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恰好这时进来一对年轻情侣。
两人估计是准备进店买水喝,情侣中的女方却在路过店里冰柜的时候瞧上了冰柜里的冰激凌。
她想吃,男的不让。
“不要吃冰,你又吃冰,回头肚子疼难受怎么办。”
“可是我现在想吃,就吃一个。”
“不准,吃了你回去又闹肚子哇哇叫,买别的零食吧,吃薯片。”
“我不想吃薯片。”
“那你吃鸡爪,这里有鸡爪。”
男的说话语气坚决,嗓门大。女方声音则小一些,两人为了一个冰激凌来回拉扯半天。
闹得禾嫒尺也想去买个巧克力甜筒,便放下手里的薯片,准备走到冰柜旁看。
才走半道,坐在便利店门口矮凳上的老板忽然对情侣中的男方说:“你们在别的地方怎么样我不管,在这里,你就得听她的!”
一句话,把整个便利店里的人都听得愣住了。
这时,全便利店的人,包括准备到冰柜买甜筒吃的禾嫒尺,都把注意力放到了老板身上。
在货架后边啥都不知道的蓉初小声念叨着:“什么情况?”探头探脑地从货架后头往声音发出来的方向看去。
老板,这时候或许用掌柜的形容她更为贴切,是一名身穿摩梭服饰的中年女子。头上用长发包着长长的辫子围在头上,身穿摩梭长裙,皮肤黑亮。一手拿着烟斗,坐姿豪迈,声音响亮。
明明只是坐在一张矮木凳上,气势却瞧着比站起来的人都足。若是细看,能发现她长相端正,或说是美,但在这时却没人在意。
她正严肃地紧紧盯着情侣中的男方。
那一刹那,禾嫒尺忽然明白长期掌权的女人应该是什么样。
方才还在争执的情侣不说话了。
再过一秒,女方先是笑了出来。男方则似乎是在与便利店老板的对视中败下阵来。
他辩解了一句:“我也是为她好,冰的吃多了拉肚子……”随后又放弃继续说。跑去买瓶水,又把冰激凌的账结了。
他大概理解了掌柜的逻辑,过于大声也不行。
这对情侣出门时,还能听见女方在小声地“嘿嘿”笑着。
男方则用比之前稍小一些的声音说:“你还笑,是不是有娘家人给你撑腰的感觉。刚才吓我一跳……”
小插曲后,店里剩下几人面面相觑。禾嫒尺这时才发现便利店里居然还有一名中年摩梭男子待在里头。
不知道他是掌柜的什么人,但看起来他已经对这种情况相当习惯。
最后,禾嫒尺花5块钱买了个巧克力甜筒美滋滋地走了。出门后还给没看见现场的白苓说刚才发生的事。
“我还以为这边没什么人,物价会更贵,甜筒居然比大落水便宜两块钱我也是没想到的。”
“便利店老板人还怪好的咧。”
“哎,好可惜我没看到。”
……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格外快,云南之行在泸沽湖迎来末声。
云南是个好地方,光是省内便有25个民族,好些城市还连着边境。不同地方,口味区别很大。
一次玩遍确实不太可能,在洱海、泸沽湖边上住的开销也真是有些大。在云南玩上大半个月,终于成功将禾嫒尺的住宿报销额度清得一干二净。
再加上时间接近过年,她确实得回家。
前往泸沽湖时,她选择的是从丽江坐车从高速出发,离开时候,则是直接在泸沽湖乘坐飞机,前往昆明机场,再转飞鹏城。
回鹏城住几日,将行李箱里的东西整理干净,趁着刚放寒假这会儿,先把最初的昆明篇和大理篇完全剪辑好,错开日子发出来。
才带上笔记本电脑和拍摄的素材回老家去。
……
禾嫒尺在旅游期间,她的老作品依旧在持续带来新流量,让各平台的粉丝数量继续上涨。
虽说涨得没有新作品发布时快,却因为粉丝基数大,会更容易被分享给朋友。
因此,到一月中旬时,她的全平台粉丝已破二百万。
一名全平台拥有二百万粉丝的美食博主,在拥有相对稳定的技术,作品又不出大毛病的情况下,新作就是很容易获得热度。
《小迟逛吃之小锅米线》和《小迟逛吃之寻味大理》发出之后,很快,两部作品便分别在不同的日子登上p站首页、与此同时,她分p剪成相对短一些,发在小紫书和逗音等平台的作品,也快速获得流量。
几乎理所当然地,在作品中被她提起的所有店子,都迎来了事业上的新机遇,能不能把握好这次机会,让事业再攀高峰,就得看各家老板们的功夫如何了。
几乎是同一时刻。
前些日子为了能蹭上热度,悄悄照着禾嫒尺的路径,在云南拍摄美食作品的新人同行们,也将攒过好些时候的作品一同发出来。
