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要知道无论是我那过世的大哥,还是我那个和反贼相亲相爱的侄子可都知道这事,也放不下这事。看样子,您怕是被您那个忠心耿耿的臣子瞒下了天大的事呢!”
太上皇听到雍和帝的话,先是对着雍和帝一通不孝不悌的怨怼,然后就是指责雍和帝对老臣苛刻,为了达成目的连过世的臣子都要泼脏水。
但是发泄过一段时间情绪后太上皇见雍和帝表情毫无变化,这才冷静了下来。
“你说的这是真的?”
雍和帝冷笑,“父皇,您觉得我有必要骗你吗?而且朕如今日理万机,事情繁忙的很,实在没时间和您开玩笑。”
太上皇思考了许久,这才脸色一变。
“是诏书,是朕当年写下的禅位诏书!还有金衣卫的密折!”
第71章 “传位诏书?”……
“传位诏书?”
雍和帝简直被气笑了,他可没想到他这位父皇还藏着这么大个花活呢。
这是要传给谁的,不管传给谁的是不是也该再皇宫里,怎么会在贾家放着。
难不成贾家哪个公子是太上皇您老的种,还是父皇您真的太过信任看好贾家,打算来一出禅位?
听到雍和帝的阴阳怪气,太上皇有些不好辩白,毕竟若是他的猜测是正确的,那太上皇可真是给皇家闹出了个大笑话。
可是天地良心,这件事里太上皇也是冤枉的来着。
太上皇重视权利和名声都到了偏执的地步,怎么可能提前留下传位诏书呢,更何况传位给的还不是他任命的下任帝王,太上皇虽然晚年有些昏聩了,但还不想未来得个灵帝之类的谥号。
这事吧那也是说来话长了,差不多快三十年前,太上皇那时正值壮年,义忠亲王也刚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父子两人的关系还处于蜜月期。
太上皇为了玩乐也好,为了稳定天下也罢,在义忠亲王十三岁后太上皇便经常让义忠亲王监国,而他外出巡视天下。
然后那一年江南一代蚊子特别厉害成了灾,爆发了规模庞大的时疫。
而太上皇不巧中了招,且一发病就极为迅速,不到半天就满身滚烫卧床不起,眼见着就要不好。
始皇帝沙丘病亡,长公子扶苏不在身边后闹出了多大的问题,虽然说秦朝先天不足,哪怕是长公子扶苏继位也不一定能让秦朝发展的多好。
但是若没有沙丘之变,秦朝不会崩坏的那么快,连基本盘都没保住。
前车之鉴在此,太上皇自然只能提前做打算。
而那时伴架的官员中,太上皇最信任的,正是一直掌管着禁卫军的荣国公贾代善。
所以太上皇当时秘密写下传位诏书,令贾代善保管此诏书。
后来太上皇病情见好,原本这封没有入档的诏书该被太上皇收回销毁的。
但是很不巧,太上皇病重的消息传过来后,反贼在太上皇回程的路上又遇到了好几次刺杀。
太上皇刚刚经历了一场死劫,心思正处于对生命恐慌这个阶段,而且那时的义忠亲王尚没有引起太上皇的忌惮,太上皇担心以后他真的会突然离世他的宝贝儿子上位会出现波折,索性便让贾代善一直秘密保管这封诏书了。
等到后来,太上皇和义忠亲王之间虽然因为权力争斗关系冷淡下来。
但坦白讲,在义忠亲王彻底被逼得走上谋反之前,太上皇这个渣爹虽然习惯性打压义忠亲王,但还真没打算换太子。
就和后来雍和帝登基时一样,你别看太上皇在让雍和帝上位后不停的扫雍和帝的面子,还抬举忠荣亲王和勋贵们压制雍和帝,但是这一位也真的没打算废掉皇帝。
所以那封传位诏书自然是不需要取回的。
等到义忠亲王反叛后,这封诏书倒是该被销毁了,而太上皇也确实下令让贾代善销毁了,所以太上皇印象中这封诏书确实不该存在了。
至于金衣卫是太上皇手里的暗桩,是太上皇的情报组织。
而这个金衣卫绝大多数官员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大家普遍都以为金衣卫的首领该是太上皇身边的宦官。
但是实际上,在太上皇的安排下金衣卫的首领一直都由禁卫军首领兼任,为的就是让金衣卫手中拥有武装力量。
