,啥都不缺。
  同月,穆原的轮胎改良也有了进展。
  不过只有五百块奖金和一面锦旗,远远不如宁向星的多。
  但真正交到宁向星手里,却有一千五。
  “还有一千咋来的?”
  “组装了一辆车,卖掉了,兵团买回去了。”就是那些几十块零件,加上修补和一定程度的新零件投入,成本大概一百七八。
  哦,算上人力费平均一下再加二十好了。
  “不如你挣得多,不过够帮扶一下金窝的进度。”穆原揶揄道。
  “怎么,这么想住啊。”宁向星认真思考了起来。“在给你盖金窝之前,不如先弄个金铃铛给你拴上?好提醒我别忘了给你盖窝。”
  穆原说好。
  于是一周后,一九八零年的一月一号。
  穆原他从工作室里拿出来一个包,匆匆往别墅去,当天晚上,绝对隔音的那个屋子内,铃铃铛铛的声音响了很久。
  风雨方歇,宁向星有气无力的控诉。“骗人,金子做的铃铛没这脆响,你用假货糊弄我。”
  穆原啄吻,低低笑:“金色铃铛怎么就不是金铃铛了呢。”
  “跟文字工作者玩文字游戏是吧。”宁向星暗戳戳想,下次要怎么折、磨他。
  穆原三十周岁整的第一天,是跟媳妇这样度过的。
  大年三十之前盘账。
  宁向星第一刊净赚二十万。
  第二刊,已经得到三十五万了,还不用扣除多少成本,而且正在火爆印刷中,他估计到第三刊出来,还能再挣几十万。
  数着五十五万,留五万现金流,其余的美滋滋的给自己充了五亿积分。
  然后把玉石杯子当水杯、用金子做拉链,用……
  当初让他惊讶不已的床品买来当员工新年抽奖奖品。
  这个年,员工都乐疯了。
  乌鲁齐木那边,从年初一开始陆陆续续上来了许多老百姓眼里的大人物,只求能让孩子进来学习学习。
  不说别的,就说说关照林,都给爹妈买车了,恁大的金镯子,家里老妈姐姐和嫂子人手一个!
  关键那可是能见光的合法收入!
  宁向星挑挑拣拣,又吸纳了六个人进来,其中两人是绘画有天分有灵气的,以后他宁向星连插画的事儿都可以交出去了。
  另外四人一个是拿笔杆子的,另外三个,终于分出一个司机的具体职位,关照林高兴得抹眼泪。
  还有两个一个是后勤一个是保洁。
  嘿没办法,就算是保洁也有的是人挤破脑袋要进来干。
  年后,入春。
  宁向星将现金拿出来再次数数,依依不舍的掏了几千出来,开辟了一块菜地,一个畜牧农场,聘请了几个本地种地能手,无论年龄性别,能干的就上岗。
  张顺竟然来给他们开小灶,传授经验,以及分享最新的农科院帮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