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燕璟上前,带着几分好奇地拉着弟弟的手。
  万太妃将燕眺抱在怀里,满脸慈爱,亲手给他喂了一块点心,随口道:
  “我在这行宫待得,都已经不知道过去多少年啦。若不是有这孩子陪着我,还真不知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趣味。”
  祝澜能看出来,万太妃是真的将燕眺当成亲生孙子看待,这也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但是情势所迫,祝澜斟酌良久,还是缓缓说道:
  “太妃,您偏居桐州,京城之事或许不大知晓……如今以卫国公为首的李家人心怀鬼胎,很可能会利用这孩子的身份,对陛下和太后不利。
  所以保险起见……”
  祝澜话音未落,万太妃已经变了脸色,声音陡然转冷:
  “想带阿眺走?呵,你想都别想。
  我不管你们在京城如何斗,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不会让阿眺卷进京城那些是非里!”
  万太妃冷冷看着祝澜,“这才是你今日前来的目的吧?我也明确告诉你,阿眺在我这里,谁也带不走。若无他事,便请回罢。”
  万太妃说罢站起身,将燕眺抱在怀里,转身便向屋里走去,留下祝澜与燕璟有些尴尬地站在原地。
  老嬷嬷见太妃已经下了逐客令,便对二人道:
  “太妃要休息了,二位请吧。”
  祝澜只好暂且离去,出了行宫,还在暗自思考对策。
  万太妃如此疼爱燕眺,可若是李正清的人来了,万太妃不让他们带走燕眺,那些人又会如何做呢?
  李正清的性格,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用尽一切办法将燕眺带走。
  时间紧迫,自己有什么法子才能说动万太妃呢?
  这时,祝澜感觉一只小手拉了拉自己的袖子,一低头,燕璟正仰着小脑袋看自己。
  “祝小姨。”燕璟对她招招手,示意她靠近些。
  祝澜蹲下身,燕璟趴在祝澜耳边,语气十分认真道:
  “方才见到的那个弟弟,不是阿眺。”
  祝澜眸光微震,问她是如何发现的。
  燕璟回忆着说:
  “阿眺出生的时候,父皇曾带我和皇兄去看过他。我记得阿眺右手的小指指节有一点弯曲,后来还和皇兄讨论过此事。
  可是方才我看了那个弟弟的手,小指指节没有任何问题,他肯定不是阿眺。”
  第599章 重返青溪镇
  祝澜听完燕璟的话,陷入沉思。
  自己身为外臣,从未见过这位小皇子,但燕璟见过。
  燕璟的记忆力很好,她相信燕璟不会记错。
  看来,当初燕眺被送出宫时,果真是有人动了手脚,将真正的燕眺替换并且藏匿了起来。
  若论谁最有动机做这等事,非李家人莫属。
  难道他们在那时就已预料到日后可能会用到燕眺?
  果真是处心积虑,筹谋已久。
  可是,若方才在行宫见到的孩子不是燕眺,那身边的奶娘又该如何解释?她言行举止,显然是宫中出来的人。
  祝澜心中浮现出一个猜想,对燕璟道:“走,咱们回去。”
  她带着燕璟,再次找到了行宫的嬷嬷。
  那嬷嬷一见她二人,皱了皱眉,似乎觉得她们自讨没趣,却还是耐心道:
  “公主,中丞大人,太妃娘娘已经休息,还请不要打扰……”
  “我们并非求见太妃。”祝澜微笑着说,“方才那位奶娘,看起来像是京城的一位故人,可否请她出来一见?”
  嬷嬷略感奇怪,目光在两人身上打量了一番,犹豫了一下,便转身走进院子。
  没过多久,那三十来岁的女人走了出来,见到祝澜有些困惑。
  “这位大人,您找我?”
  祝澜请她借一步说话。
  来到无人处,那女人明显有几分紧张。
  祝澜盯着她,忽然露出一丝淡笑,那笑容似乎让女人背后泛起一股寒气。
  而祝澜接下来的话,更如一记重锤敲在她的心上。
  “偷梁换柱,藏匿皇子……你可知这是什么罪过?”
  那女人的脸顿时白了,眼神慌乱,还想要掩饰。
  “你不说实话,本官便只能将你带回京城,交由大理寺审问了。”
  一听要回到京城,女人立刻跪了下来,哀求道:
  “大人,此事我也是被逼无奈,求您高抬贵手!