而金衣卫的一个职责就是探查高门大户内的阴私之事,不过太上皇作为一个对勋贵大族们过分宽和的帝王对于这些其事情多半其实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只要这些人闹得不过火,不觊觎他的皇位,太上皇一律都当不知道。
但这并不代表这些秘密真的不重要了,这些秘密或许不足以让这些家族满门获罪家破人亡,但是让这些家族颜面扫地前程尽失却是轻而易举。
可以说只要有人能捏住这些秘密,那么这些大族都会受到其胁迫。
太上皇自然也知道这个权力有多大,所以自然也派心腹监视着金衣卫首领的行事,若发现其有异动,那是定斩不赦。
而金衣卫首领一旦卸任,金衣卫的那些文件也同样是要被彻底销毁的。
而贾代善当初的表现一直都足够的忠心,而且在义忠亲王叛乱后就很是有眼色的辞掉了禁卫军以及金衣卫的首领之位。
而随着贾代善的卸任,金衣卫的密折自然也就被太上皇派人收走了,而负责整理这些文件的,除了新一任禁卫军首领,也就是太上皇的亲表弟水隆外还有太上皇最信任的大太监。
所以按理常理来说,贾家是不可能还有这两样东西的,但是太上皇敢肯定,他的想法没有错。
毕竟荣国府府早已走下坡路,就连财产都入不敷出了,除了这两种东西外,不可能这么吸引义忠亲王乃至反贼的密切注意。
雍和帝闻言,笑了笑。
“看来大哥当年可真是消息灵通啊,连暗处的金衣卫首领是谁都明白。不过也对,毕竟朕要是没记错,贾赦那蠢货似乎一直都是大哥的伴读来着。”
让金衣卫首领的嫡长子给太子做伴读,刚好贾赦又是个蠢笨又不会闭嘴守拙的,义忠亲王不发现情况才怪。
而知道了太上皇暗处情报机构的实际掌控者,义忠亲王怎么会不拉拢,而这或许正是贾敬被义忠亲王另眼相待,又许嫁女儿的真相。
而贾代善这个一直表现得忠心耿耿的臣子,在死前有没有按照太上皇的要求毁掉诏书和秘闻雍和帝并不知道。
但是以宁国府执意拉荣国府下水的架势,雍和帝猜测贾代善恐怕真的把这些东西私藏了。
不过藏的地方估计很隐秘,所以哪怕到了如今也没被找到,所以那些反贼才会对荣国公府关注异常。
至于贾代善这么做的原因,这谁知道呢。
或许贾代善就是觉得这东西有私藏的价值;或许是因着儿子的无能贾代善看到了家族即将败落的未来,所以打算给儿孙留个后手;也或许贾代善真的按照规矩把该销毁送走的东西都解决了,如今的种种不过是反贼们的误会。
谁知道呢。
这个消息事关重大,雍和帝本是不希望让其他人知道这个消息的,但想了又想,他还是将徒怀楠叫到了宫中,如此这般的说了情况。
雍和帝问道:“楠弟觉得这诏书和密卷可还存在?”
徒怀楠皱眉沉思许久道:“臣弟猜测这诏书存在于否在两可之间,但是这记录金衣卫秘闻的卷宗恐怕确实存在。
甄家当初选择和反贼同流合污不就是因着先有把柄在反贼手中嘛。
如甄家这样立身不正又没有胆子坦白从宽之人怕是大多数,恐怕反贼那里已经拿到了部分消息并威胁了他们,这才能解释为何这些勋贵都这么大的胆子掺和进谋反之事。”
当然存在的或许也不是原始的卷宗,贾代善掌管着金衣卫收集来的所有消息,那么自己另外记上一笔也是简单的。
反正以如今的情况来看,这位先荣国公的忠心,那还真的没那么真。
不过和雍和帝的看法一样,这两种东西不管存不存在,那些反贼定然是没有拿到手里的。
否则早就找机会将那个禅位诏书拿出来,打着正统的旗号给雍和帝找麻烦了。
就算从前实力不够打算先苟一苟,在平安州差点被雍和帝都人差点包了饺子后,反贼为了不这么悄无声息的被消灭也该直接站出来了。
而这个消息雍和帝既然知道了,那自然就打算弯道超车自己先把东西拿到手里了。
雍和帝刚刚虽然对那封传位诏书气的牙痒痒,但实际上雍和帝其实还真不怎么关心那个传位诏书。
毕竟那诏书传位的可是前义忠亲王,但是义忠亲王谋反自尽乃是天下都知道的秘密,这正统的名义根本就站不住脚。
太上皇听到雍和帝的话,先是对着雍和帝一通不孝不悌的怨怼,然后就是指责雍和帝对老臣苛刻,为了达成目的连过世的臣子都要泼脏水。
但是发泄过一段时间情绪后太上皇见雍和帝表情毫无变化,这才冷静了下来。
“你说的这是真的?”
