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胤礽觉得不对劲,想进去看看,却被梁九功拦着。
  八月的天,康熙这里门窗紧闭,胤礽便知道康熙并非在睡着,而是寒症又发作了。
  康熙的病会使人忽冷忽热,热时如炙火烤,冷时似处在数九寒冬,怎么也捂不热身子。
  胤礽实在忧心,不顾梁九功的劝阻,径直推门进去,铺面而来一股热气混杂着浓郁药味,呛的胤礽眼泪都快出来了。
  “阿玛!”
  胤礽快步走到床前,此时康熙盖了两层厚厚的棉被,还是止不住打颤,面色苍白,嘴唇发紫,不知在受怎样的苦楚。
  胤礽的眼泪瞬间决堤,扑到床头。
  “阿玛!儿子来了。”
  身后的胤祉没想到汗阿玛竟然病的这么重,也跪地哭了起来。
  康熙抖的几乎说不出话:“保……成……”
  “阿玛,是我,我来了,您是不是很冷,是不是很痛?都怪我,是我来晚了……”
  胤礽急切万分,从怀中拿出药瓶。
  “阿玛,儿子从宫中带了药来,您快吃一颗。”
  说罢吩咐梁九
  功去拿水来。
  未免康熙犹疑,胤礽倒出一颗药丸,自己吃了下去。
  “阿玛放心,此药对您的病症有奇效,儿子试过了,不会有事的。”
  康熙震惊的看着他,眼眶通红,紧紧抓住他的手,几乎用尽了全部力气“低吼”出声:“朕信你,你快……吐出来。”
  是药三分毒。保成从小身子就弱,怎么能胡乱吃药。
  看着胤礽干裂的唇和眼下的乌青,康熙本就心痛难当,又因胤礽不顾己身吃下药丸,康熙激动的差点昏死过去。
  胤礽连忙给他顺气,哄道:“阿玛别担心,儿子没事。服了药您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梁九功端来了清水,胤礽亲自喂康熙吃下药丸。
  果然如胤礽所说,药吃下去没多久康熙的寒症有所缓解,不再打冷颤,脸色也好多了。
  众人见状,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康熙恢复了些精神,在胤礽的搀扶下坐起身来,拉着人仔细瞧着,眼中流露出心疼之意。
  “朕的保成瘦了。”康熙抚了抚胤礽的脸颊道:“瞧你眼下的乌青,怕是朕病了的这些日子没少为朕忧心。朝中一切事务都由你担着,又日夜兼程的赶过来,可莫要伤了身子才好啊。”
  “儿子的身体好着呢,哪儿就这么娇气了。倒是您,身子还没好全就别操心儿子了。”胤礽笑着道,又示意康熙别忘了一同随行而来的胤祉。
  康熙这才想起自己的皇三子还跪在那里抹眼泪呢,招手把人叫到身边关心了几句。可话没说几句,胤祉满腔的爱父之情还没来得及表现,康熙就让胤祉好好休息,将人打发了出去。
  胤礽忍不住发笑,忽然身上一紧,被康熙扯进了怀里。
  “保成……”朕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康熙这病来势汹汹,发作起来犹如走在鬼门关,着实让人后怕。
  此前,康熙以为自己时日无多,这才急召胤礽前来,想要与胤礽交代后事,更想再见胤礽一面。
  如今胤礽带了救命药来,康熙的病情有了好转的迹象,心中不免激动,直言“保成是朕的福星。”
  康熙激动,胤礽又何尝不是。
  前世他因表现不佳遭到康熙厌恶,康熙不愿见他,将他赶回京城,自此父子离心。今世康熙将他视作福星,将他抱在怀里……
  前世种种浮现在眼前,如走马观花,胤礽说不清自己是怎样的心情,有时觉得即使重活一世,也无法弥补前世自己所受的委屈,可真要他和康熙较真吗?