平时喜欢刷美食视频的网友,要是再细心些,便会发现,最近关于云南的美食视频莫名其妙多出不少,虽说质量参差不齐,日期却都挺新鲜。
做过营销,或是留意过营销的朋友们可能会知道,高质量广告有效。中低质量的广告,要是发多了,也同样有效。
因此,在此之前因美景闻名全国的云南,正在慢慢因美食再次获得一层新的关注。
……
有人欢喜有人愁。
被大博主探店对于极大多数人来说,当然都是好事。只是对于某些被禾嫒尺吐槽过的店家来说,却不那么爽快。
和以前不同,现在的禾嫒尺经历过好吃蛙事件,已经知道自己作品拥有的影响力能带来正面影响,也有可能带来很强的负面影响。
因此,她碰上出品不好的店子,会比之前更加注意尽量收着说。要不是店家真的坑,还把她惹急了,她基本不会专门发一篇视频或是文章,把人家晾出来公开处刑。
点评吐槽几句差不多就行,回头把人家店子干倒了还真不好说会产生什么影响。
但她不说不代表别人不会说。
排雷排坑永远都能获得流量,如果这些雷和坑真正存在,容易被大众所认可,获得的流量则更多。
于是,禾嫒尺去昆明时吃的那家她没吃明白的过桥米线,便趁着这股风波,被推到了风头浪尖上。
《试试网红博主没吃明白的多年老店!》
《盘点一些从小吃到大,味道越来越差的老店!》
《xxx,你到底要坑游客到什么时候!》
《就是这家米线难吃到让百万粉美食博主只在昆明呆了一天就跑》
类似的短视频内容开始在各大平台发酵,看样子跟禾嫒尺一样没吃明白的游客确实不少,有意见的本地客人似乎也真的很多。
因此,这些带上#小迟没吃饱排雷标签(对,她有专门的标签)的内容,迅速获得讨论。
让那家老店的老板确实是变得头大起来。
怎么办?
第267章
怎么办?
禾嫒尺发现自己在点评上发表的内容被其他同行做成视频蹭热度,并把事情夸大了说时,大概慌了十分钟左右。
好在跟绵绵大王沟通过后,发现对方也曾在最红的时候经历过类似事件,她便冷静下来,甚至还会抽空关注事件后续发展。
她还挺好奇那家老字号会怎么做,说不定还能从中学些新东西。
结果根本没学到。
一般老板在经营过程中碰见这种情况,要么选择积极面对,要么当鸵鸟。
禾嫒尺去的那家老店选择的是后者,不多回应,直接假装无事发生。
估计老板想的是网络热点持续不了几天,只要没人讨论,就很快会被人忘记。届时以前怎么赚的,未来还能怎么赚。
不吱声确实不容易因为回应不好产生更多问题,缺点就是市场容易在其沉默期间被同行瓜分。
很快,发布跟风切片内容的美食博主们,后续便会补上一些新的探店集锦。
《跟本地人吃遍昆明不踩雷》
《你还在吃xxx吗?压箱小店推荐给你!》
《不坑游客真老店,就在这条街!》
《排队2小时才能吃上的米线?跟我看看怎么样!》
类似内容会紧跟着一同发出,里头有些是商务推广,有些是真正的探店作品,啥都有,热闹得很。总归就是要把这家老字号的客源分走。
要提一嘴的是,受到禾嫒尺的影响,最近真探店的美食博主比例变高了一些。
作为一个入行一年左右便做到全网两百万粉,上过热搜,并且经常接到商务,还不被粉丝们嫌弃的美食博主。
禾嫒尺的账号都快被某些专门研究自媒体账号如何起号的团队扒烂了。
以前还只是扒她起号经历,现在人家连她怎么接广,每支广告多少钱,接广之后具体会做什么都分析得相当清楚。
“美食赛道已经很卷,和其他博主不一样,这条赛道一般博主不那么容易变现,初期起号大多也就蹭顿霸王餐吃。但她因为是真吃真探店,积累了一定基础粉丝量,而且保证接的推广品质都不差……”
两人估计是准备进店买水喝,情侣中的女方却在路过店里冰柜的时候瞧上了冰柜里的冰激凌。
她想吃,男的不让。
“不要吃冰,你又吃冰,回头肚子疼难受怎么办。”
“可是我现在想吃,就吃一个。”
“不准,吃了你回去又闹肚子哇哇叫,买别的零食吧,吃薯片。”
“我不想吃薯片。”
“那你吃鸡爪,这里有鸡爪。”
男的说话语气坚决,嗓门大。女方声音则小一些,两人为了一个冰激凌来回拉扯半天。
闹得禾嫒尺也想去买个巧克力甜筒,便放下手里的薯片,准备走到冰柜旁看。
才走半道,坐在便利店门口矮凳上的老板忽然对情侣中的男方说:“你们在别的地方怎么样我不管,在这里,你就得听她的!”