雍和帝冷笑,“父皇,您觉得我有必要骗你吗?而且朕如今日理万机,事情繁忙的很,实在没时间和您开玩笑。”
太上皇思考了许久,这才脸色一变。
“是诏书,是朕当年写下的禅位诏书!还有金衣卫的密折!”
第71章 “传位诏书?”……
“传位诏书?”
雍和帝简直被气笑了,他可没想到他这位父皇还藏着这么大个花活呢。
这是要传给谁的,不管传给谁的是不是也该再皇宫里,怎么会在贾家放着。
难不成贾家哪个公子是太上皇您老的种,还是父皇您真的太过信任看好贾家,打算来一出禅位?
听到雍和帝的阴阳怪气,太上皇有些不好辩白,毕竟若是他的猜测是正确的,那太上皇可真是给皇家闹出了个大笑话。
可是天地良心,这件事里太上皇也是冤枉的来着。
太上皇重视权利和名声都到了偏执的地步,怎么可能提前留下传位诏书呢,更何况传位给的还不是他任命的下任帝王,太上皇虽然晚年有些昏聩了,但还不想未来得个灵帝之类的谥号。
这事吧那也是说来话长了,差不多快三十年前,太上皇那时正值壮年,义忠亲王也刚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父子两人的关系还处于蜜月期。
太上皇为了玩乐也好,为了稳定天下也罢,在义忠亲王十三岁后太上皇便经常让义忠亲王监国,而他外出巡视天下。
然后那一年江南一代蚊子特别厉害成了灾,爆发了规模庞大的时疫。
而太上皇不巧中了招,且一发病就极为迅速,不到半天就满身滚烫卧床不起,眼见着就要不好。
始皇帝沙丘病亡,长公子扶苏不在身边后闹出了多大的问题,虽然说秦朝先天不足,哪怕是长公子扶苏继位也不一定能让秦朝发展的多好。
但是若没有沙丘之变,秦朝不会崩坏的那么快,连基本盘都没保住。
前车之鉴在此,太上皇自然只能提前做打算。
而那时伴架的官员中,太上皇最信任的,正是一直掌管着禁卫军的荣国公贾代善。
所以太上皇当时秘密写下传位诏书,令贾代善保管此诏书。
后来太上皇病情见好,原本这封没有入档的诏书该被太上皇收回销毁的。
但是很不巧,太上皇病重的消息传过来后,反贼在太上皇回程的路上又遇到了好几次刺杀。
太上皇刚刚经历了一场死劫,心思正处于对生命恐慌这个阶段,而且那时的义忠亲王尚没有引起太上皇的忌惮,太上皇担心以后他真的会突然离世他的宝贝儿子上位会出现波折,索性便让贾代善一直秘密保管这封诏书了。
等到后来,太上皇和义忠亲王之间虽然因为权力争斗关系冷淡下来。
但坦白讲,在义忠亲王彻底被逼得走上谋反之前,太上皇这个渣爹虽然习惯性打压义忠亲王,但还真没打算换太子。
就和后来雍和帝登基时一样,你别看太上皇在让雍和帝上位后不停的扫雍和帝的面子,还抬举忠荣亲王和勋贵们压制雍和帝,但是这一位也真的没打算废掉皇帝。
所以那封传位诏书自然是不需要取回的。
等到义忠亲王反叛后,这封诏书倒是该被销毁了,而太上皇也确实下令让贾代善销毁了,所以太上皇印象中这封诏书确实不该存在了。
至于金衣卫是太上皇手里的暗桩,是太上皇的情报组织。
而这个金衣卫绝大多数官员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大家普遍都以为金衣卫的首领该是太上皇身边的宦官。
但是实际上,在太上皇的安排下金衣卫的首领一直都由禁卫军首领兼任,为的就是让金衣卫手中拥有武装力量。
而金衣卫的一个职责就是探查高门大户内的阴私之事,不过太上皇作为一个对勋贵大族们过分宽和的帝王对于这些其事情多半其实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只要这些人闹得不过火,不觊觎他的皇位,太上皇一律都当不知道。
