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我如今尚未出阁,在舅舅家住一段时间而已,带这么多丫鬟实在是太过兴师动众了,您看,不若将绣橘留下,其他人本也不过是我身边打扫的小丫头,还是留她们在府里好生当差吧!”
周瑞家的一愣,还是笑着答应了下来,唐明月使人送了周瑞家的一个荷包。
“劳烦您跑着一趟,也是辛苦了,这点东西娘子留着吃酒就是了。”
等贾家人离开,一家五口人再不复刚刚的欢快。
要知道迎春过来是在亲戚家小住,这个时代交通不方便,亲友之间来往借住是很常见的事。
而在借住期间,主人家对家里的亲友都会如自家人一般对待,会给人发月例,准备房间,打理衣食住行,安排伺候的人。
而凡是投亲之人,身边顶多也就是带着几个贴身之人,否则就太过失礼了。
毕竟你浩浩荡荡带了十几二十口子人过去投亲,让人家亲戚怎么安排,这对于生产不发达的古代是个很大的消耗。哪怕是大户人家,这钱也不是这么花费的。
看红楼梦中,黛玉千里迢迢去到外祖家,只带了一个王嬷嬷和一个雪雁,是林家缺伺候的人吗?不缺,人家林黛玉伴读的丫鬟就两个。
还有总在贾家小住的湘云,别看人家从史家过来的时候声势浩大,但陪伴湘云住在贾家的也就是个翠缕,其他人护送史湘云这个小主子到地方后还是会退下的。
身边的人带的少,主人家才好安排自家的下人照顾客人,这情分才是实打实的,看着就是不分彼此的亲近。
但你要是浩浩荡荡带着大批人马去别人家,先不提人家有没有地方安置你,你把你身边的人安排满了,那主人家还给不给你身边安排人?
这种安排人可不是为了监视之类的,前文也说了,凡是大户人家下人就不会少,比如说征北侯府这个五进的大宅,想要让它运转起来,府里至少有上百人运作这个宅子里的一应事物。
人员多了,下人之间必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你一个外来的客人,身边要是没有家生子帮衬,想要一切顺遂起来且得时间磨呢。
所以一直以来约定俗成的便是亲戚家投亲不需要太过声势浩大,而一旦声势浩大了,除非是如薛家一般全家投靠依附,否则便代表着这个客人家对主家的不信任和轻视。
就如同当年唐明月给迎春身边的人换了一批,而且换过来的还不是贾家的下人,卖身契都不归贾家管,这其实是非常打人脸的事,明晃晃的表示了侯家对贾家的不信任,所以不想被你家的人照顾自家外甥女。
要不是那时候侯家已经和雍王搭上了线,贾家便是理亏都不会答应这种事。
所以说周瑞家的这话其实是很不给侯家面子的,她来这一次就是为了帮贾家压侯家一回。
别以为我们贾家将你们家看成正经姻亲了你们侯家就可以自视甚高,你们家我们贾家且看不上呢!
感受着屋子里的气氛,绣橘越发的战战兢兢,倒是侯晗茵率先打破了沉默。
“真没想到老太太这么舍不得迎春妹妹,不过老太太想表妹了怎么想起来指派二太太的陪房过来了?听说二太太忙着呢,不过是一个小事怎么劳动了她最信任的陪房。”
侯晗茵还记得书中的绣橘是迎春身边少有的忠心又硬气的丫头了,明明屋子里的大丫头司棋有背景又身份高,但是迎春的奶娘拿迎春的首饰,反倒是这个绣橘这个二等丫头给迎春出的头。
虽然不知道此绣橘是否为彼绣橘,但迎春开口只留下了绣橘,想必这个绣橘也该是迎春比较信任的。
绣橘赶忙道:“郡主容秉,要接我们姑娘回家的想法是二太太先提出来的,老太太没有拒绝。”
侯晗茵心道,看样子贾母还是有些定力的,但到底习惯了被人尊着,行事也没那么周全。
这也是好事,两边如今可是你死我活的政敌,对手自然是越没用越好,这无关对错,只是站队不同而已。
侯晗茵得到了答案便想揭过这件事,今天可是家里人一同出游,可不能因为这点小插曲坏了兴致。
可谁知那绣橘走到迎春身边后拿了一个木头的小蜻蜓,对着迎春道:“这是琮三爷今个儿听到了消息塞给我的,说是他这几天在外面看着有趣买回来给姑娘玩的。”
迎春的神色柔和起来,接过了那小小的木雕,木质不过寻常,雕工也不如何惊艳,但那镂空的小翅膀一摇一摇的却颇为有趣。
原来这个小东西翅膀处放了小机关,估计卖的比一般木雕玩具要贵一些。
迎春不由得道:“他的份例只有那一点,自己用着都不够,还有心思给我买这个,我下次看到他可得说说他再不能这样了。”
这话说是责备倒不如说是暗暗的炫耀,炫耀她的弟弟对她是如此的好。
迎春此刻的神情非常的轻松温柔,充满了脉脉温情,如此神色侯家人还是第一次得见。
不过也难怪,迎春对侯家人的亲近依赖不是假的,但侯家离迎春太远了,这份感情没有长时间的接触了解难免就有些虚浮。
不过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两边的感情都是真的,等真的熟悉了这份飘着的感情自然就实在了。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迎春/迎春妹妹,你和贾琮关系很好?”
