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三舅舅自然想到了母亲托付给他的事,猜到是甄家害了母亲,因为不敢与甄家硬碰硬,只得一边托人照顾我,一边调查甄家。
直到前几年水大人下江南,舅舅知道了叛党手里有太上皇的皇孙,这才明白了父亲听到的话是何意。”
“王妃若是不信,你立刻派人调查就是,若我没有猜错,当年那个有红色胎记的小公子就是上皇流落在外的皇孙。
而我,知道他如今对外的身份!”
侯晗茵彻底惊了,这位李姑娘可真是个狠人,要知道甄家养养女那纯是为了联姻,一个个都往弱了养,唯一的手段都是教导人怎么拿捏男人了。
在这样的洗脑下,李姑娘偏偏长成了个霸王花,在连甄家二门都出不去的情况下,将皇上查了这么多年的人给查到了,谁不赞一声厉害。
李姑娘苦笑,“其实也不是我多么厉害,而是甄家心太多太大,一边厌恶着被逼和反贼有牵扯,一边又想办法将反贼也拉拢到甄家这边,为甄家所用。
所以在五六年前,那位小公子大概十三岁时,甄家找了好几个如我一般原本出身不差的养女让那位小公子挑选,而我一眼看到了那朵红梅,所以自然留心。
然后我才知道他如今的身份正是平安州郡守之子!”
第61章 不过两日,金陵省人……
不过两日,金陵省人都听说清平郡王妃对甄家的李姑娘一见如故,热情邀请李姑娘入府作伴。
而李姑娘则往甄家送回了四个字。
一切顺利。
甄家觉得自家又达成了一次联姻,看徒怀楠的眼光自然成了看自家人,越发的不在意徒怀楠在江南拿的小动作。
而侯晗茵从李姑娘那里知道了义忠亲王之子的消息,也是马不停蹄的用密信送到了京都,江南的大戏彻底打响。
侯晗茵带着李姑娘真的入了寺庙祈福,而这两年在江南一直声望极高的水岳则是下了帖子,广邀江南的重臣豪族。
至于借口,那则是自己喜得贵子,又逢中秋佳节,自然该热闹一番。
水岳这个缺德带冒烟的,他选择将鸿门宴的场所放在了一条早就设计好的画舫上。
原本江南水乡,在水中玩乐也是平常,所有人自然没有多想。
但是水岳先是将人灌个半醉,又以致敬先贤老庄之风的名义,嚷着要享受一番魏晋狂生的感受,让船夫将画舫划到了人烟罕至的江面。
接下来,徒怀楠带着兵士们将画舫围住,那可就真成了瓮中捉鳖,任是这些人在外面藏了多少后手都没用,一点水波都没溅起来就结束了战斗。
于是,江南被迅速的控制住,江南的七成以上官员迅速的被这几年新进的进士们替代,而甄家则被徒怀楠押解入京。
甄家这些年在江南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的罪证本就是现成的,如今有了李姑娘拿出的证词,甄家又多了一个谋逆之罪,太上皇知道了消息,别说甄家便是甄家的老太君都没能保下来。
甄家的结局可是远比南安郡王府还要惨,成年男丁们尽数被斩首,不满十四岁的男丁受刑后成为宫奴,无罪女眷们则尽数被充入教坊司。
整个家族,只有出嫁女得以幸免,但以如今这世道,随着甄家的倒台甄家女在夫家自然开始失势。
曾经在张夫人那里发生的事,在甄家许多出嫁女身上也在上演。
甄太贵妃求情不成,接受不了家族的现状,不到半月就离开了人世。
而皇上为了表达自己的孝顺,同样也是为了展示自己对吓破胆的六弟的宽容,以极高的规格为甄贵太妃治丧。
侯晗茵本以为判贼中最核心的人都已经被找到了根底,如贾家这些人家也该进入流程了。
早弄完早利索,把这些拦路虎杀死了,他们还有新政要实施呢。
但是还没等侯晗茵回到京城,侯晗茵却得到了消息,贾敬莫名因着丹药没了性命,以及平安州郡守一家全部遇难,那个脸上有胎记的青年再次失踪不见。
侯晗茵有些叹气,看样子这些叛贼埋进来的钉子不容小觑,连这样的消息都能得到,看样子博弈仍旧需要继续。
好在因着李姑娘的话,徒怀楠顺利的从平安州百姓的描述中得到了那个疑似沧海遗珠的真实容貌,有了画像总比以前虚空索敌要容易的多。
而且皇上因为秦可卿的关系,可一直没有放松对贾家的监视,贾敬虽然及时自尽没让更多的信息暴露出来,但光是隐居道馆的贾敬能能顺利得到消息这件事,就给皇上暴露了足够多的信息。