  这孩子虽非我亲生,但我终究照顾了他两年,早已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般,我唯一的心愿就是能看着这孩子长大……
  求求大人您高抬贵手,放过奴婢吧!”
  祝澜却轻轻摇头,语气有些遗憾:
  “你胆大包天,连皇子都敢害,本官身为御史中丞,怎可姑息?
  你不走也可以,待本官回京将此事禀明圣上,到时你与这孩子,只怕都没有好下场。”
  女人浑身一震,猛地抬起头,急切地喊道:“我没有害皇子,真的没有!求大人明鉴!”
  “哦?”祝澜微眯起眼睛,“没有害皇子,那真正的小皇子去了何处?”
  女人慌乱道:
  “当年我奉命陪着小皇子离京来到桐州,一路上有皇家卫队护送,直到进入桐州后守卫有些松懈……
  到达行宫的前一晚,有人抱着另一个婴儿找到我,要将真正的小皇子换走,若我不答应他们便要杀了我……”
  “他们带走真正的皇子后,居然没有杀你灭口?”祝澜问。
  “大抵是怕我死了,万太妃会起疑,所以我只能假装不知情,一直照料着那个被换来的孩子。”
  祝澜点点头“那么,真正的皇子到底在哪?”
  女人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我不知道,他们怎么会告诉我……”
  祝澜表情冷漠:“走吧,随我回京。”
  “不,不!”女人慌忙抓住祝澜的手,“青溪镇,应该……应该是在青溪镇!”
  “你如何知晓?”
  “小皇子那般大的孩子,若腹中饥饿,便会啼哭不止。
  那群人来找我时也想到了这点,他们乔装而来,还带着一个女人,我猜她和我一样负责给孩子喂奶,否则,孩子一路哭闹,必定引人注意。”
  “那女子是青溪镇人?”祝澜问。
  女人点点头,“我娘就是青溪镇的,那女人说话口音和她很像。”
  青溪镇就在桐州境内,那群人带着孩子,跑得太远容易引起注意,就近藏匿也合乎情理。
  祝澜心中有了方向,又提点女人几句,让她莫要和旁人提起今日之事,否则定有牢狱之灾。
  女人见祝澜不带走自己,千恩万谢,祝澜这才放她离去。
  ……
  祝澜一行人赶了一整日的路,终于进入青溪镇。
  祝澜望着青溪镇日新月异的景象,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感慨。
  上一次来到这里,还是和祝青岩、宁月郡主一起,自己在台上与青竹书院的卢家父子辩经论道,最终为整个镇上的女子赢得了平等念书的权利。
  马车停在了青竹书院门前,燕璟率先跳下马车,接着“咦”了一声,缓缓念道:
  “门庭广开,竹香风骨映高节。
  刚柔并济,云山草木皆文章。”
  她回头叫道:“小姨,这字迹好生眼熟,和你的简直一模一样!”
  祝澜下了马车,笑着摸了摸燕璟的脑袋。
  她望向书院大门两根柱子上,自己多年以前的题字已有风霜之感。
  正好是散学时分,书院内学子们有说有笑地走出,许多姑娘身着学子服,讨论着今日所学,脸上笑容明媚。
  祝澜转过身,卢知义见到她,愣了片刻才认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祝、祝姑娘?”
  “卢公子,别来无恙。”祝澜对他微笑致意,“令尊大人可好?”
  “好,都好!你怎么来了?快请进!”
  卢知义高兴得有些语无伦次,连忙请祝澜一行人进府,又派人去告诉父亲卢清风。
  卢清风原本在外边办事,听闻祝澜来了,当即赶回家中,让卢知义去镇上最好的酒楼订一桌席位,要好好招待祝澜。
  “不忙。”祝澜笑着对卢家父子解释,说自己此行不愿声张。
  卢清风会意,将一行人请到府上。
  众人落座后,祝澜开门见山,郑重道:
  “我这次前来,是想要借助卢家在青溪镇上的声望,寻一个人。”
  ……
  祝澜与燕璟在卢府暂时安顿下来。
  青竹书院是青溪镇上最大的书院,如今青溪镇学风鼎盛,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子女被送到青竹书院求学。
  卢家作为一方乡绅,他们在这里人脉与话语权,某种程度上讲,甚至比官府还要有用。
  果然,第三日清晨,卢知义火急火燎赶回府上,敲了敲祝澜的房门。
  “祝姑娘,打听到了!”
  第600章 夜访
  一名十四五岁的男孩被带到了卢府,在偏厅见到祝澜。