迎春点头,“舅母没来之前,我和琮儿的情况相似,在府里都是没有亲娘没有外家帮衬的。后来我有了舅舅家的帮衬,看琮儿的日子难过,同病相怜下难免帮衬他一些,时间长了,我们两个在府里便开始抱团取暖。”
侯晗茵本想估算一下贾琮的年纪,但是无奈,贾琮无论是在书里还是在贾家都太过透明,侯晗茵一时是真的想不起什么信息。
不过这么一个有情有义又偏着迎春的人,倒是可以帮扶一二。
不是侯晗茵那读者的改命欲又上来了,而是真真切切的为迎春考虑。
贾家败落是板上钉钉的未来,但是鉴于贾家都是一群废物点心,又有曾经的功劳在,皇上也不至于下狠手,没触犯律法的妇孺性命总是会留下的。
按照侯家的谋算,那时候迎春应该已经出嫁,不会牵连到她身上,可那时败落的贾家就会成为迎春的负担。
如果这时候贾家有个合适的人选支撑门楣,这对迎春的未来也是好事,到时候她大可以拿出一笔钱安置了贾家人便可以撒手不管了,否则的话贾家这些废物肯定不会少给迎春找麻烦。
不过第一步还是得知道这人的年纪,再找机会见上一见,才好安排。
侯晗茵问道:“贾琮如今多大的年纪了?”
迎春奇道:“琮儿比我小四岁,如今也是九岁的半大孩子了,茵姐姐问这个干什么?”
侯晗茵道:“就是好奇罢了,这么大的年纪正是读书的好时候,可别荒废了去。”
迎春闻言低下头,“琮儿年幼时听我说过读书的好处,倒是一直嚷着要读书,说是要得个功名回来给我撑腰。
可能后来上了学,却越发的懈怠起来,想来我们贾家就是少了几分文曲星眷顾吧。”
第13章 侯晗茵想到书中贾家……
侯晗茵想到书中贾家那混乱的家学,心道那可真不一定。
侯晗茵道:“我倒是听到一些消息,说是负责贾家家学的人不上心,弄得家学里混乱不堪,想来贾琮不是不想学好实在是没条件学好吧。”
贾家面上对儿女们无论嫡庶待遇一致,但私底下那差的可太多了。
贾琮和迎春从前的情况类似,生父不管,生母早亡,嫡母刻薄,别说给他补贴,怕是连那点固定的份例都难拿到手。
贾琮甚至还比不上迎春,迎春好歹和探春惜春同进同出,贾母对女孩也算喜爱,时不时的会有些打赏。
但是贾琮,那真是府里的小透明,存在感连二房的贾环都不如,上哪里能拿到补贴去。
而且迎春是女孩,日常的花费只有打赏下人,给自己买些胭脂水粉这些日常开销。
但贾琮是个男丁,他是需要外出的。十来岁的孩子在古代虽然还不大,但也开始在外面行走了。
而且贾琮不是个贫民百姓,如今的贾家在外面人看来仍旧是煊赫无比,这也注定了贾琮的交际圈子以及花销水平。
你和官宦勋贵子弟一起玩乐嬉戏,那总不能和出苦力的百姓一样拿几个铜板在街边找个摊位买点下水就觉得体面得很吧!