而且顺带着,皇上又多为贾家收集到了一条罪名,私自帮助叛贼藏匿银钱。
虽然因为皇上的各种迷雾弹,甄家其他人并没有事先感受到不对,但是甄应嘉却是个老狐狸。
虽然甄应嘉也没察觉到危险,但还是提前做了一手准备,甄应嘉在自己回京述职之前就分别派心腹们带着大笔的财物离开了甄家。
随着甄家势头不对,这些人便按照甄应嘉的命令将这些财富一部分彻底掩埋,一部分送到如贾家这样的老亲中。
这么做为的便是给家族留后路,好让甄家子弟未来有机会翻身。
这种事算是大家族的潜规则,勋贵中除了史家,其他人家都留下了这批财宝。
原本贾母也是言辞拒绝的,只说两家关系亲近,只要贾家还在,不需这些黄白之物,贾家也会尽全力帮助甄家。
但甄家这群人却并不死心,竟然带着这些财宝去了铁槛寺,请求了如今被圈在家庙中的王夫人。
王夫人在铁槛寺的日子不算难过,王夫人到底是宫中贵妃的亲娘,是荣国府里最受宠的贾宝玉的生母,铁槛寺的尼姑们奉承尚且来不及,哪里会苛待。
所以王夫人在抑郁一段时间后,就成了铁槛寺真正的金字塔尖,在铁槛寺内可以说是说一不二。
但失去权利的滋味并不好受,所以王夫人对于甄家如此将她当回事的态度也就更加满意,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下来。
然后在贾家其他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贾家犯下了帮甄家藏匿财宝的过错。
而随着甄家罪名的确认,其他家族多半都选择将这份财产交了出来。
没办法,要是一般的罪名,各家帮忙隐藏一部分财产避免全部被抄家也就罢了,虽然这事是在皇上的嘴里抢肉吃是犯罪,但到底这么多年的潜规则在那摆着,这罪名算不得太重。
至少在这些特权者看来是无伤大雅的。
但是甄家最大的罪名那可是和叛党勾结,这种罪名谁还敢和甄家扯上关系。
这就和未来的犯罪和反恐一样,警察抓到了犯罪分子得查找证据,得审判量刑,犯罪分子自然有着侥幸心理。
但是一旦被定性为恐怖分子,那真是一旦上了名单怎么死都活该。
这些家族自然很是识趣的交出了甄家的钱财,表示自家原本不过是因着旧日的交情,在甄家的请求下帮甄家暂时管理。
如今甄家犯下如此大罪,那这钱自然该是国库的,可以说跪的都很痛快。
没办法,自从贾代善过世,这近二十年来甄家都是这些旧勋贵的领头羊,勋贵们对于甄家的倒台比对南安郡王府的倒台更加恐慌。
毕竟,南安郡王虽然属于旧勋贵但也属于异姓王,自打刘邦说出那句“非刘氏而王者,天下攻击之”1后,天下人对于异姓王没有好下场也算是早有心理准备。
这些旧勋贵虽然会对南安郡王的倒台唏嘘焦虑,但绝不会有甄家倒台时这样感同身受。
于是这些原本都不将律法放在眼里的人家瞬间都学会了识时务,不敢在皇上面前冒头。
只有王夫人,她在寺庙中消息并不灵通,没有及时将这笔财宝交出来。
不过等到王夫人知道了甄家的下场到底也没有那个智慧看清局势,不但不将甄家的财宝交出,还在甄家眼见着彻底没有希望后心安理得的将这笔银子划到了自己手里随意支配。
可以想见,皇上在凤藻宫中看到原本某一件本是皇家赏赐给甄家的玉石摆件时会是个什么心情了。
只能说,王夫人这种实力坑娃坑家族的人也是少有。
叛贼再次销声匿迹,皇上不希望再次失去线索,自然不会在此刻对贾家出手,贾家又一次因为大势苟了下去。
而随着家孝与国孝的两重孝,贾宝玉好不容易劝说贾母同意贾琮明年试着和他一起去参加科举的打算再次落空。
贾琮得了希望又失望自然不满,喝了一顿酒后很是闹了一场,袭人虽是看不上这种人往鸳鸯那里说了一嘴,很快就惹了贾家所有人的不满。
直到前几年水大人下江南,舅舅知道了叛党手里有太上皇的皇孙,这才明白了父亲听到的话是何意。”
“王妃若是不信,你立刻派人调查就是,若我没有猜错,当年那个有红色胎记的小公子就是上皇流落在外的皇孙。
而我,知道他如今对外的身份!”