一句话,把整个便利店里的人都听得愣住了。
这时,全便利店的人,包括准备到冰柜买甜筒吃的禾嫒尺,都把注意力放到了老板身上。
在货架后边啥都不知道的蓉初小声念叨着:“什么情况?”探头探脑地从货架后头往声音发出来的方向看去。
老板,这时候或许用掌柜的形容她更为贴切,是一名身穿摩梭服饰的中年女子。头上用长发包着长长的辫子围在头上,身穿摩梭长裙,皮肤黑亮。一手拿着烟斗,坐姿豪迈,声音响亮。
明明只是坐在一张矮木凳上,气势却瞧着比站起来的人都足。若是细看,能发现她长相端正,或说是美,但在这时却没人在意。
她正严肃地紧紧盯着情侣中的男方。
那一刹那,禾嫒尺忽然明白长期掌权的女人应该是什么样。
方才还在争执的情侣不说话了。
再过一秒,女方先是笑了出来。男方则似乎是在与便利店老板的对视中败下阵来。
他辩解了一句:“我也是为她好,冰的吃多了拉肚子……”随后又放弃继续说。跑去买瓶水,又把冰激凌的账结了。
他大概理解了掌柜的逻辑,过于大声也不行。
这对情侣出门时,还能听见女方在小声地“嘿嘿”笑着。
男方则用比之前稍小一些的声音说:“你还笑,是不是有娘家人给你撑腰的感觉。刚才吓我一跳……”
小插曲后,店里剩下几人面面相觑。禾嫒尺这时才发现便利店里居然还有一名中年摩梭男子待在里头。
不知道他是掌柜的什么人,但看起来他已经对这种情况相当习惯。
最后,禾嫒尺花5块钱买了个巧克力甜筒美滋滋地走了。出门后还给没看见现场的白苓说刚才发生的事。
“我还以为这边没什么人,物价会更贵,甜筒居然比大落水便宜两块钱我也是没想到的。”
“便利店老板人还怪好的咧。”
“哎,好可惜我没看到。”
……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格外快,云南之行在泸沽湖迎来末声。
云南是个好地方,光是省内便有25个民族,好些城市还连着边境。不同地方,口味区别很大。
一次玩遍确实不太可能,在洱海、泸沽湖边上住的开销也真是有些大。在云南玩上大半个月,终于成功将禾嫒尺的住宿报销额度清得一干二净。
再加上时间接近过年,她确实得回家。
前往泸沽湖时,她选择的是从丽江坐车从高速出发,离开时候,则是直接在泸沽湖乘坐飞机,前往昆明机场,再转飞鹏城。
回鹏城住几日,将行李箱里的东西整理干净,趁着刚放寒假这会儿,先把最初的昆明篇和大理篇完全剪辑好,错开日子发出来。
才带上笔记本电脑和拍摄的素材回老家去。
……
禾嫒尺在旅游期间,她的老作品依旧在持续带来新流量,让各平台的粉丝数量继续上涨。
虽说涨得没有新作品发布时快,却因为粉丝基数大,会更容易被分享给朋友。
因此,到一月中旬时,她的全平台粉丝已破二百万。
一名全平台拥有二百万粉丝的美食博主,在拥有相对稳定的技术,作品又不出大毛病的情况下,新作就是很容易获得热度。
《小迟逛吃之小锅米线》和《小迟逛吃之寻味大理》发出之后,很快,两部作品便分别在不同的日子登上p站首页、与此同时,她分p剪成相对短一些,发在小紫书和逗音等平台的作品,也快速获得流量。
几乎理所当然地,在作品中被她提起的所有店子,都迎来了事业上的新机遇,能不能把握好这次机会,让事业再攀高峰,就得看各家老板们的功夫如何了。
几乎是同一时刻。
前些日子为了能蹭上热度,悄悄照着禾嫒尺的路径,在云南拍摄美食作品的新人同行们,也将攒过好些时候的作品一同发出来。
平时喜欢刷美食视频的网友,要是再细心些,便会发现,最近关于云南的美食视频莫名其妙多出不少,虽说质量参差不齐,日期却都挺新鲜。