除非贾琮放弃交际,否则那一个月二两的月例都不够贾琮和人交际吃饭的。
若是贾琮还想要读书,贾家家学的确是提供了免费的纸笔,但是那点纸笔是有数的,你要是单纯在家学里混日子,那绝对够用。
但你要是想刻苦读书,那点纸笔连练字都不够,更别提往深了学习。
而且想要读书,想要读的好,那是需要博闻广记的,那是需要大量的书籍辅助的,要是真的只靠四书五经,那除非是天纵之才否则顶多就是个童生的命。
周瑞家的一愣,还是笑着答应了下来,唐明月使人送了周瑞家的一个荷包。
“劳烦您跑着一趟,也是辛苦了,这点东西娘子留着吃酒就是了。”
等贾家人离开,一家五口人再不复刚刚的欢快。
要知道迎春过来是在亲戚家小住,这个时代交通不方便,亲友之间来往借住是很常见的事。
而在借住期间,主人家对家里的亲友都会如自家人一般对待,会给人发月例,准备房间,打理衣食住行,安排伺候的人。
而凡是投亲之人,身边顶多也就是带着几个贴身之人,否则就太过失礼了。
毕竟你浩浩荡荡带了十几二十口子人过去投亲,让人家亲戚怎么安排,这对于生产不发达的古代是个很大的消耗。哪怕是大户人家,这钱也不是这么花费的。
看红楼梦中,黛玉千里迢迢去到外祖家,只带了一个王嬷嬷和一个雪雁,是林家缺伺候的人吗?不缺,人家林黛玉伴读的丫鬟就两个。
还有总在贾家小住的湘云,别看人家从史家过来的时候声势浩大,但陪伴湘云住在贾家的也就是个翠缕,其他人护送史湘云这个小主子到地方后还是会退下的。
身边的人带的少,主人家才好安排自家的下人照顾客人,这情分才是实打实的,看着就是不分彼此的亲近。
但你要是浩浩荡荡带着大批人马去别人家,先不提人家有没有地方安置你,你把你身边的人安排满了,那主人家还给不给你身边安排人?
这种安排人可不是为了监视之类的,前文也说了,凡是大户人家下人就不会少,比如说征北侯府这个五进的大宅,想要让它运转起来,府里至少有上百人运作这个宅子里的一应事物。
人员多了,下人之间必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你一个外来的客人,身边要是没有家生子帮衬,想要一切顺遂起来且得时间磨呢。
所以一直以来约定俗成的便是亲戚家投亲不需要太过声势浩大,而一旦声势浩大了,除非是如薛家一般全家投靠依附,否则便代表着这个客人家对主家的不信任和轻视。
就如同当年唐明月给迎春身边的人换了一批,而且换过来的还不是贾家的下人,卖身契都不归贾家管,这其实是非常打人脸的事,明晃晃的表示了侯家对贾家的不信任,所以不想被你家的人照顾自家外甥女。
要不是那时候侯家已经和雍王搭上了线,贾家便是理亏都不会答应这种事。
所以说周瑞家的这话其实是很不给侯家面子的,她来这一次就是为了帮贾家压侯家一回。
别以为我们贾家将你们家看成正经姻亲了你们侯家就可以自视甚高,你们家我们贾家且看不上呢!
感受着屋子里的气氛,绣橘越发的战战兢兢,倒是侯晗茵率先打破了沉默。
“真没想到老太太这么舍不得迎春妹妹,不过老太太想表妹了怎么想起来指派二太太的陪房过来了?听说二太太忙着呢,不过是一个小事怎么劳动了她最信任的陪房。”
侯晗茵还记得书中的绣橘是迎春身边少有的忠心又硬气的丫头了,明明屋子里的大丫头司棋有背景又身份高,但是迎春的奶娘拿迎春的首饰,反倒是这个绣橘这个二等丫头给迎春出的头。
虽然不知道此绣橘是否为彼绣橘,但迎春开口只留下了绣橘,想必这个绣橘也该是迎春比较信任的。
绣橘赶忙道:“郡主容秉,要接我们姑娘回家的想法是二太太先提出来的,老太太没有拒绝。”
侯晗茵心道,看样子贾母还是有些定力的,但到底习惯了被人尊着,行事也没那么周全。
这也是好事,两边如今可是你死我活的政敌,对手自然是越没用越好,这无关对错,只是站队不同而已。
侯晗茵得到了答案便想揭过这件事,今天可是家里人一同出游,可不能因为这点小插曲坏了兴致。
可谁知那绣橘走到迎春身边后拿了一个木头的小蜻蜓,对着迎春道:“这是琮三爷今个儿听到了消息塞给我的,说是他这几天在外面看着有趣买回来给姑娘玩的。”
迎春的神色柔和起来,接过了那小小的木雕,木质不过寻常,雕工也不如何惊艳,但那镂空的小翅膀一摇一摇的却颇为有趣。
原来这个小东西翅膀处放了小机关,估计卖的比一般木雕玩具要贵一些。
迎春不由得道:“他的份例只有那一点,自己用着都不够,还有心思给我买这个,我下次看到他可得说说他再不能这样了。”
这话说是责备倒不如说是暗暗的炫耀,炫耀她的弟弟对她是如此的好。
迎春此刻的神情非常的轻松温柔,充满了脉脉温情,如此神色侯家人还是第一次得见。
不过也难怪,迎春对侯家人的亲近依赖不是假的,但侯家离迎春太远了,这份感情没有长时间的接触了解难免就有些虚浮。
不过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两边的感情都是真的,等真的熟悉了这份飘着的感情自然就实在了。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迎春/迎春妹妹,你和贾琮关系很好?”