侯晗茵彻底惊了,这位李姑娘可真是个狠人,要知道甄家养养女那纯是为了联姻,一个个都往弱了养,唯一的手段都是教导人怎么拿捏男人了。
在这样的洗脑下,李姑娘偏偏长成了个霸王花,在连甄家二门都出不去的情况下,将皇上查了这么多年的人给查到了,谁不赞一声厉害。
李姑娘苦笑,“其实也不是我多么厉害,而是甄家心太多太大,一边厌恶着被逼和反贼有牵扯,一边又想办法将反贼也拉拢到甄家这边,为甄家所用。
所以在五六年前,那位小公子大概十三岁时,甄家找了好几个如我一般原本出身不差的养女让那位小公子挑选,而我一眼看到了那朵红梅,所以自然留心。
然后我才知道他如今的身份正是平安州郡守之子!”
第61章 不过两日,金陵省人……
不过两日,金陵省人都听说清平郡王妃对甄家的李姑娘一见如故,热情邀请李姑娘入府作伴。
而李姑娘则往甄家送回了四个字。
一切顺利。
甄家觉得自家又达成了一次联姻,看徒怀楠的眼光自然成了看自家人,越发的不在意徒怀楠在江南拿的小动作。
而侯晗茵从李姑娘那里知道了义忠亲王之子的消息,也是马不停蹄的用密信送到了京都,江南的大戏彻底打响。
侯晗茵带着李姑娘真的入了寺庙祈福,而这两年在江南一直声望极高的水岳则是下了帖子,广邀江南的重臣豪族。
至于借口,那则是自己喜得贵子,又逢中秋佳节,自然该热闹一番。
水岳这个缺德带冒烟的,他选择将鸿门宴的场所放在了一条早就设计好的画舫上。
原本江南水乡,在水中玩乐也是平常,所有人自然没有多想。
但是水岳先是将人灌个半醉,又以致敬先贤老庄之风的名义,嚷着要享受一番魏晋狂生的感受,让船夫将画舫划到了人烟罕至的江面。
接下来,徒怀楠带着兵士们将画舫围住,那可就真成了瓮中捉鳖,任是这些人在外面藏了多少后手都没用,一点水波都没溅起来就结束了战斗。
于是,江南被迅速的控制住,江南的七成以上官员迅速的被这几年新进的进士们替代,而甄家则被徒怀楠押解入京。
甄家这些年在江南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的罪证本就是现成的,如今有了李姑娘拿出的证词,甄家又多了一个谋逆之罪,太上皇知道了消息,别说甄家便是甄家的老太君都没能保下来。
甄家的结局可是远比南安郡王府还要惨,成年男丁们尽数被斩首,不满十四岁的男丁受刑后成为宫奴,无罪女眷们则尽数被充入教坊司。
整个家族,只有出嫁女得以幸免,但以如今这世道,随着甄家的倒台甄家女在夫家自然开始失势。
曾经在张夫人那里发生的事,在甄家许多出嫁女身上也在上演。
甄太贵妃求情不成,接受不了家族的现状,不到半月就离开了人世。
而皇上为了表达自己的孝顺,同样也是为了展示自己对吓破胆的六弟的宽容,以极高的规格为甄贵太妃治丧。
侯晗茵本以为判贼中最核心的人都已经被找到了根底,如贾家这些人家也该进入流程了。
早弄完早利索,把这些拦路虎杀死了,他们还有新政要实施呢。
但是还没等侯晗茵回到京城,侯晗茵却得到了消息,贾敬莫名因着丹药没了性命,以及平安州郡守一家全部遇难,那个脸上有胎记的青年再次失踪不见。
侯晗茵有些叹气,看样子这些叛贼埋进来的钉子不容小觑,连这样的消息都能得到,看样子博弈仍旧需要继续。
好在因着李姑娘的话,徒怀楠顺利的从平安州百姓的描述中得到了那个疑似沧海遗珠的真实容貌,有了画像总比以前虚空索敌要容易的多。
而且皇上因为秦可卿的关系,可一直没有放松对贾家的监视,贾敬虽然及时自尽没让更多的信息暴露出来,但光是隐居道馆的贾敬能能顺利得到消息这件事,就给皇上暴露了足够多的信息。
而且顺带着,皇上又多为贾家收集到了一条罪名,私自帮助叛贼藏匿银钱。