做过营销,或是留意过营销的朋友们可能会知道,高质量广告有效。中低质量的广告,要是发多了,也同样有效。
因此,在此之前因美景闻名全国的云南,正在慢慢因美食再次获得一层新的关注。
……
有人欢喜有人愁。
被大博主探店对于极大多数人来说,当然都是好事。只是对于某些被禾嫒尺吐槽过的店家来说,却不那么爽快。
和以前不同,现在的禾嫒尺经历过好吃蛙事件,已经知道自己作品拥有的影响力能带来正面影响,也有可能带来很强的负面影响。
因此,她碰上出品不好的店子,会比之前更加注意尽量收着说。要不是店家真的坑,还把她惹急了,她基本不会专门发一篇视频或是文章,把人家晾出来公开处刑。
点评吐槽几句差不多就行,回头把人家店子干倒了还真不好说会产生什么影响。
但她不说不代表别人不会说。
排雷排坑永远都能获得流量,如果这些雷和坑真正存在,容易被大众所认可,获得的流量则更多。
于是,禾嫒尺去昆明时吃的那家她没吃明白的过桥米线,便趁着这股风波,被推到了风头浪尖上。
《试试网红博主没吃明白的多年老店!》
《盘点一些从小吃到大,味道越来越差的老店!》
《xxx,你到底要坑游客到什么时候!》
《就是这家米线难吃到让百万粉美食博主只在昆明呆了一天就跑》
类似的短视频内容开始在各大平台发酵,看样子跟禾嫒尺一样没吃明白的游客确实不少,有意见的本地客人似乎也真的很多。
因此,这些带上#小迟没吃饱排雷标签(对,她有专门的标签)的内容,迅速获得讨论。
让那家老店的老板确实是变得头大起来。
怎么办?
第267章
怎么办?
禾嫒尺发现自己在点评上发表的内容被其他同行做成视频蹭热度,并把事情夸大了说时,大概慌了十分钟左右。
好在跟绵绵大王沟通过后,发现对方也曾在最红的时候经历过类似事件,她便冷静下来,甚至还会抽空关注事件后续发展。
她还挺好奇那家老字号会怎么做,说不定还能从中学些新东西。
结果根本没学到。
一般老板在经营过程中碰见这种情况,要么选择积极面对,要么当鸵鸟。
禾嫒尺去的那家老店选择的是后者,不多回应,直接假装无事发生。
估计老板想的是网络热点持续不了几天,只要没人讨论,就很快会被人忘记。届时以前怎么赚的,未来还能怎么赚。
不吱声确实不容易因为回应不好产生更多问题,缺点就是市场容易在其沉默期间被同行瓜分。
很快,发布跟风切片内容的美食博主们,后续便会补上一些新的探店集锦。
《跟本地人吃遍昆明不踩雷》
《你还在吃xxx吗?压箱小店推荐给你!》
《不坑游客真老店,就在这条街!》
《排队2小时才能吃上的米线?跟我看看怎么样!》
类似内容会紧跟着一同发出,里头有些是商务推广,有些是真正的探店作品,啥都有,热闹得很。总归就是要把这家老字号的客源分走。
要提一嘴的是,受到禾嫒尺的影响,最近真探店的美食博主比例变高了一些。
作为一个入行一年左右便做到全网两百万粉,上过热搜,并且经常接到商务,还不被粉丝们嫌弃的美食博主。
禾嫒尺的账号都快被某些专门研究自媒体账号如何起号的团队扒烂了。
以前还只是扒她起号经历,现在人家连她怎么接广,每支广告多少钱,接广之后具体会做什么都分析得相当清楚。
“美食赛道已经很卷,和其他博主不一样,这条赛道一般博主不那么容易变现,初期起号大多也就蹭顿霸王餐吃。但她因为是真吃真探店,积累了一定基础粉丝量,而且保证接的推广品质都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