迎春点头,“舅母没来之前,我和琮儿的情况相似,在府里都是没有亲娘没有外家帮衬的。后来我有了舅舅家的帮衬,看琮儿的日子难过,同病相怜下难免帮衬他一些,时间长了,我们两个在府里便开始抱团取暖。”
侯晗茵本想估算一下贾琮的年纪,但是无奈,贾琮无论是在书里还是在贾家都太过透明,侯晗茵一时是真的想不起什么信息。
不过这么一个有情有义又偏着迎春的人,倒是可以帮扶一二。
不是侯晗茵那读者的改命欲又上来了,而是真真切切的为迎春考虑。
贾家败落是板上钉钉的未来,但是鉴于贾家都是一群废物点心,又有曾经的功劳在,皇上也不至于下狠手,没触犯律法的妇孺性命总是会留下的。
按照侯家的谋算,那时候迎春应该已经出嫁,不会牵连到她身上,可那时败落的贾家就会成为迎春的负担。
如果这时候贾家有个合适的人选支撑门楣,这对迎春的未来也是好事,到时候她大可以拿出一笔钱安置了贾家人便可以撒手不管了,否则的话贾家这些废物肯定不会少给迎春找麻烦。
不过第一步还是得知道这人的年纪,再找机会见上一见,才好安排。
侯晗茵问道:“贾琮如今多大的年纪了?”
迎春奇道:“琮儿比我小四岁,如今也是九岁的半大孩子了,茵姐姐问这个干什么?”
侯晗茵道:“就是好奇罢了,这么大的年纪正是读书的好时候,可别荒废了去。”
迎春闻言低下头,“琮儿年幼时听我说过读书的好处,倒是一直嚷着要读书,说是要得个功名回来给我撑腰。
可能后来上了学,却越发的懈怠起来,想来我们贾家就是少了几分文曲星眷顾吧。”
第13章 侯晗茵想到书中贾家……
侯晗茵想到书中贾家那混乱的家学,心道那可真不一定。
侯晗茵道:“我倒是听到一些消息,说是负责贾家家学的人不上心,弄得家学里混乱不堪,想来贾琮不是不想学好实在是没条件学好吧。”
贾家面上对儿女们无论嫡庶待遇一致,但私底下那差的可太多了。
贾琮和迎春从前的情况类似,生父不管,生母早亡,嫡母刻薄,别说给他补贴,怕是连那点固定的份例都难拿到手。
贾琮甚至还比不上迎春,迎春好歹和探春惜春同进同出,贾母对女孩也算喜爱,时不时的会有些打赏。
但是贾琮,那真是府里的小透明,存在感连二房的贾环都不如,上哪里能拿到补贴去。
而且迎春是女孩,日常的花费只有打赏下人,给自己买些胭脂水粉这些日常开销。
但贾琮是个男丁,他是需要外出的。十来岁的孩子在古代虽然还不大,但也开始在外面行走了。
而且贾琮不是个贫民百姓,如今的贾家在外面人看来仍旧是煊赫无比,这也注定了贾琮的交际圈子以及花销水平。
你和官宦勋贵子弟一起玩乐嬉戏,那总不能和出苦力的百姓一样拿几个铜板在街边找个摊位买点下水就觉得体面得很吧!
除非贾琮放弃交际,否则那一个月二两的月例都不够贾琮和人交际吃饭的。
若是贾琮还想要读书,贾家家学的确是提供了免费的纸笔,但是那点纸笔是有数的,你要是单纯在家学里混日子,那绝对够用。
但你要是想刻苦读书,那点纸笔连练字都不够,更别提往深了学习。
而且想要读书,想要读的好,那是需要博闻广记的,那是需要大量的书籍辅助的,要是真的只靠四书五经,那除非是天纵之才否则顶多就是个童生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