虽然因为皇上的各种迷雾弹,甄家其他人并没有事先感受到不对,但是甄应嘉却是个老狐狸。
虽然甄应嘉也没察觉到危险,但还是提前做了一手准备,甄应嘉在自己回京述职之前就分别派心腹们带着大笔的财物离开了甄家。
随着甄家势头不对,这些人便按照甄应嘉的命令将这些财富一部分彻底掩埋,一部分送到如贾家这样的老亲中。
这么做为的便是给家族留后路,好让甄家子弟未来有机会翻身。
这种事算是大家族的潜规则,勋贵中除了史家,其他人家都留下了这批财宝。
原本贾母也是言辞拒绝的,只说两家关系亲近,只要贾家还在,不需这些黄白之物,贾家也会尽全力帮助甄家。
但甄家这群人却并不死心,竟然带着这些财宝去了铁槛寺,请求了如今被圈在家庙中的王夫人。
王夫人在铁槛寺的日子不算难过,王夫人到底是宫中贵妃的亲娘,是荣国府里最受宠的贾宝玉的生母,铁槛寺的尼姑们奉承尚且来不及,哪里会苛待。
所以王夫人在抑郁一段时间后,就成了铁槛寺真正的金字塔尖,在铁槛寺内可以说是说一不二。
但失去权利的滋味并不好受,所以王夫人对于甄家如此将她当回事的态度也就更加满意,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下来。
然后在贾家其他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贾家犯下了帮甄家藏匿财宝的过错。
而随着甄家罪名的确认,其他家族多半都选择将这份财产交了出来。
没办法,要是一般的罪名,各家帮忙隐藏一部分财产避免全部被抄家也就罢了,虽然这事是在皇上的嘴里抢肉吃是犯罪,但到底这么多年的潜规则在那摆着,这罪名算不得太重。
至少在这些特权者看来是无伤大雅的。
但是甄家最大的罪名那可是和叛党勾结,这种罪名谁还敢和甄家扯上关系。
这就和未来的犯罪和反恐一样,警察抓到了犯罪分子得查找证据,得审判量刑,犯罪分子自然有着侥幸心理。
但是一旦被定性为恐怖分子,那真是一旦上了名单怎么死都活该。
这些家族自然很是识趣的交出了甄家的钱财,表示自家原本不过是因着旧日的交情,在甄家的请求下帮甄家暂时管理。
如今甄家犯下如此大罪,那这钱自然该是国库的,可以说跪的都很痛快。
没办法,自从贾代善过世,这近二十年来甄家都是这些旧勋贵的领头羊,勋贵们对于甄家的倒台比对南安郡王府的倒台更加恐慌。
毕竟,南安郡王虽然属于旧勋贵但也属于异姓王,自打刘邦说出那句“非刘氏而王者,天下攻击之”1后,天下人对于异姓王没有好下场也算是早有心理准备。
这些旧勋贵虽然会对南安郡王的倒台唏嘘焦虑,但绝不会有甄家倒台时这样感同身受。
于是这些原本都不将律法放在眼里的人家瞬间都学会了识时务,不敢在皇上面前冒头。
只有王夫人,她在寺庙中消息并不灵通,没有及时将这笔财宝交出来。
不过等到王夫人知道了甄家的下场到底也没有那个智慧看清局势,不但不将甄家的财宝交出,还在甄家眼见着彻底没有希望后心安理得的将这笔银子划到了自己手里随意支配。
可以想见,皇上在凤藻宫中看到原本某一件本是皇家赏赐给甄家的玉石摆件时会是个什么心情了。
只能说,王夫人这种实力坑娃坑家族的人也是少有。
叛贼再次销声匿迹,皇上不希望再次失去线索,自然不会在此刻对贾家出手,贾家又一次因为大势苟了下去。
而随着家孝与国孝的两重孝,贾宝玉好不容易劝说贾母同意贾琮明年试着和他一起去参加科举的打算再次落空。
贾琮得了希望又失望自然不满,喝了一顿酒后很是闹了一场,袭人虽是看不上这种人往鸳鸯那里说了一嘴,很快就惹了贾家所有人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