  胤礽有时想,真希望康熙也拥有前世的记忆,这样他便可以肆无忌惮的向康熙发泄和诉说那些生不如死的日子,让康熙也跟着伤,跟着痛。
  可同时胤礽也庆幸着,康熙没有前世的记忆,如今这样便是全心全意的在意他,宠爱他,而非为了弥补那些不堪的过往。
  康熙听到了胤礽的啜泣,心脏不可名状的痛起来。
  他似乎感受到了怀中人的委屈和不甘,那种情绪说不清也道不明,只觉得自己在无形中真真切切的留住了这个孩子。
  康熙抱的更加用力,嗓音压抑不住的颤抖,“保成,不哭,阿玛在这里。”
  一如当年哄着哭闹的小太子,甘愿付出所有耐心和宠爱。
  第45章 终章
  康熙三十四年, 春。
  乾清宫内,胤礽身着明黄色蟒袍, 头戴东珠朝冠,正由内侍为他整理衣襟。铜镜中的少年眉目如画,面如冠玉,举手投足间尽显天家威仪。
  “汗阿玛。”胤礽转身,看见康熙帝负手立于殿门处,连忙行礼。
  康熙缓步走近,伸手替他正了正朝冠上的东珠。这顶朝冠是他特意命内务府打造的,东珠颗颗圆润饱满,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他的手指在珠串上轻轻摩挲,恍惚间又看见那个蹒跚学步的稚子, 跌跌撞撞地扑进自己怀里。
  “转眼间, 朕的保成都长这么大了。”康熙的声音有些沙哑, “记得你刚出生时, 朕抱着你,你那么小, 连眼睛都睁不开。”
  胤礽低下头,看见阿玛的手在微微发抖。他知道, 这是阿玛在隐忍自己的不舍之情。
  这些年,康熙的鬓角已经染上了霜色, 眼角的皱纹也深了许多。胤礽瞧在眼里, 心中不免难过, 他宁愿自己永远都不要长大,这样,他的汗阿玛就不会老。
  这样想着,胤礽还是轻声哄道:“阿玛, 今日是儿子大喜的日子,您应该替儿子高兴才是啊。”
  “朕当然高兴。”留了胤礽这么多年,终是要迈出这一步,看他娶妻生子,离自己这个阿玛越来越远。
  康熙收回手,从袖中取出一块玉佩:“这是你额涅留下的,今日你大婚,朕把它交给你。”玉佩温润如水,上面雕刻着祥云纹样,正是孝诚仁皇后生前最爱之物。
  胤礽双手接过,指尖触到玉佩的瞬间,仿佛感受到了额涅的温度。
  “皇上,太子殿下,吉时已到。”梁九功在殿外轻声提醒。
  康熙心中酸涩,拍了拍胤礽的肩膀:“去吧。”
  乾清宫外,礼乐齐鸣。胤礽登上銮驾,回头望去,康熙站在殿前的台阶上,明黄色的龙袍在阳光下耀眼极了。可那一刻,他忽然觉得阿玛的身影单薄又孤独。
  胤礽按捺住不舍的心思,心道日后也可如从前一样,多来乾清宫陪着阿玛就是。
  *
  大婚礼仪繁琐,胤礽有些心不在焉。他想起前几日,康熙召他商议朝政时的情景。那日乾清宫的暖阁里,康熙将一摞奏折推到他面前:“这些你来看看。”
  胤礽翻开奏折,是各地官员的请安折子。他仔细阅读,不时提笔批注。康熙就坐在一旁,偶尔指点几句。暖阁里很安静,只能听见炭火噼啪的声响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这些年康熙有意放权,几乎奏折都是他这个皇太子代为批阅。
  “太子爷,该行礼了。”礼官的提醒将胤礽拉回现实。
  他抬眼望去,一如前世一样,他的太子妃仍是石氏。
  石氏身着大红嫁衣,头戴凤冠,正由女官搀扶着走来。红盖头下隐约可见她精致的下颌,步履间环佩叮当。
  礼成之后,胤礽牵起太子妃的手,在众人的簇拥下回了毓庆宫。同样如前世的,是太子妃的寝宫在惇本殿,与他的寝殿相隔甚远,这显然也是康熙的意思。
  胤礽忍不住发笑,康熙年岁越长,对他的看顾就越发的紧。好在他已活了两世,对于情爱之事看早已看的淡了,只是免不了要委屈了石氏。
  不过,他今世只娶这一位太子妃,想来对太子妃也算安慰罢。
  *
  胤礽刚成婚,本可好好放几天假,可没过两天康熙就忍不住把人召去了乾清宫。
  胤礽来到乾清宫时,康熙正在批阅奏折。见胤礽进来,康熙放下朱笔:“保成过来,坐到朕身边来。”
  案几上摆着几碟点心,都是胤礽爱吃的。康熙推过一碟杏仁酥:“尝尝,御膳房新做的。”
  胤礽拿起一块,递给康熙:“阿玛先吃”
  康熙就着他的手咬下一小块,酥皮入口即化,他看着胤礽,眼里似有揶揄:“保成成后,似是比从前更加贴心了。”
  “阿玛说什么呢。”胤礽臊的面色一红,“儿子待阿玛向来贴心。”
  他记得小时候,康熙总会让人准备这些点心,亲自喂他吃,幽幽道:“倒是阿玛您,待儿子不比从前了。”
  “臭小子,朕都快把心掏给你了,竟还不知足。”
  康熙笑骂一声,接过自己咬过的半块杏仁酥:“来,朕喂你吃。”
  “这是阿玛吃过的。”胤礽偏了偏头,看向碟子里完好的几块杏仁酥:“阿玛都舍不得给儿子一块完整的么?”
  康熙的笑意僵在脸上,“怎么,太子爷这是嫌弃朕了?真是有了媳妇忘了阿玛,朕白养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