但这并不代表这些秘密真的不重要了,这些秘密或许不足以让这些家族满门获罪家破人亡,但是让这些家族颜面扫地前程尽失却是轻而易举。
可以说只要有人能捏住这些秘密,那么这些大族都会受到其胁迫。
太上皇自然也知道这个权力有多大,所以自然也派心腹监视着金衣卫首领的行事,若发现其有异动,那是定斩不赦。
而金衣卫首领一旦卸任,金衣卫的那些文件也同样是要被彻底销毁的。
而贾代善当初的表现一直都足够的忠心,而且在义忠亲王叛乱后就很是有眼色的辞掉了禁卫军以及金衣卫的首领之位。
而随着贾代善的卸任,金衣卫的密折自然也就被太上皇派人收走了,而负责整理这些文件的,除了新一任禁卫军首领,也就是太上皇的亲表弟水隆外还有太上皇最信任的大太监。
所以按理常理来说,贾家是不可能还有这两样东西的,但是太上皇敢肯定,他的想法没有错。
毕竟荣国府府早已走下坡路,就连财产都入不敷出了,除了这两种东西外,不可能这么吸引义忠亲王乃至反贼的密切注意。
雍和帝闻言,笑了笑。
“看来大哥当年可真是消息灵通啊,连暗处的金衣卫首领是谁都明白。不过也对,毕竟朕要是没记错,贾赦那蠢货似乎一直都是大哥的伴读来着。”
让金衣卫首领的嫡长子给太子做伴读,刚好贾赦又是个蠢笨又不会闭嘴守拙的,义忠亲王不发现情况才怪。
而知道了太上皇暗处情报机构的实际掌控者,义忠亲王怎么会不拉拢,而这或许正是贾敬被义忠亲王另眼相待,又许嫁女儿的真相。
而贾代善这个一直表现得忠心耿耿的臣子,在死前有没有按照太上皇的要求毁掉诏书和秘闻雍和帝并不知道。
但是以宁国府执意拉荣国府下水的架势,雍和帝猜测贾代善恐怕真的把这些东西私藏了。
不过藏的地方估计很隐秘,所以哪怕到了如今也没被找到,所以那些反贼才会对荣国公府关注异常。
至于贾代善这么做的原因,这谁知道呢。
或许贾代善就是觉得这东西有私藏的价值;或许是因着儿子的无能贾代善看到了家族即将败落的未来,所以打算给儿孙留个后手;也或许贾代善真的按照规矩把该销毁送走的东西都解决了,如今的种种不过是反贼们的误会。
谁知道呢。
这个消息事关重大,雍和帝本是不希望让其他人知道这个消息的,但想了又想,他还是将徒怀楠叫到了宫中,如此这般的说了情况。
雍和帝问道:“楠弟觉得这诏书和密卷可还存在?”
徒怀楠皱眉沉思许久道:“臣弟猜测这诏书存在于否在两可之间,但是这记录金衣卫秘闻的卷宗恐怕确实存在。
甄家当初选择和反贼同流合污不就是因着先有把柄在反贼手中嘛。
如甄家这样立身不正又没有胆子坦白从宽之人怕是大多数,恐怕反贼那里已经拿到了部分消息并威胁了他们,这才能解释为何这些勋贵都这么大的胆子掺和进谋反之事。”
当然存在的或许也不是原始的卷宗,贾代善掌管着金衣卫收集来的所有消息,那么自己另外记上一笔也是简单的。
反正以如今的情况来看,这位先荣国公的忠心,那还真的没那么真。
不过和雍和帝的看法一样,这两种东西不管存不存在,那些反贼定然是没有拿到手里的。
否则早就找机会将那个禅位诏书拿出来,打着正统的旗号给雍和帝找麻烦了。
就算从前实力不够打算先苟一苟,在平安州差点被雍和帝都人差点包了饺子后,反贼为了不这么悄无声息的被消灭也该直接站出来了。
而这个消息雍和帝既然知道了,那自然就打算弯道超车自己先把东西拿到手里了。
雍和帝刚刚虽然对那封传位诏书气的牙痒痒,但实际上雍和帝其实还真不怎么关心那个传位诏书。
毕竟那诏书传位的可是前义忠亲王,但是义忠亲王谋反自尽乃是天下都知道的秘密,这正统的名义根本就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